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候,人命显得微不足道。
  在死亡笼罩下,一线参战的朝廷军队已经胆寒,开始有人想着逃跑。
  这种情况卢立清一早就预料到,专门组建的督战队就派上了用场。
  “回去,否则杀无赦!”
  督战队的士兵,大多来自于左右金吾卫,这些士兵来自于京城附近,对朝廷自然忠心一些
  “回去,回去……”
  前方敌人如虎似狼,后边儿袍泽举刀相向,可以说不拼也得拼了。
  有的人终于舍生忘死,转身往雍军杀去,而有的人则捡软柿子捏,提着刀向督战队冲了去。
  “妈的……老子在前面打,你们这些人躲在后面,倒叫我们去送死,老子砍死你们!”
  事实上,也只有侍卫司前面的禁军溃逃,其他战线的朝廷官军,短时间内还能顶住。
  但是,当雍军全部渡河,并摆开阵型之后,朝廷军队全线溃败只是时间问题。
  济水河上,此刻有船往东,船头站着赵延洵。
  在他身后,则是赵延垣等三位藩王。
  看向前方战场,赵延垣平静说道:“你们说,朝廷还能撑多久?”
  这是在大战,这是在造反啊九哥(叔),你能不能紧张一点,认真一点……
  此刻,赵延垣三人心中,此刻都有类似想法。
  造反造得轻松写意,这可真的是千年难遇的奇景。
  “九哥,恐怕还得两三个时辰吧……”赵延垣试探着答道。
  他虽知晓雍军极强,也明白雍军必胜,但赵延垣毕竟是外行,也只能说出比较保守的判断。
  谁知赵延菘缺说道:“依臣弟看,怕是要不了两个时辰!”
  好家伙,开口一个“臣弟”,可把赵延垣给惊到了。
  你老十一改口倒是快,现在就开始称“臣”了。
  “九哥,臣弟也觉得,要不了两个时辰!”
  当场打自己的脸,对赵延垣来说不算啥,关键要把自己位置摆正,他才能心安。
  两个叔叔“内卷”如此,倒叫赵维恒紧张起来。
  “九叔,我军所向披靡,朝廷军队土鸡瓦狗,臣侄以为……最多半个时辰,战局便见分晓!”
  反正吹牛不用上税,赵维恒自然雍军怎么厉害怎么说。
  实际上,赵延洵只是随口一问,他本不需要身后三位“人才”出谋划策。
  几息之后,赵延洵说道:“我们该上岸了!”
  “上岸?九哥,仗还没打完呢!”赵延垣提醒道。
  微微转过身来,赵延洵笑着说道:“已经结束了!”


第729章 天下于我何加焉
  侍卫司对面的朝廷禁军,在自身极大兵力优势下,战线被往后推了两百多米。
  前后只用了二十几分钟,他们的溃败便无可遏制。
  五千多侍卫司士兵,直接撵着前方禁军追杀,金吾卫的督战队也阻止不了败局,甚至连督战队的也开始逃。
  如果不跟着逃跑,要么被乱军踩踏而死,要么命大被雍军砍死。
  没有人想死,腿长在自己身上,自然是撒丫子就跑了。
  侍卫司前面的禁军,只占整个军阵的十分之一,但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里被击溃了,造成了朝廷军队防守缺口,还在渡河的雍军自然都往这里赶。
  这次渡河的雍军,人数只有七万,但对上二十万朝廷大军,那是一点儿也不怵。
  “第十八卫的弟兄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前进……”指挥使刘山下达了命令。
  第十八卫的前身,乃是禁军神武左卫。
  在刘山的号召下,这些士兵战意高昂,与之前在朝廷时相差甚远。
  归顺雍王府后,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最重要的是日子有了盼头,自然能够激发他们的战斗意志。
  更何况,眼下最难的一关,已被侍卫司扛了过去,他们只是打顺风仗而已。
  就在这时,前方有士兵高呼道:“前面的旗帜是……金吾左卫!”
  左右监门卫和左右金吾卫,乃是皇帝最亲信的军队,被外界称为上四卫。
  虽然同为禁军,可作为上四卫的人,金吾卫向来看不起其他同袍。
  军阵前方,有千户高呼道:“他奶奶的金吾卫,以前就想揍他们,今天终于逮着机会了!”
