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有种-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豫已经彻底糊涂了,完全弄不明白赵构想干什么?于是又问:“若大王不为储君,谁可为储?”
    “官家是有儿子的,”赵构道,“自然应该立其子为储,岂可传位于弟?”
    你是为了赵谌的储位才打过来的?刘豫瞅着眼前这位年仅22岁的大宋康王殿下,心想:赵谌今年11岁皇后怀上他的时候,康王殿下最多就11岁吧?
    想来想去还是不明白赵构到底想做什么的刘豫接着又问:“不知大王想当什么?”
    赵构道:“孤王的义父大金皇帝已经将徐州、淮阳军、宿州、亳州等淮北四军州赐给孤王。孤王还想要海州和涟水军总共四州二军,为孤王的封地。孤王还要辅国楚王的封号,还要一年300万贯的俸禄。
    另外,该给上国的300万岁币,一文钱也不能少!
    只要官家答应了这些条件,以后北方之事,孤王和上国可以为大宋担当之,天下也可太平无事。”
    赵构的终极目的当然还是为了篡位!吴乞买派完颜宗弼护他南下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他最终可以夺取南宋的皇位。
    但是赵构没有夺位的实力,哪怕大金国全力相助,赵构也就能当个江北王,想要大过长江去,那是没有可能的。
    毕竟现在的南宋拥有全世界第一的水军,而且南宋都城金陵又有金汤之固,根本不可能突袭攻破。
    所以赵构就只能先把远在洛阳的赵楷立为靶子,然后摆出扶赵谌、反赵楷的立场,以争取赵桓和东南士大夫的支持先当上大宋的辅国楚王,然后等待“病重”的赵桓病死,就从淮北发兵入金陵,先扶赵谌当几天皇帝,最后再找机会弄死这小子,他就能顺理成章的当上南宋皇帝了!
    当刘豫带着赵构的表章和百十个随从包括代表大金国的蔡松年,抵达扬州城的时候,这座江北都会已经改名为江都了,算是南宋的北都了!
    而南宋官家赵桓,现在就坐镇在江都三城中的大城之中,准备和南下的金贼决战。
    这座被赵桓当成抗金堡垒的江北之都和江南之都金陵,其实是有点相似的,不仅都是商业都会、水运枢纽,而且都是一地多城。
    金陵现在有新城、旧城、幕府山城、钟山城、玄武城,是一地五城。而江都则有保佑城、夹城、江都大城,是一地三城。
    另外,在距离江都不远的瓜洲渡,现在还出现了一座瓜洲水城——如果江都大城不保,赵桓还可以乘坐特质的铜甲船出城,沿着运河一路向南去瓜洲渡暂避。
    所谓的铜甲船,则是右枢密李纲专为可能发生的扬州保卫战打造的水战利器——就是在几条只能在运河中航行的大型漕船的甲板上围一圈包裹了铜皮的挡板,在船舯部的挡板上再架个铜板屋顶。这样躲在船舯部的人就能万无一失了!
    赵桓这次从瓜洲渡入江都的时候,就乘坐着一艘铜甲船,在三万铁甲兵的护送下,安全抵达——安全感爆棚啊!
    而江都的一地三城,也在淮东总管和两淮总管(一开始是淮东总管)张叔夜的主持下修了又修。什么外壕、羊马墙、里壕、里城、马面、鹊台,还有沿着运河一路修到瓜洲渡的支堡,能修的都给修上了——现在南宋也学会了用草袋沙包修城堡(当然学会了,赵楷让人从南宋进口了大量的草袋、麻袋),所以修城的费用大减,江淮各地守臣都争先恐后的修城筑垒,以显示他们的功绩。
    除了修城筑垒之外,张叔夜还在两淮大办保甲,还放松了纸甲、长枪、弩机的管制,还命令两淮各地的土豪劣绅在家乡大修土堡(也用草袋、麻袋装土围成)。所以跟着刘豫一起南下的蔡松年和另外几个大金细作看到的,就是一个堡垒遍地,处处设防的淮东!
    而更让他们感到吃惊的是出现在江都城内的大队背着大弩、扛着长枪,或是背着盾牌,抱着长柄刀斧的铁甲兵!
    这些兵看着就很威猛啊!
    队列整齐,而且兵器、盔甲都擦得锃亮,还能以全甲状态在城内不停巡逻这说明他们的体力很好,而且经常训练和擦拭武器。和守在海州、涟水军的宋军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啊!和宣和年间遇上的宋军,都不像是同一支军队了——本来就不是!这支南宋新军是完全重建的!
