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继续跪在地上。
“你不走?”
李简看着他。
“臣留在这里保护帝王。”
知府讨好的道。
“滚!本帝还需要你保护吗?”
李简一声沉喝。
“那臣先行告辞了。”
见李简的神色冰冷异常,知府哪里还敢继续待在李简身边,爬起来之后,赶快带着人一溜烟的跑了。
等到他彻底消失后,李简心中的不满这才逐渐平复下来,那个知府虽然行为太过冒失,但也没犯什么大错,所以这次他就懒得追究了。
转身一看,发现那些读书人们,仍然跪在地上不敢站起来,李简不禁摇摇头:“行了,都起来吧,事情已经解决了。”
“帝王,我等不敢起来。”
读书人们小声的道。
“我让你们起来,你们起来就是了,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李简喝道。
这一下,读书人们才小心翼翼的站起来。
不过,却不敢与李简对视,个个都低着头。
李简笑道:“怎么了,知道我的身份后,就怕了?先前本帝刚来的时候,见到你们肆意评判我这个帝王,也没见怎么害怕啊,现在都怎么了?”
“帝王,我等不该在背后议论你。”
众人闻言,心中直发毛,生怕李简怪罪此事。
“放心,本帝不会怪罪你们,毕竟言论自由是我提出来的,如果害怕你们评判,本帝为何要推行这个政策?”
“嘴巴长在你们身上,想说什么,是你们的权利,和本帝没有关系。”
李简解释道。
但可惜的是,读书人们在听到这番话后,虽然心中放心了许多,但依旧不敢直视李简,毕竟这个高高在上的帝王,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
李简无奈,看来在自己的身份被暴露后,已经没办法跟这些读书人愉快的玩耍了。
这就是权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你的权利达到极致后,已经没办法在继续做一个普通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办法跟普通人正常相处。
“夫君,我们走吧。”
长孙娉婷道:“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了。”
“嗯,回宫吧。”
李简把大拇指放在嘴边,伴随着口哨声响起,很快就将天狼虎召唤了来。
随即在无数目光的环绕下,带着长孙娉婷以及她怀里的李玄,乘坐天狼虎直接离开了这座凉亭。
“哗!”
而在李简离开后,笼罩在此地的无边压力,现在总算彻底消失。
顿时,众人就感觉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一样,纷纷瘫软在地上,好半天都喘不过气来。
“刚刚的事情,就感觉跟做梦一样。”
有读书人心中暗暗感叹。
“不过,帝王就是帝王,跟传说中的一样,平易近人,丝毫不摆架子,如果身份没有揭露的话,谁能想象那就是帝王李简?”
至于诗会的举办人,则一脸敬佩道:“这次与帝王一见,我终于知道,为何全国上上下下都如此拥戴这位帝王了,他的人格魅力,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是啊,全国上下所推行的政策,在帝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若换成李世民的话,估计早就坐不住了,而我们亭子里的这些人,也一个都逃不掉,全都得被诛九族!”
一念及此,众人不禁纷纷一阵后怕。
感觉自己幸运至极。
“这么说,刚刚那两首传世名作,都出自于帝王之手啊!”
这时候,总算有人想起了诗作的事情。
第四百四十七章 为他人着想
其他人也都一愣。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不禁对李简更为心悦诚服起来。
早已听说帝王李简武力非凡,俨然传说中的神将下凡,掌握至高无上的力量。
但没想到,在文采上,也有如此惊人的造诣,让人不服不行。
次日,在李简回宫后的第二天,他在灯会上所作的那两首诗,就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只要见到的人,无一不惊为神作。
一首小荷就已经震惊四座,就更不用说还有那首悯农了。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在十分热烈的讨论着这两首诗。
不管是茶馆,还是酒肆,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有人将两首诗装裱起来,随后供人们观阅、查看。
在这种时候,如果李简要收取版权费的话,肯定能够大赚一笔。
至于朝廷中,文武百官们也纷纷动容。
“我等天天接触帝王,怎么不知道帝王在诗词歌赋方面的造诣竟然会这么高啊?”
“帝王隐藏的太深了!”
人们纷纷感慨。
所以在接下来的朝会上,不少臣子都纷纷向李简求诗,希望李简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传世佳作来,从而让他们眼界大开。
“行了!一天天的哪来那么多诗作,你们以为作诗跟吃饭一样,张嘴就来是吧?”
坐在龙椅上,李简愠怒的打断了底下臣子们的话。
这些人,完全不把他当人看啊!
虽然说,李简确实知道许多传世佳作,但也不能一股脑的全部拿出来吧?他没有那个心思也没有那个精力。
再说了,文臣也就算了,连武将都冒出来瞎掺和,例如求诗最凶的程咬金,李简都想问他一句,你懂诗吗?
文武百官们见到李简态度强硬,只能无奈的放弃。
不过一些极为擅长溜须拍马的官员,却站出来请奏道:“帝王微服私访,并且在诗会上创作出两首传世之诗,这件事如果宣传得力,肯定能够增强民间对于帝王的崇拜。”
“所以臣等建议,要将这两首诗分别发往全国各地,让整个大唐的老百姓,都能瞻仰一下帝王的文采!”
“同意!”
“我也同意!”
到处都响起附和的声音。
“帝王,你呢,你的意思是?”
