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爱比亚无奈的捡起束腰,看着公主殿下穿上不合身份的裤子。“哎呀,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么,穿裙子是我最大的让步了。束腰这东西,还是算了!我还要提醒你。。。”穿好衣服的安娜一把抱住爱比亚倒在床上,“我劝你啊,最好也把束腰撤掉,长时间下来,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不不!殿下,我是不会脱掉的,否则身材会走样的。。。。。。。”关乎到自己的身材,作为纯正女人的爱比亚连连摇头。
“唉!既然你不听就算了。”安娜顺势在爱比亚额头吻了一口,然后欣赏起来。所谓秀色可餐,刚刚20岁的爱比亚与4年前相比,更加成熟动人了,而已经15岁的安娜早已发育,对于xing的渴望,一直处于高峰,虽然不至于白日宣yin,但经常来一些热身小游戏还是很有趣的。
看着主人那热切的目光,爱比亚立刻明白了,她自觉地松开了衣领。。。。。。。。。。
。。。。。。。。。。。。。。。
打着哈欠,用完早餐兼上午茶后,安娜来到了会客室。
‘哦,亲爱的安娜,昨天没睡好吗?“米哈伊尔大公关心道。”我没事,就是昨晚睡得有些晚。好了,亲爱的叔叔,英法大使又来催了么?“
”是的。还是老话题,要求我国发动进攻,牵制德国人。“
”看来法国人的确遇到麻烦了,一旦法国垮了,对我们也不好,所以,叔叔,该执行那个计划了。。。。。。。。。“
”圣战?“米哈伊尔说道。
”嗯。该是所有东正教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外敌的时候了!“
。。。。。。。。。。。。
1916年4月30日,罗马尼亚对德奥宣战,正式加入了协约国。起初,德奥同盟没什么反应,随着西线的僵持,德军统帅部打起了罗马尼亚的主意:一旦打败这个小国,就能获得大量的粮食和石油,逐渐衰竭的战争机器可以继续运转。
但让德皇和总参谋长法尔根汉没想到的是,罗马尼亚人竟然主动进攻了。5月22日,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同时对奥匈帝国发动进攻,此外,希腊军队也进入塞尔维亚境内助战,大量俄军经乌克兰进入罗马尼亚,与罗军联合一处,首先吞掉了奥匈帝国靠近罗马尼亚边境的一块突出部。
;
………………………………
第90章 圣战(二)
1916年6月4日,踌躇满志的意大利舰队航行在亚得里亚海上。这一天,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意大利海军官兵从上到下,紧绷着神经,他们正在执行着重要的任务:护送英,法,意,和希腊陆军组成的庞大登陆部队,并掩护登陆艇登陆。
近两年来,意大利大部分兵力都在北部的奥意边境和奥军死磕,不断的伤亡早已引起了民众的不满,罢工游行时有发生,正当意大利政府焦头烂额时,英法俄的特使找上门来,提出了这么一个作战方案:借助意大利海军,掩护他们的陆军在亚得里亚海的另一边登陆,配合巴尔干国家打击奥匈帝国。
“这是个好主意!”意大利首相和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都认为:现在必须打破边境战争的僵局了,再者,德国的海军被英国人死死的封锁了,奥匈帝国的海军在开战后不久,就被法意联合舰队消灭了大半,而一年前在土耳其的登陆战,成了最好的榜样。
毫无疑问,意大利海军在即将到来的登陆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显示意大利参与战斗的决心,除了派陆军参与登陆,海军更是搬出了所有家底,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
整个5月,意大利南部成了一座大兵营,数十万来自非洲,希腊,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的士兵陆续乘船来到了意大利,这些士兵按照不同的地区组成了不同的作战单位,人多的编成师,人少的只能凑成一个营,春天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老式的猎枪,实在没武器的士兵干脆将刺刀或匕首绑在木棍上,总之,这是一支混乱但充满战斗**的杂牌军。
5月底,在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军队成了打击奥匈帝国的急先锋,赛军从将军到士兵,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两年来的战斗几乎都是被动的防御,少有主动的进攻。因此当总司令普特尼克“全线反攻”的命令下达后,全军振奋。
塞军选择的目标是波斯尼亚——这块本来就应属于塞尔维亚的土地。5月22日,他们和门的内罗哥军队发起了进攻。“轰。。。。。。。轰。。。。。。。。”赛军炮兵毫不吝啬炮弹,对准远方的奥军阵地开炮:英法盟友一年以来的军事援助使得塞尔维亚彻底拜托了军火不足的问题。现在,高昂的士气,加上充足的弹药,普特尼克将军相信他的军队战无不胜!
