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娘娘,奴婢等确实去了谨身殿,可王爷在翻阅公文……”
眼见黄蓉蓉责问奴婢,薛宝筠却没出来说话,她倒乐得看黄蓉蓉出洋相。
好在一旁还有林静玉,只见她冲殿外吩咐道:“你们先下去……别在这儿叫苦了!”
说完这话,林静玉目光扫向黄蓉蓉,对她使了个眼色,后者才不情不愿坐下。
这时薛宝筠笑着说道:“王爷日理万机……一时半会儿来不了,蓉妹妹可要多担待!”
拿起汤匙把玩着,黄蓉蓉瓮声瓮气道:“我只是发发牢骚,也没说不担待!”
听到这话,殿内几人都笑了起来,也只有黄蓉蓉会觉得,自己可以担待赵延洵了。
“启禀娘娘,王爷已从谨身殿动身……”
示意传话的小太监退下,薛宝筠对左右站着的侍女说道:“开始吧……”
几名侍女立刻上前,围绕着长桌忙了起来。
火锅在这个时代,不是什么新鲜吃法,所以众人也算熟门熟路。
侍女们给炉子里添活,并往锅里下着各样食材。
“诸位姐妹……我们去迎迎一家之主?”
说完这话,薛宝筠径直起身,其余众人也都跟上前去。
见林静玉也跟着起身,薛宝筠连忙停下,扶着她的肩膀说道:“妹妹就不用起身了,你已身怀六甲……可不能出了什么闪失!”
听到这话,林静玉也没多做理论,而是小心翼翼做了回去,听从了王妃的安排。
再说他们几人来到大殿门口,正好看到几名小太监提着灯笼出现,下一刻赵延洵披着黑色斗篷来到宫门口。
事实上,以赵延洵如今被改造后的视力,不要灯笼他也能看得清楚。
但为了感受古时独有的氛围,赵延洵还是让人掌灯,否则若真声想照明,他可以直接让人拿手电和探照灯。
薛宝筠几人走下台阶,在距赵延洵五步远的位置停下,欠身行礼道:“臣妾恭迎王爷!”
赵延洵连忙上前,对几位后妃拱手回礼道:“让诸位爱妃好等,本王向诸位爱妃请罪,还望爱妃海涵!”
薛宝筠走上前去,扶着赵延洵手臂道:“王爷这话可言重,我们几个女人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等等也没什么,无非……是饿饿肚子罢了!”
薛宝筠开了个玩笑,在场几人除了黄蓉蓉,包括赵延洵都笑了起来。
“走吧走吧……外面凉,进去说话!”
路过黄蓉蓉身边时,赵延洵顺手拉住了她的小手,后者顿时喜笑颜开。
一行几人进入殿内,却见林静玉在左右侍女搀扶下,已经起身要向赵延洵行礼。
赵延洵连忙说道:“坐下坐下……赶紧坐下!”
薛宝筠跟着说道:“妹妹……我都说了让你好好坐着,你怎么就不听话!”
来到林静玉身侧,赵延洵略带责问之气问道:“爱妃,我不是跟你说过了,怀孕期间不必多礼,你怎么就不听话!”
这份责问,让其他几个女人极为羡慕。
此刻,薛宝筠亲自给赵延洵拉开椅子,说道:“王爷请坐!”
几人落座,已有侍女为众人布菜。
赵延洵身旁的侍女正要忙活,却听薛宝筠说道:“你退下!”
侍女退后一步,薛宝筠已亲自为赵延洵夹菜,一副贤妻模样。
众人吃得斯斯文文,也就赵延洵“狼吞虎咽”,与此间显得格格不入。
众人一边吃一边聊着,气氛和谐而温馨。
没过一会儿,赵延洵注意到黄蓉蓉话少,便问道:“蓉蓉?咱们都说说笑笑……你为何愁眉不展?”
“王爷……臣妾想爹娘了!”
只这一句话,就勾起了在场众人愁思,现场气氛黯然了许多。
侯诗筠更是直接掉下了眼泪,她亲历了全家丧生过程,此刻已被愁思勾起了回忆。
这时黄蓉蓉接着问道:“王爷曾说过,臣妾和爹娘会有重逢那天,如今一两年过去了……不知臣妾还要等多久!”
