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平打小的伙伴们都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没有跟着学坏,但性格也好,举止也罢,完全看不出家里是忠实的佛教徒。
礼部把田长平派到景王府里,田长平极其的不乐意,到了景王府中,因为梁济喜好佛法,导致合府上下气氛极其的祥和。
太监也好,侍女们也罢,一个个慈眉善目,倒是好说话。
可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人气。
说话轻声笑语,不是礼佛就是念经,让田长平这位蹴鞠公子十分的不喜欢。
可礼部下的调令,自己也不敢不从,就这样在景王府里待了一两年。
梁济对这位并不喜欢佛法的长史也不是很喜欢,平日里更是没有共同语言。
就在田长平有些忍无可忍,打算弃官回家的时候,听闻梁济把佛像给砸了。
这让田长平十分的意外,按照固定,王府的长史说好听是处理王府之事的大管家,实际上则是朝廷派过来监察皇子们的眼线。
顺带着也教授皇子们礼节问题。
一旦皇子有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背锅的就是长史。
田长平一听这事,赶紧去找梁济。
到了梁济的书房兼禅房,结果吃了个闭门羹。
田长平也不敢擅自回报梁济的异常,毕竟从礼部把自己调到景王府里当差也能看出朝廷对四皇子并不在意的态度。
毕竟梁济出了名的宅男,一天到晚在府中就是吃斋念佛。
虽然贵为皇子,可平日里基本上也没人宴请他。
请他吃饭吧,一桌子素不说,喝的酒还是素酒,这让无肉不欢天天山珍海味的王公贵胄们如何受得了。
其次就是梁济也没有多少朋友,在朝中也不像其他皇子那般担任一些官职,就更没有人情往来了。
这样的皇子派个干练的官员过来无疑于浪费。
田长平也知道礼部的想法,因此也不想多事,寻摸着看看再说。
一连等了三天,梁济才从书房中出来。
紧接着田长平就感觉自家皇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看自己的眼神和之前截然不同,没有了那种祥和洞若的神态,取而代之的是犀利如电的目光。
见到自己之后,就让人把禅房拆了,拆完拆房,就让自己把府中的和尚全都打发走了。
到了晚上,梁济将田长平叫到书房内,一开口就把田长平吓的魂飞魄散。
梁济居然告诉自己,他乃是后世皇帝转世而来。
田长平扑通就跪倒在地,求爷爷告奶奶哭的稀里哗啦,以为梁济疯了。
若是梁济真的信佛信疯了,出去说这种话,让朝廷知道了,不管梁济是真疯还是假疯,自己这条命算是没了一半。
最轻最轻也得是把自己打入天牢,永世不得翻身。
梁济面对着被吓坏了的田长平,不仅没有任何的惊慌,反而让人把田长平捆绑好了,放在了书房里。
而梁济则让心腹太监宰杀了一只羊羔,在书房之中亲自剥皮搭火,将这羊羔给烤了。
一边用匕首片肉吃,一边慢条斯理的讲述着自己的来历。
说了一整夜,田长平才真正的相信眼前这位四皇子果真不是原来的梁济了。
梁济不仅给田长平讲了自己的来历,还详细的说了下自己对如今长安城中各位大佬的推测。
田长平越听越心凉,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却又觉得梁济说的很是有道理。
六皇子是什么唐朝皇帝李世民,太子爷也是转世这人,当今圣人也和四皇子一般。
刚听这话的时候,田长平哪里会相信,可听了梁济的分析,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田长平对朝堂上这帮大佬们的感受一结合起来。
越发的觉得只有这个解释才说的通。
难怪自己感觉有些怪,朝堂上这些大佬们最近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说话做事和之前截然不同。
终究是在街面上厮混又是四公子之一的蹴鞠公子,虽然感觉有些荒诞,可一旦接受这个设定,田长平莫名的觉得原来如此。
能在长安城这种卧虎藏龙的地方被排进四公子,而且还是四公子之中排名第二。
田长平不光是蹴鞠玩的好外,综合素养可以说在长安城这帮勋贵子弟之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四皇子能够对自己开门见山,把这件事说给自己听,绝对是有目的的。
可梁济不提,田长平也不敢问。
一连被关在书房中三天,等田长平彻底平静下来,梁济才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这位长史。
我要当太子,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真心实意的帮我,日后我当了太子,你就是东宫长史。日后我当了皇帝,你就是方护的接班人。
第二,你去告发我,可你已经知道了皇帝和朝中大佬们的秘密,一旦去告发,你必死无疑,甚至还可能会被灭族。
田长平多聪明的一个人,更何况身为家中次子,打小就不受重视。
天资聪颖的田长平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让人刮目相看。
可在等级森严的长安城内,自己这个不是长房嫡出的勋贵之后并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余地。
如今遇到梁济这档子事,田长平可是梦寐以求的。
二话不说,当场就跪下效忠。
梁济也是大胆,丝毫不怀疑田长平的忠心。
这边一效忠完毕,那边就拉着田长平开始了自己谋求太子的规划。
梁济收复田长平这招虽然凶险,却也是迫于无奈。
拜之前梁济所赐,整个景王府之中不是和尚就是信佛的,这帮人能有什么战斗力?
