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听苏楚云道:“这些,说来可就话长了……”


第445章 大忙碌
  雍王府,长史司。
  “禀告两位大人,林全派了人过来,说要把胡小林带过去审问,!”
  听到禀告,值房内的两位长史面色一沉,尤其是周承平表情格外难看。
  周承平放下手里的笔,极为气愤道:“让他们把人犯叫来一起审问,这些人藏着捏着不愿给,反倒叫咱们交人……真是可笑!”
  “真要是把人交给了他,怕不是白的也被他描成黑的,为了立功这厮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周承平说得气愤,对面坐着的成文光却一言不发,甚至连手里的笔都未停下。
  他与典仪正马宝昆并无交情,与胡小林更是素不相识,自然犯不着为这二人伤神。
  此事能让周承平吃瘪,成文光心里其实还挺高兴,毕竟他可是多次被周承平拂了面子。
  把公文上盖好大印,成文光对一旁的小吏招手道:“把这个送到工正所去,让他们尽快办理!”
  小吏结果文书,躬身答道:“遵命!”
  待此人退出之后,才听成文光道:“老周,殿下批复,让林全与审理所共同问案,你也不能太扫他的面子!”
  端起茶杯,成文光吹了口热气,随即说道:“你也知道,殿下南征北战才是大计,不应在王府内部生出龃龉!”
  成文光的话周承平不好反驳,但并不意味着他心里赞同。
  没有成文光的支持,周承平也只能妥协一些,这就是现实。
  另一头的工正所,在收到成文光的批文后,工正黄忠长便将各属官召集起来。
  大厅内,目光扫向面前诸位官员,黄忠长徐徐道:“殿下的意思是,要打造攻城所用器械,这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至少要抽调五十名木工!”
  “要手艺精湛的,从各作坊里抽调,今天中午之前要定好人选,下午就得跟着运粮队出发!”
  有官员便问道:“这么急?”
  “殿下专门派了侍卫回来接,你说急不急?”黄忠长沉声道。
  “你们尽快议出人选,我先去和陈百户接洽,午时正(中午十二点)把人带到安和门!”
  说到这里,黄忠长想起了更重要的一件事,只听他开口道:“这次去辽平,需要一个带队的……”
  听到此处,在场几位官员表情各异,却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郑贤弟……你去一趟吧!”
  被火黄忠长点到的郑定,此刻连忙站起身来,说道:“遵命!”
  在黄忠长手下属官中,郑定是最年轻也最喜欢表现的,于是他将此重任交给了郑定。
  “好了,你们去准备吧!”
  言罢,黄忠长当先起身走出大厅,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待众人离开后,一众官员纷纷起身,对即将北上的郑定道贺。
  “郑大人,恭喜啊……”
  “此番北上,必当立功……”
  此刻的郑定,既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夸奖喜悦,也不会因要北上而忧惧。
  去北边,为王府大业尽一份力,这是郑定此刻朴素的想法。
  …………
  长史司这边接到批复时,枢密院这边也接到了命令。
  赵延洵要面向整个元阳府征兵,一方面是为补充折损兵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扩军。
  如今地盘变大,就需要更多士兵防守,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一次征兵数量较大,赵延洵当征满两千之数,更多也就不要了。
  要知道,如今赵延洵手下所有兵加起来,也不过才四千左右,他这一招募直接就扩编百分之五十。
  如今他手下实控人口八万多,其中青壮至少在三万,把军队扩充到六千余人规模,在如今末世情形下也算不得极端。
  严格来讲,所有青壮都是预备兵源。
  在写好公文之后,枢密院不会直接征兵,而是将文书送到元阳府衙。
  府衙将在府城和各县城发布征兵令,具体征兵名额分配,将以各城实际人口情况决定。
  这些,元阳府衙都要详细数据,所以在接到枢密院文书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就分配好了征兵名额。
  征兵最多的自然是元阳府城,将在城内招募一千五百人,其余五百人落在了各县城。
  府城之内,差役们拿着告示,在城内各坊开始张贴。
  “都来看呐,王爷要征兵,有意愿的都来!”差役们大声吆喝。
  很快,告示牌下就聚了很多人。
  青壮们踊跃报名,但今天报名并不等于通过,枢密院还得仔细筛选。
  只有身体素质够强的一批,才能被选入军中。
  老百姓之所以选择参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民生,参军之后待遇是最好的,能够保证一家人的生计。
  其二是更安全,青壮们即使不参军,也会被外派出城劳作,这是极为凶险的经历。
  当然了,参军之后的荣誉感,也是青壮们考虑的一个点,谁不愿做雍王殿下的天兵天将呢。
  “我来一个……”
  “我也要去……”
  人群涌动,差役们指挥着百姓们排好队列,然后告诉他们去府衙登记。
  此刻府衙大门外,已经摆上了几张书案,每张书案后都坐着一名小吏,对来报名的青壮进行登记。
  府衙外在忙碌,而此刻的府衙内,同样也在忙活着大事。
  虽然没能把胡小林二人带走,林全被或许进入府衙,对胡小林二人进行拷问。
  牢房内,林全看着浑身是伤的胡小林,徐徐说道:“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同党,那怕你说一个人的名字,就不用遭这份儿罪了!”
