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绝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绝境-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文静心中吐槽,面上如常,主人有请,不得不从,只得再把茶杯端起来,笑道:“司马大人客气,哎,一想到天策府如此繁华,东宫却另一番模样,小生实在是心中不甘。”
  说罢又把茶杯放了下来,杜如晦看着刘文静,心里有些庆幸又对刘文静说这话感觉有些无奈。
  这人虽然不是前世自己认识的那个刘文静,但说话这种明里暗里讥讽人的性格却如出一辙。
  历朝历代的东宫都是小朝廷的存在,只可惜在此之前,太子实在是没有什么人缘。
  太子东宫虽然不小,但人气并不是很旺盛,除了朝廷给安排的几个东宫必须有的官员之外,再无多余的人口。
  客卿门客更是一个也没有。
  若说在小半年前,东宫在朝廷之上还有那么一点存在感。
  但自从梁俊离开长安城之后,原本应该是朝廷第二个势力的东宫彻底消失在朝堂之上。
  不少这半年调入长安城的京官都不知道还有东宫的存在。
  但不管如何,东宫在礼制上依旧还是仅次于皇宫朝廷的存在。
  刘文静这句话显然是说天策府为亲王府邸,不管从规模上还是人员上都比东宫要强,六皇子这是什么心思?
  这乃是司马昭之心啊。
  旁人听不出来,聪明如杜如晦如何读不懂刘文静言外之意。
  可这事他还不能反驳,毕竟事实如此,杜如晦乃是天策府司马,刘文静是太子亲封的东宫军师祭茶,在品级上,刘文静要比杜如晦大上一级。
  杜如晦若敢抬杠说,东宫比不上天策府还不是太子窝囊。
  眼前这会满脸忧愁的刘文静一准马上翻脸,说不定等太子回到长安之后,还要借着这事在朝廷上将梁羽一军。
  从杜如晦手中关于这太子和刘文静的资料来看,这种事,他们君臣是很有可能干出来的。
  不能说话,只能陪着干笑。
  杜如晦赶紧又端起茶杯,让道:“先生,喝茶,喝茶。”
  二人的对话全都被站在书房外的梁羽和房玄龄听的真切。
  房玄龄低声道:“这位刘先生说话和肇仁,确有诸多相似之处啊。“
  肇仁乃是前世那位在协助李渊起兵反隋中立下首功刘文静的表字。
  那位刘文静乃是梁羽前世的铁杆支持者,听到这番话,梁羽感慨良多,道:“是啊,即便经过各种试探,已经确定此人绝不是肇仁先生,本王见他,总还是感觉此人就是那位故人。”
  房玄龄道:“事到如今,不管这位是否故人,他今日前来,此事非同小可,殿下定要稳重心神,不可让他看出端倪。”
  梁羽道:“这是自然,玄龄尽管放心。”
  二人说着,走进了书房内。
  “让先生久等了,小王怠慢先生,万望先生切莫怪罪。”
  杜如晦和刘文静听到梁羽爽朗的笑声,赶紧起身相迎。
  房玄龄跟在梁羽身后,杜如晦放下心来,以目相视,房玄龄暗暗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刘文静的意图。
  刘文静笑道:“殿下若是再不来,只怕府中茶水就被小生喝尽了。”
  梁羽也不接他这话茬,唯恐他后面再说出什么挤兑自己的话来,房玄龄上前一步,欣喜道:“刘先生,好久不见,下官有礼了。”
  梁俊册封刘文静为东宫军师祭的奏折早就送到了吏部,吏部尚书不敢接这烫手山芋,直接扔在了军机处里。
  军机处这帮人谁也不愿意得罪太子,也不愿意让太子作大,对这封奏折是既不批准也不驳回。
  因此刘文静这东宫军师祭茶的官职还没有落实,只不过朝中文武全都知道有这号人物。
  毕竟军师祭茶这官职,怎么听怎么感觉很是滑稽。
  按照梁俊给吏部折子里的意思,东宫军师祭茶,这个官职在官阶和品级上,属于东宫之首。
  房玄龄乃是天策府长史乃是天策府的官员之长,在刘文静这东宫军师祭茶面前低了一个级。
  刘文静知道人家这是给自己面子,毕竟东宫军师祭茶吏部还没有批下来,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介草民。
  “钟先生有礼,秦王殿下面前,文静何德何能敢称上官。”
  二人客气一番,分宾主落座。
  刘文静开门见山,看着房玄龄道:“不知钟先生对文静所提之事意下如何?”
