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雍思索着这跟百姓的关系,想了想道:“根基?”
“这样说,若根基是水,你把它移到水上可行否?”吕布问道。
“这得换成楼船,而且也不稳呐!”吕雍摇了摇头,有些明白了:“舟需水栽,阁楼若无大地,亦无法立足?”
“正是这个道理,那你说这天下谁才是这大地?”吕布问道。
“自是百姓。”吕雍会意。
“士族只需掌控便可,但你要在最顶端,拉拢的从来不是哪家哪姓,你若真要获得哪家支持,便得让出一些东西,可能是土地,可能是法度为其改变,但不管如何,对方都得坐大,从你依靠他的那天起,你就得想着如何除去他!”吕布看着儿子笑道:“但只要掌握这大地的力量,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撼动你的位置!”
如果当初如吕雍所愿,着急忙慌的将吕布推上了那个位置,其实风波不会太大,但吕布的根基定会有所动摇,因为当时吕布只是扎根关中,而非天下。
“孩儿知错!”吕雍到此刻算是彻底明白当初吕布的想法,有些羞愧的低头道。
“人生会有很多次犯错,过去的事情没法改变,但能知错改错便不怕,这世上圣贤不多,你我父子皆是凡人,错了便错了,没什么丢人的,怕的是一错再错,此番让你来江东,五年之内,不会招你回朝廷,做出个样子给世人去看。”吕布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道。
如今困扰江东最大的问题被他给摆平了,接下来如何发展治理,他相信吕雍能做好。
“孩儿明白,定不负父亲所托。”吕雍躬身道。
“过几日让你家眷过来这边,毕竟要常驻,家眷莫要分开为好。”吕布叹道。
儿子这两年娶了正妻,乃是钟繇的孙女,这也是吕布点头过的,虽是正妻,年岁也相仿,不过儿子显然更青睐于甄氏,这也挺好,不至于因为感情而让钟家把控。
今日将自己的理念大致交流了一下,不管是否真的认可吧,但至少自己在世一天,他不敢违背自己的意志,士族要用,但站在最高的位置,该拉拢的就是百姓而非士族,百姓关系的是根基,士族看似尊贵,却是随时可以替换的,不可以没有,但却也绝不是非你不可!
有了这个方阵,再加上吕布在江东的声望,吕雍只要不是太笨,江东治理上就不会出问题。
交代完这些事情之后,吕布并未继续在江东久留,七月初,带着曹操、孙权及其麾下文武登船回往江北,在寿春坐上太极车,一路直奔洛阳而去。
平定天下之战,从出兵河内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三年了,天下人都没想到吕布竟然这能在三年之内,扫平四大诸侯,声势之隆,古今罕有。
不过作为当事人,吕布对这个倒是不在意,立于太极车上,随着车辆的加速,迎面而来的风让人在这炎炎夏日感受到一丝旁人难以感受的清凉,窗外的景物如同潮水般向两侧退去,坐在车厢里,倒上杯茶,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气息。
天下已定,身上好似有什么担子被放下了,浑身清爽,虽然接下来治天下还有很多事要做,但难得清闲也是真的。
另一边,典韦得意的在许褚和周泰面前吹牛,他是真开过太极车的,此刻自然也成了他炫耀的资本。
曹操端着茶壶来到吕布面前坐下,看着窗外飞退的场景,曹操有些感慨道:“这太极车当真神奇,若无这铁轨,放在战场上,怕是十万大军都难挡住吧!”
“差不多,不过目前来说难以做出。”吕布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不需要铁轨的车他自然也想过,但至少目前来说做不出来,任何车对路都有要求,而且没有轨道,车很容易时空,或许未来这事情可以解决,但至少现在没办法做出来。
“昔日是真的未曾想过会有这般一天,太尉还真是让操开了眼界,见识到这天下之大!却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能去那西域看看!”曹操感慨道。
“孟德兄若是想去,该是有机会的,过几年或许会建造去西域的铁轨,到时候也就是两三日的路程。”吕布端着茶盏道:“仗打完了,这天下该好好发展,百姓也需得过上些好日子了!”
