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王歆笑了起来。
“陈兄能想明白这些,便和那几位阁老境界相仿了!”
这句评价无疑很高,但陈鸿青细细一想,又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
那几位阁臣,从未反对过皇帝任何一项旨意,只起到调和百官与皇帝关系的左右,一个个跟纸糊泥塑差不多。
陈鸿青唏嘘道:“唉……都说文死谏武死战,如今看来,死谏这一条是走不通了!”
谁知王歆却道:“这也未必!”
“王兄有何高见?”陈鸿青随即问道。
王歆道:“也得看你所谏何事,若对皇上大业有益,皇上定然也会从善如流!”
而难就难在,要对皇帝的大业有益。
这样的建议很难想出,况且真要想出来了,也会因其侵害所有官绅利益,而不敢说出。
陈鸿青略微思索,也想出了其中道理,满脸无奈道:“这就难了!”
当王歆二人吃饭时,此刻客栈大堂内,还有辩论正在继续。
虽然多数人离开了,但种还是有一根筋的人,拉住杨安不准他走,非要把他说服才算完事儿。
“按你这样说,照着如今这般做法,天下就能能太平了?”
“你可知道,有多少流民在安置途中,冻死饿死困死?”
“你可知道,在南方掀起的那些大案,有多少无辜之人受到牵连?”
“你可知晓,当今圣上横征暴敛,底下酷吏逼死了多少穷苦百姓?”
听到这一连串的逼问,杨安神色间满是疲惫,他是真的不想说话了,眼前这厮就是个愣子。
“我说兄台,就算你说得对,可好?”
赵曜星接着问道:“我所说若是对,说明你是错的,也就是说当今皇上错了,然否?”
好家伙,这一句话,杨安可不敢随意乱接。
“赵兄,你何苦如此咄咄逼人,主上圣明烛照,如今底下有奸人作祟,正是我等尽忠报国知时!”
“你不思忠君报国,助圣上扫清寰宇,反将罪责皆归于上,你是何用意?”
即便是老好人,此刻杨安也燃起了怒火,语气之中大有逼问之意。
“你如此咄咄逼人,意图颠倒黑白,蛊惑人心……又是何用意?”
这些话,几乎直指赵曜星意图谋反,要是坐实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赵曜星信誓旦旦质问,自以为堂堂正正的理由,可如今被杨安一顿抢白,短时间他竟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
好在,杨安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于是他又说道:“莫不是说,你与那些贪臣墨吏沆瀣一气,是为他们鸣不平?”
见杨安把自己归为这一类人,赵曜星顿时气得不行,当即怒斥道:“你血口喷人!”
大堂内还有人看着,杨安也继续追问,只说道:“哼……到底怎么回事,你自己心里清楚!”
“你……”
然而,杨安这次比较决绝,直接起身就离开了,他可不想再与此人费口舌。
第842章 去军营
听到周围窃窃私语,赵曜星气得跳脚。
只不过,杨安已经走了,他即便脸皮再厚,也不好再追上去。
客栈角落处,赵延洵端坐着,在他旁边坐着胡大彪。
“公子,这厮大不敬,要不宰了他?”胡大彪低声道。
赵延洵都没看他,只是平静道:“天下非议的人多了,难道你都要杀了?”
“行了,赶紧吃饭,然后做正事去!”
“是!”
今日赵延洵微服出宫,顺道就来了这处客栈。
他是想来看看,刘长青几人评出的会员,究竟是何样人物。
哪知刚进客栈,就见两方人马争论,后面更看到了赵曜星与杨安争执。
老实说,杨安刚才的表现让赵延洵很满意,这样的喉舌他希望越多越好。
由此,杨安离状元更近了一步,而选择沉默的王歆,则错失了一次机会。
你要说王歆分析错了那也不对,只能让人感叹命运无常罢了。
当赵延洵慢悠悠吃东西时,却见赵曜星直接走了过来,神色间满是愠色。
胡大彪一直处于戒备中,眼下有人靠近他便警觉起来,想要做些什么却被赵延洵眼神阻止。
走到赵延洵桌前,赵曜星表情严肃,问道:“兄台,刚才我等争论,你从头看到尾,却一言不发……这是何意?”
