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始人日记-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在人类群体,表现的就更加明显。
  一个不能吸引外部男人加入的部落,衰败的会非常快,说不定几十年就会彻底消亡。
  而一个强壮的外族年轻男子,在这种交流大会上会受到很多部落的青睐,若是付不出足够多的财富,男方部落有权拒绝这场联姻。
  以前都是在各自联盟部落内部婚配,通婚有来有往,甚至是互相换婚,嫌贫爱富稍微不那么明显,而且那个时候大家都穷的吃土,一头野兽或者几张兽皮几根羽毛就是一大笔财富。
  但在眼下,王城附近聚集了七大族群数十个部落两千余人,如此多的选择目标和对象,嫌贫爱富这种事就表现的更加强烈起来。
  后世都说没钱娶不上老婆,现在就是没钱换不来男人。
  徐晨虽然也想改变一下这种情况,但不得不说,这就是最正常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强大的部落越强,弱小的部落越弱
  。
  不过好在眼下大家都居住在王城附近,条件虽然各有不同,贫富差距明显,但只要男方条件不是特别苛刻,基本上还是都会成功。
  毕竟这只是一个仪式和传统,婚配既是男女自愿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神灵指引的结果,彩礼只是一种形式,不可能形成完全和身份地位财富掺杂的婚姻关系,神灵和信仰占据了主因。
  因此就算是很多时候彩礼差距有些大,但双方部落也不会谈崩,讨价还价总是会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除非是互相敌对的部落,完全谈不成的那种。
  但眼下在王城附近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万人敬仰的巫王陛下压阵,有大巫主持婚礼祭祀,没有部落愿意背上一个不敬重巫王陛下和破坏婚礼祭祀的重大罪名。
  但这种现象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财富不断增加,男人女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分工逐渐变化,以后的婚姻还是会逐渐变味,门当户对,嫌贫爱富都会出现,而彩礼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至于到了一定程度,仪式感已经不重要了。
  而一旦婚姻没有了仪式感,社会的伦理和道德底线也就会越来越低。
  从神灵祭祀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到自由恋爱婚姻自由,当生儿育女已经不再是人类必须遵守的传承的时候,婚姻实则也就没有了太大意义。


第599章 恰族的变化
  王城在故母节红红火火举行带有变革意味的婚礼祭祀和娱乐活动的同时,其他大型族群同时也都在进行传统的婚配祭祀交流。
  巴族、羽公族、皮族、有穷族、刺叉族都是如此。
  以前这些大型族群的开春祭祀和婚配交流形式多样,祭祀的神灵也并不相同,但在今年,祭祀的对象都变成了始母神,只不过还是继续以前的祭祀传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远的塌革族和摩腾族徐晨没有做具体要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差不多同样形式的联姻祭祀交流活动,还是以传统为主。
  但这种情况随着各部落的交流学习和迁居王城附近定居,以后这种活动形式慢慢都会统一在相同的时间和大致相同的祭祀程序,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国家节日慢慢固定下来。
  巴族山谷,大巫和徐晨都不在,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外族参加,因此今年的婚配交流就要冷清多了。
  乌族小女巫代替姐姐成为了婚礼祭司,召集巴盟除开雷族之外的六个传统部落,聚集在巴族山谷进行了一场婚配交流。
  而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她都将取代姐姐成为巴盟的祭司,大巫姐姐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王城主持神殿。
