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去北地,也不知是福是祸啊!”
  “是死是活咱不知道,但只要咱能活着回来,到时候说不定就是百户千户了!”
  “你小子别吹牛了,千户岂是那般好当的?百户说不定还有机会!”
  他们这些都是普通士兵,从基层士兵一跃而当百户,等于是连升三级。
  连升三级绝对是稀奇事,但此刻在这些士兵口中,却好像不是啥大不了的事。
  “既然他们愿意归顺,想来咱们的安全是有保障的,杀了咱们对他们可没啥好处!”
  “有道理!”
  众人议论之际,枢密院内亦有几人正在谈话。
  “老高,这次殿下给你机会,你可一定要把握住啊!”陈安明语重心长道。
  站在他面前的是个老头儿,实际上年龄比陈安明小几岁,但看起来却比他苍老许多。
  此人名叫高永发,乃是原陇右都司都指挥佥事,却因为当初赵延洵夺权时站错了队,于是被剥夺了一切官职地位。
  好在高永发只是站错队,没在关键时刻给赵延洵添乱子,否则他一家人就会跟那批权贵一样被诛杀。
  如今做了平头百姓,高家的日子过得很是艰辛,左邻右舍皆对其疏远,谁让他们犯过错呢!
  原本高家人都以为,自己一家永远翻不了身时,初三枢密院发来了一份公函,又让高家在新年迎来了希望。
  “我明白!”高永发沉声道。
  在过去的一年里,高永发先是对雍王府无尽仇视,认为是因王府才让他失去了一切。
  可随着王府实力不断壮大,随着赵延洵的种种神奇传说流出,高永发的仇恨转变成无奈。
  雍王秉承天命,他高永发逆天而行,落到这一步田地也属活该,要怪也只能怪自己。
  如今,既然雍王给他机会,那他便会拼尽一切把握住机会,让高家在陇重新站起来。
  陈安明接着道:“这次去北地,你要想尽法子,让陇右都司和其他都司归附殿下,一旦事称……这是多大的功劳,想必你非常清楚!”
  高永发在陇右都司位列高官,与丁弘带去北地的千户卫使们相熟,让他去干这差事很合适。
  指着一旁的张子明,陈安明接着说道:“这位张千户,便是和你一起去北地的,有事你们可以商量着办!”
  张子明向高永发拱手致意,高永发回礼后两人就算认识了。
  站起身来,陈安明说道:“想必教导队的成员已到齐了,你们可以出发了!”
  三人这才起身走出大厅,外面已有几名小吏等候,这些人是给高永发配的属官。
  往外走着,只听张子明说道:“我是降将,高大人你也算是降将……如今此重任交于我们,殿下真可谓用人不疑!”
  高永发叹道:“殿下胸怀宽广,非我等凡人能揣度!”
  枢密院大门外,已经到场士兵们,看到大厅里有人出来,便有军官开始了整队。
  “全体都有,列队!”
  听到军令,士兵们立马化身机器人,在原地排好了队列。
  一共三十人,此刻站成了三行,所有人都寂静无声。
  整个集合过程不超过五秒,被大厅里出来的几人看在眼里。
  众人对此司空见惯,唯有高永发忍不住心中感慨,雍王治军确实厉害。
  负责集合军官转过身,对到场张子明报告:“枢密院教导队集合完毕,请大人训示!”
  张子明走上前来,看着在场列队的军士,这些人全都是生面孔,是从个个卫所选拔而来的。
  选拔这些人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对王府绝对忠诚,二是自身能力足够强。
  所谓教导队,就是被派去北地郡训练各卫所军,在训练过程中让他们接受王府的统治。
  他们的训练内容,有队列军阵,更有思想方面的改造。
  如果说,对北地都司治下的改造是在悄悄进行,那么教导队就是明着进行的。
  丁弘说愿意归附雍王府,正好可以用教导队去实验,如果他拒绝或阻挠就说明他有异心。
  “弟兄们,我们这次去北地郡,是要替王爷将各都司卫所拿下,我们的任务是光荣的!”
  “王爷信任咱们,所以得这次任务的一定要完成,才不辜负王爷的信任!”
  目光扫视众人,张子明接着说道:“所以哪怕是死,我们也要把任务完成,你们……有没有信心?”
  张子明的问话极为严肃,在场士兵皆神色肃然,统一答道:“有!”
