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李弘济捧着中旨,看着转身离去的曹文诏、张世泽二人,心中生出更多的惊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七十章 四卫营扩编

    

变天了。

    神机营变天了。

    曹文诏、左良玉他们,奉中旨赴任神机营,率部掌控右掖和左哨,这在三大营内,引起极大的震动。

    甚至所谓的‘营啸’一事,都在朝野间传开,一时间朝堂震动。

    奈何,这一切都在崇祯皇帝的掌控之内。

    面对兵部、兵科等有司,呈递的弹劾奏疏,崇祯皇帝悉数留中,甚至韩爌他们求见,李弘济他们求见,皆被崇祯皇帝拒绝!

    而骆养性所领锦衣卫,督办京通贪污案,张布一些罪状,直指朝中的一些衙署,叫整个朝局,再度变得扑朔起来。

    “皇爷…都察院那边,向通政司呈递了几封奏疏。”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司礼监这边…已收。”

    “转到内阁去!”

    崇祯皇帝伏案忙碌着,没有抬头,“看看最近的朝堂,都成什么样子了,叫韩爌他们,票拟意见!”

    “喏!”

    王承恩当即应道。

    终于…大明的吏治新规,要启动了。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双眼微眯,心里暗暗道,这几日所闹的动静,相信韩爌、温体仁他们,皆能明白这是何意。

    大明官场的风气,若是再不加以整治的话,那就算自己做的再多,也无用!

    “韩赞周,这几日神机营那边,传来什么消息没?”崇祯皇帝眉头微蹙,看向韩赞周说道。

    “回皇爷。”

    顶替王承恩,暂来御前服侍的韩赞周,当即回道:“曹将军、忠勇伯他们,已初步掌控神机营的右掖和左哨。

    不过先前右掖和左哨,所行汰兵减饷事,并没有……”

    神机营的那帮在职勋戚,是怎样的德性,朕心里难道不知道?

    错非是这样的话,朕又何必叫曹文诏他们,来顶替掉那帮废物庸才!

    “派人去给曹文诏他们传口谕。”

    崇祯皇帝挥手打断道:“命他们切实做好,既定汰兵减饷事,将所辖营兵,一应老弱悉数裁撤。

    所缺员额…从蓟密永三协那边,所安置的辽民中招募。

    另外派人去卢象升处,命其替京营这边,遴选一批勇壮,以补充京营所缺员额!”

    “喏!”

    韩赞周当即领命。

    现在的崇祯皇帝,先前所委派的一应良臣武将,在各自的位置站稳后,才算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等三大营被彻底掌控后,便是崇祯皇帝真正掌控北直隶,将培养的良才,放置到北直隶各府之时。。。

    ‘这才是大明皇帝,该有的威仪!’

    看着匆匆离去的韩赞周,稳坐龙椅的崇祯皇帝,露出一抹笑意,跟先前相比,至少他所谋划的事情,能有人推进下去。

    神机营那边,开始变动了。

    那必然会影响到祖大寿所领的神枢营。

    至于五军营,变与不变,意义都不重要了。

    反正留在西苑讲武堂的勋戚子弟,以及忠诚于大明的在京勋戚,会在之后顶替上来。

    崇祯皇帝所谋的大局,正在一点点生效。

    ‘该叫孔有德他们,到四卫营那边了。’

    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想了想,下了决断:‘原东江一系的将校,继续留在西苑讲武堂,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来人啊!朕要摆驾西苑!”

    ……

    西苑外所闹出的动静,对毛承禄这些将校而言,并不知情,眼下的他们,一心想在讲武堂这边,多折腾一下。

    周遇吉、陈继盛他们,奉诏赶赴陕西,参与平叛事。

    曹文诏、左良玉他们,奉诏赴任京营,开始崭露头角。

    反倒是他们这些,同期进入讲武堂的人,却因为天子特召考核,没能达到天子的预期,都被留在了讲武堂。

    这叫内心骄傲的毛承禄、孔有德等一众人,那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娘的,这帮中级将校班的家伙,一个个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带着火气的孔有德,骂骂咧咧道:“那些技战术,老子都给他们讲多少遍了,到现在都还没有领悟,真是一帮废物!”