对面的奥军根本没料到赛军会进攻,而且是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他们弯曲着身子,双手抱头,趴在战壕里忍受着漫长的炮击。
。。。。。。。。。
“停止了吗?”一位奥地利陆军中士拍了拍头上的泥土,继而大声喊道“机枪手准备!”说完他端起步枪,瞄准前方:塞尔维亚人很快就要冲锋了。。。。。。。。
短短几分钟,整条防线的奥军准备就绪,德国援助的马克沁重机枪均匀的分布在战线上,机枪手们耐心的等着靶子出现。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似乎是汽车的马达声,不对,应该是更大的卡车!随着时间逝去,答案揭晓了。
在奥军的视线里,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卡车”,后面紧跟着骑兵和步兵。奥军机枪手惊得忘了开火,步兵们则好奇地眺望那些外形奇特的“卡车”:没有车窗玻璃,全身被黑灰色的铁板包裹着。
同样,在赛军后方的临时指挥室,总司令普特尼克和一帮参谋们也透过望远镜,一脸惊奇的看着那些奇特的战车——俄国盟友提供的“装甲车军团”。放下望远镜,普特尼克看向身边的图哈切夫斯基,问道“阁下,这就是您说的秘密武器么?”
“是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一脸自豪:这支189辆装甲车组成的军团,是第一批训练完毕的,而自己则幸运的成了它的指挥官,除此以外,尊贵的安娜公主殿下还捎来一本书——《装甲车及战术概论》。半个月以来,图哈切夫斯基孜孜不倦的研读着这本奇书:是的,内容十分奇特!不过让他更惊奇的是,书上的字全是手写体,难道这本书是公主殿下写的?!
很有可能!图哈切夫斯基知道这位公主的奇特,不然自己也不会年纪轻轻就从小小的禁卫军中尉直接晋升为少将了。
”哦,既然如此,图哈切夫斯基将军,请您介绍一下吧,不但是我,我的参谋们也十分好奇这种战车啊。。。。。。。。“普特尼克元帅不耻下问道。
“这是我的荣幸!尊敬的元帅阁下,这种战车安装了轻型装甲和一挺机枪,可运载20名士兵,轮式装甲输送车,嗯,这是它的正式称呼。这种战车既可以实施突击,也可以运输一定的兵力。。。。。。。。“
”等等。。。图哈切夫斯基将军,您说这些战车里还运载着士兵?那万一被敌军的炮弹击中,或者被敌军的**包炸毁,那里面的士兵不就。。。。。。。。“普特尼克露出了一丝苦笑,”这样的话,所谓的轮式装甲输送车不就成了“带轮的棺材”了么。“
”对对对!车毁人亡,这种战车就成了铁棺材了。。。。。。。“
”这太残酷了!英勇的步兵们的尸体将和战车一同焚毁。。。。。。。“
。。。。。。。。。。。。。。。赛军参谋们纷纷议论起来,在他们眼里,习惯于徙步作战的步兵不应该乘坐这种极度危险的战车,而应该端起步枪,勇敢的冲锋,在己方火炮的掩护下努力突击!