曹操闻言,也有些憧憬,以前不觉得,但现在却对未来的天下是怎样的充满了憧憬……
第四百四十章 封王
太极车驶入虎牢关后开始减速,到洛阳时正是天明时分,洛阳城外已经站满了人。
刘协这边先一步得到吕布凯旋的消息后,便着手准备相迎,毕竟这次跟以往不同,吕布携横扫天下之威而归,无论声望还是战功都已经达到一个顶点,无论怎样的规格来迎接吕布都不算过分。
洛阳城外,刘协立于高台之上,在他身边,荀攸、钟繇等人依次而列。
待到太极车抵达洛阳城门外缓缓停下时,刘协已经带着群臣迎上去。
“陛下,怎的跑来这里?”吕布下了车,对着刘协一礼道。
“太尉此番平定天下之功,堪称古今未有,朕怎能怠慢?”刘协笑道。
群臣也都对着吕布纷纷行礼恭贺,不管是否真心,但吕布此番功绩于天下而言,不说空前绝后,但放眼古今怕也少有人能及了。
甚至多数人已经做好吕布趁此机会夺位的准备了。
“陛下言重了。”吕布摇了摇头,陪着刘协带着群臣回到城中,洛阳随着天子临朝,三年下来,比之往日繁华了许多,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见到洛阳这种风格的曹操、孙权而言,更是新奇不已。
刘协对着吕布好一顿赞誉之后,方才让吕布回家歇息,三日后刘协将在皇宫进行封赏。
大战结束,此战功臣自然该当封赏。
吕布三年未见妻儿,自然想念,回家与娇妻美妾团聚自不为外人道。
三日时间便在吕布和妻妾的团聚中消逝,吕布带着群臣上朝参拜刘协。
刘协对着吕布肃容一礼,不等吕布拒绝,刘协道:“朕此礼,一为汉室历代贤弟谢太尉扫平寰宇,二为天下苍生谢太尉结束战乱,苍生免于受苦!”
吕布没再拒绝,还了一礼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刘协笑道:“太尉无需自谦,若无太尉,便无今日之盛世,其他容后再论,今日是论功行赏之日。”
群臣各自站好后,刘协让身边的宦官开始宣读封赏诏书。
这次封赏是从低到高,先是各军参战将领,皆有封赏,然后便是在各个战场上有卓越表现的将领,如徐晃、庞德、张绣、曹性、魏续、宋宪、魏越等人,基本上都是实权将领,最差都是中郎将之职。
而后便是华雄、马超、魏延、甘宁这种独自指挥过一场征战的将领了,马超被封为安北将军,负责镇守幽州,甘宁为安南将军,负责南方水师,镇守江东,魏延为安西将军镇守长安一带,华雄最为特殊,作为军中老将,跟徐荣等人是一个时代的,他这次虽非主将,但冀州之战基本是他打的,是以被封为镇东将军。
再往后便是高顺、徐荣、张辽这三大主将。
高顺任征西将军,张辽任征北将军,徐荣为征南将军,三人受兵部调遣,但位同兵部尚书,平日里会留在朝中述职,战时则率军出征。
除此之外,庞统、徐庶、郭嘉、法正作为随军谋主,也有封赏,郭嘉正式出任兵部尚书,庞统则为民部仆射,徐庶也升为兵部仆射。
还有后来江东战场上负责后勤的荀彧,也进入了民部,作为民部丞。
不过真正让人意外的是马钧被任命为工部尚书,这要放在长安时,绝对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但这一刻,朝中却无人反驳。
毕竟这三年征战中,所有人都看出了工匠蕴含的强大力量,直接掀翻了一个时代,固执守旧者基本都已经被吕布清除干净,如今朝中百官,对于马钧这个工匠成为朝中位比九卿的存在,虽然有些别扭,但没人能反驳。
这次大战,能够这么快结束,马钧和工部可说功不可没,若非工部,不可能打的这么顺利。
至此,六部尚书各自有主,礼部贾诩、吏部李儒、民部荀攸、刑部法衍、兵部郭嘉、工部马钧,朝廷的新基调到这一刻算是彻底完善了。
除此之外,还有陈登、程昱、娄圭、黄忠、文聘、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李典、于禁、曹纯、王威这些诸侯降将在最后一仗中也有功勋,都有封赏。
曹操和孙权,朝廷保持了二人爵位,但官位却是虚职,毕竟严格来说算是叛臣,如今能够重回朝堂已是不易,实权官职自然轮不到二人,二人对此也有准备,并无太多情绪。
然而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对吕布封赏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毕竟若说此番平定天下,功劳最大的自然就是吕布,其他人都有封赏,不封吕布于理不合,然而吕布如今已经是太尉,位列三公,爵位也是县侯,可说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对吕布的做法只有两个,一个是杀!