  从这些士兵的回答中,高永发看到了视死如归之慨,这让他大受震动。
  有如此强兵在手,哪怕北地那些人不投降,王府大军也能将他们打个稀烂。
  “很好……”
  张子明极为满意,紧接着下令道:“全体都有……向右转,齐步走!”
  士兵们依令而行,他们将从王府大门离开,外面已有马匹备好供他们赶路。
  他们一行人走出王府大门,马匹果然已经备好,远处却有妇孺观望着。
  见此情形,张子明叹了口气,对一众士兵说道:“给你们一刻的假,最后有什么话赶紧说!”
  那些妇孺,是此行士兵的家属,显然他们是来送别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士兵是从其他府县抽来的,此时就留在原地等候。
  “张千户家里人没来?”高永发平静问道。
  “家里已经没人了!”
  “老朽失言了!”
  两人毕竟才相识,一时间却找不到话说。
  就在这时,王府东侧一处便门外,陆陆续续有妇人从里走出,个个穿着平民服饰。
  最关键是,这些人络绎不绝出来,最终走出了近两百多人。
  “这些人是?”高永发满是疑惑。
  张子明答道:“这些是战死着家属的代表,来王府接受王妃赏赐,想必此刻仪式结束出来了!”
  高永发恍然大悟,这件事他有所耳闻,却不知已发生在眼前。
  “看来王爷对抚恤烈属极为上心!”
  张子明答道:“这是自然,除了年终的赏赐,只要过节各府县也有慰问,烈属们至少都能活下去!”
  “如此,将士们便可安心在前线杀敌了!”
  时间逐渐过去,一刻钟时间很快到了,与亲人道别的士兵全部返回。
  “上马!”
  众人纷纷上马之后,张子明回望了王府大门上的匾额,而后下令道:“出发!”


第613章 慰问
  回到永福宫,薛宝筠坐在镜子前,玉竹正替她取下凤冠。
  “还别说……这差事可真不好干,顶着凤冠半个时辰,本宫脖子都酸了!”
  看着镜子里蟒袍凤冠的自己,薛宝筠嘴里虽抱怨着,但脸上却带着笑意。
  只听玉竹说道:“娘娘可别急着叫苦,接下来还有的忙呢!”
  薛宝筠敛去笑容道:“所以啊……这凤冠也不是这么好戴的,偏偏总有些人眼热得紧!”
  玉竹答道:“娘娘,位份已定,皆为皇命……可不是谁眼热就能变的!”
  “你却是比旁人看得明白!”
  这时,只见一侍女端来衣物,那是一件银灰色加绒袄裙。
  看着侍女端来的衣物,玉竹问道:“娘娘,这衣服委实旧了些,要不要换一件?”
  薛宝筠淡然道:“旧些无妨,只要恰当就好!”
  虽说是旧衣物,其实也就裁剪出来两年,只是薛宝筠少穿压在箱底而已。
  但这衣服的做工和用料,依然是上上等之选,寻常权贵家难得一见。
  在赏赐完烈属之后,薛宝筠还要去慰问生活格外困难的烈属,这是她自己向赵延洵提出的。
  因是去寻常百姓家,因要突出自己亲和一面,薛宝筠才没穿蟒袍霞帔,穿“旧衣物”只为更亲民些。
  更换衣物时,薛宝筠问道:“仪仗可都准备好了?”
  玉竹答道:“回禀娘娘,早就准备好了,已在东便门外后者,要去的那地方,也派了人过去了!”
  “嗯!”
  穿戴完毕,薛宝筠走出了大殿,坐着辇轿出了永福宫宫门。
  一里来到东便门外,在几名侍女陪同下,薛宝筠上了停在门外的马车。
  作为王妃,薛宝筠很少出门去,活动范围基本在内禁宫。
  她对外面的了解,基本来源于侍女们口中。
  马车开动,这次薛宝筠出行,仪仗侍卫加起来有一百多号人,整个队伍看起来气势不凡。
  从东便门往外,队伍直接往南,又走了几百米出了道大门,才算真正离开王府区域。
  今日他们的目的地,是在东城的永定坊,距离还是有些远。
  街道上本就少有行人,再加上有元阳卫士兵戒严,所以此刻周围很是安静,只有整个队伍行进发出的声音。
  当然了,薛宝筠对外面仍很感兴趣,让人撩起窗帘缝隙足足瞧了十几分钟。
  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薛宝筠便道:“传下去,让侍卫们不要驱赶百姓,我们是去慰问的……不是去打仗!”
