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绝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绝境-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济更是意味深长的看了梁羽一眼,老六这是打太子的主意啊。
  杀梁俊,这个提议梁羽是十分赞同的。
  莫说是杀梁俊他赞同,就算程经提议杀军机处任何人,梁羽都会赞成。
  毕竟这帮人的实力实在是太逆天,若是炎朝大乱,他们被放出去,自己就算是三头六臂也很难保证可以在这场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后。
  毕竟韩励这帮人不是前世的王世充窦建德等人,这些可是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在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梁羽虽然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有信心,可他就算对付得了一个曹操,他还能对付得了一个秦始皇么?更不要说那个梁羽一听就头疼的霍去病到现在还隐在水中不露头。
  这种人是最让梁羽感到害怕的,不光梁羽感到害怕,换作是谁,一想到霍去病还藏在暗处,心里都得凉半截。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给你来个意外之喜,也许实在自己与敌人拼的差不多了,惨烈胜利之后,他以逸待劳带领军队突然出现。
  也许是自己正与敌人打到关键时刻,只差那一点就可以彻底消灭对方,结果半路他杀了出来,导致胜利的天平落向了地方。
  更不要这个人还是霍去病,那可是冠军候,打得匈奴差点灭族,一生未曾有一败的战神。
  自己军事能力再强,尚且还有面对突厥的求和之耻。
  这位爷对匈奴作战从来都是以硬碰硬,打的匈奴心服口服,提到他就胆颤的人物。
  所以程经提议杀这帮人任何一位,梁羽都举双手赞成。
  无关对错,只是利益相关。
  这帮祸害早死一个是一个,死完了那才叫一个好呢。
  可杀梁俊和杀其他人还不同。
  毕竟他是太子啊,杀了他之后就得面临一个局面。
  那就是谁当太子。
  反正不能说杀了梁俊,就接着杀皇帝,然后杀完皇帝大家伙一拍两散,各自带着兵战场上见。
  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甚至说梁羽等人还等防着皇帝,以免杀了太子之后,他借着这个由头反过来趁机在把军机处这帮人收拾了。
  这种可能很小,但是也不是没有。
  梁羽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程经如何听不出来。
  他微微一笑,看了看梁羽,又看了看梁植和梁济,道:“此事乃圣人的决定,圣人只是说梁俊不可留,并没有说梁俊之后谁为太子。”
  三位皇子一听这话,马上就笑了,合着梁老三当真是居心不良。
  到现在还想着一石二鸟。
  既想借着自己的手除掉对他威胁最大的太子,又想借着梁俊死了让他们为了太子之位内耗。
  梁羽一脸的不屑,道:“程尚书,皇帝如果在这件事上还别有心思,那么在本王看来,此事也没有什么必要接着聊下去。”
  梁植刚想表态,想要和梁羽站在统一战线上,却见梁济冲着自己微微摇头。
  梁植微微皱眉,马上读懂梁济的意思,暗暗的点了点头,看着程经道:“程尚书,想来皇帝也应该预料到我等的反应,必然还有话让程尚书转述。事已至此,既然大家都决定要除掉太子,程尚书又何必藏着掖着,不如开诚布公,大家早日齐心协力除掉太子,你也好早日交差。”
  程经摇了摇头道:“圣人并没有什么话要让下官转述,只是下官有一句话想要给秦王殿下说。”
  梁羽道:“程尚书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程经目不转睛的看着梁羽,轻声道:“太子若是死了,秦王殿下自然是有资格入主东宫的。只是四殿下和七殿下或者大殿下那里,秦王殿下若是也能够说服。这太子自然是秦王殿下的。”
  梁济和梁植也知道程经当着他俩的面说这话,并不是看不上他们俩。
  而是事实就是如此,梁俊那边一死,那么多皇子之中,实力最强最有资格入主东宫的只有秦王一人。
  至于说他们这些皇子闹不闹,阻挠不阻挠,就看梁羽的表现了。
  表现是什么,自然是利益。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梁济和梁植可以让梁羽顺顺利利的当上太子。
  梁羽没有说话,坐在了椅子上思索起来。
  程经的暗示已经足够明显,周围这三个人也都不是傻子,也都知道梁俊一死,自己想要当太子无论如何也得自断其腕,将自身的利益分给他们。
  毕竟天策府乃是长安城中仅次于皇帝的第二大势力,梁俊现在还没有顶替掉天策府的地位,就已经犯了众怒,让众人联合起来将他除掉。
  除掉一个不是老二的太子反而把老二扶上台来,他们这帮老三老四们还有好日子过?