  在拷问马金时,林全得知了胡小林的名字,所以他很确信眼前这人是奸细。
  偏偏王政钧这些人,睁着眼睛跟瞎了差不多,一直认为胡小林并无罪过,还有想要放人的想法。
  “大……大人,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是奸细!”
  “嘴硬,我看你能城多久!”林全冷声说道。
  就在这时,一名番子来到林全面前,低声道:“公公,王知府要放了陈大郎!”
  “放了?”
  番子解释道;“此人确实是良民,一直以来都在城内生活,而且还是他全胡小林投案的!”
  如果连这些人都被下狱,那么谁还敢忠于雍王。
  对这个陈大郎的底细,林全有认真查过,知道陈大郎确实没问题。
  “此人无关紧要,那就放了吧!”林全淡然道。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想依靠马金这些人,把藏在府城和各县的探子挖出来。
  “是!”


第446章 兵临城下
  随河南岸,此刻称得上一片忙碌。
  大批士兵抬着筏子,一个个往河里送去,二十几米宽的河流,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第一批过河的有三百人,其中包括所有被升级的士兵。
  河对岸有丧尸,还有随时可能杀过来的明军,所以需要他们先到对岸建立防线。
  二十米的距离,筏子很快就撑了过去,第一批过河士兵杀上岸去,迎接他们的是大批的丧尸。
  丧尸凶恶,早就在河岸边等候着了,所以士兵们最开始是在船上,将丧尸全部拉进水里。
  这种消灭方式,比将丧尸打死更省力些。
  一头头丧尸,被勾进河水后,没折腾两下就消失不见,紧接着又有丧尸掉进河里。
  随着时间推移,丧尸密度逐渐降低,士兵们也从木筏转移到岸上。
  但即使上了岸,这些士兵也轻松不下来,因为始终还有丧尸冲过来。
  但终归来说,防线被他们稳住了,更多人可以开始渡河。
  木筏上拴着绳子,可以轻易将其拉回对岸,然后下一批士兵继续渡河。
  丧尸在不断扑来,而远处游弋的明军,却始终不敢发起攻击。
  他们人数有近三百,全是来去自如的骑兵,带队的是朱孝合。
  此刻的他极为无奈,他确实想带人杀出去,但他没有打赢的把握,更没有承受失败的勇气。
  如今的每一分兵力,都是守备辽平的保障,所以他只能带兵返回。
  而这样做的结果便是,雍军得以顺利渡河,而后将继续往辽平开拔。
  当然了,他们在继续北上之前,还得利用木筏搭起浮桥,这样方便调兵和转运粮食。
  搭浮桥用不到很高的技术,磕磕绊绊之下,他们利用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也就搭起了简单的浮桥。
  如此,马匹亦可快速过河,全靠他们才能携带大量军粮。
  渡河之后,大部队继续北上,赵延洵留下百人守备浮桥,只有等合围辽平之后,这些人才会被撤走。
  带着大队人马北上,赵延洵不断接收着探马汇报,让他对辽平的情形有清晰认知。
  在接受汇报的同时,赵延洵也收到了兴远和留安的消息,这个两个城池已经被拿下,而且还征集了愿意去辽平劝降的百姓。
  留安兴远被拿下,赵延洵其实提前已经知道,因为系统提示了他实控人口增加。
  如今他的实控人口,已经达到了人。
  “传令给汪成和方胜,让他们把得赐神武之力的军士,分别派往兴远和留安,互送两地北上的百姓!”
