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舰参加护航,还有135艘猎潜舰在欧洲海域活动。美国海军参加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在从苏格兰至挪威的海域布设了56000—90000颗水雷,以组成北海水雷带。海军的航空兵中队参加厂对比利时海岸德军潜艇基地的轰炸。一支海军陆战旅成为美国远征军的一部分。
对于刚刚解决布党叛乱的俄国来说,全面反攻的时刻到了。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叛乱事件,经过政府的宣传,大部分俄国民众相信:列宁等俄罗斯民族的败类,与德国人勾结,预谋里应外合,迫使俄国失败。由此,德国人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最后一丝好感也消失了,德国人的险恶用心得以大白于天下。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压倒了一切,这正是安娜渴望看见的:疯狂吧!该死的日耳曼人,你们等着承受斯拉夫人的怒火吧!
到1918年春,从里加湾至乌克兰,在漫长的战线上,350万俄军已做好准备,在他们身后,还有200万的后备队,与4年前相比,第一线的士兵们不用担心饿肚子,不用担心子弹不够打,不用从战友的尸体那儿寻找步枪。经过4年的军事管制,俄罗斯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大多数农民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上挣扎,加上美国的支持,安娜才辛辛苦苦筹集到能够支撑一场大反攻所需的物资。
因此,到1918年,美国取代法国,成了俄国最大的债主。在春季反攻前,在陪同米哈伊尔和阿列克谢视察前线时,望着被“美国制造”武装起来的士兵,安娜感觉自己似乎成了蒋委员长:美国出钱出枪,自己出人。
;
………………………………
第113章 目标哥尼斯堡(一)
1918年初,协约**紧锣密鼓的做着反攻准备,同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和平“唯一可能的纲领”:以公开方式制订公开和约;无论战时或平时,航行绝对自由;撤除各种经济壁垒;裁减各**备;对一切殖民地要求进行公平合理地调整;德军从俄国领土撤军;德军从比利时撤军并恢复其主权;德军撤离并归还被占的法国领土,归还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沿民族区域线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给予奥匈帝国各族人民发展自治的机会;给予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以稳定的主权,但其他民族须享有发展自治的机会;建立**的波兰,它应拥有无可争议的波兰领土和自由而安全的出海口;成立国际联合组织,使各国互相保证:不论国家大小,均享有政治**和领土完整。
这是明显的政治手段,此刻,如果德国想停战获得和平,就必须接受这13条约定。战争还在进行,威尔逊把自己打扮成和平使者,将这13条约定发往各协约国,希望得到他们的赞同。不过安娜私下里撕碎了这份信函,“恢复波兰?!反正俄属波兰境内的波兰人大部分在西伯利亚采矿砍树呢,剩下的都成了炮灰,在俄德炮弹的打击下死伤殆尽。”
德国人也在准备着。在1917秋季,鲁登道夫认识到德军赢得战争的唯一希望是赶在美军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之前,在1918年于西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鉴于东线平静,他认为这是可以做到的。鲁登道夫将东线的少数精锐德军转移至西线,同时他制定了一项大规模的训练计划,以准备在1918年尽可能早的时候,竭尽全力实施进攻。
德军最好的部队被编组为“突击部队”,这些部队将成为预定进攻的矛头。鲁登道夫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重击粉碎协约**。他还认识到相互矛盾的利益存在于法军和英军之间,因此,鲁登道夫打算以楔形攻势突入英法两军之间,然后以后续的进攻行动消灭英军。德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高效率地实施。
到了最后关头,鲁登道夫还是放心东部的俄国,进入1918年后,大量情报显示:俄军正在集结。1918年的第一个月,他得到的情报是立陶宛战线约有100万俄军,当2月完结时,情报部门的估计数字猛增到200万,至此,鲁登道夫彻底打消了调兵西线的想法,不得不留下相当多的军队防守东线,同时,在兴登堡元帅的支持下,由德皇威廉出面,号召全体德国人投入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根据新的征兵法,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健康男子,都必须义务参军。
征兵令下达后,德意志最后的疯狂显现出来:军队再次膨胀,单单陆军就增加了200万,军工厂更是忙的要死,军服,枪支,火炮,子弹的生产迎来了新的高峰,德国的几大军火商大发横财。从2月开始,整个德国如同一只由高能电池供电的机器,武装,武装,武装。。。。。。。。直到电力枯竭。
。。。。。。。。。。。。。。。。。
1918年3月1日,清晨,已是初春,但在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交界处,寒冷依旧。经过三年的挖掘和战斗,弯弯曲曲的战壕延绵数百公里。穿着灰黄色军服的俄军士兵人头攒动:今天是进攻的日子!
