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扬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扬旌-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层关系在,苗人的待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高不凡顿时沉默了,他才意识到这层!
  杨青若得意地道:“傻眼了吧,别以为这天下只有你是聪明人。”
  高不凡苦笑道:“看来本王真的小看这女人了。”
  杨青若叹了口气道:“要不高郎还是把阿妸娶了吧,一来省了我的麻烦,二来那苗映秀必然会更加尽心尽力的为高郎办事。”
  “这个……”
  杨青若顿时似笑非笑地望来,纤纤玉指已经搭在了某人的腰间,高不凡立即义正词严地道:“这个肯定是不行的,男女之间贵在两情相悦。”
  杨青若甜笑着在某人的脸颊上亲了一下,纤手也从某人的腰间移开了。
  咱们的齐王殿下总算松了口气,女人,果然都是口不对心的生物啊!


第741章 你是女的?
  第二天早上,洪水已经基本退尽了,河道也恢复了往日的水位,只不过还是很浊,估计得数日后才能恢复清澈。苗寨前那片竹林损毁严重,竹子东倒西歪的,根本找不原来的路,而且地面上全是洪水肆虐后的泥浆,泥泞不堪,举步维艰。
  最惨的就要数田里的稻子了,本来一片黄澄澄的丰收之景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破败的沼泽,稻秆全部倒伏,淹没在浑浊的泥浆和枯枝败叶中,要不是偶尔有数株稻穗还顽强地挺立着,你根本认不出这里曾是稻田。
  损失惨重啊,阿庆兄妹二人都禁不住难过得哭了,蒙眦见状也是心情沉重,白苗的水田被洪水祸害成这样,下游黑苗的水田想必也好不到哪里。
  念及此,蒙眦更是归心似箭了,向高不凡和苗荣贵礼貌地告辞后,马上便带着近千黑苗族人离开了白苗寨,踩着满地的泥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河道下游方向而去。
  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世上相当一部份的仇恨都是因为矛盾初始时的针锋相对,和寸步不让造成的。黑苗与白苗的仇怨就是如此,刚开始只是因为在在河里打鱼越界产生了争执,双方寸步不让,这才导致了摩擦,然后仇恨就在一次次的摩擦中不断积攒,不断加深,最终成了解不开的世仇。假如这过程中有一方理智退让一步,或许便不会酿成如此恶果了。
  昨日白苗人允许黑苗人进入寨子躲避洪水,还供给饭食,任由他们在寨子中过夜,此等以德报怨之举,自然感动了这部份黑苗人,仅仅只是一夜间,这些黑苗人对白苗人的仇视便消解了许多,离开时甚至还主动向白苗人打招呼告别。
  三日之后,高不凡终于见到了黑苗的酋领蒙哥,他亲自来到了白苗寨外求见,还让族人送来了二十担稻谷,两头耕牛,作为对白苗的赔偿。
  如此一来,双方的气氛便更和谐了,苗荣贵便顺势邀请蒙哥到寨子中作客,而高不凡作为此次会谈的和事佬,自然得居中作陪。
  蒙哥约莫四十岁许,身上满是伤痕,虽然体型壮实,但此刻看上去还十分虚弱,不过也不奇怪,毕竟中了那种叮疮之毒,熬了七八天也没挂掉,已经算此人强悍了,此时刚解毒几天,虚弱就再正常不过了。
  蒙哥在儿子蒙眦的搀扶之下,先是向着高不凡深深一揖,感激地道:“感谢齐王殿下在虎口下救了吾儿的性命,另外还要感谢齐王殿下帮忙揪出黑苗内部的奸细蒙舒,及时制止了一场严重的流血冲突,齐王殿下不仅是我们父子二人的恩人,也是下游所有黑苗人的救命恩人!”
  高不凡微笑道:“蒙当家言重了,本王厚颜当个和事佬,希望黑苗和白苗能够握手言和,从此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和平共处,不知蒙当家意下如何?”
  蒙哥轻叹了一口气道:“临江县一带,黑苗和白苗之间的恩怨已经延续近百年了,年年冲突不绝,给两族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困扰,本人和阿荣兄早有意化解,奈何族人之间积怨很深,要说服大家实在太难了,不过三日前那场大洪水倒是带来了一个契机,再加上有齐王殿下的面子在,正是两家化解百年恩怨的好时机,所以本人是绝对同意的。”
  高不凡喜道:“原来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不知黑苗中的族老是什么意思?”
