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这一过程中,朱孝安手下折损的骑兵,也达到了近百人,毕竟最开始他们被射杀了几十号人。
把雍军切成两段,朱孝安本以为迎接自己的将是胜利,却没想到这是噩梦的开始。
虽然中间被冲断,但王府军的基层组织还在,各百户还能继续组织战斗。
换句话说,朱孝安猛冲的结果,没有导致王府军崩溃,只是让他们从一个军阵,演变成了南北两个军阵。
高正安在北边,他指挥着北边近三百号人,缓慢调整着军阵方向。
此刻的高正安内心气急,这次一定会损失许多人,为了把自己的过错减到最低,他就必须尽可能多对敌人造成杀伤。
“弟兄们,把他们拖住,别让他们跑了!”高正安怒吼道。
和北面的雍军相比,南面这边的两个百户所,显得相对要混乱一些,因为他们没有统一指挥。
虽然显得混乱,但长时间的严苛训练,还是让士兵们维持了基本阵型。
等两位百合相互一合计,一个新的指挥集体形成,两个百户所的人手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弟兄们,稳住阵型,先稳住阵型!”
对步兵来说,稳住阵型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盘散沙战斗力根本无从谈起。
马匹乱撞,南边的士兵拼命刺出长枪,每次都能造成人仰马翻。
说到底,明军的骑兵是不合格的骑兵,除了冲撞和简单劈砍,他们根本没有其他有效攻击手段。
最开始能冲垮雍军中间队形,更多依靠的是其速度。
可最开始冲刺之后,他们的速度已经降低,想要继续依靠冲撞进行斩杀已不可能。
所以现在,战斗处于焦灼状态,而这也让朱孝安深感焦灼。
从最开始的势如破竹,到现在战斗进度毫无起色,这让朱孝安犯起了难。
是一鼓作气攻破雍军,还是该眼下及时抽身……
但朱孝安忘了一件事,忘了自己最开始的目标,只是想袭扰雍军沾点儿便宜就撤。
好在,朱孝安此刻还没昏了头,只听他下令道:“撤……”
他可不是为了逃跑,而是想撤出军队准备再次冲击,只有把速度提起来,他们才有可能再次冲垮雍军。
命令很快传达,或许这些人打仗不太行,但撤离却是得心应手。
掉转码头转身离去,但逃跑却也不是那般容易。
雍军虽无法攻击,但他们却可放箭射杀。
这也是明军的短板,他们根本没有远程攻击手段。
“放箭……”百户们大声下令。
箭矢如雨点般射出,明军此刻背对着箭矢,只能用最快的速度逃离,时间越快越好。
三轮齐射之下,这些士兵又被射死五六十人。
明军撤离,高正安重新获得了对军队的指挥,但这个时候他并未下令追击。
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固军阵,以防备周遭可能出现的尸群,毕竟刚才他们搞出的动静很大。
被冲断的军阵,在高正安的指挥下重新合拢,至少眼下他们处于安全状态。
时间过了几分钟,眼见周围没有危险,高正安随即下令道:“赶紧清点人手,救治伤员!”
高正安行走于军阵间:“不只是咱们的人手,也把贼军的尸首清理一遍!”
站在地势高处,高正安视线之内,是远处游离的马匹。
“来人,去把那些马匹也牵回来!”高正安下令。
于是一队士兵被派出,散落在周围的马匹,被他们接二连三牵了回来。
很快,战损被统计出来。
刚才一番战斗,他们有十六人战死,另有八人重伤无法继续战斗。
当然了,明军尸体也被大致算了一遍,共有一百四十五人战死。
只按战死者来计算,雍军和明军接近一比十,而且是以步兵对阵骑兵,这个战损比已经很逆天了。
更何况,他们还缴获了一百多匹马。
“派几个人去,去周遭打探情况,再派人前去中军,将此间情况报于王爷!”