“我们失去了许多勇敢的人,但他们的牺牲不是枉然。我们的装甲车和坦克将汇聚成一股钢铁洪流,将一切德军的抵抗碾碎在履带之下。今天,我们的装甲车将碾过整个立陶宛,那些挡在前面的德国佬蠢到家了!”
慷慨激昂的念完这简短的文字,加夫里尔跳下桌子,归队。作为这个连里唯一上过大学的人,加夫里尔能够看懂每一个字,正因为这一点,他深受连长赏识,现在已经是中士了。
由于战争的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私人军队,几个月前,安娜下令组建了“近卫军野战师”,士官全部由快速反应士兵充当,吸纳普通士兵。比如加夫里尔,作为排长,他不仅要提高部下的战斗技巧,更担任了“政治委员”的角色,向手下的士兵灌输“忠诚,勇敢,坚定”等等思想,总之,加夫里尔要让他们明白:你们不是庸人,你们是俄**队的精锐,“近卫军”的称号可不是随便得到的。
虽然名义上是“师”,但一个“近卫军野战师”,往往顶的上一个普通的俄军步兵军。在装备上,超过一半的人装逼了t1半自动步枪,火炮,装甲车,以致最稀缺的坦克,安娜尽量照顾到这些嫡系部队。当然,义务与权利同生同灭,在即将的战斗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近卫军野战师”都被放在了第一线。
。。。。。。。。。。。。。。。。。。
随着炮声熄灭,伴随着指挥官“全体进攻”的命令,灰黄色的潮水在大批战车的掩护下,冲向德军那“坚不可摧”的防线。
对于整个俄国来说,加夫里尔只是个无名士兵,但对于远在彼得堡,加夫里尔的父母来说:加夫里尔是他们的一切!现在,无数像加夫里尔的俄国年轻人,前仆后继。几个小时后,德军的防线动摇了;十几个小时后,德军崩溃。。。。。。。。。。。。。
“伟大的胜利属于俄罗斯!前进!万岁!”,这样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俄军进攻一天的猛攻,收复了里加城,在残破不堪的火车站,工兵们正在抢修被德军破坏的铁路设施——在撤退前,德国人“坚壁清野”,摧毁了里加城内的一切基础设施,而在三年前,俄军撤退前同样破坏了一切。
3月4日,加夫里尔登上了火车,在这里,他遇见了好友——斯拉瓦。两人一同参加快速反应部队,几个月前分离,现在,斯拉瓦是下士,是个班长。
“胜利女神在向我们微笑!”斯拉瓦拍了拍好友的肩膀,“在哥尼斯堡,德国佬们将真正看到他们以前做过什么!”
“怎么?前锋部队已经进入东普鲁士了?〃加夫里尔不解的问。
”没错,我敢打赌,不出一个月,德国人将被彻底逐出立陶宛——这是我哥哥告诉我的,他现在是装甲兵,昨天,他所在的部队沿着波罗的海快速前进。“
;
………………………………
第114章 目标哥尼斯堡(二)
1918年1月21日,在索姆河战线,德军发动了第一次攻势。攻击地段是自阿拉斯到拉费尔之间约97公里宽的防线,该地段是英军防区的右翼。德军的目的是突破、打乱并包围英军,将其赶向北面,并将其与右翼的法军割裂开来。德军以4000余门火炮突然实施了三个小时的炮击,紧接着,经特别训练的德军突击部队运用“渗透战术”,穿过浓雾向前涌进。突击队员们绕过英军防守的强点,这些阵地将留给后续部队予以清除,他们突入英军的薄弱防线。
德军没有为进攻附加限制条件,每一个师均被要求尽可能快尽可能远地突进,近距离支援部队随后跟进,并准备随时接替停顿下来的部队继续攻击。但几个小时后,由于兵力配备单薄,德军猛烈的进攻停止了。英军所有的预备兵力都用于堵塞德军突破的缺口,一些法军部队也用于加强英军的防御。
鲁登道夫为了速胜,在1月23日调来7门远程火炮,此后几个月里,德军从约105公里远的发射阵地对巴黎实施零星的炮击,以打击巴黎人的士气。
。。。。。。。。。。。。。。。
“这一个月来,我们一直向东普鲁士挺进,今天,我所在的部队到达了马祖里湖——哥尼斯堡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听连长说,我们对德军的比例远远超过10比1,唉!作为步兵,我们的任务就是一波一波的为装甲部队扫清道路。这一路上,我亲眼看到无数战友倒下。。。。。。。。。。。。”日记写到这儿,加夫里尔听见有人叫他,赶紧写下最后一句“总之,一旦我们拿下了马祖里湖区,我们将进军哥尼斯堡。”
加夫里尔刚合上笔记本,就被连长马卡洛夫一把拉进战壕,“我说你,真是文化人啊,天天在你那笔记本上涂涂写写,快进掩体,炮击开始了!”
