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延洵转过身面向陆朝文,说道:“朕知道……陆卿你是出于公心,才有方才言论,往后有什么话尽管说,朕不是小气之人!”
  “皇上胸怀天下,臣自然不会!”
  从霍安手中接过茶杯,看着宫殿外的湛蓝天空,赵延洵沉声道:“回去拟旨吧,把查出的三十八家抄没,其家主以犯上罪处斩,其余家人流放……”
  不得不说,赵延洵的处罚很重,但绝对算不上是滥刑。
  正如他先前所说,如按照大晋律例严查,恐怕对他们的处罚会更重。
  如此酷烈手段,难道真不怕局面失控?陆朝文心中震动。
  当他微微抬头,看到了正悠闲喝茶的赵延洵,陆朝文有了些许明悟。
  按照这位的想法,或许正想着激出些乱子,然后好杀鸡儆猴……想到此节,陆朝文感到了一丝惊悚。
  “臣遵旨!”
  “去吧!”
  “是!”
  陆朝文退出了大殿,此刻他的心情极为沉重,赵延洵手段酷烈如此,着实让他胆战心惊。
  待陆朝文离开大殿,赵延洵便返回了书案,继续处理起手头要紧事。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他才把一大摞奏疏看完,然后命人送掌印监用印。
  伸了个懒腰,赵延洵从龙椅上起身,径直往大殿外走了去。
  “做皇帝当真无趣,整日看这些奏章问对,哪比得上在陇右王府逍遥!”
  听到这话,跟在赵延洵身后的霍安说道:“皇上,奴婢听人说能者多劳,您是天下最有本事的人,可不得多为天下人劳累些!”
  赵延洵笑了笑,说道:“进了皇宫,你也长本事了,奉承话说得越发漂亮了!”
  “奴婢不是奉承,而是说的心里话!”
  “哈哈哈……”
  因为足够亲近,霍安才敢和赵延洵说笑。
  同样是大太监,林全每次觐见都是战战兢兢,与霍安完全是两个模样。
  二人说说笑笑时,却已进了后宫里面,赵延洵打算去林静玉处看看孩子。
  到了玉芙宫,孩子在几名宫女守护下熟睡,却未见到林静玉的踪影。
  “玉妃去了何处?”
  宫女跪在地上,极为惶恐答道:“禀皇上,今日针宫局进呈朝服,娘娘去了长春宫检视!”
  赵延洵当了皇帝,他虽未正式册封后妃们,但看。
  “霍安,前几天针工局是否上报,说要向朕进呈冠冕?”
  “回皇上,确有此事,针宫局已替皇上,做好了十二章纹冕服,十二章纹衮服……正等皇上检视!”
  那天上报时,赵延洵也没太放在心上,以至于现在他都没去看看。
  在当皇帝之前,对皇袍赵延洵很期待,可真正坐上龙椅他又觉得没啥意思。
  毕竟他是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不需要借助龙袍增强威严。
  “那正好,今日一并过去看看,你让针工局的人准备好!”赵延洵笑着说道。
  霍安连忙答道:“是,奴婢这就是传旨!”
  又向宫女问了孩子的情况,赵延洵才慢悠悠出了玉芙宫,不疾不徐往长春宫走去。


第802章 年号之争
  长春宫今天很热闹,赵延洵的后妃们,此刻全都拒在院子里。
  针工局的宫女内侍们,将一应展览衣物,全都用木架子撑起来,并派了专人在旁讲解。
  这些朝服霞帔,更多体现庄重威严,每层衣衫没处图案都有讲究。
  而这其中,尤以皇后凤冠霞帔最是繁复。
  站在衣架前,薛宝筠一边听着解释,一边仔细打量着袍服上的图案。
  皇后,自己真的要成皇后了!
  心情难以言喻之际,薛宝筠一时又想起,几年前第一次入宫时的情形。
  谁能想到,当日之年少无知之语,竟会在今日成为现实。
  “娘娘,您看可有的需要改动之处?”
