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安娜决定无耻一回,既不参战,也不还钱,自立根生,艰苦奋斗。安娜的想法已经在例行会议上公开,所有被她一手提拔上来的部长们一致支持这一理念,现在的关键就是哄好法国人,让他们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跳进战争泥潭。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7月20日,法国总统彭加勒和总理维维安尼访问俄国。负责接待法国客人的是上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伯父、总司令尼古拉大公,他是一位专心致志的亲法者。毫不知情的尼古拉大公代表俄国与彭加勒,维维安尼会晤。热情的尼古拉大公宣称:一旦对德国开战,俄国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俄国过去在1909、1912和1913年的国际危机中,曾经三次让步和退缩,现在它决定这次绝不让步和退缩了。
接着,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双方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
得到俄国的支持,法国总统彭加勒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参战的底气更足了。会谈期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招待宴会。席间,彭加勒特地同奥匈大使交谈,要大使转告奥匈政府“应当特别慎重”处理对塞尔维亚的关系。他强调说:“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间是很亲密的朋友,而俄国又有盟邦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纠纷。”
。。。。。。
7月23日,彭加勒和维维安尼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俄国,踏上了回国的专车。就在这天,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令48小时答复。最后通牒指责塞尔维亚政府违反它对奥匈帝国的承诺,纵容反奥运动,甚至纵容恐怖行为,通牒指出:“根据6月28日暗杀案罪犯的供认,可以看出萨拉热窝暗杀案是在贝尔格莱德策划的,凶手所使用的武器和爆炸物都是由塞尔维亚的军官和官吏提供的……最后,凶犯携带武器进入波斯尼亚,也是由塞尔维亚边防军官员加以安排和协助的。”
据此,奥匈帝国要求塞尔维亚政府公开严厉谴责一切反奥宣传,接着提出10项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塞尔维亚报纸不准刊载反奥文章;查封反奥组织;肃清学校教育中反奥宣传因素;按照奥匈提出的名单罢免那些参与反奥宣传的文武官员;奥匈当局参与镇压塞尔维亚境内的反奥运动;奥匈的代表进入塞尔维亚境内调查萨拉热窝事件;严惩萨拉热窝事件有关人员;塞尔维亚政府必须就某些高级官员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发表的反奥言论作出说明;最后,塞尔维亚政府应当把命令它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执行情况立即通知奥匈帝国政府。
………………………………
第54章 东线无战事(二)
为了顺利发动战争,在通牒中,奥匈帝国蓄意挑衅,使用了侮辱性语言,极力挑起塞尔维亚的不满。奥地利人相信:为保持一个**国家的尊严,塞尔维亚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些条件的,结果只有战争。
虽然已经决定暂时不参战,但俄国作为欧洲大国,一些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在奥匈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驻奥大使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总动员,并表示俄国不容许奥地利打垮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的霸主。
7月26日,塞尔维亚对最后通牒做出了回应,结果出乎意料:为了避免战争,塞尔维亚政府尽量克制忍让,除了不同意奥匈派人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之外,其余各项均表示接受。同一天,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提议德、英、法、意四国调停奥、塞之间的不和,这样看来,和平似乎还有希望。
然而英国特使的秘密拜访,让安娜明白了英国人的意图。
这位有着伯爵头衔的英国绅士,一见到米哈伊尔,就立即上前握住对方的手“大英帝国永远是俄罗斯帝国的朋友!”
英国特使的热情似乎太高了,明明和米哈伊尔是第一次见面,但那样子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般。“无论贵国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将无条件支持!”
同样的话,法国人也听见了。。。。。。
。。。。。。
即使塞尔维亚如此让步,可是,奥匈帝国仍旧不顾一切地按照预定计划,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当天上午,狂热的奥军士兵用力推到了边界指示牌,杀向塞尔维亚境内。
7月29日,法国宣布进行战争总动员,而俄国只是一再的“抗议”,要求奥军立即撤退,同时借道罗马尼亚,不停地运送军事物资,支援塞尔维亚的抗战。
这时,英国的真正面目公开暴露出来。英国外交大臣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
这一表态令德皇威廉二世如梦初醒:搞了半天,你们这些英国佬还是要打啊!?不行,鉴于德国海军的劣势,威廉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帝国接受英国的调停。
可是,一切都晚了。奥匈帝国已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军队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战争机器已经高速运转起来,除非油料耗尽,再也无法停止。
7月31日,德国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它停止总动员,但遭到断然拒绝。8月1日,俄国宣布断绝与德奥一切外交关系,继续加大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援助,这次不仅仅是物资了,一支2万人的俄国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将以“志愿军”的名义前往塞尔维亚,穿上赛军的制服,与赛军盟友一同抗击奥军的入侵。安娜的姐夫——图哈切夫斯基,正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8月2日,德国总参谋部为了实行施利芬计划,向比利时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德军借道比利时对法军作战,并限在24小时内答复。700万人口的比利时勇敢地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并向英国求援。8月4日,德国悍然破坏1839年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4路德军侵入比利时。
当英国获知德国有入侵比利时的意图后,于8月4日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无条件尊重比利时中立。但被英国人蒙骗过的德国人毫不理会,德国宰相贝特曼对英国驻德大使声称:“国际条约不过是一张废纸。”于是英国便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对德国宣战。
接着,8月6日,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战争全面爆发了。
。。。。。。
很显然,俄国的表现令人失望,虽然偏向英法,但没有正式派兵参战。为此,法国驻俄大使在8月4日急匆匆的找到米哈伊尔大公,这位俄罗斯帝国“实际的”掌权者,费劲口舌,极力劝说俄国参战。
“来来,马丁先生,现在是午饭时间,就让我们边吃边聊吧。。。”米哈伊尔气定神闲的说道。
“。。。。。。。”不知该说什么,法国大使只好先跟着大公去吃午饭。
。。。。。。
”这。。。。。。这是您的午餐么?“马丁大使看着如此寒酸的饭菜,无法相信这就是尊贵的俄罗斯帝国摄政王米哈伊尔大公的午餐:一块黑面包,几片肉干,一根又短又细的香肠,最后是一杯咖啡。
米哈伊尔拿起面包咬了一口,慢吞吞的说”是的,马丁先生。我说过,我国的财政情况很不乐观,如果要动员参战,恐怕我以后只能吃面包渣了。“
”哈哈,大公先生您多虑了。。。。。。“马丁叉起自己的那份香肠,一口吞下,刚咀嚼了两下,眉头成了川字,脸色发青:我靠,这是什么香肠啊?难道过期了?
