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无奈之下,赵延洵遂说道:“把你的弓拿来!”
“多谢皇上!”
道谢之后,缇雅小跑着离开,她的弓在不远处的架子上。
此刻皇极左门外,内阁大臣成文光正在靠近,他的手里正拿着奏疏。
但这次和之前不同,赵延洵并未封闭宫门,所以成文光可以径直入内。
当然了,即便不封闭宫门,学乖了的官员们会主动绕路,不会影响到了赵延洵“娱乐”。
进了宫门,隔着老远成文光就看到,皇帝正与一妃嫔亲昵。
看着迎过来的吴宏,成文光靠近后问道:“是哪位嫔妃陪着皇上?”
“回阁老,是和妃娘娘!”
果然与自己所料不差,略微思索之后,成文光说道:“你去禀告皇上;就说天御关有新消息;臣要禀告!”
“成大人不如自己过去?”吴宏大感奇怪。
“事关匈奴;和妃娘娘在,老臣怕不太方便!”
听到这话,吴宏顿时了然,随即便转身传话去了。
可当吴宏才走进,赵延洵已经让到了一边,看着缇雅拉动弓弦。
在他前方五十米处有个靶子,此刻缇雅正瞄准了靶心。
“嗖”的一声,箭矢呼啸而出,最终命中了靶子下沿。
“要再抬高些,你再试试看!”
缇雅无奈,值得继续拉弓,而吴宏已走到了赵延洵面前。
“你不必说了,朕都知道!”
说完这话,赵延洵便向宫门出走去,吴宏立马命几名小太监跟上。
赵延洵离开了,缇雅回头看了一眼,确定他还会回来之后,才重新把心思放在了弓箭上。
数十米外,成文光对赵延洵大礼参拜。
“成卿不必多礼,有什么事就直说!”
两名小太监抬着交椅放下,赵延洵慢悠悠坐了上去,目光扫向了面前的成文光。
“皇上,西北总督署的最新消息,匈奴人答应了我朝的条件,愿意交换一万匹骏马!”
赵延洵顿时大喜,乃至于直接站了起来。
“甚好……甚好啊!”赵延洵来回走了两趟。
不怪他这么高兴,有了这一万匹骏马,他便可以再编一卫骑兵,对上西蛮的胜算就更大了。
西蛮有近七十万兵,其中骑兵就有三十多万,要说赵延洵一点儿不担心那是假的。
无论兵部还是枢密院,以及实际负责防御的西北总督署,有明理暗里在提增兵的事。
可为了国内的稳定,赵延洵不敢贸然动兵,但他现在也在想办法。
安抚住喜悦的心情,赵延洵接着问道:“还有什么事?”
成文光接着说道:“回禀皇上,王阁老从蜀郡发来消息,说整个蜀郡的土地清查已经结束,这是他呈上的田亩核算账册!”
正因蜀郡田亩清查快到尾声,所以王庭鹤亲自赶了过去监督,避免出现任何纰漏,弄得自己“晚节不保”。
之前赵延洵说过,要动用军队去核查田地,这件事他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五天前,他向驻扎在河西的金吾左卫下了令,命指挥使刘山派出五百人,会同都察院御史胡礼贞,检查河西郡的土地清查情况。
胡礼贞这人很得力,所以赵延洵把他从南方调回,专门负责这次关乎重大的核查。
现如今,朝廷控制的各个郡府,清查土地已全面铺开,有关核查的事自然重要。
“成卿!”
“臣在!”成文光恭敬答道。
“如今天下各郡土地,已有京畿、河西、蜀郡清查完毕,清河、河西、南阳、江西几郡也快了!”
说完这番话,赵延洵放下手中奏报,目光扫向成文光问道:“成卿可知,朕为何要清查田亩?”
为何要清查田亩?这件事不需赵延洵多说,天下已是人尽皆知。
“回禀皇上,国朝已逾百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士绅大户占地而不纳税,如今已危及我大晋江山社稷安危!”
“历代先帝皆想治理,却力有未逮……今皇上圣明烛照,天下归心,自然要为朝廷革除积弊,清查土地便是最要紧的一步!”
