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绝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绝境-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过这些事也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是唯一有此机缘,能够借尸还魂来到此间的人。
  只因为汴州实在是太乱了,遍地都是盗匪和灾民,吏治腐朽。
  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经营汴州之上。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汴州在于谦的经营下,风气大变。
  虽然谈不上百姓安居乐业,可在炎朝这处处烽烟,各地匪患的时代,汴州城算是为数不多的净土。
  见于谦好像对朱元璋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刘秀心里有了底,赶紧转移话题道:“此乃太子给于太守的信,在下岂能擅自拆看?”
  于谦见刘秀改了自己的称呼,不再叫于少保,而是叫于太守,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不瞒刘将军,太子这份信里,主要说了三件事。”
  刘秀一听,来了兴趣,问道:“哪三件事?”
  对于梁俊出现在南楚,刘秀也是十分的意外,若非是自己将汴州城围住,为了防止汴州城往外派信使求援,加大了各个路口的盘点。
  刘秀也发现不了南楚派出的探子身上的信。
  那信乃是梁俊亲笔所写,是写给梁俊留在蓬莱大本营的小弟的。
  信上的笔迹,刘秀一眼就认出来。
  毕竟当初自己跟着刘文静前来长安,就是因为梁俊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两相一对比,再加上打听了南楚发生的消息,刘秀马上就意识到,那个叫殷俊的便是自己认识的太子。
  去信一封,说明了情况,梁俊马上就给刘秀回了信。
  同时也给刘秀了一封让他转交给于谦的回信。
  于谦见刘秀果然不知道心的内容,心中对他好感倍增。
  “这第一件,便是让我与将军罢兵言和。”
  刘秀点头道:“这个自然,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五日之内,便会有人送来二十万石粮食,以解汴州之急。”
  刘秀更是点头道:“这确实是太子做事的风格,那第三件事呢?”
  于谦脸色一沉,看着刘秀道:“这第三件事便是,与二十万石粮食一同而来的,还有可以装备五千军队的火器。”
  “火器?”
  刘秀一愣,不知道梁俊给于谦火器干什么。
  “太子让我与将军一同前去登州,平定登州之乱。”
  “嗯?”
  刘秀满脸的惊讶,许久方才问道:“若是不去呢?太子应该也说了不去的后果吧。”
  于谦点了点头道:“是,太子说了,若是不去,前来送火器的五千北凉军便会接管汴州和将军的青州。”
  “妈的,我就知道太子绝对不会凭白无故给那么多粮食!”


第765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好了,今天的思想革新课,到这就结束了。”
  夜已深,梁俊的书房内依然灯火通明。
  南楚新势力最高领导层,有一个算一个,连夫子都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看着黑板出神。
  梁俊清了清嗓子,端起讲台上已经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
  而后看向了表情各异的众人。
  不管是年轻的诸葛亮,还是重活一世的刘备。
  即便是坐在最边缘的貂蝉与徐妙锦,也都看着被梁俊写满的黑板愣神。
  自从南楚高层宣布内部改制之后,因为诸葛亮很给力,几乎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的政务决策。
  往往梁俊只是提出一个方向大纲,第二天诸葛亮就交给了他一个十分详细的执行方略。
  梁俊看了之后都很是惊奇,自己身为政策主导者,很多的细节都没有想到,诸葛亮却想到了。
  不仅想到了,还查漏补缺,给出自己更多的建议。
  同意诸葛亮的方案之后,接下来更没有梁俊插手的机会。
  诸葛亮会把方案交给最适合的人去做,同时还派专人监督方案执行者。
  每天都会反馈改制过程之中,各个项目的推进程度以及中间遇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诸葛亮还会写一份详细的解决方案。
  将这些资料全部汇总起来,一并交给梁俊审阅。
  梁俊认为诸葛亮的方案可以,通过之后,诸葛亮就会按照流程安排下去。
  如此反复,整个南楚军队改制的事无比的顺畅。
  而在这个过程,梁俊愈发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只负责盖章的工具人。
  诸葛亮的所有方案,他看完之后,基本上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不管是从可实施性上,还是从方案的完整度上,梁俊详细的看完,只能心中叫一声牛逼,而后恭恭敬敬的盖个章,把方案交给诸葛亮。
  每隔三天,诸葛亮还会专门拿着这三天的方案来找梁俊复盘,主动总结这三天里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出这些问题。
  梁俊的存在感飞速的下降,降到了除了诸葛亮外,再无任何人来找梁俊,全都热火朝天的投入了军队改制和南楚改制准备中。
  每日里,白天梁俊就是训练士卒,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教官,以便等诸葛亮军队改制完毕之后,补充到军队之中。
  晚上,梁俊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所有人不是忙着总结白天在改制中遇到的问题,要么就是早早休息,养足精神准备明天继续。
  因此梁俊反倒成了整个镇南公府最有空闲的人。
  虽然这个过程之中,也有一些需要大家伙开会决策的事。
  比如说刘秀和汴州城太守之间的羁绊该如何解决?