人们又看向李简。
闻言,李简不禁摇摇头:“这样太浪费人力物力了,如果单纯为了两首诗的话,未免得不偿失。”
“再说了,与其送诗作过去,还不如将朝廷一些新近颁布的新政策给送过去,这样起到的效果,可比诗作强的多。”
自从李简进入大唐后,对大唐以往的一些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更改。
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每隔一两天,都有一项政策被推翻,从而重新制定。
使得大唐的政策一变再变。
而要将这些新政策送往全国各地,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派遣人力护送,所以不管在时间上,还是人力上,都有极大的浪费。
尤其那些偏远的山区,想要知晓最新政策,难度更奇大无比,经常得延后一两个月的时间,使得那边的官府叫苦连天,都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所辖地区了。
“那要不然等帝王在多作出几首诗之后,出一本诗册?将一本诗册送往全国各地,这样就能够节省许多的人力物力了。”
房玄龄在明白李简的意思之后,站出来请奏道。
“诗册?”
李简点点头,这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但可惜的是,他并不打算出什么诗册,堂堂一个帝王,怎么能在诗词歌赋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两首诗而已,你们太大张旗鼓了。”
李简道:“我龙国地域广袤无比,拥有才学的莘莘学子更何止千万,说不定他们所做出来的诗作,比之本帝做出来的诗作,还要优秀百倍!”
“帝王说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谁敢跟你一较高下?”
又有一个臣子忍不住溜须拍马。
这时候,杜如晦走出来道:“其实帝王的话不无道理,正因为天下之大,所以,倒真埋没了不少的读书人,虽然每隔几年我们都会举办一届科举,挑选状元,但,也并非所有读书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
“曾经我也知道一些文采非常好的读书人,由于苦寻不到出路,无法让他人知道他们的文采,所以,在郁郁不得志之下,饮恨终生。”
有个官员仰天长叹。
“众位爱卿说的都没错。”
李简道:“本帝不过作了两首诗而已,你们就要发往全国各地,让举国老百姓一起瞻仰。”
“那其他的那些读书人呢?他们在无法享受到跟本帝一模一样的待遇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让人发现他们的才学之强劲,能力之卓群?”
“帝王,我们再说你的事情,怎么就牵扯到普天之下的读书人了?”
众多臣子们无可奈何的看着李简。
李简笑笑:“本帝一言一行,皆代表着龙国,所以,所思所想,自然要考虑龙国的这些老百姓了。”
群臣面面相觑,不禁开始佩服李简的格局。
历史上,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如此为他人着想的地步。
难怪李简曾经说他这个帝王是老百姓的公仆了。
现在看来,他的确一直在贯彻这个理念。
“刚刚听你们说那些话,本帝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李简思索着道:“本帝打算在大唐推行诗刊……不知各位有何想法?”
“诗刊,诗刊是什么东西?”
群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说过诗刊。
李简解释:“所谓诗刊,其实很少理解,就像你们家中那些书籍一样,诗刊,就是在一张极大的纸张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来,每一个区域,都标注一首你们觉得还算不错的诗词歌赋。”
“此外,在诗词歌赋的下边,还得详细记录一下这首诗词歌赋创作的背景,通过故事描述的方式,让老百姓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词歌赋。”
“这就是诗刊?听上去好像不错,但帝王,你刚刚还说,自己不想在创作新的诗词歌赋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 诗刊
“是的。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李简点头道:“本帝确实不愿在创作诗词歌赋了,现在也没有那个必要。”
“但本帝刚刚也说了,要为天下那些有才情的读书人多想想。”
“所以,这诗刊上,除了刊登本帝的两篇诗作外,其他位置,全都刊登那些读书人的诗作。”
“帝王,我好像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
房玄龄在思索片刻后,眼前一亮,对李简一脸敬佩的道:“帝王是打算以自己的两篇诗作作为噱头,吸引更多人来传阅诗刊,这样的话,就能够让那些读书人的诗作,也跟着一起传颂了,对吧?”
“没错。”
李简赞赏的看了房玄龄一眼:“房爱卿深得本帝的意思。”
“帝王,你真太为那些读书人着想了,这个决定公布出去之后,读书人们肯定全都会欢呼雀跃,对帝王感恩戴德。”
房玄龄笑道:“而且,他们的诗作能够跟帝王的诗作放在一起,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李简点点头:“这一次,本帝甘愿充当噱头,其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以帝诗来吸引那些老百姓们主动购买诗刊。”
“这样的话,多多少少能够培养老百姓们购买诗刊的习惯,不然,这诗刊制作出来,推往全国,这期间所耗费的钱财,人力,谁给报销呢?”
“想要看期刊,还得花钱购买?”
群臣闻言,立刻面面相觑。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简竟然还要公然出售自己的诗作。
这……
他们很难理解。
只不过,李简却摆出一副十分洒脱的样子:“诗刊的性质,应该属于商品一类,既然是商品,那拿来出售,又有什么问题?”
“就算上边有本帝的诗作,也无所谓,我用自己的文采,为自己赚点银两,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没问题,帝王说的对,你身为帝王,赚点银两,能有什么问题?”
群臣连忙道。
李简是老大,老大开口,下属自然遵从。
尽管传出去不好听,不过,只要李简自己不介意就行了。
再说了,李简能够赚钱,并非坏事,毕竟他的钱,最后都得归于国库,能够为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这诗刊所带来的收益,也不光光全都属于本帝,到时候,可以依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其他诗作的作者一些酬劳。”
李简又补充了一句。
但,这句话说出,却让文武百官们有些无法接受了。
“帝王,你的这个建议我等不敢苟同。”
魏征第一个走出来,开口道:“能够被选出来,跟你的诗作放在一起,是这些读书人几辈子修来的福运,我们为何还要给他们酬劳?这根本就没必要啊!”
“是啊,完全不需要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