  高正安手下兵力不多,而且还要防守两座县城,所以赵延洵要替他分担压力。
  今天虽将赶到辽平府城,但并不会直接开展攻城,所以被升级的士兵暂时没有用处,派他们去接人反而是人尽其用。
  赵延洵传达的命令,方胜二人很快做出了反应,他们很快就把人派了出去。
  军队继续北上,沿途依然会遭遇丧尸,所以直到大下午时,赵延洵一行才来到了辽平府城外。
  这座府城有高大城墙,可偏偏没有护城河,可以说有些先天不足。
  但这已经是朱晋璋最好的选择,其他几个小县城倒是有护城河,但城小沟浅也没太大用。
  雍军大队人马赶到,然后再赵延洵的吩咐下,大军开始安营扎寨。
  在这里不知要耗多久,所以营寨必须要建好,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学问。
  在这方面,赵延洵是不如两位千户的,所以他并未胡乱指手画脚。
  建立营寨,对木材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赵延洵又派了人去砍树。
  辽平府府城周边,丧尸密度算不得太大,这也得益于朱晋璋的清理,他是想把随河以北建成自己的基本盘。
  可他大半年的努力,如今却是为赵延洵做了嫁衣,让他可以放心的安营扎寨。
  当然了,丧尸密度低不代表没有,所以赵延洵也格外吩咐,让所有砍树的士兵要小心。
  城墙之上,看着远处忙碌的雍军,朱晋璋的表情极为凝重。
  如今在他手下,老兵不过只有八百人,为了城池守备稳固,朱晋璋又从城内征召了两千青壮。
  城内有一万三千左右人口,朱晋璋临时征召这两千人,已经处于扩张极限状态。
  也只有被逼上了绝路,朱晋璋才会如此安排,眼下他是什么都顾不得了。
  如今城上守军虽多,但朱晋璋却没太多安全感。
  在和赵延洵数次交手中,朱晋璋一次都没赢过,这让他对赵延洵极为畏惧。
  能不能守住?朱晋璋无法保证。
  这时有人禀告道:“大哥,孝安回来了!”
  “粮食运回来了?”
  “他们是逃回来的,这次又折损了些兄弟!”
  听到这话,朱晋璋差点儿没气死。
  “叫他过来!”朱晋璋大怒。
  没一会儿,朱孝安出现在了城墙上。
  朱孝安极为果断道:“大哥,你罚我吧!”
  “让你去运粮,还给你增派了人手,这点儿事你都做不好?”朱晋璋冷声问道。
  在问这话同时,朱晋璋想起了自己近几月的败绩,以至于他突然就释然了。
  自己没能在战场上胜过雍军,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朱孝安做到。
  回头看了朱孝安一眼,朱晋璋恢复平静后说道:“兴远到底是何情况?”
  “臣正率军弹压百姓,可因兴远周遭地形复杂,雍军临近时哨兵才发现,所以……”
  “所以你们就落荒而逃了!”
  面对这话,朱孝安亦是无从答复。
  “雍军势大,而且联合了城内百姓,小弟只能先行撤离!”
  朱晋璋没有追究的想法,而是问道:“带回了多少粮食?”
  “粮仓内还剩三百石,我只带走了八十多石!”
  “折了多少兄弟?”
  “本有三百人,跟随小弟一道返回的,只有九十五人!”
  城墙上一阵沉默,朱晋璋是忍了再忍,但现在他忍无可忍了。
  “往后你不要带兵了,滚吧!”
  被撸掉了职务,朱孝安微微有些失望,但紧接着他心里也松了口气。
  不领兵也好,至少不用提心吊胆了。
  “是!”
  看着朱孝安消失,朱晋璋跟着叹了口气。
  别人能退,他却是没有退路。


第447章 兄弟重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