最终,出于外交礼仪,马丁艰难的咽下了这根令他终身难忘的香肠。
”怎么,您吃饱了?“
”是。。是的,我提前吃过午餐了,呵呵。。。“马丁紧接着说道”大公先生,我国政府已作出决定,减免贵国贷款的一切利息,贵国以后只要期满偿还本金就行了。“
马丁说完,紧紧盯着米哈伊尔。。。。。。
”哦?“米哈伊尔显得很高兴,他端起咖啡杯“为了我们两国的友谊,干杯!”
。。。。。。。。
过了两天,8月6日,马丁大使再次请求面见大公殿下。
“我们的军队正在动员中,大约需要6周时间,届时我国一定参战!”米哈伊尔大公如是说。
马丁听话摇摇头,“6周?!哦!尊敬的阁下,我们等不及了,我们英勇的战士正在前线奋战,努力抵挡德国人的入侵,我请求您,现在就向德国宣战吧!”
“不!大使先生,您不是军人,更不懂军事。”米哈伊尔摊开手,“如果不充分动员,士兵们将饿着肚子打仗,因此,我必须在6周后正式对德国宣战,这是底线。”
………………………………
第55章 缓慢的经济动员
马丁知道必须下血本了,连忙说道“那我恳求您加快动员,3周后参战。为了减轻贵国的经济负担,我国愿意减免三分之一的借款额,请您认真考虑。。。”
米哈伊尔装着思考的模样,心中却十分欢喜:虽然自己侄女的想法有些无耻,但为了帝国的利益,不得不以这种方式和法国人讨价还价,而现在,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喝了一口茶,米哈伊尔耐心的抽完一直雪茄,才答道”马丁先生,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俄国出人,请你们法国提供武器装备,这样的话,今天,我们英勇的士兵就能去狠狠揍德国佬了!“
马丁眼前一亮,点点头”请您说下去。“
”这个计划还需要英国朋友的帮忙。具体来说,俄国与贵国和英国之间需要一条通道,如果西线战事紧张,我们英勇的士兵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入贵国,和贵国士兵并肩作战,而我们最缺的武器弹药和机械设备,也可以通过这个通道源源不断的进来。这样,我们英法俄三国将连成一片,对德奥形成一个大包围圈。“
”我明白了!“马丁立刻站起来,”大公阁下,我请求立即邀请英国驻俄大使,举行一次三国会议,商讨联合作战,我想,会议地点就选在这里。“
米哈伊尔也站起身,紧紧握住马丁大使的右手”明天上午,我已经准备好了。“
。。。。。。
安娜不想俄国如此急促的卷入战争,作为穿越者她清楚地知道仓促参战的后果:除了灾难和毁灭,没有其他。虽然控制着阿列克谢,又有米哈伊尔的支持,但安娜无法控制其他人。以尼古拉大公为首的一批亲法者,在战争爆发后一直叫嚣着参战,尼古拉大公宣称:“一旦开战,我甚至可以不等我的几个军全部集合。我一感到足够强大,我就进攻。”可他忽视了为他们的军队准备充分的食物、补给或运输工具,当安娜和米哈伊尔提出关于后勤的问题时,这个老头子如此回答”士兵们的勇气可以弥补一切,战争会在一个月里结束!“
就关于是否参战的问题,帝国的下议院即帝国杜马,442个议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支持参战,其中多数是企业主和商人的代表,上议员中,不少贵族农场主也希望参战,以获取更多的肥沃土地,人的贪欲是无限的。
现实如此,安娜只能选择参战,可是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俄国的笨重的战争机器需要长时间的整修,经济也必须进行动员,因此,安娜需要至少半年的缓和期,在1914年正式全力参战,是不可能的。
“这样也好。五年规划的速度必须加快,也许三年就要完成。”安娜如此安慰自己,“既然开战,那么就对全国的一切进行军事管制,我需要一批真正忠于自己的将军和军队,现在就是机会了。”
。。。。。。。
1914年的夏天,俄国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忙得不可开交。两位部长邀请了多家大公司的的代表,讨论经济动员问题。
当各个代表们踏进会场前,看见了走廊上一个个站得笔直,背着样式奇怪步枪的卫兵,他们神情严肃,戴着奇怪的铁帽子。一个代表无意看清了卫兵们左臂上的白色标记,竟然惊呼一声。其他人纷纷侧目,紧接着也看清了那白色臂章,议论纷纷。
尽管代表们声音很低了,不过加夫里尔还是听见了几句“这些士兵根本不是士兵,他们只是全面武装化的特殊警察。。。”。。。。“一群杀人犯。。。”。。。。。。。“小心点!你想被秘密逮捕,然后被吊死么?”
加夫里尔无奈的苦笑,自己就这么不堪么,你们这些人知道什么,我们的职责也是保卫国家,只不过手上沾的是同胞的鲜血,可是,他们是民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