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是最好的练手场所,将士们也不会嫌弃手法不够细腻,前提是那些重伤员要有信心大喊出来。
    被暂时定义为过敏死亡的伤兵离开之后,后面的事情倒是简单了许多,因为所有人都没有异常反应。
    手术做完了,剩余的药物也差不多见了底,马周等人也没再去劝说那些先前拒绝治疗的骨折伤员,而是将精力全部放在了已经接受过治疗的百十名伤兵身上。
    虽然每天都有人死亡离开,但这个速度跟以前比起来却是慢了很多。
    将近半个月的努力,汇聚成了一沓沓厚厚的资料,这些资料将会为后续的改进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伤口恢复的不错,没有感染迹象,你现在自己有什么感觉吗?”彭越查阅了第一天第一个治疗的重伤员的伤口,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片灿烂的笑容。
    当时这名伤员已经濒临死亡,伤口溃烂的让人看着就觉得有些心慌,而当时彭越还冒险直接为其注射了两支青霉素,希望能加快恢复。
    现在看来,这个成功的案例的确有些意外成份在内,倘若他过敏怎么办?两支青霉素注射下去,怕是手术台都下不去就要蹬腿。
    “就是觉得浑身没劲儿,这少了一条胳膊很不适应,走路也一瘸一拐的……”中年伤兵说到这里又是一声苦笑的摇着头:“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还想那么多干啥,彭医官的大恩大德我王虎铭记在心,虽然残了,但日后若有用到的地方尽管言语一声。”
    “感谢什么的就不必了,大家都是为国效力,谁也不比谁高贵,你大病初愈,现在这种症状是正常的,接下来会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一两个月后就差不多了!”彭越笑着安慰道,一两个月后,他已经习惯了少一条胳膊,瘸着腿走路的现状了,随着身体机能的恢复,那时也基本算是痊愈了。
    “哎!就是可怜了那些老弟兄们啊,没有赶上好时候!”王虎无奈的叹了口气,眼角不由得被泪水所打湿。
    ……
    时光匆匆,来到前线大营也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所带来的八百支青霉素也全部用完。
    最开始拒接治疗的,在看到重伤员一个个的都恢复了起来之后,便开始动心思也给自己来一针。
    但这个时候的马周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不论谁来开口求情,统统一律拒绝,所有的药物都被安排在了接受治疗的这些伤员身上,就算当时还有余额,但也是被提前划定过用处的。
    “这就要走了?”见到前来告别的马周,李靖不由一愣。
    一个月前还觉得他们是来胡搞的,很快便知道了胡搞的其实是自己,现在突然听到他们要走,李靖心中突然间有些不舍。
    “嗯,该采集的数据都采集完了,我们带来的药品也用完了,接下来要回长安对这次的试验进行总结,然后继续改进,另外就是想办法看能不能解决过敏的问题!”马周点了点头,后来他跟李靖的相处还算不错,不怎么说话的李靖也表现出了一些热情。

第一百五十九章:大唐的震惊
    就在马周一行人离开大营后不久,李靖也派出了快骑飞速奔往长安。
    论速度,军中的快骑是无人可比的。
    自身携带三匹速度最快的战马,背后插着四支挂有李靖名字的将旗,一路驿站全程绿灯,所过之处,无人敢挡。
    各驿站大老远的看见这种形式的快骑,都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本驿站最好的快马牵出来准备好,同时在马上备好传令兵所需的食物以及淡水。
    传令兵至驿站门前,换马而不入,继续奔往下一站,这个时候驿站才会根据传令兵留下的战马信息进行登记。
    这是一条完整的物流等级信息,下一个驿站登记上一个驿站的信息,最终所有驿站的信息都能对上,其中包括了中间的时间。
    而现在唐朝的驿站系统还远没有达到巅峰时期,特别是在北部稍微偏远一些的荒凉地区,根本无法做到二十里设置一个驿站。
    所以在这片区域内,传令兵往往是带着三匹马,途中自行更换,到了下一个驿站直接更换三匹战马。
    唐朝官方规定普通信件一天必须行走一百八十里,最快的则要求日驰六百里,如果是这个速度的话,李靖派出的这个快骑,就算考虑到天气因素,最迟第三天日落前也要把这封信送到长安。
    但那样做的话,基本意味着这是负责送信传令兵的最后一次任务了,此次任务过后,整个人就彻底的废了。
    四支小旗,意味着日行四百里,这让传令兵能在途中稍稍的休息一下。
    不过按照惯例,在前段路程的时候是不会休整的,怕的是耽误路程,后面如果时间还宽裕,会稍稍休息半个时辰补个觉什么的。
    当然,这种机会并不大,就算是日行四百里,也几乎是要日夜兼程了。
    从定襄赶往长安,这名传令兵用了两天半的时间,进长安的时候他几乎是睡着的状态,不知道从哪个驿站要来的绳子将自己捆绑在马身上防止跌落。
    模样虽然很惨,但一路上他却拥有最高的通行权,背后挂着的那四面小旗就是尚方宝剑。
    至于发生车祸什么的,就算撞到的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人物,那也只能抱歉,为了维护规矩,皇帝也得忍痛处罚他们,虽然不可能是最重的处罚。
    所以别看长安二世祖挺多的,但见到这种背后插旗的大佬们一个个还是能怂多远就怂多远的,谁敢站出去皮上那么一下,等待着他的只有斩头这一条路可走。
    御书房,刚刚结束了小会的李世民便听到了来自定襄道的四百里加急。
    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个道理他很清楚。
    所以打一开始,他就全权托付给了李靖,甚至还赐了他一把尚方宝剑,所以一般的事情,李靖用的是普通的驿马进行传递的。
    四百里加急是个有意思的选择,意味着这件事情可能不是十万火急,但也真的很着急。
    难道是突厥那边发生了什么异常?
