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这一点,赵延洵不免多看了张凤秀一眼,后者妩媚眼神当真是勾人。
  几女退出大殿,个个才回复了神采,再无半点儿拘束压抑。
  “秀秀姐,王爷刚才可一直盯着你看呢!”
  “看来王爷,是极喜欢秀秀姐的,往后怕是要宠贯后宫了!”
  听着身边几人的奉承,张凤秀心中虽感畅快,嘴上却说道:“什么宠贯后宫,你们别忘了……这位王爷还有王妃和两位侧妃!”
  三年前雍王完婚,在京城可是大新闻,同为高门大户,她们自然晓得情况。
  “是啊,也不知那位薛姐姐,是否好相处!”
  “我离家时母亲说,后宫最是凶险,真是令人忧心……”
  看到身边三个头脑简单的丫头,张凤秀安抚道:“所以,咱们姐妹几个,必要同心协力,才能互保周全!”
  听到这话,几女自然同意,张凤秀则自信的笑了。
  所谓互保周全,自然是以张凤秀为首,此刻她已搭建起自己的小“班底”。
  王妃薛宝筠是元平侯之女,她张凤秀也是侯门嫡女,又岂会比人薛家女儿差了?
  至少,在这后宫里,她张凤秀也得争个贵妃之位。


第752章 平叛事
  两位内阁大臣,不约而同出现在承乾安门外。
  得到太监通知后,他二人才一同迈步,往宫门内走了去。
  二人面色沉重,只因作夜他们得到消息,知晓了咸福门外发生的事。
  端妃心狠手辣,他二人最是了解不过。
  偏偏他二人,与端妃也有“过节”,雍王心胸宽厚饶恕了他们,可难保端妃不寻他们麻烦。
  关系到一家老小性命,他二人岂能不重视,所以此刻在一起觐见。
  很快,二人来到了大殿外,被门口外值守的太监带了进去。
  “叩见殿下!”
  以往,他们面见赵维隆时,多数情况都无需下跪,小皇帝会以他们年高而免礼。
  但在赵延洵面前,这二人可丝毫不敢托“大”,只得老老实实参拜。
  “起来吧!”赵延洵随口说道。
  “两位阁老,此来所为何事?”
  “殿下……”
  王庭鹤声音显得沉重,只见他又跪到了地板上,双手呈上了一道奏疏。
  一旁的谢孝方,也做了相同的事,反倒把赵延洵看得愣住了。
  “臣有罪!”
  殿内侍奉的太监,小心翼翼将奏疏接过,放到了赵延洵的面前。
  捏住其中一份奏疏封皮,赵延洵问道:“卿有何罪?”
  “老臣糊涂,当年受了谣言蒙蔽,才对殿下心生误解,所以极力反对殿下为太子!”
  “而而又受先皇后李氏和伪帝挑唆,让端妃娘娘出宫受难……”
  “因老臣昏聩愚昧,使殿下娘娘身犯险地,老臣罪该万死!”
  在听王庭鹤陈述时,赵延洵也在翻看奏疏,里面其实说得更详细。
  看过内容不仅让赵延洵怀疑,这两个到底是请罪来的?还是推卸责任来的?
  “二位爱卿,孤此前已经说过,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你们所谓的罪过一笔勾销了!”
  这两个老头,把内阁打理得井井有条,说真的赵延洵真舍不得杀他们,此刻自然要宽这两人的心。
  “殿下宽宥,臣等感激不尽……”
  “然臣二人知晓,娘娘心中愤懑,所以甘愿领罚,以消娘娘心头之气!”
  谢孝方这一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让赵延洵明白了他二人的担忧。
  这个时候,赵延洵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如今你二人操持国政,称得上是本王的臂膀!”
  “母妃她有远见卓识,当下求稳之际岂会迁怒于你们?”
  “两位阁老不必多心,回去安心处置政务,以保朝政运行为要!”
  虽说是在安慰,但赵延洵的这番话也不无敲打之意。
  要保全自己和家族,先老老实实把活儿干好。
  接下来,这件事就算说清了。
  正好这两位阁臣过来,赵延洵与他们交代起来,关于近期施政的的策略。
  简单来说,还是以稳定为主,整编军队和秋收,是当下最要紧的事。
  一番商讨下去,时间已近中午。
  “臣等告退!”
