《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大概率就是以下克上的建虏和流寇了,至于说是哪一部的,崇祯皇帝就没有揣测下去了。

    就像陕西那边,除了他倚重的周遇吉外,像洪承畴、陈奇瑜二人,都是有着才能的。

    像辽东那边,除了他看好的孙承宗、刘兴祚外,亦有满桂、何可纲等将。

    究竟是怎样的奏捷呢?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司礼监的韩赞周,军机处的参赞大臣金铉,分别呈递了所持奏捷之报。



    第一百二十三章 报捷(2)

    

“陛下…辽东督师府,转呈东江镇奏捷之报!”

    在诸多目光的注视下,参赞大臣金铉,手捧奏疏,率先向崇祯皇帝禀明道:“刘兴祚统御东江军,会同西洋火枪营,于东江镇乘船渡海。

    对以下克上的建虏,所窃金州卫和复州卫展开奇袭,斩杀两个牛录的建虏真鞑,灭千余众二鞑。”

    “!!!”

    祖大寿、吴襄的脸色微变,难以置信的看向金铉,斩杀两个牛录的建虏真鞑,就刘兴祚所统的东江军?

    那帮散兵游勇?!

    这怎么可能啊!

    朱纯臣、骆养性这些人,神情也有些微变,心里暗暗称奇。

    这什么时候,肆虐辽东的建虏真鞑,竟这般脆弱不堪了!?

    “呈递上来。”崇祯皇帝盯着金铉说道:“朕要看看我大明健儿,何其神勇!”

    一旁的王承恩,忙踱步上前,接过金铉所呈奏捷之报,随后便转过身来,快步朝自家皇爷走去。

    “平辽总兵官刘兴祚奏曰:臣自奉诏镇御东江镇以来,幸得陛下垂怜,允东江所滞百姓迁移,调拨粮饷、甲具、军械、火器等,准勇壮增补东江军。

    臣先后得山东巡抚袁可立,登莱巡抚孙元化援助,增扩东江水师,整编东江军。

    为报君恩,为朝尽忠,臣统御东江健儿,率华莱士所领西洋火枪营,乘船渡海,奉陛下所定破虏旨意,奇袭金州府……”

    崇祯皇帝忍着惊喜,打开刘兴祚的这份奏捷,一份详细的奏报内容,呈现在崇祯皇帝的眼前。

    ‘这刘兴祚还真是够谨慎的,取得这等大捷,却没直接呈递密奏,相反却兜圈子,经转山海关,呈递到孙承宗的辽东督师府,以检验东江战果。

    看来此前反正归明,在皮岛所受怠慢,叫刘兴祚的性情被磨砺不少,只是这兜兜转转的,未免太耽搁时间,太影响效率了。’

    在瞧见经孙承宗查验所斩建虏首级,以辽东督师府之名,给予的明确回函,崇祯皇帝不由得唏嘘起来。

    不过刘兴祚所领东江军,在辽南地界取得傲人战绩,那先前所谋划的泛辽东战略部署,看来是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好,好啊。”

    感慨之余,崇祯皇帝当着众人的面,不加吝啬的赞许道:“朕果真没有看错刘兴祚,没有看错东江军。

    真真是大明的虎将,大明的健儿啊。

    此番刘兴祚于东江兴兵,奇袭辽南,立下大功,经孙卿查验,确斩两个牛录的真鞑,千余众二鞑。

    刘卿不惧建虏之威,为朕尽忠,为国朝分忧,朕不能不恩赏,国朝不能不授赏!

    擢刘兴祚左军都督府右都督衔,赐尚方剑,赐蟒袍;东江一应立功者,着军机处依功评赏,向朕呈递奏疏。

    另军机处这边,将刘爱卿所呈奏捷之报,抄录,明发九边,随奏捷抵京的建虏首级,传首九边!”

    “臣领旨。”

    金铉闻言,当即作揖应道。

    刘兴祚率部奇袭辽南,斩杀两个牛录的真鞑,及千余众二鞑,对现阶段的大明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毕竟大明在辽前之地,砸那般多粮饷,死那般多将士,和建虏打了这么多年仗,却鲜有这等战果。

    称之其为大捷,一点都不为过!