  梁羽将刘文静前来之意简单的和房玄龄说了,房玄龄有些纳闷。
  刘文静此番前来,难不成只是为了讨要之前张角赠给梁羽的那些粮食不成?
  梁羽也很纳闷,十分的不解,谁给了刘文静空手套粮食的勇气。
  什么也不愿意出,进来之后直奔主题,让自己把常玉积攒在锦波的那批粮食交给他。
  这批粮食乃是当初张角为了结好自己,让刘文静做中间人,送给自己的。
  哪里有事主没发话,中间人跑来要粮食的。
  而且刘文静只说今日前来就是为了要粮食救命,不管梁羽怎么试探,刘文静对之前和梁俊商议好,让出丝绸之路分成一事只字不提。
  房玄龄见刘文静如此直白的问自己,当下也不饶圈子,道:“若先生今日而来只为粮食一事,此事恕难从命。”


第298章 算计天策府
  刘文静并不意外,笑道:“钟长史,锦波那可是二百八十万石粮食,可供十万大军一年之量。若非在下从中斡旋,张角如何会将这些粮食赠予天策府?如今我主有难,在下前来借粮,六皇子与当今太子乃是同胞兄弟,殿下,钟长史此话可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梁羽的脸上十分的精彩,房玄龄也向梁羽看来。
  殿下,你不是说这主是前来要粮食的,怎么变成了借粮?
  梁羽笑道:“刘祭茶,刚刚您和本王可不是这般说辞。”
  刘文静一脸的无辜,道:“刚刚在下不是这般说么?从见了殿下,在下便一直说要借粮,殿下说此事要和钟长史商议,在下便在此等了半个多时辰。”
  房玄龄看向杜如晦,刚刚杜如晦也在场。
  杜如晦轻轻摇头,那意思显然就是刘文静刚刚不是这么说的。
  得,自己和梁羽在外面商议半天,结果人一张嘴,商议的结果算是白商议了。
  此人能被太子认命为东宫首席军师,果然是颇有手段。
  刘文静一脸的茫然,看着三人,不解道:“殿下,莫非是刚刚在下没有说清楚么?在下受太子所托,前来借粮,只求殿下看在太子的面上,借八十万粮食于我,好让小生解了燃眉之急。”
  梁羽听了这话,更是气笑了。
  你刚刚可不是这样说的,一上来就狮子大张嘴,让我把二百八十万石粮食还给你。
  又说太子是什么太平道圣师,自己是中间人,当初这二百八十万石粮食是让自己代为保管。
  可事到如今,梁羽也不会和他掰扯这个,没这个必要。
  哪怕有杜如晦在场,刘文静只消说刚刚说差了,此事就不了了之。
  “刘先生前来是借粮的?”房玄龄满脸狐疑,这人到底有没有个准。
  刘文静道:“自然是前来借粮,如今白莲教余孽要挟太子殿下,在下好不容易脱身进了长安城,自然是前来借粮以救太子殿下。”
  梁羽三人见刘文静说的情深意切,丝毫不像是撒谎,君臣三人心中起了疑惑。
  根据探子来报,自打太子进了庆寿寺内就再也没见他出来。
  难不成太子真的被白莲教余孽囚禁起来了?
  房玄龄暗暗点头,心中有了主意,道:“刘先生,此事非同小可,虽然先生与天策府关系非比寻常,太子被囚,此乃朝廷大事。先生来找殿下,实属南辕北辙。”
  刘文静叹了口气,道:“在下自然知道此事非比寻常,因此不敢让旁人知道,只能前来求助天策府。若是朝廷知道太子被囚,朝廷脸面何在,最后就算将太子救出,此事也足以断送太子的前程。”
  太子有什么前程?太子的前程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皇帝。
  梁羽三人面面相觑,刘文静若真是来借粮食的,他闲着没事说这话干嘛。
  天策府上下巴不得找这种拉太子下台的机会都找不到,如今刘文静主动送上门来,他们如何能够借粮?
  刘文静会傻到这种地步么?