  在薛宝筠面前,是针工局的吴尚宫,此刻她正勾着腰发问。
  吴尚宫已经五十多岁,历经隆盛、太安、靖平以及赵延洵四位皇帝,把青春和事业全都献给了皇室。
  一年前,她才将靖平帝及后妃衣冠完成,哪能想到靖平帝如此短命,皇位竟没能坐稳一年。
  朝廷上下都在说,靖平帝弑君杀父夺得帝位,可作为宫里的老人却知道,靖平帝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当然了,朝廷上下官员知道装傻,宫里这些人精自然也不例外,否则吴尚宫那还有命在。
  再说薛宝筠,在打量好面前袍服后,她确实又一些修改意见。
  可没等她开口,宫门处却连续进来十几人,这些人有拿衣架有端托盘,一个个显得交集忙慌。
  让薛宝筠惊讶的是,这些人竟然将皇帝所用冠冕衮服带了过来。
  见此情形,吴尚宫顿时板起脸来,冷声问道:“谁让你们乱动皇上衣冠?”
  领头那女官连忙答道:“禀尚宫,奴婢等奉旨,将冠冕袍服说呈长春宫,稍后皇上驾临御览!”
  一听这话,吴尚宫心中疑虑消散,随即便命众人赶紧布置。
  皇帝的冠冕最为尊贵,自然要摆在最中间位置,于是她们还得将皇后衣袍撤到一旁。
  针工局的人忙碌不停,在场妃嫔们也都在忙碌,主要是让随行宫女检查自己妆容。
  在这个众妃皆在的时刻,她们免不了要争奇斗艳一番,这也是后宫里面的主题。
  很快十几分钟过去,当长春门外传来太监高呼声,一众妃嫔在薛宝筠的带领下,全都迎向了宫门处。
  “叩见皇上,皇上万安!”
  身着青灰色云纹圆领袍,赵延洵背着手走上了台阶,亲自将薛宝筠扶起后说道:“诸位爱妃免礼!”
  “谢皇上!”
  站在赵延洵身边,薛宝筠笑着说道:“皇上可难得来长春宫一趟!”
  往宫门内走着,赵延洵道:“只怪前朝那些大臣,每日各种奏疏问对,让朕烦不胜烦,爱妃切莫怪罪!”
  “臣妾岂敢!”
  “说实话,这做皇帝就跟坐牢一样,朕还是更怀念当初在元阳的日子!”
  赵延洵刚把玩笑话说完,只见一旁的黄蓉蓉靠了过来,面带喜色说道:“皇上,臣妾也念着元阳王府呢!”
  赵延洵笑得越发爽快,便对蓉妃说道:“如此说来,你我还是知己了!”
  “臣妾本来就和皇上心意相通嘛!”
  “此言有理,你别乱动,小心动了胎气!”
  “臣妾知道!”
  黄蓉蓉自来熟,轻易把赵延洵“攥”住了,可把周边一群人气得够呛。
  这样一个蠢物,竟能引得皇帝垂青,难道皇上最喜欢这样的?
  后妃为了争宠什么都可以做,可要让她们学黄蓉蓉这脾性,一想到那个情形她们就感到恶心羞耻。
  事实上,在赵延洵看来,黄蓉蓉天真林静玉高洁,都没有别样的心思,赵延洵是喜欢她们的“单纯”。
  再说赵延洵来到衮冕服前,一旁的尚宫极为谦卑谨慎,向他介绍其袍服的各处细节。
  简简单单两套衣服,竟饱含了世间万物,正彰显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也昭示了为君者身系天下的责任。
  目光扫视所有,赵延洵忍不住叹道:“今日方知,冠冕之重矣!”
  薛宝筠当即接话道:“普天之下,唯皇上可承其重!”
  有薛宝筠开头,后妃们纷纷夸赞起赵延洵,直把他说天上地下仅有,古往今来第一。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时,霍安从长春门外进来,手里还拿着一道奏疏。
  “启禀皇上,礼部会同翰林院议出了年号,恭请皇上圣断!”
  “年号议出来了?这事儿很着急吗?”赵延洵面带不愉问道。
  好不容易处理完正事,刚刚和后妃们聊得正欢,霍安就拿了奏疏过来,赵延洵的心情自然不太好。
  “六部及各衙之中,许多旧臣对礼部所年号不满,于是附录了他们所议之年号,正在乾安门外等候皇上圣裁!”
  霍安口中的旧臣,自然是指赵延洵在陇右的旧臣。
  议定年号本不是太大的事,但对这些官员们来说,正是他们刷存在感的机会。
  争权夺利,文官天性,亦或者可以说是人之本性。
  “拿过来!”
  “是!”
  从霍安手中接过奏疏,赵延洵立马打开来看。
  前面几段是废话,说的是礼部如何奉旨办差,经过了多么详细周全考虑,才议定了以下几个年号。
  “咸和、嘉定……”
  看到这两个年号,赵延洵不由发出冷笑,让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和气安定,看来他们是想捆住朕的手脚啊!”
