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长江水师的船厂和战船码头却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的秦淮河分叉河的西段河岸边——此时的秦淮河河道会在穿过金陵新城后一分为二,一路流向金陵老城,那里可是如今全天下最繁华的商业区!另一路则从金陵老城的东面流过,赵桓的长江水师码头、船厂就设在这一段秦淮河的河道和两岸。
而被金陵新城所保护起来的三里长的秦淮河道,平时是个通道和税关所在。遇到战时,则可以用来停泊长江水师的战船。原本的税关(在秦淮河东岸)就会被改成修造战船的船厂。
另外,位于秦淮河东岸的税关衙署也拥有一道沿着秦淮河河岸修建的高大外墙。一旦金陵新城的东面城墙陷落,这道高墙就会变成金陵新城的一道“里墙”,依托秦淮河水道,阻挡敌人继续突破。
金陵新城的东面城墙,则在幕府山和玄武湖之间,长七里有余。墙外挖了壕沟,修了羊马墙,墙内则有里壕和里墙。里墙之内,沿着通往皇宫的御道,还有多处军营、衙署,都有外壕和高墙。可以进行层层防御,节节抵抗!
新城南面的城墙位于玄武湖和秦淮河直接(一小部分跨过秦淮河),长十里有余,和东城墙一样,也有外壕、内壕、羊马墙和里墙层层护卫,非常坚固。
而赵桓现在居住的宫城,则在秦淮河东岸的狮子山周围,宫城也是一座可以独立坚守的城堡。宫城的城墙长约十六里,城外还有壕沟,而宫城之内还有一座狮子山城。
安全感明显不足的赵桓就将自己的寝宫和封桩库,都摆在了狮子山城当中,还在狮子山城中修建了可以存放数万石米粮的库房。
时近中秋,忙完了政务的赵桓乘坐步辇回到了刚刚建成不久的狮子山宫,在皇后的坤宁宫外下了步辇,信步朝里走去。这位还不到三十岁的金陵天子虽然没有父亲赵佶和兄弟赵楷那般强壮,但是身体还是很健康的。除了怂病之外,并没有哪里不好。而最近一段时间从北方传来的“好消息”,又让他的怂病有所加重,眉头总是紧蹙着。
皇后朱琏当然得到了官家驾到的通报,但她并没有按照规矩在坤宁宫的正门口迎接,而只是在正殿门口迎接——这是因为她这些日子非常忙碌,忙着为“皇太弟”赵楷准备中秋贺礼。
因为赵楷亲征灵夏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所以金陵天子当然应该有所表示了——犒赏是必须的!在金陵天子的“官宣”中,赵楷可是皇太弟啊!
而灵夏之地又是失陷了一百多年的失地,现在居然一举收复,还迫使西贼奉表称臣,还献上了八万匹马——这可是李乾顺哭着拿出来的,都快心疼死了!
另外赵楷还收了灵夏之地的十万党项人的十万匹买命马,虽然这些马儿的质量没有达到赵楷的要求,但这次的收获还是非常丰厚的。
赵楷的收获对赵桓而言,明明不是好事儿,可他还得捏着鼻子把坏事当好事来庆祝,还得给那个意图谋朝篡位的赵楷发一大笔奖金。
而且他还担心赵楷只拿钱不领情,一回头就发兵来取江东所以他就只能想办法装病和打感情牌。
他先是对外宣称自己患了重病,这些日子都没上大朝,就在金陵新城皇宫的崇政殿内和几个宰执们偷偷摸摸的开个小会,处理一下朝政朝政当然也不好了!
靖康三年都快结束了,赵桓的领地上都没怎么闹灾,连黄河夺淮都没造成淮河大水泛滥——当然不会泛滥了,因为金国那边又不管黄泛区,使得黄泛区变成了个蓄洪区,所以没有多少黄河水入了淮河。
除了没什么灾害,东南各地的农工商三业还一片繁荣!
特别是江西和荆湖南路的铜、铁两业,从靖康元年开始就因为北方工匠的南下,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另外,长江中游的鄂州还因为“鄂汉互市”的出现,也快速繁荣了起来,长江上面的贸易往来,甚至超过了天下太平的宣和年间。
随着农工商三业的繁荣,金陵朝廷的税赋这两年一直在增长。而与此同时,金陵朝廷的开支又不多,所以就出现了大量让人担心的盈余
说真的,他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搞不好也是唯一一个嫌税赋太多的皇帝了!