毕竟天下已定,吕布这样无论人望还是能力都已经超越皇室的存在,留着便是对皇室的威胁。
但杀不了,天下事吕布打下来的,满朝文武基本都是吕布的人,刘协别说能不能杀的了,就算能杀,吕布一死,刚刚平定的天下恐怕立刻便会再度大乱。
既然不能杀,那就只能找到新的东西来封赏了。
“温侯吕布,自初平年间以来,屡立战功,于内休养生息,安民修德,于外征服诸侯,令天下重归一统,今日特打破祖治,封吕布为赵王,并拜为丞相,为朕总领朝纲,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陛下不可!”吕布躬身推辞道,这东西必须推辞,至少三次方可承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是规矩。
“太尉不是与朕说过,昔日规矩未必适用今时,旁人或许不可,但朕以为,太尉之功足矣受此封赏,若是太尉愿意,朕这皇位也可让于太尉!”刘协起身笑道。
“陛下不可胡言,帝位怎可如此不慎!”吕布皱眉道。
“朕乃真心想让,太尉若不愿承接,这赵王之位却是必须接受。”刘协态度少有的强硬。
吕布只是不允,此去天子下朝。
刘协自然不愿,一者他觉得吕布当受此封,二来吕布不封,这封赏也进行不下去。
隔了三日,再度上朝邀请吕布受封,吕布坚决不受。
如此又过了半月,刘协率领群臣邀请吕布受封,吕布最终推拖不过,接受朝廷封赏,晋位为王。
“夫君封王,怎的还不高兴?”严氏给吕布倒上一杯茶,有些疑惑的看着吕布。
吕布封王,吕家众人身份自然也不一样了,严氏是王妃,王异和貂蝉虽然还是妾,但地位比之以往也有提升,吕玲绮成了郡主,吕雍则是世子。
吕布端着茶盏,摇头笑道:“此例一破,以后这封王的条件指挥不断降低,毕竟历朝历代总会有些功高之人或是特别受宠之人,而且以我今日之功,若是封王,难免会有人抱有其他想法。”
“天下都是夫君打下来的,于三军将士乃至天下百姓而言,夫君便是此时登位那也是名正言顺,夫君为何因此烦忧?”王异端着果盘过来,坐到吕布身边,诧异的看着吕布。
“不过又一次王朝轮回尔,有何意义?”吕布摇了摇头,他的目标不是这个。
王异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夫君,片刻后道:“天子之尊夫君都不愿要,却不知夫君胸中之志在何方?”
吕布笑道:“总想创一千年万年不灭之制度,或许这天下根本无需天子……也不对,天下必须有人统领江山,以维系天下,然而这天下不该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那夫君取而代之正是顺应天时。”王异诧异的看向吕布,这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吗?
“不是如此,而是皇位不该父子相传,或者说不该一脉相传!”吕布思索道:“若是家天下,王朝只会在盛极之后不断衰弱,而且也无法保证历代天子都是贤明之君,但若不拘泥于天子一姓,是否有什么制度能保证代代天子贤明?”
这是吕布这段时间想出来的,上古传说虽然听着有些玄幻,但终归是有些借鉴之处的。
但如何保证代代君主贤明?如何保证后代君王不会改回家天下?这些问题吕布一时间也想不出个解决之法来。
“自夏开启家天下以来,代代都是这般,莫非夫君想恢复古制?”王异皱眉道。
吕布摇了摇头:“既然失败了,便说明此法并不完善,我们要找的是适合如今的传承法度,唉~”
这也是吕布现在最糟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