  “是!”
  这时马车内侍奉的玉竹说道:“娘娘……侍卫们也是为了您安危着想!”
  “本宫知道……但你别忘了,我们出来就是要让人看到,让所有人知道王府记挂着每一个烈属!”
  薛宝筠压低嗓音道:“如今若把人百姓拦住,我们做这些给谁看?”
  倒也是这么个道理,玉竹连忙说道:“娘娘说得有理!”
  让玉竹把帘子放下,薛宝筠问道:“对了,让你去问霍安,王爷几时回来,你可去问清楚了?”
  玉竹答道:“奴婢问了霍安,他说这次王爷出去,恐怕至少也得七八天……甚至更长时间,也不是没可能!”
  “要去这么久?”薛宝筠有些惊讶。
  时间陆续过去,马车来到了永定坊外。
  此刻坊门处,已聚集了大批妇孺,除了元阳卫和殿前卫的人,根本看不到一个男丁。
  王妃要来,提前两天元阳府衙就打了招呼,今天一早所有男丁都被请出了家门,去城内其他地方闲逛去了。
  马车来到坊门处停下,在玉竹的搀扶下,薛宝筠走出了马车。
  街道两侧,几百名妇人看了过来,所有人都想目睹王妃风采。
  虽衣着“朴素”,但薛宝筠亮相的那一刻,依然惊艳了在场所有人。
  紧接着,有七八名衣着较好的妇人迎上前来,叩拜道:“叩见王妃娘娘……”
  她们这些人,是元阳府衙官吏的内室,此刻是来陪同薛宝筠慰问的。
  随着她们几人参拜,坊内街道左右七八百号人,跟着跪在地上叩拜,让薛宝筠身处人声鼎沸中。
  见此情形,薛宝筠也不免心感震撼,说到底她还是个不满十八的姑娘。
  努力平复心情,薛宝筠在几名侍女搀扶下,徐徐走下了马车。
  薛宝筠看向四周,对面前几位官员之妻道:“免礼!”
  紧接着薛宝筠又对玉竹吩咐:“让她们也都起来,地上怪凉的!”
  玉竹毕竟老成许多,此刻也不大怯场,往前走了几步对四周喊道:“娘娘说地上凉,让你们都起来,莫要跪坏了身子!”
  玉竹添油加醋一番,更让现场众人感受到了王妃的关怀。
  “娘娘真是菩萨心肠……”
  “也这样菩萨一样的娘娘,与王爷才是好姻缘……”
  “老天爷保佑娘娘长命百岁……”
  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声音,虽然其中不乏粗鄙之语,但众人的祝福却是真心的。
  走在街道上,左右是随行的侍女太监,薛宝筠左右张望着,脸上表情随和而慈爱。
  “必要时,你还可以向百姓招手,说两句家常也可以!”
  四下张望时,薛宝筠耳边回想起赵延洵的话。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薛宝筠还是鼓足勇气,对街道两侧翘首观望的妇人挥手。
  “王妃……王妃娘娘向我招手了!”
  “胡说……娘娘明明是跟我招手……”
  仅是挥了挥手,现场众人就激动得不行,这是薛宝筠没想到的,却也让她长了见识。
  “王妃万福……”
  “娘娘新年好……”
  “娘娘长命百岁……”
  在这连绵不断的祝福声中,薛宝筠停到了一处巷口。
  玉竹在一旁提醒道:“娘娘……徐家就在里边!”
  这个徐家,一家两个男丁都已战死,留下连个遗孀带着五个孩子,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娘。
  虽然有衙门抚恤,但日子一样过得艰苦,作为典型薛宝筠才来慰问。
  她这次来,带了几石粮和其他吃用之物,足以改善徐家的生活。
  巷子里的路狭窄许多,只有士兵守卫两侧,路边并无妇孺围观。
  巷子里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但地面有些凹凸不平,薛宝筠的绣花鞋走在上面有些硌脚。
  好在距离不远,前后不过五十米,薛宝筠就来到了徐家门口。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院子,里面两名妇人已在等候,背上各自背着一个孩童,另有三个孩子跟在母亲身后站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