  蒙哥点头道:“他们也同意了,不过黑苗和白苗之间的争端是由河流引起的,为了杜绝再次发生矛盾,我想两家有必要约定好河流的边界,以及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解决。”
  苗荣贵闻言正容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高不凡笑道:“既然两位当家意见一致,那便好办了,回头黑苗和白苗各自找来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商谈,划定河流的边界,商量好如何规范使用河水,还有发生争端时的解决办法,最后白纸黑字写下来,双方签字画押,本王便托大作个公证人如何?”
  苗荣贵和蒙哥喜道:“有齐王作公证,自然求之不得了。”
  当下,黑苗和白苗这两位头人便约好明日进一步细谈。
  三天后,黑苗和白苗终于商谈妥当,划定了河流的边界,并且约法三章,由高不凡这个公证人亲自执笔成文,然后三方签字,一式三份,黑苗和白苗各拿一份,高不凡这个公证人也保存一份。
  如此一来,黑苗和白苗之间的百年恩怨算是彻底化解了,两族的人都十分高兴,毕竟谁家都不想自己或家人在无休止的冲突中流血,甚至是丢掉性命。
  说来倒也巧,黑苗和白苗签订和解协议后的第二天就是苗人的赶秋节,这是苗人庆祝丰收的一个重要节日。在两家的头人的昌议下,黑苗和白苗联合举行了一场“联谊”活动,一起庆祝赶秋节,于是乎,近百年来,临江县的黑苗和白苗青年男女第一次手拉拉跳起了歌舞,正所谓异性相吸,其间自然擦出了不少火花。
  苗女热情而大胆,跑过来邀请杨青若跳舞的络绎不绝,不过都被“他”无情地拒绝了,邀请高不凡跳舞的苗女当然不少,但在杨青若平静的目光注视,某人也立即刚正不阿地拒绝了这些热情洋溢的小姐姐。
  苗女们眼见请不动高不凡和杨青若,只好退而求次,邀请高不凡的亲兵高大河和高准,甚至就连脑袋上还缠着绷带的许适也收到了邀请。
  话说许适这小子还挺闷骚的,虽然脑袋包得像个阿三似的,但跳起来却有模有样,不时还秀上一个高难度的动作,譬如脑袋左后平移,又譬如单脚独立旋转,引来全场阵阵尖叫,当然也收获了苗女的秋波一波接一波。
  高不凡亦有点目瞪口呆,喃喃地道:“敢情本王手下还有此等人才,牛比,青若,不如你也上场来一段剑舞吧,杀杀许适的风头,免得这小子把尾巴翘上天!”
  杨青若噗的轻笑出声:“要去你自己去,你不是会那个啥……街舞吗?”
  一想到高不凡曾经私下给自己表演的“满地滚”,杨青若便禁不住掩住小嘴笑出声,瞬时女态毕现。
  高不凡暗汗,谁没年轻过,前世读高中时,为了在心仪的女同学机前耍酷,他自学了半桶水的街舞,也就是杨青若眼中的“满地滚”!
  “咳,还是算了吧,如此高级的舞蹈,只怕大家欣赏不了。”高不凡轻咳一声,义正辞严地道。
  杨青若闻言更是笑得差点连眼泪都流出来了,就在此时,一名苗女来到了她的面前,眼圈红红地看着她。
  杨青若愕了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了,立即由风华绝代的公孙大家变回了“冷酷弟”高小凡。
  此刻走到杨青若面前的苗女不是别个,正是阿妸,看得出,阿妸精心打扮过,显得越发的水灵了,身材窈窕动人,短裙下两条雪白的大腿修长笔直,整个人仿若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青春美丽洋溢,不过她的双眼却是红红的,神情也是相当古怪,似羞又似愤,似喜又似悲。
  高不凡心里咯噔一下,看来东窗事发,果然,阿妸咬了咬牙问道:“高小凡,你是女的?”
  杨青若无奈地点了点头道:“我不叫高小凡,杨青若才是我的真名。”
  “杨青若!”阿妸默念了两句,最后掩着脸转身跑了开去。
  阿庆这小子也不知打那冲了过来,对着杨青若愤怒地吼叫道:“高小凡,你竟然敢女扮男装欺骗我阿妹的感情,饶你不得!”说完挥拳便打。
  高不凡不禁哭笑不得,伸手握住了阿庆的拳头,把他拉到一边耳语了几句,然后小子便兴冲冲地离开了,看上去好像还蛮高兴的。
  杨青若不由好奇地问道:“高郎,你跟这二愣子说了什么?”