  梁羽根本不相信刘文静这番话,他说这话无非就是要试探自己。
  试探自己有没有想要对太子取而代之的野心。
  梁羽有些受到羞辱的感觉,天策府和刘文静不是第一次打交道,在此之前,刘文静还曾算是天策府的编外人员。
  他用这种浅显得试探手段,实在是有些让人以为他刘文静看不上梁羽和天策府。
  但,现在并不是和太子撕破脸皮的时候。
  当然,在房玄龄等人的眼里,这时候也不是适合与太子有太多的交集。
  保持中立,坐看太子如何破局,这才符合天策府的利益。
  梁羽笑道:“先生说笑了,太子殿下足智多谋,又有先生辅佐。白莲教余孽只不过是癣疥之疾,不值一提。”
  刘文静却道:“殿下可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殿下手中有二百八十万石粮食,自然不怕,太子从雍州轻装而来,已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梁羽不置可否,一旁的房玄龄道:“刘先生,这话有些过了吧,想必先生来此,不是为了借粮,而是有其他的事情。”
  刘文静连连摇头,道:“就是为了借粮。”
  房玄龄道:“若是太子殿下真的被白莲教余孽软禁在庆寿寺中,此时就算把二百八十万石粮食全都借于先生,无疑于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仅救不了太子,反而会让贼人做大,到时候威胁到长安,那时,太子殿下的处境才是真的危险。”
  房玄龄虽然猜不到刘文静来此做什么,但在他看来,以刘文静的头脑,绝对不会让太子干这种自寻死路的事。
  太子被白莲教余孽软禁,莫说是房玄龄,就算是朝廷中普通的官员也不会相信。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没有第一时间派兵围剿庆寿寺的原因,满朝文武包括皇帝,都想看看太子究竟想要干什么。
  “如此说来,这粮天策府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借了?”刘文静看着三人,缓缓问道。
  房玄龄摇头道:“非是天策府不愿意借粮,而是太子被困,此乃国事。就算刘先生需要粮食,应向户部去要,天策府就算想借,也力不从心。”
  梁羽端坐在一旁,看着刘文静,想听听他下一步该怎么做。
  谁知刘文静却展颜一笑,道:“钟长史,这二百八十万石粮食,怎么说也是在下作为中间人,送于六皇子殿下。当时殿下曾许诺,日后刘文静但有要求,无所不从。怎么今日却出尔反尔了呢?”
  房玄龄哈哈一笑,道:“刘先生此言差矣,非是我主出尔反尔。当日我天策府与先生有过约定,收了张角这二百八十万石粮食,雍州之事我天策府绝不再问,常玉是死是活与我主无关,张角的太平道只要不扯旗造反,我天策府保他无事。此三件事,哪一件我们都按照约定行事。至于我主与先生之间如何约定,此乃私事。粮食为公,交情为私,先生若是非要以私废公,岂不是强人所难?”
  刘文静听了直点头。
  不愧是天策府的长史,说话做事确实是滴水不漏。
  “既然如此,在下也不便打扰。”刘文静说罢,站起身来,看着梁羽笑道:“殿下,当日在下前来面见殿下之景,殿下可还记得?”
  梁羽见刘文静这样就要走,有些意外,赶忙也站起身来,听到刘文静问他,点头道:“初见先生之景,本王自然不会忘记。”
  “那在下当时说的话,殿下也应该记得吧。”
  梁羽皱了皱眉,不知刘文静想要说什么、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向梁羽,当时他二人并不在场,因此不知道刘文静说了什么。
  梁羽面色渐渐深沉下来,低声道:“当日先生说身怀大礼,问本王送给城内谁人合适。”
  刘文静连连点头,笑道:“殿下问也没问是什么大礼,就说应送给天策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均觉得刘文静话里有话,可他就是不直说,也没有丝毫的暗示,让人心里摸不准。
  “难不成今日而来,先生也带着大礼?”梁羽对刘文静还算了解,听他这样说,心中一动。
  刘文静摇头道:“今日而来乃是有求殿下,怎么会有大礼?在下说此话,无非是想提醒殿下,当日这二百八十万粮食我可以送给大皇子,也可以送给四皇子,也可以送给殿下,也可以送给七皇子。当时在下第一个问的便是殿下,如今前来借粮,也是先问殿下。若是殿下不借,在下自然可去他处借来。”
  说罢,也不给三人说话的机会,躬身道:“殿下和两位请留步,文静告退。”
  转身而走,没有任何的犹豫。
  这一走,却让三人心中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