  不可能。
  一旦梁羽有了太子的身份,只怕转过头来就得收拾他们这帮老三老四。
  因此梁济刚刚才暗示梁济稍安勿躁,不要着急。
  秦王想要当太子可以,但是前提必须是你把手里的权势分出来一部分,自动由老二变成老三老四,然后才能当太子。
  面对这个难题,饶是梁羽也十分的为难。
  考虑再三,梁羽深深的吸了口气,看着四人道:“只要能除掉梁俊,本王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交代。”


第437章 梁俊遇刺
  还有不到半个多月就到年关了。
  按说经过了两次雪灾,长安城百姓的心情和日子都不怎么好。
  若是在往年,一连两次大雪,这个年关当真就是鬼门关了。
  不少百姓已经做好了饿死的准备,棺材铺中最便宜的棺材卖脱了销。
  虽说面对生死之时,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终究是住在长安城里的百姓,虽然也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沾染了士大夫阶层的气息。
  反正早晚都是一个死,与其活生生饿死,还不如在临死之前,把最后一份口粮换成钱,给一家老小弄副棺材。
  死了死了,总是要入土为安。
  面对死亡,不吵不闹,也不去抗争,也许这就是他们能被允许进入长安城生活的原因之一。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死不了。
  下雪的那天,苏柔带着东宫的士卒跑了一夜,把房屋塌了的百姓全都聚拢到了苏府。
  甚至还有一部分百姓被安置到了东宫之内。
  长安城里的百姓,就算是再怎么靠近皇宫,可距离着那遥不可及的阶层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东宫里住下,一连住了三天,大家伙才知道。
  原来太子爷并不像是传闻中的那样,每天早上起来扛着金锄头下地。
  更不想是平日里他们说的那样,凶神恶煞,动不动就要杀人吃肉。
  这三天里梁俊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来看他们一次,问一问吃的怎么样,穿的怎么样。
  百姓们总有些错觉,眼前这位太子爷怎么给自己一种街上地痞流氓的感觉。
  三天之后,在刘三刀的带领下,百姓们拖家带口走出了东宫。
  来到了东宫在永阳坊搭建好的临时救助站。
  说是救助站,实际上是东宫出资购置了永阳坊的民宅。
  永阳坊算是长安城内比较老的坊间,又在长安城的西南角。
  长安城的四个角,西北边的修真坊靠着光化门和开远门,虽在角落中,却一派繁华。
  东北角的入苑坊更不用说了,紧靠着皇城,乃是长安城达官贵人们的居住场所。
  而东南角则靠着曲江池,更是长安房价最高的场所。
  唯有永阳坊,三不靠,因此居住的人并不多,房子自打盖了之后,几十年来也没有修葺过。
  梁俊花了点钱把永阳坊买了下来,三天里派人里里外外打扫了一番。
  不结实的房子又全都加固,修完之后还别说,挺像是那么回事。
  百姓们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在乎那么多,有个地方住就很不错了。
  因为已经经历过一次大雪,加上这一次救助及时,所以此次受灾的百姓也不多。
  老幼妇孺加起来三千多人。
  好在这些天来梁俊憋足了劲,想方设法的弄银子,这三千多人的日常开销还不算什么问题。
  安置好灾民,梁俊就直接把这摊子扔给了刘三刀。
  刘三刀现在已经是名正言顺的东宫大总管,东宫一派上上下下对他的能力是心服口服。
  接手灾民之后,刘三刀马上就按照东宫的灾民管理规定把任务分配下去。
  谁负责统计灾民的户籍,谁负责伙食,谁负责穿衣。
  一切安排妥当,从雍州布思衙门调来的人马上就进驻到了永阳坊内,五十户安置一个布思先生。
  早饭、晚饭之后统一一小时说书,一小时的思想教育。
  不到五天的功夫,整个永阳坊是井井有条,百姓们脸上也没有失去家园的苦楚,反而是人人挂着笑脸,在刘三刀的带领下,准备着过年一应之物。