  高不凡笑道:“我跟他说了,本王麾下有很多俊才,能文能武的一大堆,如果他们兄妹二人日后肯到本王麾下效力,本王到时会给阿妸找个称心的如意郎君,嗯,世绩就挺不错的,这家伙眼光太高,到现在还不肯成亲,把他的老父亲徐盖都愁坏了,本王体恤下属,决定帮他一把。”
  杨青若不由啼笑皆非,提醒道:“高郎可别乱点鸳鸯谱了。”
  高不凡哈哈一笑道:“放心,我有分寸,到时我把阿妸带回去,保准那帮家伙抢着要。”


第742章 重镇巴郡
  唐军校尉孙猛在洪水中侥幸捡回了一命,而县尉岳绍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洪水冲走后不知所踪,连尸体都没有寻回。孙猛率着几十名幸存的唐军狼狈地回到临江县城,立刻又马不停蹄地亲自赶往巴东郡的郡治,他要将齐王高长卿出现在临江县苗寨的消息告知李孝恭。
  高长卿身为齐国的王,却亲自潜入巴蜀,也不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图谋,所以孙猛觉得必须以最快速度禀报李郡王,以便作出应对。
  且说李孝恭接手巴东郡才半个月不到,目前正忙着主持震后救灾,安抚民心等工作,突然闻报高长卿竟然出现在上游的临江县苗寨,不由吃了一惊,当下仔细地询问了孙猛,事情的详细的经过。
  当李孝恭得知高不凡并没有携带军队,而是仅率数人潜入巴蜀时,不禁长长松了口气。虽然唐军目前已经控制了进入巴蜀的所有陆路和水道,但就怕齐军从其他不为人知的路径潜入,那样麻烦就大了,幸好,高不凡只是孤身潜入,没有携带大量的军队,估计是乘船从长江水道溜进来的,嗯,看来今后得在长江水道设卡,加强盘查才行。
  巴东郡扼守三峡天险,乃长江水道进入巴蜀的必经之路,唐军只要在沿途布置水师,齐军便休想再进得来了。
  不过呢,李孝恭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皱起双眉来回踱步,仔细琢磨高不凡此次潜入巴蜀的目的,此子向来喜欢剑走偏锋,总是能人所不能,如今唐军正在势如破竹地收取巴蜀诸郡,此子一来,说不定会打乱唐军的节奏。
  校尉孙猛舔了舔嘴唇狞道:“高长卿此子果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孤身潜入巴蜀,要不是亲眼所见,属下都有点不敢相信,李郡王,要不咱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趁机把他干掉吧,高长卿一死,齐国上下必然大乱,到时我大唐的威武之师再顺势出函谷关,一举夺下洛阳,定鼎中原便指日可待了。”
  李孝恭淡淡地瞥了孙猛一眼,反问道:“谁能杀得死高长卿?你吗?”
  孙猛顿时面色一僵,高长卿武功之高,他之前已经亲身体会过了,在此子面前,自己根本毫无还手之力,硬着头皮讪讪地道:“末将单打独斗固然不是高长卿的对手,但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高长卿武功再高也架不住咱们人多啊,只需安排数百弓箭手把他团团包围了,一通乱箭攒射,任他再厉害也插翅难逃。”
  李孝恭暗翻了个白眼,心想,你当人家高长卿是木头人,还是蠢猪?任你包围不跑路?巴蜀境到处都是崇山峻岭,以高长卿的武功,只要往山中一逃,任你百万大军前来也是大海捞针,到时若被此子逃回洛阳,便有借口对大唐用兵了。
  如此一来,不仅前段时间付出极大代价才换来的和约要作废,而且还让高齐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李唐则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实属得不偿失。
  不过李孝恭倒没有斥责孙猛愚蠢,毕竟这位下属也是出于对李唐的一片忠心,所以他不置可否,只是赞许地道:“孙校尉,你这次处理得很好,没有轻举妄动,并且及时上报,本郡王命你马上赶回临江县,加固城防的同时,密切留意高长卿的动向,及时向本王回报。”
  孙猛闻言便知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了,只得领命赶回临江县。
  孙猛离开后,李孝恭麾下的一名谋士便忍不住道:“如今进入巴蜀的水路和陆路都在我军撑握之下,齐军除非插上翅膀,否则不可能进得来,高长卿即便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而已,能翻得起什么风浪来?郡王是不是太过谨慎了?”
  李孝恭摇头道:“高长卿胆识过人,智慧过人,手段亦过人,总是能人所不能。此子当初也是仅率少量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