    虽然上上下下的军官都是外行,但他们的干劲很足,而且也没什么陋习,也不知道怎么占役、怎么克扣、怎么喝兵血。他们甚至不知道兵士的家眷是可以随营过日子的他们都研究过了,赵楷那边的班军上番时是不带家眷的,只有服长征役的军官才能有随营家属。女真人那边也一样,也没有家属随军的。所以赵明诚、李纲这些人也不许下面的军士带着家眷来“打卡当兵”。
    既然不带家眷,那就能997的苦练了!而练得那么苦,又不带家眷,当然就不能服役一辈子了所以南宋新军规定了服役的年龄上限,普通士兵干到30岁(攒够钱回家娶媳妇),低级军官(没有进士)干到35岁(回家当地主),中级军官干到40岁(然后去做文官捞钱),只有枢密、总管、安抚使这样的高官,才不受年龄限制。
    另外,南宋新军的武器甲胄比起之前的北宋禁军,也不知道上去了几个档次!
    他们所有的武器都是新的,而且没有使用任何煤炼铁——这玩意只有北方才有,南方是没有的!
    所以他们的甲胄虽然是热锻的,质量比不上洛阳冷锻甲,但是产量足够高,而质量也过得去。最适合“合同雇佣军”使用——冷锻甲可以传家,所以适合府兵。而热锻甲不能给退役的佣兵带走,所以别指望得到良好的保养维护,用个十年八年就得买新的了,所以产量不能太低了。
    而他们使用的大弩也非常精良——这种大弩是神臂弓的改进型,威力比神臂弓更胜一筹!而且它们的弩臂都使用了上等的水牛角,这玩意在北方是很少的,只有南方的水田才需要大量的水牛。
    眼见了淮东的堡垒密布和兵精器良之后,刘豫、蔡松年等人,才在江都宫中见到了面带愁容的赵桓——赵桓能不愁吗?一个赵楷已经那么不消停了,现在又来个赵构要当九贤王!
    而更让他发愁的人还不是他们俩,而是左枢密赵良诚以及和赵良诚一起练兵的那些文官赵楷在来江都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啊!
    现在的左右枢密和过去的殿前都检点有什么不同?
    除了不是武资,其他都一样!
    现在的情况,根本就是赵匡胤中进士中了进士就不黄袍加身了?没有的事儿!别说中进士,就中了状元又能怎么样?赵楷不就中过?还有那个跑路去漠北的耶律大石好像也中过!
    这个书生掌兵,好像和武夫掌兵差不多危险啊!
    “官家,可不能给康王和金贼那么多的钱!”
    “官家,现在淮东处处都设了防,江都更是固若金汤,而且还有十万铁甲新军,金贼赶来,也奈何不了咱们!”
    “是啊,平白无故给他们600万,一定会让将士寒心的!官家三思啊!”
    刘豫、蔡松年两人才把赵构提出的条件说了,一群带兵的文官就嚷嚷起来了,其中还有人提到了将士寒心这话让赵桓听得那叫一个心惊肉跳啊!
    将士们拿那么多钱,怎么还要寒心?他们想干什么?

第267章 个个都像赵匡胤啊
    拿钱当兵的大宋新军兵士们其实是很听话的,只要钱给够了,干什么都行!
    他们这些人就是一群拿着高薪的武装打工仔而且他们的这份工注定干不长,大部分人只能再干个几年,就得下岗回家了。所以他们关心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能在失去这份工作之前,往自己兜里装多少钱?
    至于给钱的人是谁重要吗?好像不重要吧?
    重要的是给得钱够不够多!
    现在新军陆师的人数只有10万,这600万岁币分给他们,一人可以拿60贯啊!
    而且赵桓和金贼一旦在淮东开打,那么这一役怎么都得打个两三年吧?一年多给600万贯,三年就是1800万贯!等打败了金贼,怎么都得发个1200万贯的犒赏吧?
    攻战三年,光奖金就能拿3000万贯啊!这么好的事儿怎么能不干呢?什么花钱买平安那是国贼才说的话啊!这个国贼也不知道是谁?
    “刘豫,你个国贼看打!”
    赵桓正琢磨要找个什么理由把岁币给出去的时候,那边已经有个文官举着笏板上去揍国贼刘豫了!
    赵桓忙定睛一看,那个生气啊!不是气别人,而是气自己!皇帝当糊涂了,怎么就把宇文虚中带来江都了!