要说讲法论经,那所有的皇子都干不过他们,可要说争夺太子之位,更进一步说争天下。
梁济在整个景王府里筛来筛去,就只有田长平还算是个人才。
时不待我,原本就已经慢其他皇子半拍,再拖拖拉拉不是梁济的性格。
在此之前,梁济也调查过田长平的底细,心里更是确定了要把他收入麾下的决心。
一来可以瞒过朝廷耳目,二来田长平是个人才。
二人一拍即合,在书房之中商议了半天,最后定下了练兵的战略方针。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众多皇子之中,四皇子是势力最弱的一支。
然而弱也有弱的优势,那就是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有足够多的时间发展。
以梁济敏锐的洞察力和田长平对长安局势发展的推算,顶多一年,炎朝就得出大乱子,甚至说天下大乱。
而一旦天下大乱,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谁有话语权谁就能在乱世之中占据主动。
因此,手里有兵,乃是当务之急。
可依着四皇子之前的性格,也不能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
因此梁济就让田长平打着练习蹴鞠的名义,在景王府里划出来一块空地当做球场。
暗地里将长安城内退伍的老兵以踢球的名义招揽过来。
田长平本身就有蹴鞠公子的名头,旁人若是干这种事,必然让人怀疑,可他来做,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毕竟田长平一直致力于长安城蹴鞠运动的发展,平日里也没少组织这种活动。
而想踢蹴鞠,没有个好身体是不成的,因此招揽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解甲归田,或伤或残,或因为其他原因归家的老兵,谁也没有怀疑。
可有好身体也不行,蹴鞠毕竟是个技巧性运动,因此操练也是必要的。
景王府里整日里一帮人吆喝训练,也就在常理之中。
加上田长平做的极其隐蔽,三千多青壮地痞和老兵们在景王府里训练了三个多月,长安城内居然没有任何人发现端倪。
直到梁济砸锅卖铁卖军备,将这三千兵卒拉出来之后,大家伙才如梦初醒。
合着这里还藏着一个同行呢。
这也是梁济为什么冒风险向田长平坦白的最重要的原因。
事实证明,梁济赌对了。
确切的说不是赌,在最开始梁济就知道,田长平绝对不会拒绝自己抛出的橄榄枝。
第336章 仰望星空
“殿下,贫僧今日所言,万望殿下再三斟酌。”
姚广孝出门前,红光满面,略微有些醉意。
看着梁俊言语之中也没有了之前若有若无的隔阂感。
梁俊一边点着头一边搀扶着老和尚出了院子,送了几十步,方才让和尚自己踉踉跄跄的走了。
此时日落西山,一抹血红的残阳挂在天之尽头,像是极力的想要挣脱黑暗缚束,要将最后一点光明留给大地。
“呼,姚广孝算是拿下了,可真是不容易。”梁俊捏了捏自己已经累弯了的腰,冷风一吹,五脏庙里算是开了工,肚子咕咕作响。
文渊站在一旁,打着饱嗝,听到梁俊肚子叫,有些不好意思:“兄长,你忙活了半天,一点也没吃,要不我给你弄点吃的吧。”
梁俊摆了摆手,不顾丝毫风范,随意的坐在了地上,将身上临时做好的围裙解开。
“不碍事,一会我喝点粥就行。这厨子做饭闻油烟就饱了。”
梁俊和姚广孝聊了半天,到了临近傍晚,和尚打算起身要走。
徐妙锦的侍女大壮进来问和尚今晚是不是要在这里吃饭,和尚听了这话,脸皮再厚也知道是徐妙锦在赶人,连忙说贫僧这就走。
梁俊一见,一把把和尚拉住,想到大皇子临走之前,留下的那些个材料样品,心血来潮,非得露一手给和尚尝尝。
姚广孝架不住梁俊真心邀请,在大壮极其嫌弃的目光下又坐了下来。
安稳好和尚,梁俊简单的做了一个围裙,把材料码好之后,一头扎进厨房里,丁零当啷忙活了小半个时辰。
做了十二个素菜,分了两桌。
自己和和尚一桌,文渊、徐妙锦五人凑了一桌。
席间又问徐妙锦这边有没有酒,徐妙锦说只有素酒,还是当初国公府里送来的。
拿过来一看,梁俊乐了,什么玩意就素酒,不就是葡萄酒么。
一问姚广孝,和尚这酒能喝么?