”这个嘛。。。。。。。。。“图哈切夫斯基一时没想到很好的理由,战车的装甲虽然可防小口径炮弹,炮弹碎片以及机枪子弹,但对于大口径炮弹和数量足够的手榴弹,**包,就无能为力了。想到这儿,图哈切夫斯基干脆选择沉默。
”哈哈哈哈。。。。。。。。“普特尼克拍了拍年轻将军的肩膀,”那么,将军,让我们看看实战效果吧,如何战车不奏效,我们英勇的28万士兵会继续突击!“
;
………………………………
第91章 圣战(三)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奥军机枪手开火了,子弹打在最前面的装甲车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火花四溅。短短一分多钟,大部分机枪手打完了一条300发子弹的弹链,但俄军的装甲车仍在前进。
装弹手抓紧时间换弹链,很快“哒哒哒。。。”的机枪声再次响起,但无数的子弹只是为愈来愈近的装甲车挠挠痒。
“哒哒哒。。。。哒哒哒。。。。。。。。。。。”在距离奥军阵地二百多米时,俄军装甲车开火了,189辆装甲车吐着火舌,打得奥军步兵抬不起头。当第一辆装甲车碾压过铁丝网,撞坏木桩时,一些奥军步兵受不了了,他们不顾军官的叫骂,丢下武器,慌不择路的逃跑。
“该死的!”一个奥军上尉不信邪,掏出左轮手枪,对着离他最近的奇怪卡车连开六枪,然后又扔了颗手榴弹。冒着烟的手榴弹正好掉落在装甲车轮子旁,“轰!”一只轮子被炸飞了,车停了下来。
不过没等这位上尉兴奋多久,装甲车后门一开,20名俄军步兵跳下车,“啪啪啪。。。。”一连串子弹迅速压制了周围的奥军,手持t1半自动步枪的俄军轻易的夺取了这一小块战壕,而车载机枪依旧“哒哒哒”不停地射击。几分钟后,一些奥军举起枪,操着各种语言,扯着白旗,向俄军投降了。
在更多的战壕里,奥军除了逃跑的,其他人几乎全部投降,少有抵抗的。不过俄军装甲车依旧在横七竖八弯弯曲曲的战壕阵地上肆意碾压,一些倒霉的奥军被活活压成了肉饼,直到后面的骑兵和步兵赶到,这些轮子上占满鲜血的战车才平静下来。
。。。。。。。。。。
于是战斗就这么结束了。当天晚上,总司令普特尼克将军难得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这次战斗,不但俘虏了大批奥军,最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士兵阵亡,除了十几辆装甲车抛锚和被炸伤。此外,赛俄联军还缴获了大量机枪,步枪,和补给。
”老弟啊。。。。。。。嗝!”普特尼克已经有三分醉了,他使劲拍着图哈切夫斯基的肩膀,“今天的胜利注定载入史册!这是塞尔维亚参战以来最大的胜利!而你,将军,将是我们塞尔维亚人最好的战友!”
23岁的图哈切夫斯基竟然被50多岁的普特尼克称为“老弟”,图哈切夫斯基自己都觉得好笑,其实这两年来,他一直将普特尼克当做父亲那样尊重,“元帅阁下,今天的伟大胜利属于俄罗斯—塞尔维亚同盟,让我们干杯吧!为了两国的世代友谊!”
“好!干杯。。。。。。”两支大铁杯撞在一起,血红的葡萄酒洒出不少,但两位将领毫不在意,一口气喝完。
。。。。。。。。。
先是炮击,接着装甲车突击,最后骑兵和步兵打扫战壕,这种战术屡试不爽,一时间,奥军的机枪和简单的防御工事成了无意义的存在。赛军一路突击,短短数天,很快逼近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
5月27日,奥地利上将波蒂雷克和第2,第5集团军的残部进入了萨拉热窝,作为波斯尼亚的最高军事长官,波蒂雷克将军知道自己不能再退了,如果萨拉热窝沦陷,那么自己只能自杀殉国,才能挽回军人的荣誉!
为此,波蒂雷克强迫城里的居民无偿劳动,修筑防御工事,为军队搬运武器补给,而11万奥军官兵被告知:“你们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我,帝国上将波蒂雷克,将会与你们共同战斗!”
在紧张的一个星期里,奥军在城外挖了两条战壕,拉好了铁丝网,修筑了临时炮台。为了对付敌人的战车,波蒂雷克下令搜集手榴弹和**,从军中挑选纯正的对祖国忠诚的奥地利人,训练他们摧毁装甲车。
“这是自杀式的进攻!”很快,“爆破组”的士兵们就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靠近那些恐怖的卡车,然后拉引线,将**包丢到卡车轮子下。只要不是傻子,谁也不会去做炸装甲车的“英雄”。
。。。。。。。。。。。。。。。
6月2日,赛军包围了萨拉热窝。不过赛军没有立刻强攻,而是派使者进城劝降。高傲的波蒂雷克上将拒绝了,第二天,维也纳“晋升波蒂雷克为陆军元帅”的电报传到了萨拉热窝,这份嘉奖令仿佛是一支强心剂,波蒂雷克更加坚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然而,正所谓祸不单行,6月4日,英法意希联军在奥匈帝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