  “弟兄们,打败他们!”
  “打败他们!”千户的呼喊声,引起了底下士兵大声附和。
  眼见手下斗志高昂,后方的刘山拿着“喇叭”,接着鼓劲儿道:“弟兄们,打败朝廷这些人,好日子就来了!”
  “雍王殿下,万岁……”
  雍王万岁的口号,神武卫这些人近期可没少喊。
  虽然归顺王府时间不长,可亲眼那晚的神迹,所有士兵都打心底相信,雍王是上天派来终结乱世的人。
  所以,他们很容易融入了王府,也感受到了“雍王万岁”的分量。
  “雍王殿下,万岁……”
  口号声高度凝练,具有极高爆发力,也让士兵们的斗志达到顶点。
  他们满怀必胜信念,拿着武器向金吾左卫冲了去。
  在一个月之前,如果是正面对阵,神武卫这些人极大可能干不过金吾卫。
  但在今日,看到前方如狼似虎冲过来的神武卫众人,金吾左卫连二分钟都没扛住。
  溃败发生了,一如侍卫司前方的官军主力。
  紧接着,就是简单的追亡逐北,并击垮溃兵们行成的第二批阵型。
  不得不说,卢立清这人有两把刷子。
  他预料到先头军队可能会兵败,所以他设置了第二和第三道防线,溃逃的士兵可以尽快被收拢起来,然后继续阻击的前行的雍军。
  另一头,赵延洵带着三位藩王,已经乘船靠了岸。
  河岸边的战争已经结束,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还有那满地的尸体,无不述说着战争的残酷。
  河水哗哗,隐约还能听到前方传来厮杀声,意味着残酷的战争还在继续。
  而济水河上,几百只船还在不停运转,将河对岸还未渡河的雍军送过来。
  战争进行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眼下渡河的已经是骑兵。
  刚下了船,赵延洵踩上了河滩沙地,每走一步都能留下脚印,和已有的凌乱脚印融在一起。
  在他周围,乃是张猛和胡大彪的部下,几百号人散步在五十米范围内,保证赵延洵几人的安全。
  赵延洵一人走在前面,在他身后是三位藩王。
  看着赵延洵的背影,赵延垣三人都知道,如今真正称得上是大局已定。
  毫无疑问,接下来他们秩序拿下京城,造反这件事就办妥了。
  “今晚得好好想想,劝进奏疏该怎么写,这件事可得办好了!”赵延垣暗暗想道。
  就在这时,只听赵延菘开口说道:“九哥,今日之胜,大局已定,臣弟给您道喜了!”
  停下脚步,赵延洵转过身来,在他身后是更多的尸体,以及被血染红了的大地。
  见到这一幕,三位藩王几乎是同一时间,想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
  以前读书时念过,还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如今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才知战争之可怖。
  事实上,赵延洵此刻也有相同的心情。
  此战得胜,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此刻他谈不上有多高兴。
  而战争带来的死亡,则让他心情格外沉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统治集团哪一方获胜,吃苦受罪的始终是底层的人。
  听到赵延菘道喜,赵延洵不由问道:“喜从何来?”
  你都要当皇帝了,这难道不是喜事?赵延菘心里想到。
  但看赵延洵表情沉重,他便知这样答话不妥。
  “九哥奉天命,靖国难,如今逆贼大势已去,天命归于正途,朝廷将有圣主,这难道不是喜事?”
  讲出这样一番话,赵延菘暗道自己机制,这可比什么造反成功好听多了。
  赵延洵只是笑了笑,然后又转过身去,继续往前方山坡走了去。
  越是接近全力顶端,其实就越难听到真话,哪怕是亲兄弟间也是如此。
  身边所有人,都将赵延洵奉若神明,奉承的话让赵延洵都听腻了。
  是真的听腻了,以至于从骑兵一来,他已经没有说过心里话,就等于没有情感交流。
  高处不胜寒,漫步在尸体见,赵延洵领悟到了这第二句话。
  前世他不过是个普通社畜,传过来也不过才三年,在系统帮助下他创下了这番基业。
  一切似乎来得太容易了些,他又何德何能承受这一切。
  走上山坡,这里视野更加开阔,以至于能望出七八里外,那里的战斗还在继续。
  叹了口气,赵延洵喃喃道:“我本山南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赵延洵前世,出生和工作都在蜀地,正好对应这一世的山南郡,所以他才有此感慨。
  当然了,虽是在感慨这一切不太真实,但赵延洵心中也有几分自得,这确实是他打下来的基业。
  简单来说,现在他就是矫情!