姚广孝点了点头,一碗酒下肚,看着满桌子菜食指大动,下了一筷子之后,连连赞赏,叹了口气只说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就是太素了。
梁俊一听这话,没成想这还是个酒肉和尚,当即又给姚广孝倒满了。
因为炎朝最近这些年青黄不接,因此朝廷前几年就下了禁酒令。
只不过这禁酒令并不是说不让喝酒,而是禁止酿酒,尤其严令五申禁止用粮食酿酒。
因此民间对酒类虽然供需很大,却也导致很多时候会出现有钱也没酒喝的情况。
而葡萄酒作为高端酒品,寻常百姓难得一见不说,就算是达官贵人们手里也难得见到上好的葡萄酒。
徐妙锦手里这些酒乃是番邦进贡之后,徐皇后送到娘家孝敬给自家爷爷的。
老头疼小孙女,都说这葡萄酒乃是素酒,出家修行的人也能喝一点。
因此派人全都打包送了过来,徐妙锦虽然对酒水并没兴趣,但尝过之后,也十分喜欢。
隔三差五总是自己小酌一杯。
今日里见梁俊和姚广孝俩人牛饮长江一般,你一碗我一杯,小半个时辰不到,自己珍藏的葡萄酒就消耗了一半,甚是心疼。
但吃着梁俊做的味美佳肴,心里自己给自己找了平衡。
华夏人自古以来便是酒桌上面好谈事。
下午的时候,梁俊和姚广孝俩人掰扯了半天。
姚广孝又是一本正经的给梁俊出主意下绊子,梁俊则见招拆招,一边躲着老和尚给自己挖的坑,一边盘算怎么才能把和尚绑在自己的船上。
最后俩人也没有达成一致。
老和尚就差明说,你弄死皇帝,我就上你的贼船。
梁俊的意思是,你也别给我挖坑下套,先上了贼船,我保证以后绝对会弄死皇帝。
俩人原本就已经是不欢而散的结局,可一上了酒桌,再把酒喝起来。
气氛却峰回路转,老和尚虽然也喝过酒,但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有像今天喝的那么嗨。
梁俊前世常年在亚丁湾,那儿可是没有白酒卖,再者说,自己也不喜欢喝白酒。
待的时间长了,入乡随俗,对红酒反倒是十分的喜欢。
如今见到了葡萄酒,又想到酒足饭饱之后还有烟抽。
加上自己的计划眼瞅着一步步循环渐进,心里高兴,酒碗是没有听过,筷子却一动也没动。
两人你来我往,又说起下午的话头。
梁俊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我这辈子就是打算要炎朝的百姓干点实事,大和尚你前世虽然英雄一辈子,可干的乃是造反的事,史书上名声不好听,你跟着我,咱们一起干一番事业。
大和尚也没有下午那么的谨慎,一听梁俊说话说的真诚,当即也表态,太子爷你放心,你啥时候回长安了,叫我贫僧,和尚我跟着你走。
就这样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俩人就达成了一致。
送走了走路颠三倒四的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