  于是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变革之后,乌族再次获得祭祀主导的地位,只不过这种回归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新的大巫体系已经形成。
  神殿将成为巫的培养和管理机构。
  大祭司将成为众巫的最高权力者。
  在这种崭新的上下级统属关系下,各族群不再具有传统的独立性。
  虽然在小女巫妹妹的主持下,巴盟六族的婚配祭祀交流活动进行顺利,但没有了往日数千人欢腾热闹的场面,也让所有人都感觉到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失落感,喜庆气氛自然也不能和往年相比。
  尤其是母巴和阿母等人,念念不忘前些年的热闹场景。
  或许是因为伤心,又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故母节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母巴就病倒了。
  徐晨在王城举办完故母节大会和后续的一些工作安排,很快迎来刺叉族参加故母节和交易的队伍,于是他也带着小女巫、拱火族、五鬼族三位女巫和一群族长首领启程,骑马乘车沿着巴拱大道回巴族举行始母神祭祀仪式。
  转眼间,巴拱大道已经修建接近四年。
  平日虽然算不上车水马龙,但各部落来往也已经十分频繁,这条路被碾压的开始有些坑坑洼洼,几条车辙痕迹明显。
  许多地方因为长期碾压和暴雨流水冲刷,已经开始出现塌陷或者形成泥坑水洼,道路两边,也已经长满荆棘野草。
  但正是这种情形,越发显得这条道路充满了人类文明活动的热闹痕迹,带有一种新生活的气息。
  走在这条坑坑洼洼颠簸的道路上,两边都是荆棘树木和四周一望无际的青葱原野,长长的队伍行走其间,旌旗招展车马欢腾,别有一番趣味。
  这几年徐晨一直都比较忙碌,如今巴国建立,王城也已经大致建成,徐晨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轻松出行当做踏春,感受一下沿途的风景和视察一下沿途部落的变化情况。
  算下来,他已经两年没有走过这条路了。
  到达恰族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时分。
  恰族地处拱火盆地西部边缘位置,恰好在巴族、皮族、有穷族和塌革族来往拱火盆地的必经之路上,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
  上游的季族苍族皮族代族,无论水陆陆路都必须经过这里,而有穷族无论去巴族还是去拱火族,也都必须经过这里。
  另外与恰族相邻的还有昆族、夜火族、曲族等部落,一般去拱火族和王城也会绕道季苍河,顺河而下比较空阔安全。
  实则徐晨当初设计的通往王城的三条主干道,基本上就是绕着拱火盆地一圈,形成了一个环形交通网。
  因为这次是纯粹的始母神祭祀仪式,没有参加婚配的人员,也没有交易人员和货物,因此参加的人并不多,除开叶母女和三位小女巫之外,还有一群巫学院的学生和数十位部落的族长首领,另外风调动三十位王城禁军骑马随行保护,共计也就一百三十人左右,徐晨调集了王城附近所有的马车,一次就全部拉完了。
  几年过去,恰族的变化非常大。
  当初恰族不过是一个百余人的中小部落,与苍族一战之后被徐晨偷袭老巢,然后又被按在地上爆锤之后,一段时间元气大伤,不过归服之后的这几年发展很快。
  以前他们居住地是一条很小的山谷,山洞也不大,狭窄阴暗勉强寄居生存,主要就在季苍河附近打猎采集,日子苦得一批。
  当然,当时大家都差不多。
  季苍河在恰族这里一个大拐弯,从东南流向转向往南,附近冲击形成一大片辽阔肥沃的河滩。
  在巴族劳动改造一年之后回来学成归来的猎人带领下,这些年在河滩上疯狂造屋耕田,眼下已经开辟出上千亩农田和建成三座土砖大院,另外得益于交通要道的便利属性,东来西往南来北往的各部落都要在这歇脚,恰族如今也慢慢变得热闹起来。
  眼下不光是恰族,西南方向的夜火族和曲族这两个人口超过三百人的大型部落,也在这几年响应徐晨的号召,陆续搬迁了一些人口到恰族附近垦田定居,这些新建成的部落相距并不远,沿着西南大道形成了一个长度接近五里的聚集区,目前人口已经超过四百人。
  这个变化符合徐晨当初的预期。
  农耕首先就要摆脱山洞的束缚,因此他们就要选择水土肥沃的平坦地带生活,而恰族这一片地方,刚好就处在西北山区和拱火盆地的交界地带,距离祖地不远,又是在传统习惯的生活区域内,位置也比较符合发展方向。
  在徐晨看来,在很长时间内,这里比王城附近更具有发展潜力。