  毕竟人汴州城太守的求援信都发到南楚来了,救或者不救,总得给一个说法。
  深陷改制之中的众人一听,认为梁俊说的没错。
  诸葛亮当机立断,先弄清楚这个汴州城的太守是何方神圣。
  这边一下令,那边临时任命为鲤组织负责人的刁凤山马上就给了答案——鲤组织从军机三处早就偷到了军机三处调查的各州郡穿越者报告。
  从资料上显示,军机三处观察了汴州城太守五个月,得出的结论是,疑似明朝于谦。
  一明白是谁,诸葛亮马上给了个回复方案:劝和。
  反正前几日已经告知刘秀南楚什么情况了,刘秀也十分痛快的表示,等拿下汴州城,就来南楚会师,以后跟着南楚干。
  刘备更是顺势提出,送汴州城粮食,让他们去解决登州的战事。
  方案一提出,除了来不及表态的梁俊,所有人全部赞同。
  看到这个局面,梁俊也只得同意。
  毕竟他也是这样想的。
  他们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登州和明州,到底哪一个才是丰臣秀吉真正的目标,或者说两个都是。
  明州那边已经派魏都带着三千人前去,登州这边因为军队改制暂时还抽不出人手来。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让刘秀和于谦俩人组队前去登州,算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法子。
  这俩人一个擅攻,一个擅守。
  一个是位面之子,一个是自带主角光环的男人。
  再给他们拨发一些北凉军带来的火器,若是这样都搞不定丰臣秀吉。
  以南楚现在的战斗力,想要长途跋涉,两线作战,只怕也讨不到好处。
  于是,登州之事就这样决定了。
  从梁俊召集人开会,到决策最后散会,整个过程没有超过半个时辰。
  这种速度让梁俊咋舌。
  而后梁俊又陷入了之前无事可做的尴尬之境。
  连徐妙锦和貂蝉,看起来都比自己忙。
  就在梁俊想要给自己找点事干的时候,机会来了。
  军队改制出现了问题——诸葛亮和楚秋九,在关于军队的番号上出现了分歧。
  诸葛亮认为,军队乃是太子近卫,应该按照长安十六卫的标准来。
  楚秋九则认为,既然这支军队未来要长期在南楚,而太子绝对不会一直在南楚,那么这支军队应该归属于南楚,不能用长安十六卫的标准来建制,应该按照府兵的标准来。
  紧接着,在争议之中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梁俊仔细的听了,认真的分析,马上就明白根源在哪里。
  那就是时代的限制导致诸葛亮等人即便再聪明,拥有再高的内政才能,也无法拨开迷雾看到事情的内在。
  于是梁俊马上想到了能够让自己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上夜课。
  而这第一课就是让诸葛亮等人明白,军队的属性是什么,拥有权属于谁,军队与百姓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
  最开始对于梁俊这个提议,大家其实是拒绝的。
  因为改制已经铺开,事情很多。
  诸葛亮不见要盯着军队改制,还要推进南楚改制的准备,同时更要与刘备商议经营渝州的具体方案。
  一句话,大家都很忙,实在是没有时间听太子说这些谁都知道的东西。
  但被梁俊强拉着听了一个时辰的课之后,所有人都像是打开了新世界。
  这一个时辰的课,梁俊基本上就是在背书。
  背前世自己上学时,放在床头被翻烂了奉为天下第一的那几本文选里的内容。
  诸葛亮和刘备,更是惊为天人,看梁俊的眼神都变了。
  以至于讲完之后已经是深夜了,诸葛亮主动要求梁俊再接着往下讲。
  连貂蝉和徐妙锦等人也是一脸的期盼,想要接着往下听。
  梁俊早就预料到他们会是这种反应。
  毕竟,前世里自己一个非亚丁湾人能够在那种环境下潜伏下去不说,更是做出一番事业来。
  凭借的从那几本书里学来的本领。
  眼见得众人热情高涨,梁俊也十分高兴,告诉众人,他已经做好了打算。
  以后的十五天内,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时辰的夜课。
