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始人日记- 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和小女巫一直都在不断的帮他汇集整理,最终不过是将其进行了分类和汇编而已。
  以前因为各部落除开巫这个群体之外,所有人对于文字读写和计算一直都是空白。
  但随着巫学院的第一批小巫女毕业回归,这些纯文字型的典籍也才有了推广的基础。
  至少,这些内容在各部落已经有了解读的能力,能够起到推广的效果。
  徐晨相信,随着巫学院和官员学校更多拥有读书识字和计算能力的人毕业充实到基层部落,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将慢慢体现出无比强大的能量,未来这些人,凭借这些基础知识的指导和推广,巴国各族群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不过随着读书识字群体的日渐壮大,农业发展也让各部落在不断摆脱狩猎生存模式,兽皮的产量越来越少,对于文字记录和书写的需求却越来越大,继续用兽皮已经慢慢不合时宜,因此急需要寻找一种代替兽皮书写的良好载体。
  竹木简牍直接就被他第一时间否定且抛弃了。
  并非不行,而是习惯了兽皮这种轻薄容易携带保存的载体之后,他已经无法忍受笨重的简牍带来的麻烦。
  虽然竹木简牍的确简单省钱,但却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
  因为他还有更好的替代品,徐晨决定开始研发纸张。
  造纸其实并不难,相对于金属冶炼和造船、榨油这样的复杂工业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的创造发明。
  而且造纸的原材料更加简单,来源更加丰富。
  麻是现成的,而且自然界还有许多纤维丰富韧性很好的树皮野草都可以用来造纸。
  至于造纸的工艺,徐晨相信解决起来很容易。
  无非是将麻皮之类的植物纤维进行浸泡打浆处理,然后用合适的器具对纸浆进行过滤成型,然后挤压晾干而已。
  造纸厂就建造在城南方向下游三里之外的染坊附近,规模并不是很大,一个占地四五亩的院落,里面和染坊一样,用陶砖砌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浸泡池,然后又建造了几个凉棚充当打浆煮浆区和抄纸晾晒区。
  条件很简陋,投入最大的无非是几个冲打纸浆的石臼,而难度最大的却是抄纸用的竹帘,为了编织出来网眼足够细密的竹帘,徐晨亲自带着几位篾匠经过反复制作试验,前后忙碌了近一个月时间,最终才制作出足够细密的竹帘,然后打造了几把长两尺宽三尺的滤水抄网。
  当然,抄网制作成功,也只是解决了造纸最重要的工具,要想成功造出纸张,纸浆原料才是重中之重。
  而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原材料制作出达到书写要求的实用纸张,徐晨又一头扎在造纸厂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反复试验。
  晨王十年八月,秋收之后,在又一届巫祝大会召开之前,造纸厂终于造出了能够书写的第一代实用型麻浆纸。
  这种纸是以麻皮为主要原料,另外还添加了一种野草和两种同样韧性很好的树皮材料,进行浸泡沤烂清洗打浆之后抄纸晾干,得到一种麻黄色纸张,略厚,但书写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不太耐折叠,容易翻边起毛。
  虽然结果让徐晨还不是完全满意,但用来日常记录和书写朝廷公文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神奇纸张的诞生,一下让小女巫喜出望外。
  对于徐晨说要研究出一种便宜经济而且书写方便的材料取代昂贵而且制作复杂的兽皮纸的时候,小女巫虽然充满了信任,但当她真正看到麻浆纸之后,她才感觉到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这种叫做草纸的材料,轻薄柔软,书写方便,材料遍地都是,制作也不复杂,亲眼见证了造纸的经过之后,她被徐晨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再次深深折服。
  这些年随着王城的建设和巴国越来越繁荣强盛,徐晨也越来来越少的展现他神奇的造物能力。
  更多的时候,徐晨都把精力放在管理王城和指导各部落的稳定发展上。