    谈奴色变的风气下,大明上下多畏惧建虏。

    纵使是戍守辽前的各部边军,那亦是这样的情况。

    想战胜建虏,就必须破掉被赋予的妖魔化臆想。

    崇祯皇帝所谋划的泛辽东部署,就是利用大明仅有的优势,在辽前、登莱、东江等地,于近海筹建水师力量,以承载善战的老卒,新募兵丁,持续不断的奇袭辽南,跟小部建虏展开对决。

    切实将建虏八旗窃据的辽南之地,当成一块练兵地,从临海的登陆战展开,发动奇袭,展开游击,形成区域人海战术,持续不断的放建虏的血。

    建虏八旗的确野战无敌,单兵素质极强,

    可是崇祯皇帝,就从没想过跟你们建虏,玩什么正面战场的对决。

    这辽南临海之地众多,可供登陆作战的地域亦不少。

    这个月在金州卫,下个月去复州卫,下下个月到盖州卫,下下下个月去镇江堡……

    这次杀你几十个真鞑,下次杀你十几个真鞑。

    只要能杀建虏真鞑,哪怕是二鞑,就这般周而复始的展开攻势,就跟你建虏拼国力,拼人口!

    停掉辽前非必要的粮饷,诸如修城建堡,增扩兵马等事,抽调走祖大寿、吴襄他们,叫辽东将门群龙无首,再派德高望重的孙承宗坐镇辽东,叫满桂扼守山海关,叫何可纲出任辽东总兵官。。

    只要刘兴祚能打开局面,满桂能稳住山海关,何可纲能分担压力,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那孙承宗身上的压力,就变相的减轻一些。

    再加上被连根拔起的八大贼,又在宣府镇重开榷场,设榷场十三行,高价向草原售卖丝绸、茶叶等必需品,严控违禁品出关。

    似这样的泛辽东战略部署,能坚持三年时间,不说能镇压建虏叛乱,至少叫建虏元气大伤,是绝对没问题的。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陕西巡抚洪承畴,呈奏捷之报!”

    见自家皇爷许久未言,在诸多目光的注视下,韩赞周作揖行礼道:“洪承畴于韩城之地,会同周遇吉所领勇卫营,大破欲流窜进山西的流贼!”

    韩城之围?

    王左挂、苗美所领流寇军?

    崇祯皇帝眉头微挑,心里不免唏嘘起来。

    这韩城之围,本该在崇祯三年一月发生,现在却拖到二月才出现。

    看来受自己的影响,这山陕那边的总体局势,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陕西巡抚洪承畴奏曰:臣自赴任陕西巡抚以来……”

    看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对前半部分一扫而过,大明的文官,和大明武将,是不同的,各种咬文嚼字,赞美之词不绝。

    然当看到王左挂、苗美等贼首被阵斩,崇祯皇帝的眸中,闪过一丝精芒。

    王左挂此人,在肆虐的流寇队伍中,亦算能打能战之辈,没想到竟在韩城被提前杀了,这对山陕总的镇压流贼事,亦是不错的战局。

    可当崇祯皇帝无意之间,扫到被虏贼将名单时,他坐不住了!

    “诸卿,你们都先退下吧。”

    迎着无数目光的注视,崇祯皇帝紧攥着奏疏,抬头道:“眼下京城局势暂稳,还望诸卿能多为朕分忧,各司其职。”

    “臣等告退。”

    见天子这般,朱纯臣、祖大寿、吴襄、骆养性、金铉几人,神情各异,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看着这些人离去的背影,稳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情绪有些激动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自成

    

“李自成居然被俘虏了?还是在韩城!?”

    在王承恩、韩赞周的注视下,崇祯皇帝看着手里的奏疏,皱紧眉头,略显惊疑道:“他怎么会被俘虏?还被关押在勇卫营的麾下……”

    见自家皇爷这般,王承恩、韩赞周相视一眼,露出狐疑的神情,这李自成是何许人也?

    崇祯皇帝抬起头来,对韩赞周说道:“韩赞周,周遇吉呈递密奏没有?”

    李自成在韩城被俘,的确超出崇祯皇帝的预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明是断在此人之手的。

    “启禀皇爷,呈递了。”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韩赞周忙从袖中掏出密奏,作揖行礼道:“先前觐见之人众多,奴婢……”

    对韩赞周所讲废话,崇祯皇帝并不想多听,王承恩见状,快步朝韩赞周走去,接过这份密奏,呈递到御前。

    “臣周遇吉,于韩城叩首再拜……”

    带着诸多思绪,崇祯皇帝打开这份密奏,认真翻阅起来。

    周遇吉所呈密奏,上面的多数内容,和洪承畴所呈奏捷一致,然在部分战况上,却存有较大出入。

    ‘这洪承畴到底是文官出身,春秋笔法属实是了得。’

    崇祯皇帝心里唏嘘起来,‘寥寥几笔的变动,就更改了韩城之战的性质,难怪王左挂、苗美他们,会在韩城被阵斩。

    到底是朕所认可的虎将!