  也只有如赵延洵这般,掌握着摧毁一切的力量,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戳破君臣之间这层窗户纸。
  年号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当在赵延洵准备大刀阔斧改革时,所谓咸和嘉定就极其不合时宜。
  “王府旧臣们,又议出了什么年号?”赵延洵沉声问道。
  紧接着,霍安又拿出了第二道奏疏,小心翼翼递到了赵延洵面前。
  拿过奏疏,赵延洵直接看向了末尾,然后他的脸色才好转了许多。
  “果然,还是王府旧臣,甚体朕意!”
  只见奏疏末尾,分别列出了“光武”“开皇”两个年号。
  “开皇这个年号,貌似是隋文帝的,可惜隋朝二世而亡……不吉利!”
  “在这个世界里,历代皇帝没有人比我更秀了,光武做我年号恰如其分!”
  “当年穿越者王莽败于刘秀,如今我夺了刘秀儿的年号,也算是为穿越者报仇了!”
  赵延洵喃喃自语时,对年号已经有了选择。
  但他不知道的是,所谓“光武”并非年号而是谥号,说起来比开皇更加不吉利。
  收起奏疏,赵延洵看向霍安,问道:“他们还在乾安门外?”
  “回皇上,还在……恐怕已经吵起来了!”
  “诸事缠身,诸位爱妃,朕只能先告辞了!”
  “恭送皇上!”


第803章 联不起名
  “逆贼已除,天下太平,万民求安,故年号应取太平繁盛之意……”
  “可笑,如今天下虽平,然怪物仍旧肆虐,百姓仍旧苦不堪言,皇上登基正是励精图治之时,岂能如你们所说安享太平?”
  “愚不可及,我等之意岂为享太平?乃是称颂皇上开万世太平!”
  “如何开万世太平?就靠你们的嘴皮子?”
  乾安门外,两帮官员争执不休,又引来了更多官员围观,现场竟有百多人聚集。
  越来越多的人下场辩论,现场变得越发喧闹嘈杂,仿佛重现了太安帝执政时的情形。
  “皇上驾到……”
  听到乾安门内的高呼声,现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一个个尽皆跪拜于地。
  “十一月初五,礼部拟年号进呈御览,有司官员不从礼部议,乃争于乾安门外,闻之者众,且愈烈……”
  “未几,帝临乾安门……”
  记完最后一句,李玉堂紧跟着跪伏于地,迎接着皇帝的到来。
  几息之后,在一帮内侍随行下,赵延洵出现在乾安门御阶上。
  “臣等叩见皇上!”
  目光扫向众人,赵延洵面带微笑,说道:“冬天到了,天气转寒,挤在一起暖和是不是?”
  “要是报团取暖,劲儿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想着朝政民生,朕也就可以安心了!”
  众人听到这里,就知道赵延洵话锋要转,于是一个个越发恭谨起来。
  “接过呢……隔着老远,就听到你们争吵不休!”
  说到此处,赵延洵语气越发严厉道:“若是朕晚些时间到,你们怕不是要把乾安宫给拆了!”
  赵延洵大声斥责,而不远处的李玉堂,则拿起笔详加记录。
  “斥群臣跋扈,诸臣畏皇威,皆颤栗惶恐,皆告罪!”
  把这些官员训了一顿,赵延洵脸色才好转了些。
  他不是之前的几位皇帝,马上天子无须给官员面子,否则只会给这些人发出错误信号,引得他们得寸进尺。
  见众人告罪,赵延洵接着说道:“尔等所议年号,朕已有决断……乃取有司所议之‘光武’,此事不必再行争论!”
  赵延洵不纳礼部之议,直接选了光武这个年号,从程序上来说是不对的。
  即便如此,礼部的官员并不敢多加置喙,唯有陇右出来的官员们,高呼“皇上圣明”这句话。
  待众人安静下来,赵延洵接着说道:“这件事就定下了,若没有别的事……你们就各自回去办差吧!”
  “臣等遵旨!”
  赵延洵进入乾安门内后,一众大臣才起身离开。
  百多名官员,泾渭分明成了两波人,从不同方向往宫门外走去。
  “咱们这些人,骤然登上高位,居于部堂,正该如今日这般团结!”
  说这话的是原王府典簿吴宏,此人如今在户部观政,位阶已被提升到了侍郎一级。
  正如吴宏所说,王府属官多为官场失意者,除了少数是科甲正途出身,其中多数都是以国子监举人入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