类似的话,赵延洵确实说过几次,就连薛宝筠也记在了心底。
如今黄蓉蓉提出这个问题,于是薛宝筠也安静听着,想从赵延洵这里得个答案。
这个问题,赵延洵还真不好回答,因为他也说不准。
“嗯,这个…………”
语无伦次之间,赵延洵竟把前世的单词蹦了出来。
最终赵延洵安抚道:“爱妃……会有那一天的!”
返回关内,本就不是件容易事。
一方面前有丧尸拦路,其次赵延洵还得考虑清楚,该以何等身份回去。
是大晋的雍王,还是陇右的雍王。
若是前者,那他可能就得放弃已有的权力,不然朝臣们绝容不下他。
若是后者,他就得做叛贼了。
第609章 夜哭太庙
除夕一过,时间进了新的一年。
新君继位,新年伊始,自当改元。
正月初一,便是靖平时代第一天。
京城,大内后宫,夜色暗沉。
时间刚过寅正(凌晨四点),延寿宫内燃起了灯火,大殿内太监宫女跪了一地。
“太皇太后……您这是怎么了?”
“传御医了没?”
“已经有人去了!”
“狗奴才,还不再去几个人催……”
寝殿内,太监宫女忙成一团,一个个都尽可能在做事。
也不怪他们慌张,实在是当下的情绪太吓人。
只见太皇太后李氏,此刻躺在床上睁着双眼,嘴里不断念道着:“皇上……皇上……皇上……”
一旁的太监磕头道:“太皇太后……已经派人去请皇上了,皇上一会儿就来!”
但李氏好像没听到一样,此刻还嘴里还在呼喊着,只是声音越来越小。
最终,李氏闭上眼睛,整个人昏睡过去。
现场众人吓得半死,生怕李氏出了意外。
近侍嬷嬷连忙靠近床边,伸出手去探李氏鼻息,深怕李氏有个什么好歹。
可这手才伸出去一半,床上躺着的李氏突然睁开眼,吓得这嬷嬷赶紧把手收了回来。
“扶哀家起来!”李氏语气严肃。
此刻的李氏恢复了正常,根本不像刚才“中邪”的样子。
靠近的几名宫女连忙上前,将李氏从床上扶了起来。
“更衣,其他人都退出去!”
“是!”
在这延寿宫内,李氏拥有绝对权威,不相干的人全都退出了大殿。
很快,李氏换好了袍服,独自一人走向了正殿大门。
“开门……”
显然李氏心情不大好,所以此时没人敢多说话,宫殿大门被缓缓打开。
夜色漆黑,外面悄悄的,只有呼啸的风声。
有宫女拿来了斗篷,小心翼翼批在了李氏身上。
“摆驾……太庙!”
太庙,顾名思义是供奉历代皇帝,举行祭祀的地方。
“太皇太后……现在这时候……”
李氏眉目一挑,语气严厉道:“哀家说的话你们没听见?再敢多嘴,杖毙!”
众人再不敢多劝,很快找来辇轿,抬着李氏就往太庙而去。
太庙虽在城之内,但却在皇宫大内之外,要出去还是费了一番功夫。
乾安宫内,赵维隆已经起身,几名太监正在替他穿戴。
“皇上,刚传来消息……太皇太后往太庙去了!”有太监站在寝殿外禀告。
这个时候去寝殿做什么?赵维隆心中满是狐疑,同时心中警惕大起。
他和太皇太后之间,始终有着隔阂,所以赵维隆对其一直防备着。
“太医们可瞧过了?”
“回禀皇上,太医们还没到,太皇太后就出了延寿宫!”
这个时候,赵维隆冠服已快穿好,只见他回头说道:“摆驾……去太庙!”
“遵旨!”
另一头,李氏已来到了太庙外,迈步走下了辇轿。
太庙香烛日夜不停,当值的二十几名太监,此刻全都跪在雪地里,迎接着李氏的到来。
“你们都在外面候着,本宫一个人进去!”
“遵旨!”
李氏迈着脚步,徐徐往台阶上走去,通过大殿正门可看到大晋太祖的画像。
李氏走进大殿,没在临近的太祖太宗神位前停留,而是直接来到了太安帝灵前。
太安帝的画像,悬挂在神龛之上,前方灵位书写着“大晋神宗显皇帝之位”几个大字。
烛光摇曳,使得太安帝的画像明暗不定,整个太庙里的氛围格外森冷。
拿起三根香,李氏在烛台上点燃,随后插在了香炉内。
看着前方画像,李氏徐徐说道:“皇上……臣妾就要出手了!”