加夫里尔道了声谢,“轰轰隆隆”的巨响让所有人蹲下身体捂住耳朵。发出如此巨响的,是俄国最新的火炮,大口径远射程,在侦查飞机的帮助下,炮兵不停地校对目标,炮弹越打越准,马祖里湖两边的德军堡垒一个接一个爆开,里面的守军被炸得四肢破裂。
。。。。。。。。。。。。。。。。。。。。
“#¥%%……@”一阵叽叽咕咕的声音吵醒了昏迷中的彼得,他费了好大劲睁开眼:两个德国佬正对着一支枪议论着。彼得想起了昏迷前的那一声巨响,看来自己被俘虏了,而自己的t1步枪引起了德国人的极大兴趣。
趁着那两个德国佬正在观摩那把新式步枪,彼得发现不远处有一支手枪,慢慢伸出手。。。。。。。。
”砰!“彼得只感到一阵剧痛,”该死的俄国猪!(德语)“从身后冒出一个德国兵,他接着用枪栓狠狠地敲在彼得的背上,”老子立即送你下地狱!“
说着,德国兵的枪口对准了彼得的脑门。。。。。。。。
”轰!。。。“突然一声巨响,彼得前方的一整座墙破裂开,碎裂的砖块飞入附近的德国兵的身体,由于彼得趴在地上,逃过一劫。
”彼得!?“马卡洛夫一把扶起眼冒金星的彼得,大笑道”原来你还活着!你真幸运,逃过了死神,刚刚那一炮可是命中这间屋子。。。。。。”说话间马卡洛夫看了一眼躺在地上挣扎的德国人,转身吩咐加夫里尔“干掉那些鼠辈!”
“是的,连长。。。咳咳咳!”彼得满嘴是灰尘,忍不住咳嗽着,“该死的。。。。。。。我被爆炸震晕了。。。咳咳。。。。。。。最后被德国人俘虏了。。。。。。“
”哈哈!我们的装甲车正向这里冲来,德国佬守不住了。。。。。。。。加夫里尔!我没听到枪声!”
“长官,这没意义啊。。。。。。。”加夫里尔指着那些大动脉破裂而血流不止的德国伤兵,“他们的血都快流干了,没必要浪费子弹。”
“哦!你说的对!”马卡洛夫将背着的一支德制m18冲锋枪交给彼得“彼得,帮助这些德国猪快些流干血吧!”
“哒哒哒!。。。。哒哒哒!”干掉德国伤兵,彼得跟着连长和加夫里尔冲出屋外:大片的麦田熊熊燃烧着,装备喷火器的坦克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
“把小麦地烧了!没人能逃得掉!”马卡洛夫指挥着几十个士兵,“开枪,对准那些逃跑的德国猪的后背,开枪!瞄准他们的后背,头部,下身,送他们去见上帝!”
彼得看见许多全身着火的德军士兵痛苦的在地上打滚,他毫不犹豫的开枪,结束了他们的痛苦。
“看见了吧!加夫里尔,风水轮流转,这里是东普鲁士,你不是要写日记吗,看看这些狼狈逃窜的德国猪,一群垃圾!”
。。。。。。。。。。。。。。
德军很快被驱逐进一片树林,在那里,德军利用丰富的木材,构筑了复杂的防御工事,马克沁重机枪巧妙的封锁了所有森林小路。
俄军一进入树林,闯过一条小溪,一连串子弹劈头盖脑的射来。冲在最前面的士兵陆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