    原来要揍刘豫的人就是御史中丞宇文虚中——御史本来要负责朝会的礼仪,谁要乱说乱动,御史当堂就能弹劾!现在可好,宇文虚中自己带头违反纪律,在朝堂上打人!这下还不朝堂大乱?
    “打死你这个国贼!”
    赵桓想喝止宇文虚中的时候,又有人抡着笏板上去帮忙了。赵桓再一看,刚到嘴边喝止宇文虚中的话就给噎住了。
    因为这人是枢密院左副都承旨薛弼枢密院副承旨本来是个传达皇帝命令,管理枢密院内部事务的官职。虽然重要,但还没到可以让皇帝感到忌惮的地步。
    但是自从赵桓推行文官掌兵,把练新军的任务交付给枢密院后,承枢密院承旨司的重要性就陡然上升了!
    因为赵桓也怕带兵的文臣变成军阀,所以南宋新军的最大战术单位就是2000人的将,10万人的陆师就设了50个将。可是“将”归谁管呢?理论上是归赵桓直管,但是赵桓不懂军务,也没兴趣去学习,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管不好——管不好要没命的!
    所以就把这一摊子事儿交给了枢密院承旨司具体负责而赵明诚、李纲这两位枢密院的头头,则把承旨司一分为二,左司管陆军,右司管水军。
    主管陆师的左司有一个都承旨,三个副都承旨,其中枢密院都承旨留在金陵辅佐左枢密总管陆师事务,而三个副都承旨则分驻扬州、鄂州、江州(九江),分别主管驻防两淮、荆湖和两江(不包括金陵)的新军——实际上就是新军的都统制!
    而这个薛弼是政和二年的进士,在开封保卫战的时候就跟着李纲主持行营军务,管过开封民壮,还参加过万年新堤之战。之后又跟着李纲在京东、京西、淮北等地转战。虽然是个文资,但是军事经验丰富,而且他也有这根筋儿,成长得非常快。
    后来赵明诚、聂山领衔办新军的时候,他和李若水、李若虚两兄弟都被李纲推荐到了赵明诚手下新军能办成现在这样,薛弼、李若水、李若虚的贡献极大。
    而薛弼现在担任的主管两淮新军的副都承旨的权力又极重!
    在赵桓到来之前,驻扎两淮的五万新军,都归他和两淮总管张叔夜共同节制这是大军头啊!
    赵桓一想到大军头薛弼背后的五万新军,心脏都抽搐起来了,一时就忘了喝止薛弼和宇文虚中的暴行。于是两人抡着笏板就往刘豫头上猛敲!
    刘豫也不甘示弱,也抽出笏板反击。可是他才一块笏板,对方有两块,而且还占了先机,所以一上来落了下风,额头上结结实实来了两下——宇文虚中和薛弼根本没有留手啊,上来就下死手,刘豫的头皮都被笏板的边角敲破了,鲜血直流。
    “你们想做什么?你们”
    边上的蔡松年仗着自己是大金的官,还撸起袖子大叫大嚷,作出一副要去帮忙的模样。
    可是那帮带兵的文官压根就没打算饶他,张叔夜举着笏板头就冲他杀过来了,还大呼道:“蔡松年卖国欺君,害死了庄宗先帝和开封数十万百姓,今日就要打死他!”
    打死?
    蔡松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朝堂啊!朝堂上打架已经是闻所未闻了,还打死这里真的是江都吗?这里不会是洛阳吧?怎么那么野蛮?
    “打死他!”
    “为先帝报仇!”
    “打死这个奸贼”
    蔡松年还没反应过来,更多的带兵文官举着笏板来揍他了!
    这帮人都是文官,所以不讲武德的,打架要群殴!
    说真的,蔡松年如果去洛阳,他肯定不会在贞观殿上挨揍。因为赵楷手底下的那帮武将其实是比较自觉的——宋朝的武官大部分都很自律,不敢太跋扈的,别说当朝揍人了,他们听见“跋扈”二字腿就发软。
    而且赵楷对底下的武将有很强的掌控能力——最厉害的武将不是他的把兄弟就是他的妹夫,大多都是赵楷简拔于微末的武人。
    而赵桓手底下的这群文官本来就嚣张,现在又有了兵权,那还不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蔡松年今天可就倒霉了,被一群天天健身的军事爱好者群殴,不仅拿笏板猛砸他的脑袋,还用脚踹他!
    这帮军事爱好者还都有几斤力气——天天拉弓玩,力气能小吗?被他们抡圆了笏板砸脑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