画像上的人自然不会说话,所以李氏此刻没有多说,而是自顾自跪在了蒲团上。
然后,李氏就开始了她的表演。
“皇上……你在天上孤独,臣妾心里都明白,臣妾也是痛心疾首啊……”
李氏的哭诉声很大,外面跪着的一众太监宫女都能听到,但他们完全不能解其中意。
众人正疑惑间,却见太庙宫门处来了一队人,却是皇帝的仪仗到了。
辇轿落在宫门内,赵维隆此刻也听到了哭嚎声,他也不明白这是唱那一出。
但毫无疑问,在正月初一夜哭太庙,此事注定会引起风波,甚至于是狂风巨浪。
赵维隆站在原地,他在思索一切可能,但终究没有啥头绪。
于是他打算进去,亲自把事情问明白。
“太皇太后在里面?”赵维隆问道。
“回禀皇上,太皇太后在先帝灵前!”
迈动脚步,赵维隆往前方走了去,很快他便出现在了大殿前。
站在大殿外,赵维隆欠身行礼道:“太皇太后,孙儿来了!”
李氏抬起头,看向赵维隆道:“皇上你来了,你来了就好!”
“太皇太后何故如此?”
“夜哭太庙,惊扰祖宗神灵,本是失礼之行,可今晚先帝托梦,却让哀家情难自已……”
一听提到先帝,赵维隆瞅了一眼前方画像,而后问道:“不知皇祖所托何梦?”
赵维隆已能猜到,事情关键就在托梦的内容。
“你皇祖托梦来说,他一个人在天上,很孤单很寂寞,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天天饱受煎熬,如临水火……”
一听这话,赵维隆当即变色。
若依李氏所说,太安帝在极乐世界一点儿都不快乐,已经到了神灵不安不宁之境。
作为后嗣之君,致使先帝神灵不安,道一声失德也不为过,而这将影响到了赵维隆的统治基础。
所以,这件事必须要尽快处理。
知道事情烘托得差不多了,李氏接着说道:“先帝在梦里告诉哀家,他在人世已享尽富贵荣华,珍宝贵器陪葬他不稀罕……”
“眼下,他只想有个能说话的人!”
“先帝生前最宠端妃,为让先帝在天之灵安息,哀家觉着……不如皇上就赐端妃殉葬,如此便可解去先帝烦忧孤苦!”
这句话,已是图穷见匕,暴露出了李氏的真实目的。
赵维隆大受震动,他却没想到李氏会玩儿这一手。
要端妃去死很容易做到,毕竟端妃在朝堂上的势力已被打垮,可这不仅仅是一条人命的事。
他赵维隆能得帝位,端妃在其中起了巨大助力,杀端妃便极显他刻薄寡恩。
更何况,在朝堂上倒端妃势力同时,赵维隆也接纳了不少端妃系官员,杀端妃这些人会如何作想,也是赵维隆要考虑的问题。
正当赵维隆思索间,只听李氏说道:“皇上……端妃与先帝情深似海,想必她也是愿意随先帝而去的!”
但听着这话,赵维隆心里想的却是,该如何清掉李氏在朝堂上的势力。
太皇太后颐养天年就好,天天整幺蛾子他可受不了。
“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第610章 长守斋内
赵维隆早就猜测,李氏不会安于现状。
眼下他在朝堂上,斡旋南北之争已经很辛苦,不想后宫在起什么事。
所以殉葬端妃这件事,赵维隆便想着将其压下,所谓“从长计议”只是个幌子。
但皇宫大内,夜哭太庙这种事根本压不住。
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得知消息的朝臣们就陆续赶到。
正月初一,乃是休沐日,朝臣们本该在家里歇着,会见宾客走亲访友才是。
“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端端的,怎就哭太庙去了?”
有人随之叹息道:“国家不宁,历代先帝神灵不安呐!”
这话引来一阵附和声音。
朝廷面对丧尸侵袭危机力有未逮,如今不过堪堪稳住局面而已,各地战线随时都可能崩掉。
为了加固防线,朝廷不止要维持大批军队,还得要抽调大批民夫到前线开挖沟渠。
没错,朝廷方面也发现丧尸怕水,所以开外沟渠来稳固防线。
而这也极大消耗着国库实力,整个国家处于超负荷运转中,不但朝堂上纷争不断,百姓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