    “老孔,你说这话,就有些上火了。”

    黄得功面露笑意,看向孔有德说道:“那些技战术,都是新传授与他们的,想叫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就全学会,怎么可能啊。”

    同一宿舍的毛承禄、尚可喜、耿仲明几人,并没有搭话,孔有德这般,他们心里怎会不清楚呢。

    还不是周遇吉、曹文诏这帮同期袍泽,都顺利完成天子考验,离开讲武堂为君分忧,可他们却只能老实待在西苑。

    其中憋屈,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

    “陛下至!!”

    一道声音响起,叫毛承禄这帮人,立时警觉起来,纷纷整理戎装,快步朝堂外跑去。

    “拜见陛下!!”

    在毛承禄的带领下,几人向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行礼道。

    “免礼吧。”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毛承禄他们,摆手道:“动静就别闹这么大了,朕这次摆驾西苑,是特意来找你们五个的。”

    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黄得功闻言,眸中闪烁着诧异的神色,心里却不由得揣摩起来。

    天子这是何意?

    难道要叫他们离开西苑?

    “一个个都别在心里猜了。”

    崇祯皇帝开门见山道:“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你四人毕业了,即刻奔赴四卫营,赴任!”

    这……

    此言叫毛承禄他们愣住了。

    竟有这样的事情?

    “黄得功!你奔赴西山火枪营,赴任!”崇祯皇帝看向黄得功,正色道:“朕所言这些营校,就交到你们的手中了,能否替朕操练出真正的精锐之师!?”

    “能!!”

    毛承禄他们,此时回过神来,强压内心激动,朗声喝道。

    “好,朕果真没看错你们。”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点头赞许道:“一应的随行将校,朕皆明确了,稍后你们去中低层将校班,将他们带走。

    四卫营和西山火枪营,皆要进行扩编,定额一万!

    朕只给你们半年的时间,到时若是朕前去巡视,未能达到朕的要求,那你们这些主将之位,就悉数罢黜掉!!”



    第七十一章 随军讲武堂

    

对待自己选定的武将群体,和对待在朝的文官群体,崇祯皇帝是完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赏罚分明。

    强调任务。

    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

    既然将毛承禄、黄得功他们,悉数招进西苑讲武堂,那崇祯皇帝要明确一个思想,做到真正的一视同仁。

    哪怕在内心深处,更为倚重周遇吉、曹文诏这帮忠将,但是在举止上,在态度上,绝不能表露出来。

    缔造大明的新军,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若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大明新军的内部,没有竖立起好的军魂,那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末将等…领命!”

    面对天子的坚决态度,毛承禄、黄得功、孔有德等人,抱拳喝道。

    “这才是朕的虎将悍将。”

    崇祯皇帝收起严肃的神情,再度露出笑意,说道:“行了,都起来吧,这里没有外人,君臣之间,不必这般拘谨。”

    毛承禄这帮将校的能力,崇祯皇帝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费一番心思,以取得他们效忠的态度。

    “正事说完了,现在要说些别的事务。”

    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着,毛承禄几人见状,忙欠身跟在身后,“在西苑讲武堂,进修的这些时日,觉得如何?”

    针对大明军队持续糜烂,在平叛建虏事,平叛流贼事上,表现得极为差强人意。

    崇祯皇帝的心里,对缔造大明新军,对发展讲武堂,表现出极强的热衷。

    毕竟这是唯一改变大明的机会。

    想要叫大明新军,实现弯道超车,在日后的战场上,能碾压建虏八旗,能镇压流寇,震慑整个大明,就必须朝热武器序列靠拢。

    以脱产的职业军人为骨干,强调军规军纪,强调意识形态,强调制度监察,所缔造出的大明新军,必将成为该时代最强。

    武备院那边,在研制火器和火炮。

    西山那边,在筹建军工体系。

    陕西、辽前两处前线,在谋划练兵机制。

    现在曹文诏、左良玉他们,亦开始离开西苑讲武堂,要逐步崛起了。

    内帑家底浑厚的崇祯皇帝,有绝对的信心,在既定的三年暂稳期,培养出一批职业军官队伍,缔造一支规模在十万众的新军!