  但麻浆纸的出现,似乎一下打开了另一扇神奇的大门。
  纸张便宜,制作简单,造纸厂虽然不大,但一天能够制作好几百张纸,足够支持王城各部门的日常使用需求。
  最主要的是纸张书写方便,装订容易,很轻松就能在上面书写甚至作画,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结实,害怕水火,不耐保存。
  但相对于成本来说,这个缺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自从纸张制作成功之后,很快便在王城官方层面和巫学院、官员学校开始推广。
  同时徐晨要求以后巫王字典、巫王医典、农耕纪要、基础工业手册、启蒙识字和计算等教学书籍等都要采用纸书新式制作推广。
  为了配合标准化纸书的编纂和推广,徐晨在纸张研发成功之后不久,就招募工匠开始制作第一套丛书的凋版印刷。
  虽然国家很小,人数很少,书籍也不多,但随着王国的发展和识字群体的不断增长,未来对书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而这些年他和小女巫等人积累起来的各种日记和随笔内容也已经堆积成山,那些兽皮载体虽然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但都需要仔细整理誊抄出来才方便管理和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粮食。
  只有书籍积累的够多,一个文明才能积淀越深,发展的越稳健。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而一个没有文字传承的民族,更加没有未来。
  纸张的出现,代表着巴国已经呈现出高级文明特征,从单纯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阶段,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求迈进。


第669章 山河无恙,神灵有情(大结局)
  晨王十年十月,巴国水师第一次誓师远征。
  这次出行的船队一共有大中型木船十艘,旗舰巫王号,长二十三米,宽七米,高三米,载重五十人,剩下全都是三十人大船,分别代表则巴国十大族群,水师统领莫亲自带队,备足一年消耗的食物、衣物、药材和武器,从季苍河口水师训练营出发,旌旗招展,鼓号齐鸣,浩浩荡荡顺乌龙江而下,直奔遥远的东南而去。
  这一次不求征服,只是为了单纯的探索蛮荒未知的勐犸河流域。
  徐晨想要知道,眼下巴国所在的区域,到底在处在这个世界的什么位置,遥远的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勐犸河流域是否还有规模更大的人类聚集区。
  未来,巴国不可能一直守着拱火盆地和乌龙江两岸这片狭小的区域发展,还需要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时间忽忽,转眼又三年过去。
  季苍河两岸河堤已经修完了上下游五里区域,两条高耸的河堤夹道而立,完全阻隔了季苍河每年夏天肆意泛滥的洪水。
  两岸平整的河岸边,已经逐渐变成另一种房屋毗连,纤陌纵横的繁华场景,整个王城附近,再也找不出昔日任何蛮荒的原始河滩气息,两岸定居人口数量突破四千,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人口密集的繁华都市。
  而这一年,巴国的大中型船舶数量突破五十艘,小船更是无计其数,大小舟船在季苍河、乌龙江、微山湖、油桐林湖地之间穿梭来往,勾连起一幅热闹繁华的水路交通网。
  巴国水师历经三年的不停探索,已经将勐犸河流域上下三千里区域全部打探完毕,并且到达了遥远的大海,同时还在沿途寻找到十数个大大小小的族群部落。
  对于这些遥远而且分散的部落,徐晨没有要求水师进行强行征服,只是带去了巴国大量精美的陶器、麻布、铜器、锡器、衣服、书籍等进行交流。
  而面对巴国如此强大的舰队,这些仍旧还处在茹毛饮血状态的原始部落在惊恐之中也将巴国水师视作神灵一般伏地膜拜,其中也有一些有巫的部落,愿意跟随船队回到巴国王城,在见识到这里的繁华之后,彻底归服巴国,愿意接受巫王陛下的统治。
  虽然这种统治没有太多意义,但徐晨还是对这些蛮荒部落进行了不求回报的经济扶持和技术文化输出。