  而在山坡下,众人只见他在高处孑然而立,负手而立有睥睨天下,傲世古今之雄姿。
  此刻,王世伟和一些官员,也都乘船渡河,跟着侍卫们赶了过来。
  如此重要的时刻,这些人都想做时代的见证者,所以全都赶了过来。
  与几位藩王站在一起,看着山坡上的拿道背影,王世伟感慨道:“诸位,当年太宗皇帝靖难,从起兵到功成,耗费了近两年时间!”
  “殿下骑兵不到三月,便要剑指京城了,可见殿下已胜过太宗!”
  一众大臣纷纷点头,而后有人说道:“殿下必是继太宗之后,功盖古今之雄主!”
  听到文官这些吹捧的话,赵延垣三人顿时觉得,自己拍马屁的功夫还要加强。
  当然了,对这些文官的话,他们三人也非常赞同。
  山坡上的那个人,确实当得起这些赞美。


第730章 死守
  “大将军,请速派援兵……”
  “让他们顶住!”
  “大将军,我军阵线后退,第三道防线丢了!”
  “告诉赵万先,他若是不把阵线夺回来,老子要他的命!”
  朝廷军阵后方,卢立清接受着各种消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决定。
  这场大决战,从开始到现在已超过半个时辰,前线基本没传来过好消息。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打得心里崩溃,连带着指挥失措,导致权限溃败了。
  所以,卢立清确实很有本事,直到现在都在做最后努力,想要渡河的雍军给挡住。
  当然了,他阻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想挡住雍军基本不可能。
  最让卢立清失望的是,他想借助手下“二十万”大军消耗雍军,尽量替京城减小压力的设想,基本上是泡汤了。
  朝廷一方损伤惨重,可雍军那边伤亡却不大。
  “大将军,中路军大溃,王指挥使已经战死!”
  山坡上,卢立清这个人如遭重击,整个人直接愣在了原地。
  他的防守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路军。
  而在半个小时前,中路军就退到了第三道防线,可以说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如今中路军打败,将直接导致整体防线崩溃,即便是卢立清也已无能为力。
  紧接着,又有斥候飞速赶来,禀告道:“大将军,杜陵卫全线溃逃,督战队全部战死……”
  “大将军,羽林卫溃败……”
  然后,是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传来。
  这时,兵部侍郎邱佑先骑马赶了过来,他本人也带着一批士兵,充当战场的督战队。
  如今各处溃败,所谓防线已经废掉,眼下到了必须要调整战略的时候。
  走到卢立清面前,邱佑先沉声道:“大将军,防线已经溃败,是该做决断了!”
  未虑胜先思败,是合格将领的基本素质。
  除了连设三道防线,卢立清在战前,也想好了失败后的“挽救”方案。
  “传令各部,退守永顺府!”
  永顺府,位于济水以东,距京城仅有八十多里。
  在卢立清看来,把永顺府守住之后,也能一定程度上牵制雍军,给京城的皇帝多争取些时间。
  至于效果好不好,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如果雍军不管永顺府,而直插京城而去,那他只能带领城内守军出城,从背后袭扰雍军。
  几十名传令兵,在得令之后迅速离开,而卢立清也带着近百名亲兵,和邱佑先一道往东撤离。
  此刻,济水以西的大地上,各路溃兵全都在逃跑,卫所两级建制几乎完全乱了。
  大多数都情况,都是百户带着手下残兵,在山野树林里到处乱窜。
  如狼似虎的雍军士兵,在他们心中如同梦魇,他们已完全丧失了作战勇气。
  卢立清的军令,此刻已没了强制力,只有愿意继续拼命的人,才会听从号召前往永顺府。
  幸好好永顺府在济水东边,和溃兵逃跑的方向重合,才有许多人愿意听从号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