  看着百姓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刘三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走进屋子内。
  屋内刘文静和上官瑞鹤正在下棋,临近年关,长安城内也没有什么事。
  师兄弟俩人难得清闲,自打梁俊知道了梁济和军机处那帮人串通好了要踢假球。
  这些日子来太子像是着了魔一样,从长安城里的天牢里找了十五个身体健硕的死刑犯。
  许诺这帮死囚犯只有能在正月十五的足球决赛里取得冠军,就赦免他们的死罪,同时还把他们招入东宫,享受东宫甲级津贴。
  那帮死囚犯一听可以不用死,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般天天跟着梁俊在东宫里训练。
  东宫虽然大,可架不住梁俊训练没有个固定的场所,满东宫带球跑,美其名曰障碍物躲避训练。
  东宫里的为数不多的太监宫女们更是自发的组成观众,跟着叫好。
  整个东宫从早到晚没有一会消停的时候。
  大半夜了梁俊心血来潮嗷唠一嗓子,那边十五个死囚犯立马穿着整齐围着东宫开始跑。
  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号子。
  刘文静和上官瑞鹤知道梁俊的性子,这位太子若是对什么事开始上心,那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拉不回来不说,谁劝他他倒不是说不听,反而会把劝他的人也拉进来。
  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俩师兄弟寻思来寻思去,就寻思到了永阳坊这边。
  虽说现在都是东宫的门下,梁俊的左膀右臂,可刘三刀与上官瑞鹤接触的时间并不长。
  因此刘三刀对这位颇受梁俊重视的军机二处处长格外的尊敬。
  一见他茶杯里的水凉了,赶紧亲自上前换杯热的。
  如此倒了三次,上官瑞鹤反而有点不好意思,落了棋子笑道:“刘总管,你我如今同殿为臣,毋须如此客气。”
  刘三刀谦逊道:“先生说的哪里话,先生乃是当世奇人,在下只不过是寻常江湖莽夫,若非太子错爱,岂能有与先生同殿为臣的机缘。”
  刘文静看着棋盘,一边思索着下一步该怎么走,一边道:“你我都是自己人,不用如此客气。”
  手中落子,抬起头来看着刘三刀道:“再者说,刘总管,就算是客气,为何你只给上官处长换茶,本官这茶都快结冰了,你却不闻不问。”
  刘三刀哈哈一笑,道:“军师倒是提意见了,好好好,下官这就给军师换被热茶。”
  刘文静也不客气,将茶杯递给刘三刀。
  热茶换上,刘文静喝了一口,看着刘三刀道:“总管,坐下说话。”
  刘三刀应了一声,坐在一旁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
  “最近可有什么情况么?”
  现在的东宫算是有了规模,个人的分工也十分的明确。
  上官瑞鹤负责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归纳。
  梁俊靠着上官瑞鹤归纳出来的情报制定响应的战略规划,刘文静则负责将梁俊的战略规划分成不同可执行的步骤。
  刘三刀则是按照刘文静制定的方案落实下来。
  因此作为战略规划执行方案制定人,刘文静对刘三刀的工作还是十分的上心的。
  毕竟自己再聪明,也制定不出来十全十美的方案,若是不及时了解底层一线的进度,很容易让梁俊接下里的计划无法实行。
  刘三刀早就知道刘文静会问,不急不忙道:“永阳坊内一切都按照军师制定的方案进行着,虽然中间有些问题,好在都及时的解决了。”
  刘文静点了点头:“那就好,刘总管做事太子爷是最放心的。”
  忽而像是想起什么事来,问道:“刘总管,百姓们的生活费都发下去了么?”
  刘文静摇了摇头,道:“还没有,财政衙门的昨日才到了长安,进了长安之后就给殿下回报工作去了。军师的批条我已经递上去了,等给太子爷汇报完,应该就会批下来。”
  “哦。”刘文静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问:“财政衙门的人没说什么吧。”
  刘三刀苦笑一番道:“说了,见了我之后就说,他们部长托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