在回答且拍马屁的同时,成文光脑子仍在飞速运转,他在想皇帝问自己这话什么意思。
哪知赵延洵又接着问道:“你说得没错,清查田亩确实是最要紧的一步,那在清理完之后……又该做什么?”
一听这话,成文光如遭重击,他有了很不好的预感。
但此刻赵延洵正看着,他也只能先回话道:“清查田亩完毕,知晓士绅家资之后,就该革除积弊,依国法征收赋税!”
说穿了,赵延洵在国内做了这么多事,罢了杀了流放了那么多人,本质上就是为了把税收上来。
地方事实的家产搞清楚了,那自然就要开始收税,这件事一点儿都不能含糊。
“秋收已毕,各地税赋已开始收缴,但却仍是依照旧例,朕觉得很不妥!”
即便是依照旧例,如今赵延洵收上来的税赋,已经和太安年代差不多,要知道现在比当年少了几个郡纳税。
但赵延洵并不满足,税制改革他一定要推行,以前的人头税必须要转化为土地税。
“之前有关税制改革,朕已和卿聊过,想来卿对朕之心意已经了然!”
说到这里,赵延洵笑着说道:“便由卿来完善新税法,然后颁之全国……如何?”
第907章 矛盾
面对皇帝给出的条件,成文光其实根本没有选择。
如今赵延洵当国,大小事务皆由他乾纲独断,臣子们不过是奉诏而行的工具人。
制定新的税收制度,必然侵犯全天下人的利益,这将对执行官员引来极大敌意。
这些敌意的强度,根本不弱于清查田亩本身。
“臣领旨!”成文光跪下,而后郑重参拜。
见他一副要上刑场的模样,赵延洵便笑道:“成卿不必太过担忧,自古成大事者必经磋磨,卿往后要替朕执掌内阁,想必能经得住眼前磨难!”
仅一句话,赵延洵就给成文光画了饼。
内阁首辅为百官之首,已是文臣的最高荣耀,成文光又岂会没想法。
“臣必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成卿且起身……”
待成文光起身后,赵延洵又说道:“前人有诗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今天下正值大变,正是施展抱负名垂青史的时候,卿可莫要错过这难得机遇!”
不只是内阁首辅的位置,名垂青史的机会赵延洵也拿了出来,这吸引力更是直接上升。
“臣定不负皇上知遇之恩!”成文光极为郑重说道。
画饼这项手艺,赵延洵已经玩儿得越来越溜。
他给王庭鹤谢孝方画了饼,许诺他们差事办成可以安然隐退……
对军中将领他也以爵位诱之,让他们保持敢打敢拼的劲头儿……
“好了,成卿你去吧,朕等着你拿出方案!”赵延洵敛去笑容道。
“臣这就去办!”
可在成文光要离开时,赵延洵又说道:“卿在朝堂和地方上缺少帮手,国子监学子有堪用的,卿可挑选几个得力的,充任臂膀!”
如今内阁四位大学士,就以成文光资历最浅,赵延洵这是在帮他建势力。
“臣领命!”
接下来成文光离开了,他二人之间对话时间不长,缇雅也不过才射出两箭。
今天他难得给自己放半天假,所以赵延洵又返回了场中,继续教导缇雅射起监来。
但在吃过午饭后,赵延洵得出宫去一趟,他要去检查户部的府库。
如今这时代,粮食是最硬的通货,秋收之后征收的粮食,如今已陆续到京。
这些粮食的储存和转运,无疑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赵延洵非得要亲自去看才能安心。
中午这段饭,赵延洵却是去玉芙宫吃的,和林静玉说了话顺便还看了小儿子。
而在赵延洵出宫时,千里之外的天山郡某禁军驻地,此刻军士却已闹了起来。
“天天都是馒头,现在连咸菜也缺斤少两,那些文官到底什么意思?”
“皇上定好的饮食标准,到现在却苛刻到现在这地步,西北总督署姓罗的未免太过分了!”
营地内,禁军士兵大声发着牢骚,只因近期饮食标准下调。
毫无疑问,作为大晋朝廷最得力的军队,禁军的伙食标准非常之高。
白面馒头是基础食物,按规定他们每日有汤还有肉,但如今都短缺了。
肉和蛋没了,将士们还能忍,毕竟他们可以自己打猎,但如今咸菜也断了,那可就真让他们气愤了。
很快,挑事的士兵越来越多,最终直接找上了他们的千户。
“大人,这事儿您可得给兄弟们讨个公道!”