  因为王城是在徐晨的强势推动下完成的,王城附近没有山,全都是平原,只适合耕种,实则这种强行完成的农耕升级所有的原始部落很不习惯,对于他们来说,狩猎仍旧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和生存方式。
  另外光吃五谷杂粮肯定不行,在畜牧养殖无法满足人类对于肉食的需求的时候,狩猎仍旧还是肉食的主要补充和来源。
  王城附近的野兽现在非常少,除开兔子獾狐狸等小型野兽之外,大中型野兽几乎看不到,猎人眼下想打猎只能去远离居住地十多里外,狩猎难度很大,就算有马,也并非每次都有收获,毕竟狩猎运气成分很重要,加上王城附近人太多,来来回回的猎人不断狩猎驱赶,野兽便越逃越远,越发难以狩获。
  但在恰族这里,有山有水有大片的肥沃平地,就是最好的生活区域。
  因为这次回去不赶时间,徐晨便在恰族驻留半天时间,带着一群人把附近几个定居的部落都挨着仔细巡视了一遍。
  这是这些部落搬迁到山下之后,徐晨第一次来视察他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所到之处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
  徐晨与这些部落的男女老少仔细交流,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视察房屋建设和农田耕种管理情况,针对一些问题,也做出一些指导。
  视察完之后,他还在恰族召集附近定居的几个部落的族长首领一起商讨规划统一的沟渠交通,让各部落要统一协作,将连通各族的道路和沟渠互相连接,加强各部落的来往交流。
  在这个小范围的区域交流会上,徐晨表示未来这一片区域,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热闹的城镇,到时候王城会在这里建造官衙委任官员,指导各部落学习生产,传授各种新的技术,开设工坊和交易市场,协助所有部落一起发展,最终这里会变得和王城附近一样热闹。
  徐晨的这些话不光让恰族等部落的参会人员听的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就连三位女巫都听得精神振奋,特别是拱火族小女巫。
  如今聚集在恰族附近的这些部落,都是拱火族的族员,这些年各部落发展的天翻地覆,速度快的让人都眼花缭乱,虽然她是拱火族的大巫,但实则平日能够指引和管理的,依旧只是拱火族本部和附近几个部落,像恰族、夜火族、昆族、曲族、夹族这些远处的部落管的很少,只是在春秋两季的聚会上才做一些交流指导,有一种自生自灭的歧视感。
  但这些大大小小的附属部落,和乌族其实也同脉同源,作为一个大巫,她也希望所有部落都能发展的更好,更加富裕,这样才能表明她做到了一个大巫该完成的责任,只有这些附属部落越发繁荣,拱火族整体实力也才越发强大,也才能得到神灵更多的庇护和卷顾。
  若是恰族这里几个部落也能发展的和王城附近一样繁华热闹,那么她也感觉到骄傲和荣耀。


第600章 缺盐
  为了支持恰族附近几个部落的聚集发展,徐晨表示在秋收之前,安排人帮忙各部落打造一批独轮车和板车,另外还会低价提供一批急需的刀斧锄头等青铜工具。
  徐晨的许诺顿时让几个部落的族长首领更加欢欣鼓舞,一起蹲在地上表示感谢。
  经过几年的发展,眼下陶器麻布都已经不是稀缺之物,最缺的依旧还是生产工具。
  锋利结实的青铜刀斧锄头等生产工具就是所有部落都最想要的。
  一斧在手,天下我有。
  一个部落只要多几把青铜斧头,几乎什么事是搞不定的。
  因为有了斧头之后,砍树将变得极其容易,还可以将木头砍削成任何想要的工具,就算没有铜锄,也可以制作大量的木锄木镐木锹,耕田种地和铜器差别也不是很大,最多就是不耐用一些,但相对于石器制作麻烦困难来说,木器简直简单太多了。
  另外有了斧头,制作家具和犁耙等大型农具也方便简单。
  但铜斧太贵,一把好几斤,价值数十钱,大部分部落还是几年前修路时候,徐晨半卖半送弄了几把,但随着各部落的不断发展和分族定居,这些工具就严重不够分配了。
  而这几年,修建王城打造了大量工具和铜钉,另外制造马车舟船门窗等木器徐晨也都在陆续使用铜制配件,最主要的是这些年随着铜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铸钱消耗的铜也越来越多。
  乌族每个月铜产量也就一千多斤,看着数量似乎不少,但各种乱七八糟的消耗下来,基本就没有什么多余的。
  铜器平日不说一些部落买不起,就算买得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