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美美的睡了一觉,做了很长很长的梦,经过一天两夜的休养后,她醒了。在这一天两夜的时间里,宫廷御医们见证了一个奇迹——全身十几处伤口,不到48小时就痊愈了,疤痕什么的完全没有,除了那浅浅的印记:那是新长出的嫩皮。
说到做到,这是安娜的行事风格,首先,那些围攻自己和叔叔米哈伊尔的禁卫军家属,被迅速执行了剐刑,行刑的任务交给了奥德医生以及他的学生,安娜指示奥德博士:“三千六百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
奥医生笑呵呵的接受了命令,在他看来,这是检验自己刀功的好机会,同时,他还能得到一大批完美的人体骨架。
接着,鉴于摄政王米哈伊尔大公遇难,其职位由年迈的尼古拉大公暂时接替。发动刺杀的贝利亚上尉,连同幕后的黑手:一群失意的旧贵族,都上了绞刑架。
在一天之内做好安排,夜幕降临后,被大队士兵簇拥着,穿戴整洁的安娜亲自去拜见皇帝。
队伍走到大克里姆林宫——沙皇的私人宫室,禁卫军们纷纷让路。侍从来不及通报,全副武装的快速反应士兵直接闯进了阿列克谢的寝宫。
………………………………
第123章 阴谋(五)
随着沉重的大门打开,安娜看到两个御医正在为皇后治疗。洛娃企图服毒自杀,但被侍女救下,但已经服下的少量毒物已经让她神志不清,昏迷了两天之久。
见到公主,御医和侍女纷纷行礼。“皇后还活着么?”安娜问道。“是的,殿下,幸好皇后陛下体内的毒素极少,中毒不深,不过。。。。。。。。不过,”御医顿了顿,还是老实交代“皇后陛下能否清醒,我不敢保证,或许明天清醒,或许一个月后清醒,。。。或许永远就这样昏睡着。。。。。。。。请您原谅。。。”说着说着,两个御医都跪了下来。
“废物!”一直守候在洛娃身边的阿列克谢大声骂道,“要是我的洛娃姐姐醒不来,你们就滚蛋!不不,我要绞死你们。。。。。。。。。一群废物;;废物!!!”
“陛下,我们一定会尽力的。。。。。。。”两个御医不停的磕头。
“阿列克谢,你给我闭嘴!”安娜的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见了,阿列克谢愣了愣,他看向姐姐——安娜碧蓝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严厉与寒冷。撇了撇嘴,阿列克谢低下头,没有吱声。
很满意弟弟的表现,安娜吩咐御医和所有侍女,士兵退下,只留下斯韦特拉娜和安德烈两个部下。随着闲杂人员彻底离开,安娜的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伸出右手,“安德烈,把你的佩剑给我。”
“是的,殿下。”安德烈拔出了冰冷锋利的钢剑,恭敬的交给安娜。
“你。。。。。。你要干什么?!”阿列克谢完全惊呆了,意识到不妙,阿列克谢想逃走,但被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自己身后的女军官抓住了。斯韦特拉娜死死的扣住了小皇帝瘦弱的双臂,任凭小皇帝如何挣扎,“该死的,丑女人,你快放开我,。。。。。。。。。。我是皇帝!你难道想造反吗?我要绞死你!”
