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读书人掌握的资料不全,说着说着就发现自己的逻辑不通。
于是马上就开始施展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本事。
因此关于雍州的太子为什么是假太子,短短的几个月里,长安城内出来了几十种说法。
每一种说法听起来都是那么的扯淡。
但长安百姓就喜欢听。
再加上讨论和普及这些消息的时候,自然让百姓们都更加清楚最近殷诚又干了什么事。
心里自然而然的,便将殷诚当做了大炎正统。
私下里讨论时,便将殷诚的势力当做了朝廷。
这个朝廷更改科举制度的消息,说起来很简单。
那就是以后科举,读书人不仅可以去考,大字不识的人也可以去。
读书人做文章考试,可以当官。
大字不识的人则通过自己的手艺去考,也可以当官。
铁匠科举考打铁,打铁打的最好的就是打铁状元。
可以和靠写文章得状元的读书人一样,披红挂彩,风光游街。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当官。
甚至盖房子修路技术好的,盖房状元,甚至可以直接进建设衙门当副司长。
殷诚势力的建设衙门副司长,可是相当于侍郎的位置。
这可是很多底层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这一次改制一共增加十二种科目。
在长安城内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团体。
这两个团体互相视对方为死敌。
一方自然是自视身份高贵的读书人。
他们几乎全都排斥这项方案不说,甚至因此对殷诚有十分大的意见。
性格暴躁的,甚至直接在街头巷尾破口大骂。
殷诚的这个政策,有人反对,必然会有人支持。
支持这事的主要以匠人为主。
因为这十二个科目,几乎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那边读书人一骂,这边呼啦啦就有一群人扛着干活的家伙就涌了上来。
二话不说上来就打的。
这一天,整个长安城内是鸡飞狗跳,五城兵马司和军机三处的人,忙的团团转。
捉了一群又一群,长安城内的监牢几乎都塞满了。
就这,已经到了监牢里,这两帮人一言不合还打起来。
可在这种没办法逃跑的地方,文弱书生自然是被打铁的汉子按在地上打。
但不管如何,殷诚要改制的消息算是彻底传遍长安城。
就算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了,两个月后,太子会在济州开设考场。
而在这个考场里,他要选出十三个状元来。
此言一出,不少匠人们动心了。
就算风水轮流转,也该转到他们这帮工具人风光的时候了。,
不少人甚至偷偷的从长安城跑出来,打算去济州试一试。
等到五城兵马司和军机三处将整理好的资料交上去之后,方才发现,长安城内不少有名气的匠人此时全都消失不见了。
第880章 让这些读书人滚蛋
“殿下,南楚来电,南楚的读书人今日全都到镇南公府内静坐,抗议让匠人参加科举。”
“殿下,巴陵来电,巴陵城内的读书人最近聚集一起,公开反对科举新制。”
“殿下,长安城内的读书人写了檄文。。。”
济州衙门里,办公的书房内,殷诚坐在椅子上玩着复古版黑白游戏机。
这游戏机是彼得给船只大扫除时发现的。
因此便给殷诚送来了。
这是很古老的游戏机,只能玩俄罗斯方块和一些马赛克小游戏,用五号电池。
也不知道是何人收藏的,如今落在了殷诚的手里。
“行,知道了。”
殷诚头也不抬,挥了挥手,示意曹参可以下去了。
曹参看着坐在椅子上抱着一个不知道什么玩意的东西玩的入迷,又想到手里的这些奏报,心急如焚。
当初太子搞事,要科举改制,他曹参难得主动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支持。
可架不住太子的性子实在是太倔了。
根本劝不住不说,甚至歪理一大堆。
虽然当时把曹参说的哑口无言,可回去之后,曹参躺在床上,越想越觉得不对。
读书人乃是天下的根基,历朝历代,不管哪一家执掌天下。
不管谁当皇帝,不都是把读书人当城宝贝捧着?