高正安想把马匹占为己有,但这事儿不是他能做主的,必须要上报给赵延洵。
将战场打扫完毕,重伤员被处理了伤口后,安置在马匹上得以继续前行,能不能活就看他们命够不够硬朗。
而另一侧,朱孝安带着人手撤离后,花费了二十几分钟才把军队聚拢,这也是他们没能组织起二次冲击的缘故。
还是那句话,他们不算合格的骑兵,没有太多有效攻击手段。
打打磨洋工的顺风仗还行,一但遇到雍王府这等强兵,那就是吃败仗的结果。
可以说,这次他们主动发起的突袭,等于朱孝安一头撞到了铁壁上,撞了个头破血流。
看着减员接近四分之一的部下,朱孝安一脸沧然道:“我该如何向明王交代!”
此刻他想起还曾嘲笑过朱孝勇,如今看来自己和朱孝勇根本没啥不同。
当然了,朱孝安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雍军太强了。
和这样的强敌作战,势单力薄的明王,真的能击败雍军吗?
开展之前,朱孝安觉得胜负五五开,但现在他被打垮了心气儿,对胜利已经没啥希望。
“千户大人,王爷来信了……”
朱晋璋关于战斗的部署,此刻终于送了过来,可惜迟了一点点。
看到朱孝安及部下颓然模样,送信的斥候有些不解,只以为他们刚刚摆脱了尸群纠缠。
“朱千户,王爷有令,让你们……”
第413章 各自安排
骑着马正赶路,赵延洵接到了后军的奏报。
“斩杀敌军一百四十五人,己方战死十六日人,缴获马匹一百二十匹……”
看着奏报里的情况,赵延洵嘴角不由浮现出笑意,高正安这份战果可称得上是完美。
即便是赵延洵亲自领兵,也难保证自己有这份水平,指挥作战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纸上谈兵谁都会,可一旦实际操作,就很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儿。
旁边,汪成眼热无比。
一方面,他想要获得更多马匹,另一方面,他也想有高正安这边表现机会。
所以此刻,汪成格外渴求,姓朱的逆贼能派人来送死。
“传令下去,各部严加戒备,小心逆贼突袭!”汪成有些不放心,所以再次下达了命令。
但实际上,他根本没必如此,毕竟他麾下的士兵们,在任何时候都处于戒备状态,在野外时刻都可能遇到危险。
“王爷,您看……是不是让高正安,把马匹给中军和前军分一些!”
“如此,也可让中军前军,多派出些斥候去!”汪成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
他有这“占便宜”的想法不奇怪,毕竟缴获要归公,这本就不是高正安自己的东西。
没理会汪成,赵延洵直接下令:“传令高正安,让他记下战死者姓名,妥当安置伤员!”
待这传令兵离开,赵延洵才对汪成道:“马匹是要分给你们一些,但不是现在,等下午驻军时再说!”
听到这话,汪成放心了许多,只要不让高正安“独吞”就好。
汪成嘿嘿一笑:“王爷,这些逆贼还真是不成器,一番冲击之下,居然折损了这么多人手,看来咱们胜他也不难!”
赵延洵摇摇头,随即道:“还是要谨慎!”
“是!”
就在这时,只听远处传来马蹄声,却是两名斥候联袂而来。
“启禀王爷,我们发现那些逆贼,正在把怪物往咱们大军处引!”
“我们找不见他们的大队人马,只见这些贼军以二三十人为一队,骑着马吸引怪物……”
两名斥候一番讲述,让赵延洵明白了情况。
把丧尸往这边引,朱晋璋这一手借刀杀人,倒是用得一手好计策。
他不是想借刀杀人吗?那自己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让他手里的刀捅向自己。
“传令给高正安,让他从军中选拔五十名会骑马的军士,带一百匹马马到中军来!”
“还有,被选出的军士要会射箭,让他们多带一些箭,把敌军战死的人和马也都带过来!”
“遵命!”
眼见赵延洵这般安排,一旁的汪成奇怪问道:“王爷是要组建骑兵?”
这厮脑子还不算笨,只听赵延洵道:“没错,你也赶紧选五十人出来,也是同样的要求!”