  主要内容就是讲一讲梁俊前世里学来的知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南楚整个领导层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
  大家一听,十分的高兴,满心的期待。
  以至于当晚梁俊难得有机会和徐妙锦独处,结果徐妙锦问了梁俊小半个时辰关于他前世的事,半点私人聊天的氛围也没有。
  等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回忆刚刚和徐妙锦交谈的这小半个时辰,梁俊总觉得自己像是放学后被学霸堵在办公室解题的老师。
  一连半个月,梁俊的夜课办的是越来越红火。
  时间也越来越长,就连夫子也跟着前来听讲。
  听到最后,原本并不怎么重视,只是前来凑个热闹的夫子也受益匪浅。
  甚至主动要求担任课代表,将梁俊每晚讲课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交给众人随身拜读。
  讲完最后一课,梁俊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虽然说他是主讲人,但从这些天里将前世看到的书的内容背出来,这个过程之中,梁俊的收货不比在坐的这些人少。
  甚至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想明白的地方,经过炎朝的这一年多的经历,梁俊算是彻底想清楚了。
  也愈发的感觉到了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有原因的。
  “咳咳,到今天为止,咱们的这个夜课算是要告一段落了。”
  梁俊见众人慢慢的回过神来,声音也大了起来。
  “可能有很多地方,大家暂时不明白,或者不理解,但是没关系,慢慢来,总会弄清楚弄明白的。”
  梁俊说完,夫子将笔放下,看着记录的一叠纸,由衷的感慨:“朝闻道,夕死可矣!”
  诸葛亮也跟着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夫子面前,小心的拿起一张纸来,看着上面的内容道:“夫子辛苦了。”
  夫子连连摇头,马上着手整理起自己记录的纸张。
  “经过这些天的夜课,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梁俊想到今天讲的主题,心里浮现起一个念头来。
  紧接着这个念头就变成了决定。
  当然,脑子里都还在回忆着刚刚梁俊讲的内容的众人并没有发现梁俊语气的变化。
  没多久,徐妙锦举起手来。
  经过这半个月的夜课,梁俊算是过足了一把当老师的瘾。
  不仅选了夫子当课代表,还把前世教室的那一套带了进来。
  自己进来之后,所有人要坐好,然后站起来齐声叫老师好。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拒绝的。
  还是夫子出面,第一个向梁俊鞠躬称老师。
  并告诉所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并不是嘴上说说。
  众人见夫子都这样了,也都按照梁俊的要求来。
  什么上课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开小差,不准上厕所。
  有问题想发言要举手打报告。
  而且上辈子梁俊的老师们给他们说的那些话,梁俊全都在这半个月的夜课里重复了一遍。
  只是最为经典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这句话,梁俊却没有机会说。
  毕竟,就算是再严格的老师来了,面对诸葛亮这帮学生,脸皮再厚,也是说不出这些话的。
  他们不仅会举一反三,而且往往当梁俊刚背完一段之后,所有人全都会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而这个时候梁俊自己反而往往会慢一拍,需要想一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