乡绅士族,太子灭了也就灭了。
可这些清高的读书人,太子为什么还要招惹他们?
科举原本就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在天下读书人之中何等是何等的重要?
德贤皇后牝鸡司晨,以女子之身行皇帝之事。
当时的皇帝,说白了就是她手里的傀儡。
当时的天下,更是她德贤皇后的天下。
大炎几千年来的历史,从来还没有女子当皇帝的先例。
按理来说,德贤皇后敢开这样的头,敢这样干,死了之后,必然会被后世史官钉在耻辱柱上。
可为什么德贤皇后现在炎朝依旧有那么大的声望?
为什么德贤皇后能够进入大炎梁氏的宗祠?
原因很简单,她创建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她打破了士族垄断的通天阶梯,为天下广大寒门学子们硬生生砸开了一道金光灿烂的晋升之门。
就这一个功劳,莫说她德贤皇后藐视皇权,莫说她德贤皇后架空皇帝。
就算德贤皇后把梁氏皇族的祖坟掘了,天下大部分读书人也绝对不会指责她什么。
没有德贤皇后,他们这些后世出身寒门之人就绝不可能有暮登天子堂的机会。
也正因为曹参了解这其中的缘由,因此才反对殷诚的科举改制。
这么一改制,岂不是将天下的读书人全都得罪了?
读书人,不管有钱没钱,甚至于说越穷的读书人,越有一股子莫名的优越和自豪感。
哪怕饿的吃不上饭了,看到那些大字不识,肥头大耳的土财主。
这些读书人也觉得自己要比他们高贵。
自己乃是人上人。
如今太子科举改制,要让那帮大字不识,只会盖房子打铁,出傻力气的泥腿子和他们一起参加科举。
虽然不在同一个考场,虽然这些泥腿子们也不占他们的名额。
但却和他们有一样的称谓。
本科目的第一名也叫状元,第二名也叫探花。
但凡考中的也叫做进士。
不仅如此,所有的状元还都要一起身披红妆骑着高头大马唱街。
虽说是读书人的状元公走在最前面,但身后跟着十几个也叫状元的泥腿子。
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不仅是有辱斯文,这简直就是太子故意要恶心天下读书人。
甚至说太子根本就没把天下读书人放在眼里。
群情滔滔至此,曹参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劝谏。
“殿下。”
“哦,曹大人还没走呢?”
殷诚听到曹参的声音,抬起头来,将游戏机放在桌上。
虽然这玩意耗电很小,但也得省着点玩。
“殿下,这些奏报,不知殿下看完之后,有何想法?”
曹参壮着胆子问道,但声音却十分的恭敬,一副想要洗耳恭听,聆听教诲的表现。
“哦,这些奏报啊。”殷诚想了想问道:“都说什么来着?”
曹参心中连连苦笑:“太子殿下居然对此事如此不上心,哎!”
当下,又把这些奏报的内容说了一遍。
而且这一遍很详细,几乎就是照着奏报念了一遍。
“哦,这事啊。”
天下读书人的反应,早就在殷诚的意料之中。
他们有这种反应乃是正常现象。
毕竟换做自己是读书人,他估计也会破口大骂制定这个政策的人乌龟儿子王八蛋。
可如今他就是那个制定这个政策的人,岂有骂自己的道理。
“读书人嘛,面对新事物,有些意见也算是比较合理的。”
“而且你看,但凡是有读书人闹事的地方,是不是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殷诚说着,又忍不住拿起游戏机来。
“共同的特点?”曹参一愣,共同的特点多了去了。
比如他们骂太子的话,几乎像是有人早就商量好了的。
这边科举改制的具体方案一传出去,没过多久,长安等地的读书人全都沸腾起来。
“臣下愚笨,还望殿下指点迷津。”
殷诚微笑道:“你没发现,只有几个州的读书人起来反抗。分别是长安城、南楚、巴陵和济州。”
“什么这四个州的读书人如此的团结?”