“反了又如何?!”安娜用剑挑起洛娃散在枕头旁的长发,嬉笑道“难道,我亲爱的弟弟,你也会绞死我吗?“不等阿列克谢回答,安娜脸色一面,恼怒道”我是你亲姐姐,自从你10岁起,这四年来,没有我和叔叔的苦心经营,你这个皇帝早就垮了。阿列克谢,我和你同父同母,是血缘至亲,可是你却辜负了我对你的信任。米哈伊尔叔叔的死,都是这个女人的阴谋!“
”不。。。不。。。。不可能的!洛娃姐姐一定是被陷害的。。。。。。。。。。。。“阿列克谢摇着头,极力为洛娃辩解。
〃懒得和你这种小鬼废话。。。”安娜示意安德烈动手。安德烈点了点头,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细绳,斯韦特拉娜将小皇帝按在地上,绳子紧紧地勒住了阿列克谢细小的脖颈。随着安德烈力气的不断增大,阿列克谢呼吸愈加困难,小脸涨得通红,身体不断扭动着。。。。。。。。。。。最终,阿列克谢逐渐停止了挣扎,但安德烈依旧死死拉着绳子,又过了一会儿,斯韦特拉娜确认小皇帝彻底停止了呼吸,才示意安德烈放手。
见阿列克谢挂了,安娜转身就是一剑,砍下了洛娃美丽的脑袋,喷射出的鲜血瞬间染红了床单和床帘。。。。。。。。。。。。
。。。。。。。。。。。。。。。。。。。。。。。。。。。。。。。。。。。。。
第二天,阿列克谢的遗体被放进了水晶棺,经过修饰,阿列克谢表情安详,好像睡着了一般。所有皇室成员出席了皇帝的丧礼,落魄的皇太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更是悲痛万分,她怎么都不相信:自己最小的孩子和唯一的儿子,就这么走了,她根本不信阿列克谢突然暴病身亡的说法。
简单的丧礼结束后,尼古拉大公悲痛的宣布了小皇帝的遗言:皇位由安娜斯塔西亚。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大公继承。
闻言,亚历山德拉恍然大悟,她难以置信的指着一脸冷漠的安娜,歇斯里地大声叫嚷“你这个逆女!恶魔!一定是你害死了阿列克谢,我可怜的孩子。。。。。。。。。我要杀了你!”说着就向安娜扑来,安娜是何人?一个闪身,亚历山德拉摔了个狗吃屎,随后上来的侍女牢牢的拉住这个发疯的老女人。
“妈妈,你受刺激了,需要休息。“安娜看向那些侍女”还不送太后回去休息!“
”是,殿。。。。。。陛下!“
不久,众人散去。长公主奥尔加抱着孩子,匆匆离去,二姐塔季扬娜则深深的望了安娜一眼,表情复杂,也离开了。只有三姐玛丽亚面色严肃的走到安娜身边,低语道”我们亲爱的弟弟已经一年多没发病了,虽然他身体孱弱,但不会突然得重病。。。。。。。。。还有前几天的骚乱,米哈伊尔叔叔的惨死。。。。。。。。。安娜,我亲爱的妹妹,我想知道真相!“
玛丽亚的最后一句”我想知道真相“语调沉重,说完,她死死的盯着安娜的双眼,搞得安娜有些不自在。不自然的躲开三姐的目光,安娜不答反问“玛丽亚姐姐。。。你怀疑我?!”
“没错!”玛丽亚有些激动,她抓住安娜的双肩,“你要说实话!”
安娜惨然一笑,“呵呵,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大公,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加冕,但我已经继承了皇位,你这样抓着我,是不是太不合礼节了?”
挣脱玛丽亚后,安娜快步离开,她多少有些心虚,特别是面对玛丽亚的眼睛。而站在原地的玛丽亚捏紧了拳头,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会查明真相,为弟弟报仇!
。。。。。。。。。。。。。。。。
1918年9月17日,悲伤笼罩着克里姆林宫和整个俄罗斯,盛大而简约的正式丧礼在红场举行。由石块组成的路面,青光发亮,显得整洁而古朴,总面积9万平方米的广场上聚满了人,送葬队伍在民众的注视下,经过广场,路过一座座宫殿,最后到达天使教堂——那里是历代沙皇的陵寝。
年轻皇帝夭折,各国纷纷发来悼电,就连德国也发了电报,表示最诚挚的哀悼,毕竟俄国皇太后亚历山德拉是德国人。
随着阿列克谢棺木正式下葬,安娜终于松了口气,接下来,要筹划自己的加冕典礼了,一想到乌棱宫里那华丽的皇帝宝座,安娜心里就是一阵激动“熬了6年,俺终于当皇帝了。。。。。。。。”
………………………………
第124章 永别了,武器(一)
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何况对德奥集团的战争到了最后关头。1918年9月29日,极为简单的加冕大典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举行。
圣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壮观,5个金色的圆顶金光闪闪,在它旁边,是“钟王”和“炮王”。“钟王”是一口世界上最大的钟,重200多吨,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题词,声传50公里,堪称“钟之王者”;与钟王相伴的是一尊5米长、口径1米、40吨重的“炮王”,这座古式铜铸大炮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巨大的炮口内同时可爬进二、三个人,堪称”炮中王者“。