钱多不是好事啊!赵桓对财政的理解是“旧党式”的,相信天下财富有定数,不在朝廷,就在民间哦,应该是不在金陵,就在洛阳!
如果金陵朝廷的钱太多了,那洛阳朝廷一定会有亏空!赵楷又随庄宗,不知道节俭,如果没有钱花了,一定会来抢的。
所以赵桓在发“犒赏”的同时,还要打一下感情牌兄弟之情是不敢想了,只好来点叔嫂之情和姐妹之情了。
因此赵桓就让自己的皇后朱琏亲自为赵楷和朱凤英(朱琏的妹妹)准备中秋之礼,还让朱琏亲手为赵楷缝制一套衮冕之服(九锡之一),并且附上拉拢感情的书信。
而朱琏生在豪门,琴棋书画都和不错,却不善女工,要她缝制衮冕之服实在有点勉为其难。同时她还要亲自准备给赵楷、朱凤英的中秋贺礼——这贺礼不仅得花钱,还得用心思啊!要不然干嘛让朱琏来办?
这可又是一大摊子事儿,而且时间又紧,真是忙得团团转啊!
第261章 叔嫂情义好金陵有大王
赵桓的皇后朱琏自然是难得的美人儿,今年只有27岁,比赵楷还小一岁,虽然已经养育了一双儿女,但是却保养得极好,容颜艳丽,身姿更是婀娜。
今儿的天气有点闷热,所以她在自己的宫中也没穿什么皇后常服,而是金陵城中的小娘子们一般,穿了一件白色的宽袖褙子,敞开了衣襟,里面则是红色的抹胸配上白色的长裙。红色的抹胸上还系扎了一条罗带,将宽广的“胸怀”完全衬托了出来。
赵桓看着自己这位堪称妖娆艳丽行了福礼,也微微点头算是还了礼。然后夫妻二人就一起入了大殿,同往里面的宝座而去。宝座前放置了一张书案,上面摆放置刚刚折叠好的一件衮袍,衮袍边上还平摊着几张写满了字的信纸。
赵桓在御座上落了座,然后问道:“衮服缝制好了?”
这衮服是朱琏在精通女工的宫女指导下,一针一线缝起来的。赵桓让她“亲手”缝制的意思,不过是缝上一两针意思一下。可没想到她真的亲手把那么大一件衮袍给缝了出来
“已经缝好了,可费了不少劲儿也不知合不合二叔的身?”朱琏笑道,“凤英的信上说二叔这两年壮了不少,真是个赳赳丈夫了。”
赵桓听了这话就有点恼,本来还想在皇后这里留宿,现在却没了兴致。
他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摊在书案上的信,问道:“娘子在给谁写信?”
“给二叔写信啊,”朱琏道,“官家难道忘记昨日吩咐奴家好言软语的给叔叔写封信,就说您又得了重病叫他以后好生关照我们母子。”
赵桓看见妻子脸上没有一丝的悲痛(他都怂病晚期了,朱琏居然一点不伤心,真是让人心寒啊),心中就有点不快,轻轻一叹,拿起书案上的信纸就一页页的看了起来。
信上的内容主要就是叙旧朱琏和赵楷似乎很熟,两人从小就认识。赵楷是有名的才子亲王,而朱琏也颇具才情,而且还是勋贵家的千金小姐,算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
而且两人又不像赵桓那么宅,所以经常有机会在各种场合见面。后来朱琏嫁给了赵楷的哥哥赵桓,而她的妹子又成了赵楷的妻子,两人见面的机会依旧不少,关系也很融洽
赵桓看着书信当中那些言及昔日情分,实在有点暧昧的言语,脸色越来越青,同时也觉得头上的那顶软脚幞头的颜色有点变化。他刚刚想发火,却忽然看到在信的末尾,朱琏居然低声下气的替自己的儿子赵谌求封金陵王!
“替大哥儿求封金陵王?娘子,你这是什么意思?”赵桓眉头大皱,看着妻子。
朱琏一撅小嘴,显得有些不快,“官家真的要将我们母子交到二叔手中吗?”
赵桓摇摇头,“娘子说的什么话?朕又不是真的要死了!”
是啊,怂病不致命的!
朱琏没好气瞪了眼赵桓,“大哥儿虚岁都十二了,过了年就是十三您如果不想把我们母子交给二叔,就应该尽早安排起来了!先封大哥儿当个提举皇城司,过些日子再加一个应天府尹!