“对啊,为什么他们这一次如此的团结?”老赵心里想着答案,嘴里询问着。
“为什么?”殷诚呵呵一笑:“因为他们是真的吃饱了撑得了。”
曹参一愣,连连摇头哭笑。
太子这句话倒不是气话,反而是真真正正的数据。
这些读书人所在的州郡,确实是大炎为数不多,百姓粮食足够的州县。
说他们吃饱了撑得,一点也没有错。
“我在洛阳和天下诸侯打的时候,他们人呢?我在济州和赵君慕打的时候,他们人呢?”
“哪怕是出来谴责一些这些发起战争的帮凶,也还算个读书人。”
可是呢,殷诚连连冷笑,将游戏机放在了桌上,看着曹参道:“出事的时候,全都不见,没事的时候要吃要喝,这些人之中很多人,不确切的说,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而我要的是什么?我现在要的是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想要建立起这个体系,他需要大量的技术工种和人才。”
“那些读四书五经的人,对其他的一窍不通,还敢说自己代表了天下所有百姓?
殷诚接着笑道:“而且我要的是推动工业革命前进和发展的东西,要的是可以攻克技术难题的资深专家。这些只是看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的天下第一的读书人,要他们能干什么?
言语之中,对闹事的读书人十分的不屑。
“他们再闹,就让他们全部滚蛋。”
殷诚极其霸道的说了一句,
第881章 上当的读书人
曹参愣住了。
“殿下,说,说什么?”
以至于连敬语都忘了。
“我说,他们如果再哔哔,就让他们滚蛋。”
“殿下,若是这样说的话,只怕。”
曹参额头上的冷汗都出来了。
“只怕什么?只怕他们都要反我?只怕他们都要把我写成王八蛋?”
殷诚十分的不屑,道:“怕他们?怕他们我就活不到现在!”
大炎的读书人,殷诚也算是比较了解。
一来在长安的时候,和这些读书人接触的比较多。
二来在南楚的时候,又和丘山书院的读书人接触比较多。
长安和南楚的读书人区别很大,几乎聊几句就可以发现。
长安的读书人很飘,读书在他们看来,就是要当官治理这个国家,拯救这个乱世。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都想做大炎江山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而南楚的读书人相对就比较实在。
他们读书为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学到有用的知识。
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夫子。
南楚深受丘山书院的影响,而丘山书院的教学又是以夫子的意志为主导。
夫子现在活的很通透。
带出来的学生,虽然也有长安读书人的那种豪情壮志,仰望天空,但更多的则是脚踏实地。
而现在的殷诚需要大批的读书人,不管是南楚也好,还是巴陵也罢。
尤其是济州,百废待兴之地,更是需要读书人前来建设。
但他需要的并不是长安那些想要做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读书人。
白玉柱和紫金梁,殷诚手下已经足够多了。
以刘文静和诸葛亮为首的文臣们,哪一个拉出来不是能扛事的人?
更不要说自己的后方还有俩圣人。
一个夫子一个王阳明。
这俩人到现在都还没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怎么可能需要那么多好高骛远,一心要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活祖宗?
经过济州一战和彼得的灭卑国之战,殷诚更是看清楚了。
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攀科技树和发展生产力才是最重要的。
只会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再多也无济于事。
论说四书五经,有夫子在,需要他们来教化治下百姓?
说诗词歌赋,有南楚的柳永在,需要他们娱乐大众?
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其他的事就好办多了。
“殿下,话不是这么说。。。”
殷诚虽然想通透了,但曹参却无法理解。
在他的认知中,如果不拉拢读书人,政权怎么可能稳定?
站在他这个角度这么想确实没错。
但他却忘了,殷诚一开始在雍州的时候,第一个下刀子的就是乡绅士族。
这是比读书人在大炎地位还要高的阶层。
殷诚一上来就敢动他们,挨了多少骂?
如今得罪了读书人,而且是自己不这么想要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