  领会了赵延洵的意图,这二人退出了大殿,刚好与侯召的四位武官遇上。
  武官入殿,这是很多年没有过的事,这一幕让这二人心寒。
  这意味着,文武相制的局面再度出现,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时代远去了。
  他们是两类人,相互之间没有交流,王谢二人就匆忙离开了。
  “王爷宣你们觐见!”
  “是!”
  四人一同进了大殿,被引到了西侧一处偏厅内。
  站在门槛外,四人一同叩拜,神色间满是谨慎。
  威风凛凛的大将,在赵延洵面前也是诚惶诚恐的心态,这其中并不矛盾。
  示意这四人起身后,赵延洵开口道:“你们的部下,本王打算全部赐予神武之力!”
  仅这一句,就让这四人震惊了。
  全部赐予神武之力,这可是侍卫司那些人才有的待遇,他们可从来没奢望过。
  “叩谢王爷!”
  坐回椅子上,看着眼前四人,赵延洵沉声道:“如此好处给你们,自然有重任要交给你们!”
  四人当即回应:“请王爷吩咐!”
  有差事就有功劳,如今朝廷都被拿下,可立的军功越来越少,他们又岂能不珍惜。
  待赵延洵登基之后,必然会论功行赏,到时候公侯伯子每一级,可都差得老远。
  眼见此人斗志高昂,完全没有大胜后的安逸懈怠,赵延洵十分满意。
  “你们四个卫所,武建清陈玉和所部为骑兵,丁宏郑凡所部为步兵,合计有两万多人……”
  “本王打算,八月秋收之后,由你们领兵出征,讨伐不臣!”
  西南和南方一共七郡,他已经以朝廷的名义派出钦差,号召他们听从朝廷管束。
  没错,是无条件的听从朝廷管束。
  如果这些人识趣,借着这个机会归于朝廷统治,事情就可以和平解决。
  如果他们要讲条件,亦或者谋求自立,那赵延洵绝不会对他们手软。
  眼下正常归顺朝廷,这些人都不情愿,日后他的各项改革,这些人岂不更要作乱?
  所以在赵延洵看来,威服比恩福要更可靠,所以他更希望能把南方打下来。
  向各地派出钦差说明他的态度,再到他们向朝廷回应,前后至少得大半个月时间,刚好那时秋收就快结束了。
  “所以,该给侍卫司送去的人,要尽快送去,中间不可有藏私之心!”
  “把这些人送走了,你们要尽快完成士兵选拔,确定好兵员后本王才行赐予!”
  “明白没有?”
  “臣等明白!”
  这件事聊定了,赵延洵走到几人面前,神色已变得和煦。
  “只让你们两万人去平叛,你们可有难处?”
  听到这话,陈玉和当即说道:“王爷,哪怕只让臣领兵平叛,臣也丝毫不惧!”
  当然了,陈玉和这叫勇气可嘉,即便他手下有五千一级兵,想单独平叛也托大得很。
  经过两次大规模战役,赵延洵对一二级士兵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级士兵组成的军队,可以击败三倍于己的步兵精锐,二级军队可以击败五倍于己的军队。
  这一结论,是在双方装备差不多的情况下得出,如果敌军装备更好的话,三倍五倍也可能不成立。
  这其实,已经是很恐怖的战斗力。
  他们这两万人,顶得上六万精锐步兵,赵延洵自然是放心得很。
  秋收之后,空闲下来的民夫,又能保证后勤供应,平叛的战役其实非常简单。
  当然了,这也要求秋收务必顺利完成,否则粮食供应不上,反倒会使中原几个郡先乱了。
  “你既有如此雄心,那好……此番评叛战役,便由你为主将!”