    “就…末将的感受,在讲武堂这边,针对中低层将校的培养,很重视。”毛承禄看了眼身边几人,率先说道。

    “尤其是细化的诸科,使得进修不同领域的讲武堂学员,能更细化的修习并掌握,该领域的各类技战术。”

    聆听着的崇祯皇帝,微微点头,并未打断。

    既然是听取意见,就要放下身段,叫麾下的虎将悍将,敢讲出心里的想法。

    这不仅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还能加深他们的忠诚。

    “末将感受最深的,反倒是‘战后总结’这一项。”

    黄得功想了想,对崇祯皇帝说道:“在我大明军队中,先前并无这一机制,仗…打完了,跟中低层将校,并无太大关系。

    但是战后总结这项机制,却叫麾下一众将校,能聚集在一起,针对所展开的战事,哪怕是取胜的战事,皆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明军队,战力强盛一段时期,衰败一段时期,且总的趋势,是持续向下拉低的。。

    造成这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持续的传承。

    一旦能打仗的武将,全都战死或者老去,而新晋升的武将,表现得差强人意,或干脆就是酒囊饭袋,便导致大明军队摆烂。

    “还有陛下特设的七科,尤其是参谋科、宪兵科、教导科的创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弥补了我大明军队的诸多不足……”

    “陛下,末将觉得扫盲行动,亦是很好的事情,其实对我大明军队下,能统兵……”

    在崇祯皇帝默许的鼓励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先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种特殊的经历,叫众人的内心很是激动。

    “你们能讲出这些,朕很欣慰。”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向毛承禄他们,说道:“且你们讲的这些,有一些是朕所没想到的,这代表着什么?

    在过去西苑讲武堂中,你们没有辜负朕的期许。

    正如你们所说的那些,朕来告诉你们,为何要叫你们,前去四卫营和西山火枪营,甚至叫曹文诏他们,前去神机营吧。”

    “啪~”

    听闻此言的几人,忙靠脚挺胸,神情坚毅的看向崇祯皇帝。

    “对国朝现有的军队,辽前也好,山陕也罢,亦或者其他边镇的军队,朕是非常的不满。”

    崇祯皇帝神情冷厉,掷地有声的说道:“拿着国朝拨发的粮饷,却打出那样丢人的战绩。

    甚至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吃空饷、喝兵血,苛待麾下将士的情况,都是极为严重的存在。

    你们这帮讲武堂进修的将校,包括天雄军、忠勇军、勇卫营等部,都是朕对信任的群体。

    大明的军队,以后能否改变,能否镇压叛乱,就全靠你们了,对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庸才,朕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忠于大明!”

    “忠于社稷!”

    听天子这般说,毛承禄几人的内心,是难掩的激动,纷纷朗声喝道。

    “对你们的忠诚,朕是知道的。”

    崇祯皇帝摆手道:“所以…在你们肩负要职后,朕还要叫你们,再做一件事情。”

    “请陛下示下!”

    毛承禄几人,不假思索,昂首朗声道。

    士为知己者死。

    能得天子这般信赖,对毛承禄这帮将校来讲,他们除了效忠之外,彰显自身能力,没其他法子了。

    “朕要你们,在各自所领的队伍中,创设随军讲武堂。”崇祯皇帝眼神坚定,看向毛承禄他们,正色道。

    “一应标准,参考西苑讲武堂,多多发掘麾下的英才,培养中低层将校,半年之后,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能不能做到?”

    “能!!”

    毛承禄他们,当即喝道。

    随军讲武堂一事,崇祯皇帝想了很久,缔造大明新军,壮大新军规模,仅靠一个西苑讲武堂,肯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