您已经封二叔当了皇太弟如果再不早早安排好了大哥儿,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群臣都去洛阳迎新主,我母子就真要由着二叔处置了。我若没有大哥儿倒也不惧,二叔再怎么都不会容不下我和大姐儿。但大哥儿是您的嫡子,是先帝的长孙啊,最是无情帝王家!”
说到这里,朱琏那双细长的凤眼已经有点眼泪汪汪了。赵桓看她一哭,心里也挺难受的。
他儿子赵谌现在的地位的确有点尴尬,他都封了皇太弟,当然就不能再封赵谌当皇太子。
可他又不打算真的把皇位传给赵楷他在金陵那么努力的当个明君,而且还把东南半壁经营的蒸蒸日上,最后赵楷来捡现成的,多让人恼火?
如果他的命短一点,说不定连朱琏这样美妇人也让赵楷一并接收了去!
“官家,您再想想燕懿王和岐康惠王都是怎么死的!”朱琏道,“一个自刎而死,一个寝疾薨才22岁,好好的睡个觉就薨了?可能吗?”
这也是赵桓第三担心的事儿!
他最担心的事儿是赵楷出兵抢了他的东南半壁江山!
他第二担心的事儿则是金兵南下抢了他的东南半壁!
第三才是自己死后儿子赵谌步了赵德昭、赵德芳的后路毕竟儿子死比自己死要稍微好一点。
因为他的大小老婆一大堆,所以儿子也不止赵谌一个。只是那些都是庶子,对赵楷的威胁不大。而赵谌是嫡长子,还是宋庄宗的嫡长孙,在士大夫中的影响力极大!
赵楷如果得了东南半壁,多半要弄死赵谌,以绝后患!
“大哥儿即了位,皇太弟能答应?”赵桓眉头紧锁,“皇太弟还不发兵来打?”
朱琏道:“官家不是在练新军吗?第一期的20万新军不是练成了吗?靖康四年科举大比后,不是还要再练20万新军?有40万新军,还怕保不住东南半壁江山?”
“也是啊”赵桓点点头。
他这么忍辱负重,不就是为了练出几十万保家的精兵?练出几十万精兵,最后再传位赵楷你个兵练了有啥用?
朱琏这时又道:“奴在信中向二叔替大哥儿求金陵王,二叔一定会答应的。有了二叔的言语,您就能让大哥儿当应天府尹了!这样大哥儿就能培植自己的势力,朝中的臣子也就知道您的心意了。”
原来这个朱琏用好言软语给赵楷弄了个圈套她让赵楷误以为自己想让赵谌在赵桓驾崩后当个金陵的一府之王——金陵是赵桓的首都,但赵楷不可能到金陵来当皇帝。所以把金陵封给侄子,以换取和平接管东南半壁也是可以接受的。以后也许会削藩,但现在江南半壁还没拿下,赵楷怎么都得哄哄朱琏吧?而且赵楷和朱琏的关系那么好,总不能现在就撕破脸吧?
将来就算要弄死赵谌,那也制造个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什么的然后还要风光大葬,这样才能显示出赵楷的恢弘气度啊!
而赵楷现在一松口,赵桓就能安排儿子接班了
“好!”赵桓点了点头,“就这么办你在信里加上想念开封、洛阳的言语。”
朱琏点点头,笑道:“奴家明白!奴家一定和二叔好好说说”
夫妻二人,这下算是完全一致了一致设计哄骗赵楷这个老实孩子!
不过赵楷好骗,金贼却不好糊弄!
就在给赵楷的书信、赏赐、衮服送出去没两天,大宋淮北安抚使刘豫的加急奏报就到了金陵城!
加急奏报上的消息非常可怕!
大金国的太子亲自带兵到了淮阳军,眼看就要入侵海州和涟水军了!
而且这回来的还不是一个太子,而是一双太子!四太子兀术和十五太子兀里妹一起来了!
看了刘豫的奏报,赵桓心说:也不知道这个大金国到底有多少太子?怎么都排到十五号了?这样要怎么即位啊?吴乞买死后大太子先当,然后是二太子、三太子、四太子这样轮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那个十五太子?恐怕得好几十年吧?
“官家!”尚书左仆射耿仲南出班奏道,“这次金贼出动了两个太子淮东前线的形势一定非常危急,应该尽快排出新军前去支援!”
一次出动两个太子肯定比一次出动一个太子厉害!如果一次出动三个、四个太子,那淮河防线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赵桓道:“谁可以去淮东督军?”
“官家,”尚书右仆射张邦昌出列奏道,“新军由枢密院负责,当然应该由知枢密院事和同知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