赵延洵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只见此人衣服洗得有些发白,内衬隐约间还有补丁,一看家境不会太好。
赵延洵笑了笑,适宜赵曜星在他对面坐下。
见对方如此随和,原本气势汹汹的赵曜星,此刻怒气也消散了许多。
待他坐下之后,赵延洵却问道:“你如此喜好与人争辩?”
赵曜星答道:“并非喜好争辩,只为论是非曲直!”
赵延洵接着说道:“是非曲直,所谓当局者迷,你又如何保证,自己的看法绝对正确!”
“公道在人心,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又如何分辨不清?”赵曜星反问。
“我只问你,如何看待今上所行之事!”
见赵曜星紧追不放,赵延洵敛去笑容道:“皇帝功过,非一人一言可定,而该后世臣民评说!”
继续争论毫无意义,所以赵延洵拒绝回答。
“我们要吃饭,你该走了!”
一听赵延洵说这句话,旁边的胡大彪随即起身,眼睛死死盯住赵曜星。
这厮本就历经尸山血海,军中那些大将都降不住他,此刻自然轻松震住赵曜星。
眼前的胡大彪,让赵曜星感觉像一头野兽,轻轻动手就能将自己撕碎。
赵曜星不知道,在胡大彪起身的同时,客栈内外各个方位,至少有五十多人一同行动。
只要他稍有逾越之处,顷刻间就可能成为筛子。
“告辞!”赵曜星脸色难看离去。
客栈里这么多人看着,赵曜星刚才丢了面子,也就没了继续停留的想法。
京城有这么多客栈,有这么多明事理的学子,他总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
“这厮当真不知死活……”
胡大彪话还没说完,却听赵延洵道:“行了,吃完了就走!”
“是!”
几分钟后,赵延洵和胡大彪离开了客栈。
沿着街道往南走了没多远,赵延洵便上了一辆马车,由胡大彪赶着车离去。
十几分钟后,他们一行出了城此刻随行护卫已超过两百。
一路往南,大概走了七八里地,前方出现了一座军营。
如今京城附近,只驻扎了两支禁军,分别是左右监门卫。
其余禁军,要么被派去了西北,要么在河西河东处理丧尸,要么分布在南方震慑地方。
此刻赵延洵来到的,便是监门右卫的军营。
隔着老远,就能听到军营里的呼喊声,可见其训练没有松懈。
马车距军营三十丈时,就从里面出来了一堆人,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指挥使。
在他们身后,则跟着一批同知佥事,级别最低的也是千户。
众人飞速靠近之后,在距赵延洵马车五丈时下马,而后排好班列大礼参拜。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动作整齐划一,很明显提前演练过,显示出他们对迎接皇架的用心。
马车内,赵延洵平静道:“起来吧!”
“谢皇上!”
赵延洵又说道:“先入军营!”
“遵旨!”
众人连忙起身让开,让赵延洵的马车得以继续往前。
而两位指挥使,则打马行走在赵延洵马车附近,如此既方便保皇护架,也可随时应答皇帝询问。
果然,马车没往前走出多远,就听里面赵延洵道:“方同……”
“臣在!”
“你本没必要亲自会来,前线战事还都需得着你!”
方同所领神武左卫,如今在山南郡清剿丧尸,如今任务已接近尾声,大小城池已全部收复,只有零星丧尸不时冒出。
要做到绝对消失,短时间基本不太可能,接下来得靠山南都司长期作战。
当然了,并不是说神武左卫马上要撤走,他们至少还得再待半年,把各个地方荒僻处重新过一遍。
然而,专门指挥此事的方同,此刻却带了一队人回来了。
听闻皇帝所讲,方同连忙答道:“回禀圣上,本次护送任务太过重大,臣不敢有丝毫怠慢,所以亲自领兵归京!”
“你细心……这很好!”