  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不断的将巴国的先进文明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带动更多的原始部落步入农耕文明,推广相同的语言和文字,未来人类种群才会发展的更快,人类文明才会快速发展壮大。
  安卓苹果均可。】
  晨王十五年。
  羽公巫向巫王申请建造羽公城。
  前后经过近六年的发展,盐矿和油桐林区域已经几乎连成一片,聚集了超过两千人口规模,昔日蛮荒的原始密林之中,已经变成了一片繁华热土。
  其中以盐矿为中心,形成一个占地近三平方公里的巨大生活区,开辟农田数千亩,另有往北通往羽公族、往南通往蒙族、往东通往油桐林的三条马路。
  油桐林湖地的油桐、共桐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了整个巴国的油料基地,经过迁徙定居的人口也已经形成规模,围绕湖地四周开辟出来数千亩农田。
  乌龙江南岸建城的时机已经成熟。
  徐晨带着王城官员和群巫前去认真考察之后决定开启建城计划,规划建造巴国第二座城市,并且将这座城市命名为盐城。
  而在同一年,塌革族向王城申请发动了回归祖地的战争。
  徐晨同意,任命雷担任大军统帅,塌革族、皮族、有穷族最高军官为副将,从王城附近和各部落调集精锐猎人五百,族旗二十面,战马一百匹,发动了史称第一次西征的复仇之战。
  这次战争前后持续五个月,从秋八月开始,持续到开春二月,征服西方大小共计三个部族,人口规模接近四千。
  而这次西征打开了一扇新的交流通道,让巴国寻找到了另一个不亚于乌龙江流域的人口密集的原始部落聚集区。
  西羌河流域,是一个比乌龙江流域还要繁华热闹的原始部落分布区。
  而经过徐晨对当地部落文化的研究发现,乌族、拱火族、有穷族、皮族这些部落,最初都是发源于西羌河流域,因为当地的大巫传承,记录了更多类似于乌族和拱火族当初发生烈火天灾和地震的灾难情形。
  至于南方的羽公族、东边的刺叉族以及更加靠乌龙江下游和勐犸河流域的大小部落,有可能是更早从西方迁徙而来,只是迁徙时间太长,这些部落已经完全失去了相同的传承,近乎于变成了完全陌生的种群。
  对于西方还有如此多族群部落聚集的情况,巴国上下兴奋激动,特别是军政殿和各部落军官,纷纷请命要求加大对西方族群的征讨,要让巴国的文明光芒照耀世界。
  虽然徐晨眼下对于征服更加遥远的陌生部落兴趣不是很大,但鉴于巴国眼下的已经拥有的强大实力,以及各部落的确也需要开启新一轮的刺激发展,因此同意了这场新的战争。
  晨王十七年秋。
  巴国征调八百猎人,再次发动了对西方部落的战争,史称第二次西征。
  雷作为大军统帅,全权负责整个战争的作战计划,徐晨不做任何要求。
  这一次战争持续两年时间,雷带领大军横扫整个西羌河流域,征服大小族群七个,部落五十余,人口超过万人。
  这是巴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有史以来征服部落和人口最多的一次军事行动。
  鉴于西羌河流域和乌龙江流域相隔太远,徐晨命令在西羌河当地择地建城进行管理,为了加强统治和快速融合西羌各部,徐晨颁布巴国城邦计划,建立西羌郡,以雷为西羌总督,下设各级官员,建立属于城邦独立的军队体系,并且从王城挑选和派遣大量官员前去西羌城任职协助管理,同时任命皮巫为西羌神殿大祭司。
  城邦计划的开启,标志着巴国无论是在疆域面积还是在统治方式上,都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改变。
  不断扩张的国家疆域已经远超王城统治的势力范围,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因此不久之后,徐晨发布命令,以王城为中心,建立京畿郡,以盐城为中心,建立盐郡。
  如此以来,以三座城市为核心的城邦先后成立,巴国正式迈入城邦制时代。
  为了配合城邦的规划和管理,神殿正式颁布推行新的巫师分级计划,启用了新的大巫体系。
  王城执掌神殿的为黄衣大祭司,节制所有郡治所属城邦的大巫。
  各郡城建立的神殿,主持为蓝衣大巫,称为主祭司,各族群大巫一般都是白衣大巫,称为祭司,祭司之下,还有巫医、巫师、巫祝等不同职能的女巫,负责医疗、教育、婚配、葬礼等各种不同的责任。
  晨王十八年,盐城建成。
  徐晨亲自带领群巫和大批王城官员到达新城举行庆典,并且正式任命羽公巫为主祭司,另委任风为盐郡总督。
  军政殿三位大老至此只剩下了龙一个,正式升级成为军政殿一号大老,成为大统领。
  盐城典礼结束之后,徐晨带领群巫到蒙族泡温泉,但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