  这是突然而来的惊喜,陈玉和万万没想到,这好处既然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远近亲疏了。
  陈玉和是最开始的一批老臣,乃是王府侍卫百户出生,赵延洵绝对的嫡系部下。
  在雍王府体系中,也只有侍卫司那些个人,才比他资历更老一些。
  “臣领命,定不负王爷重托!”陈玉和跪在地上,语气坚决答道。


第753章 臣愿奉诏
  北江府,位于淮阳郡最南端。
  因其地处大江“拐角”出,犹如一枚楔子嵌入南方,所以朝廷在此设立了东南大营,用以威慑南边儿各郡。
  在最强大时,东南大营共有正军八万,其中还包括三万禁军。
  可在雍军入侵后,这里的军队被连续不断抽调,到现在只剩下四万多卫所军。
  事实上,这剩下的四万大军,前些天也曾被抽调参战。
  可他们还未进入京畿郡,就得知了京城陷落的消息,然后就在主将朱成明的带领下,返回了北江府观察的情况。
  安国公朱成明,一直以来他都是东南大营主将,后率领禁军主力参与西线防御。
  可他在担任西线主将时,无法弹压部薛小将帅,最终朝廷启用卢立清为主将,把他换回了东南大营。
  此时府衙内,朱成明面色沉重,将手下各卫所指挥使召集到了一起。
  “诸位,朝廷来了使者,如今就在城门外,你们说咱们是见还是不见?”
  朱成明的权力是朝廷授予,如今朝廷都没了,他的权威自然遭受削弱。
  所以即便是这么件小事,他都得征求部下意见。
  当然了,朝廷的使者到来,其实也不算小事。
  “见见也好,看看他说些什么!”
  “我看该见见!”
  众人陆续发布意见,好在对此没有争论,于是朱成明就命人请“钦差”进来。
  大概十几分钟后,一名身着正六品官府的男子,带着两名小吏走进了府衙。
  此人虽身形瘦弱,可来到这一帮武夫之间,却是半点没弱了气势。
  这让在场众人有些惊讶,暗道这姓王的难道转了性子?
  没错,在场众人都认识王林,以前就是他代表朝廷,和东南大营接洽各项事宜。
  王林当然不可能短时间内转性,今日他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强大的朝廷。
  立时有人问道:“王主事,你这次过来,莫非是投奔我们的?”
  王林表情严肃,沉声道:“本官是来宣诏的!”
  “宣诏?皇上都没有了,你宣什么诏?”
  “你说错了!”王林一脸认真。
  “我说错了什么?”
  “是伪帝死了!”
  众人还以为皇帝没死,哪知王林会冒出这句话,顿时都被逗笑了。
  眼见众人狂笑,王林从随从手中接过一道卷轴,而后说道:“本官这次过来,是传达雍王殿下的诏命!”
  一听到“雍王”两个字,现场的笑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有凝重之色,前后表情切换可谓迅速,足可见赵延洵凶名之甚。
  称帝也好为王也罢,自身强大才是真的强,如赵维隆那般的皇帝,只会管出一帮骄兵悍将。
  如今兵将还是那些人,可对上赵延洵这位猛人,他们就骄悍不起来了。
  “诸位,这诏书……你们接是不接?”
  众人尽皆沉默,还是主位上的朱成明问道:“不接又如何?”
  “殿下说,他一向以宽仁为本,所以先礼后兵!”
  目光扫视现场众人,王林接着说道:“如果尔等不少好歹,殿下会派手下大军,亲自与诸位讲讲道理!”
  听到这话,立马有脾气暴躁的人呵斥道:“你敢威胁我们,就不怕人头落地?”
  王林怡然不惧,看向那人说道:“杀了我,等同和殿下宣召,你们也一个都别想活!”
  “说不定,未等殿下派出大军,你们手下的兵士们,会先把你们给办了!”
  王林这话说到了众人痛处,在困守北江府这些天,全军上下其实都是乱的。
  别说万众一心抵御外敌,眼下约束住士兵不乱来,就已让在场众人手忙脚乱了。
  一但得知,上司们惹来雍军进攻,还真有可能
  眼见众人凝重表情,王林便知这帮人外强中干,于是冷笑道:“诸位,东河府的事,可难保不会重演!”
  东河府发生的事,是指禁军哗变弄死了大将张安,而后向雍军投降的事。
  这件事在场众人都有耳闻,此刻被王林提起来,便让他们更没了胆气。
  此刻,王林没有再说话,而是等着北江府这些人答话。
  不得不说,这种底气十足且掌握主动权的感觉,让王林觉得很爽。
  这样一想,雍王当皇帝没啥不妥,如今这乱世就是需要强人,才能收拾这乱七八糟的局面。
  “哼……且听听诏书里说的什么,咱们再做计较也不迟!”
  虽然语气和倔强,但这些人态度都很诚实。
  见部下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