本来“钟王”和“炮王”陈列在大教堂左侧,为了实现”对称“效果,安娜让人将“炮王”拉到教堂右侧。这看上去很简单的事,却花了几天才完成。
对于加冕典礼开始的时间,安娜定在太阳升起之时。于是,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测算好时刻,当9月29日凌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莫斯科时,身披红色披风,穿着华丽衣裙的安娜虔诚的跪在柔软的棉垫上,听着东正教会设在莫斯科的”都主教“大人没营养的废话。慈眉善目的主教老头念叨了半天,最后宣布:安娜为“全俄罗斯皇帝”和俄罗斯东正教的“保护者和首领”以及波兰国王。接着,主教老头庄严的为安娜加冕,特别定制的小巧皇冠稳稳地戴在安娜头上。。。。。。。。。
这天安娜一直很忙,加冕典礼后,还有接受莫斯科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大贵族的祝贺,还要会见各国驻俄大使,下午,在红场,安娜接受了俄罗斯屁民的祝福,当然,不少便衣警察混在平民中,一是维持秩序,二是扮演安娜的粉丝,制造狂热的气氛。最后,长达5个小时的豪华晚宴还要安娜主持,一喝喝到半夜,彻底醉倒的安娜被斯韦特拉娜背回了寝宫。
漫长快乐的一夜。。。。。。。。。。。
。。。。。。。。。。。。。。。。。。。。。。。。。。。。。。。。。。。。。。。。。。。。。
二十天前,当德军在各条战线上开始崩溃之时,德国的新首相、巴登亲王马克斯向美国威尔逊总统发出照会,要求在威尔逊《十三点和平纲领》的基础上达成停战协议。同时,在哥尼斯堡苦战的德军也派出代表,和俄军秘密接触,商讨停战事宜。9月23日,美国在与德国交换的照会中表明了威尔逊总统坚定的立场,即美国不会和现存的军事独裁政府就停战协议进行谈判。和英法美通气后,俄军也在24日拒绝了德国。
1918年9月27日,鲁登道夫被解除所有职务。而在正式被辞退之前,鲁登道夫自己提出辞呈以使绝望的德国政府能够满足威尔逊的要求。然后,兴登堡仍任德军总司令,鲁登道夫军需总监和总参谋长的职位由一位叫格勒纳的将军继任。
直到此刻,德军最高统帅部依然固执已见,企图发动一次决战,挽救败局。9月底,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与英国海军决战,但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之被捕。10月3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同英国舰队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混乱、暴动和兵变迅速席卷整个德国,与俄国布尔什维克性质相同的斯巴达克同盟趁机浑水摸鱼,他们用美好的口号,骗取了大量工人和士兵的信任。
危急时刻,兴登堡在国会上再次疾呼“战争必须结束了!部队精神萎靡,被俘人数之高,说明我方战线已极单薄,后备减少了,部队都过度疲乏。这场战争已不能胜利了。”这次,德国的容克和大企业主听话了,但已经晚了。
10月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接着,汉堡、不来梅、来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10月8日,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在兴登堡的劝说下;威廉二世选择退位,然后匆匆逃往荷兰。不久,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面对“红色”威胁,首相巴登亲王将政权交予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艾伯特,10月8日,成立了共和国。
艾伯特宣布保证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大赦政治犯、8小时工作制和普选制,以换取屁民支持。
。。。。。。。。。。。。。。。。。。。。。。。。。。。。。
9月底10月初,西线联军统帅福煦发动了最后的反攻,他动用了220个师,提出“人人作战”的口号。结果德军不断后撤,战斗转化为激烈的后卫战,法军收复了大量国土。10月6日,德军再也打不下去了,7日,德国派出要求停战的代表,到达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
福煦傲气凌人地对德国人说“你们来干什么?”
德国谈判代表团团长像个孙子,恭恭敬敬的答道:“我们想听听贵方的停战建议。”
“停战建议?”福煦摇了摇头,“很抱歉,我们没有。我们还有余力,我还想打下去。”
“不不不!阁下,我们这次来是为了真正的和平,请您务必给我一个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