当赵延洵这边准备骑兵时,大批丧尸已被引了过来,但这个过程是十分曲折的。
朱晋璋把手下分散,这虽然能最大层度驱动丧尸,但也导致各支队伍承受打击的能力变弱。
其手下分布的十五支队伍,已经有三支遭受了重创,战死人数在一百左右。
结合朱孝安的损失,他的总损失已经超过两百,而这还是两军主力交手之前。
这个时候,越发考验掌军者的定力。
坐在马背上,朱晋璋此刻面部表情,听取着斥候的汇报。
他还没啥表示,一旁的朱孝合便骂开了:“朱孝安这个蠢货,让他袭扰……他怎么敢去强攻,他以为他是谁!”
待着斥候退下,才听朱晋璋徐徐道:“难道你没听见,他把雍军防线冲断,将其军阵斩为首位两截!”
“若是你有此战果,或许也会忍不住,带着大军去和雍军死磕,妄图一举冲垮雍军!”
抬头看向乌云重重的天空,朱晋璋叹息道:“这件事不能怪孝安,只能怪雍军太强了!”
事实上,朱晋璋还有一句没说,那便是自己这边太弱了。
只听朱孝合道:“大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这次咱们的计策成功,雍军便是死路一条!”
他们这十几只队伍,吸引的丧尸接近两万多,全部带到雍军阵前,这些人再强大也挡不住。
朱晋璋并无那般乐观,而是沉声道:“一定要稳,绝不能出半点儿纰漏!”
从上午到现在,为了“驱赶”这些丧尸,朱晋璋和手下人废了很大一番功夫。
也正因如此,越是到了要功成的时候,他们就越是要谨慎。
“那好,我带人去巡视!”
“去吧!”
待朱孝安离开后,朱晋璋才叹了口气,局面对他而言仍旧是不利的。
好在,他已做了最后的准备,即使他这一仗败了,也还有继续与雍军周旋的机会。
他是个绝不服输的人,即便只剩下一口气,他也会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
当丧尸“大军”逐渐逼近时,赵延洵已经集结了近一百号骑,这些都是被临时选拔出的。
此刻军队已停下了赶路,正在搭建防御工事,接下来他们要打一场硬仗。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赵延洵重新下下达了命令,把三前中后三军合兵一处。
不得不说,朱晋璋这一手借刀杀人极妙,逼得赵延洵不得不全力应战。
三支大军如今已经合兵一处,他们已途径的一处小村庄为依托,构建起了内外三层的防御工事。
每隔五六里,基本就能遇到一处村庄,他们前中后三军绵延近十里,要找一处村子实在太简单。
构建防御不需要赵延洵操心,此刻他正对新组建的骑兵做指示。
这一百来号人,将被分成五个小组,他们的任务是破坏明军的谋划。
明军把丧尸引过来,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丧尸引回去,如果遭遇明军还要对他们进行射杀。
为了起到勾引丧尸的作用,赵延洵才让高正安把敌军人马尸体带来,尸体散发出的血腥味儿,对丧尸具有极大吸引力。
目光扫视面前一众军士,赵延洵沉声问道:“方才本王所讲,你们可都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
士兵们声音极大,个个都显示出了饱满的战斗意志,因为这是赵延洵在亲自下达作战命令。
“大军安危,就在你们肩上,既然你们都明白了,那就出发去吧!”赵延洵沉声道。
“谨遵王爷谕令!”
第414章 交锋
目送手下军队离开,赵延洵本人也没闲着,而是进了村子巡视起来。
这处庄子名叫北溪村,面积不是很大,东北方向是山,东南方向有一条河,所以其防守压力不是很大。
如今三支军队齐聚于此,赵延洵按照地形划分了三段防线,三位千户分别负责一条。
三条防线之中,北线和中线压力最大,分别由方胜和汪成负责防守。
南线防守压力相对娇小,赵延洵将其交给了给高正安负责,因为他的部下人数最少。
防线是依托民房进行建立,所以实际防线并没有很长,最长的南线也不过两百多米。
来到村口,这里属于中线防区,有一条小路通往前面官道。
村口两边都有民房,这里的防线足有二十米,对中线来说是最难防守的地方。
此刻,方胜亲自守在这里,指挥着不在构筑防线。
眼见赵延洵到来,方胜屁颠屁颠赶了过来。
“参见王爷!”
看着前方,赵延洵徐徐问道:“你们现在开挖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