“没错,那些文官太欺负人了……”
“那些住城里的,吃的喝的都有,反倒咱们得受这气……”
最后这一句,顿时引得所有人附和,他们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卫所军驻扎在坞堡,禁军则住在城外野地,还得主动北上打击西蛮,其承担的责任要重许多。
“要不干脆,我们也住城里去,让卫所那些人打西蛮去!”
眼见部下越闹越上头,千户张实脸色变得阴沉,只听他呵斥道:“都闭嘴!”
作为王府老人,张实是凭功劳升上来的,他在军中威严极高。
所以他这一嗓子吼出,前方士兵们全都安静下来。
“这件事,本官会向方指挥使上报,都回去!”
众人不是来兴师问罪的,既然张实已经给出说法,士兵们也就不再多纠缠,一个个都退了下去。
待部下退去之后,张实立刻派了传令兵,嘱咐他去找指挥使方胜。
西北总督署疏忽也好偏心也罢,都不是张实能直接对话的,说他只能把事情往上报。
事实上,这段时间禁军兵力调动频繁,且与总督署沟通比较薄弱,所以才会导致物资送错或缺失的情况发生。
只不过这一点,要全盘了解情况后才能发现。
而禁军诸部和西北总督署,如今则是处于误解之中。
除了物资调配有问题,禁军还觉天山郡的布防有问题,但后者总督署完全没有理会。
而在总督署看来,禁军张扬跋扈且无礼,是走是留也不说一声,要保证物资简直难如登天。
双方矛盾重重,若非上面有赵延洵压着,二者只怕早就相互弹劾了。
在接到消息之后,方胜差点儿没被气死,于是他直接派人去了总督署质问。
许洪被指定为禁军总指挥,按道理说这事方胜该先报许洪,然而方胜完全没这想法。
说到底,禁军这批有从龙之功,且统帅强兵的将领些,本质上都有些娇纵,相互之间是不服气的。
将领之间不和,对统治来说是好事,但在战时这可就危险了。
今天这件本因咸菜而起,那知当方胜质问总督署后,立马引来了总督署的责问。
罗伦一直脾气都很好,可今日禁军这般娇纵,直接让他忍不了了。
以往的种种矛盾,如被他全都列了出来,然后直接用“电话”发往了京城。
简单来说,罗伦弹劾了驻扎在西北的禁军。
而作为禁军统领,皇帝的股肱心腹,许洪等人也没闲着,同样也往京城传了消息,把总督署的“刁难”和“欺负”摆到了明面上。
禁军和西北总督署产生矛盾,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为此枢密院和兵部互相通了气。
通气的结果是,此事还得由皇帝处置,所以他们都去了乾安宫。
然而,偏偏今天赵延洵出宫去了。
“这事儿拖不得,你我得立刻出城觐见皇上!”枢密左使陈安明说道。
站在一旁,兵部尚书曾长松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了不得的大事。
谁能想到最紧要西北,禁军和总督署之间,已积累了这么多矛盾。
二人不敢耽搁,向太监问了赵延洵位置后,他二人随即寻了马车往城外赶去。
户部有粮仓在城外,这是新修建的粮仓。
把粮仓修在城外,可见赵延洵对安全的自信。
此刻的他,正站在粮仓上方,透过窗户看里面堆满的粮食。
第908章 朕有个打算
“进去看看!”
站在一旁的余承尧连忙道:“皇上请!”
只见余承尧上前两步,打开了粮仓的一道门,从这里就可进入仓内。
赵延洵径直往前走去,在他身后跟着户部尚书等官员,一个个虽然脸上平静,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紧张。
虽然他们自认为做得足够好,但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他们就怕哪里出了纰漏。
走进粮仓内,赵延洵踩在木板上,蹲下身抓起了一把麦子。
紧接着赵延洵问道:“往西北运的粮食,可都计划妥当了?”
“回禀皇上,全都计划妥当了,每日都有粮食走水路运往西北!”户部尚书王世伟答道。
“嗯,今年秋收虽算不上丰收,可朝廷不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