    不过呈递国朝的奏捷之报,却将勇卫营的首功,也跟着更改了。

    洪承畴这个人,有谋略,有大局观,更有战略眼光,等山陕平叛局势稳定,要设法擢进军机处,不能再叫他留在地方了。

    此人能用好的话,对后续平叛建虏,有着极佳的奇效。’

    通过周遇吉所呈递的密奏,崇祯皇帝对发生的韩城之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亦算明白李自成被俘一事,是真。

    甚至在这份密奏中,还有叫崇祯皇帝觉得高兴的事情。

    周遇吉在过去这些时日,谴派麾下锐士,寻得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刘宗敏、李来亨几人。

    期间亦谋划数场天诛行动,假借流贼之名,除掉一批践踏大明法纪、名声拙劣的恶绅地主!

    “周卿,朕果真没有看错你啊。”

    合上密奏,崇祯皇帝笑道:“在陕西那边,杨鹤是轰轰烈烈的干大事,你是一声不吭的干大事。

    好啊。

    于韩城灭掉王左挂、苗美等部,俘虏李自成叔侄,还给朕收拢一批苗子,以后大明敕封国公序列,必有你一尊!”

    “!!”

    王承恩、韩赞周脸色微变,有些心惊的看向自家皇爷,有此言,那以后周遇吉算飞黄腾达了啊。

    敕封国公,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周遇吉究竟干了什么事情,竟叫自家皇爷这般赏识。

    “韩赞周,你即刻离宫,从西厂挑一队人马,赶赴陕西境内。”

    崇祯皇帝神情肃穆,看向韩赞周说道:“去韩城寻周遇吉所部,将李自成叔侄,会同周卿所揽一应人才,悉数带回京城,可令周卿选派一部精兵,随队看押。

    记住,周卿交付给你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全部带来见朕,少一人,你就不用再回内廷了。”

    “奴…奴婢,遵旨!”

    韩赞周忍着惊惧,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作揖应道。

    自家皇爷摆明的态度,太明确了。

    若差事办砸了,那他算难逃一死。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十个韩赞周,百个韩赞周,都抵不过一个李自成。

    此人在韩城之战被俘,这叫崇祯皇帝的心里,有了一个不错的念头。

    说起快递小哥李自成,那段从再就业到创业史,就充满了戏剧性。

    崇祯元年裁撤驿站,李自成失编失业,该年可谓是他最失意的一年。

    欠债被游街。

    妻子给他戴绿帽。

    怒杀奸夫淫妇,领侄子李过亡命,于崇祯二年流窜至甘肃投军。

    杀过人的李自成,心性也起了变化。

    也是在这一年,李自成虽在军中,混上一官半职,但因为欠饷,再杀人,发动兵变,直接造了大明的反。

    亦是在这一年,皇太极所领建虏八旗,绕道辽前,取道蒙古杀进关内,给予大明沉重一击。

    而李自成最终投奔高迎祥,被誉为‘闯将’前,先后投奔到王左挂、不沾泥(张存孟)的麾下。

    谈及李自成从失业,到再就业,再到创业,是处处不提及崇祯皇帝,却又处处受崇祯皇帝决断影响。

    这大明啊,真是个联动的大棋啊!

    ‘既然受自己的影响,山陕那边的叛乱事和平叛事,都出现不小的变动,那索性就打开眼界。’

    看着韩赞周匆匆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倘若有可能的话,将李自成这个闯将,给放进辽南这片广阔天地。

    利用建虏残暴统治的现实,煽动受压迫,受剥削的辽民,叫其在建虏八旗的疆域内,折腾出流窜叛乱的局面,那将会是怎样的境遇?

    大明都能被流贼拖死,建虏遇到此事,会如何应对呢?

    不说多,就三年!

    哪怕最后李自成这个人,被建虏八旗干掉,或者被皇太极降服,只要三年,那便能给大明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

    在神州这片广袤的疆域内,最不缺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