虽然是王府侍卫出身的禁军高官,可方同表现一直不是太亮眼,所以很少得到赵延洵的夸奖。
如今禁军二十六卫,里面的猛人实在太多里,想出头确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比如旁边跟着的两位,一个右禁卫指挥使胡大彪,一个监门右卫指挥使秦昊,在军中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接下来,赵延洵问了方同山南郡其他事,他们的队伍也陆续进入军营。
军营之中,军队仍旧照常训练,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
赵延洵下了马车,此刻他身着青灰色云纹锦袍,但其威势却丝毫不减,压得一众将领尽皆低头。
“领我过去吧!”
“遵旨!”秦昊连忙答道。
当然了,虽是秦昊领路,但肯定是赵延洵走在前面。
远处校场内,看到指挥使等高官陪同,负责操练的千户們即便再傻,也知道走在前面那个人是谁。
“皇上来了……皇上来了!”有人激动高呼道。
“皇上驾到了……”
有人停下了手里的事,朝着远处行走的赵延洵跪下,紧接着校场上便跪倒了一大片。
“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几千大汉子一同呼喊,声浪有山崩地裂之势,宣泄着士兵们的忠和敬。
无论天南地北,无论禁军卫所军,赵延洵登基为帝之后,“皇帝陛下万岁”这一口号,所有士兵每天都要喊上几十遍。
除了喊口号,军营之中还有专门官员,向士兵们讲述皇帝的伟大神圣,也让军队对赵延洵无限崇敬。
第843章 吸收
“皇帝陛下,万岁!”
看着远处那些,激动得热泪盈眶的士兵,赵延洵心中亦有触动。
这些人对他无限忠诚,他自然不能寒了将士之心。
于是他停下脚步,说道:“去校场看看!”
“遵旨!”
于是,迎着前面的声浪,赵延洵陆续走向了校场。
只见他背着手,走路速度也不快,远远看着竟有闲庭散步之感。
在这数千虎狼之师热切目光注视下,也只有亲自缔造军队赵延洵,才能表现得如此淡然。
校场北侧有高台,是专门给领军将领准备的,此刻赵延洵走到了上面。
“传旨,各部集合,朕有话说!”
“臣领旨!”台下秦昊连忙答道。
他是这里的指挥使,自然是由他来发号施令。
很快,集合的鼓声响起,校场上各部很快反应,开始往点将台前集中。
各部以百户为单位,行进整齐并开始列队。
整个集合时间,一共用了五分多钟,这一件事非常快的反应速度。
校场上一片安静,只见指挥使秦昊来到点将台前,单膝跪地道:“皇帝陛下,监门右卫已完成集结,请陛下训示!”
赵延洵点了点头,示意秦昊可以退下,然后他的目光扫向了台下军队。
“诸位将士……”
“说起来,朕已许久没到军中看看,今日前来……你们是一点儿没变!”
“还是如朕心中那般,严格训练,严守军纪……有你们保卫朝廷,朕很放心!”
“如今朝廷内外,有奸佞小人作乱……”
接下来,赵延洵详细论述了当前,朝廷内外的整体局势,进一步肯定了禁军,作为朝廷稳定基石的作用。
听到皇帝如此看重自己,得知自己对朝廷天下如此重要,现场士兵们一个个变得更加热切。
在他们眼中,高台上的皇帝,就是他们膜拜神。
“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在一片山呼声中,赵延洵结束了即兴演讲,此刻他已走下了高台。
吩咐副手安排军队,秦昊本人紧跟赵延洵离开,同时说道:“皇上训示,微臣等必将铭记于心,时刻不忘!”
赵延洵淡淡道:“你带兵,朕还是放心的!”
秦昊,是赵延洵从大头兵提拔起来的,对他的能力赵延洵很清楚,也就对他格外信任。
校场上的呼喊声慢慢减弱,而赵延洵一行十几人,则来到了一处房屋外。
房屋外围,有几十名士兵把守,且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这些是神武左卫的士兵,方同不放心别人来守,所以派自己的部下。
当然了,皇帝本人到达此处,自然畅通无阻。
“皇上,山南郡一共三块,全都在军帐里面!”
点了点头,赵延洵说道:“你们都在外面等着!”
“遵旨!”
随即,赵延洵迈步往前走去,推开门进了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