    “把房相他们召回来!”李世民朝着门外吼了一声,随机拿过装有信件的竹筒,上面有火封,一面印有马上飞递四个完整的字迹,一面印有李靖两个字。
    检查了下两面的封口,确认都是完整的,李世民这才点了点头:“扶他下去休息,赏!”
    具体赏赐什么不用李世民亲自去开口,除非是他心情好,指定了赏赐,不然的话都会按照提前制定好的赏赐进行封赏。
    拆开加急信件,李世民瞪大了眼睛,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一遍又一遍的确认,怎么也看不出半点问题,这封信的确是李靖写的,字迹印章暗语什么的都对,但为什么自己就是不相信这信上的内容呢?
    “陛下,可是前线有变?”房玄龄等人匆忙折返了回来,路上询问了下原因,知道是李靖发回了急报。
    “你自己看吧,朕怎么觉得有些假呢?”李世民将信递给了房玄龄。
    “濒死重伤兵一百一十二人,注射一支未等治疗正常死亡者四人,过敏症死亡者两人,治疗后正常死亡者二十二人,无过敏症死亡者,余八十四人,已有半数接近痊愈,余下者状况持续好转,仅速度稍慢,臣询问原因,赵王府主薄马周告知甲乙两箱药物使用者恢复快,丙丁两箱恢复略慢。
    臣预计年后大战将至,平定北方已成定局,恳请陛下下令为前线输送此新药……”房玄龄越读越是惊讶。
    “那可是伤兵营啊……”长孙无忌听的目瞪口呆,被于李元景的这一手操作给骚气的讲不出话。
    伤兵营是什么情况根本不用多讲,进十出一那都是他们亲眼见过的,亲自经历过的。
    一百一十二个重伤伤兵,能在治疗后恢复八十多个,而且听李靖的意思,似乎早点治疗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难怪这个消息李世民不太相信,换做是他们也同样不会相信。
    “召赵王入宫!”李世民朝着门外吩咐道,事情是李元景搞的,他们这帮人想的再多不如把李元景找来问一问,到时候什么都明白了。
    “陛下,这些药怕是不便宜!”长孙无忌苦笑着摇头道。
    “嗯!”房玄龄也跟着点了点头,接着分析道:“以赵王殿下爱财的性格,现如今有了这种宝贝,他是绝对不会贱卖的,就算成本不高,他也一定会让别人认为成本很高的,比如说凡参与者,每人十贯,凡死亡者,每人三十贯,单单只是这次的试验,他便扔了一两千贯进去,而李靖诉说所用药物不过八百支,算下来只是这方面一支就用了两贯……”
    “玄龄多虑了,那只是为了让将士们接受试验而给出的价码,后面是可以均摊的!”长孙无忌笑眯眯的说着,李元景的手段他太了解了,这么多年不是白混的,两个儿子也不是白给他当狗腿子的,什么都套不出来,还要这两条狗,不对,是两个儿子干啥?
    “就算如此,陛下也要做好一支一贯的心里准备,甚至能不能拿下都是一回事!”房玄龄却是不以为意。
    只是有些可惜,程知节这个时候不在,如果他在的话,根本不用李元景去反驳什么,程知节一个人就能把在场的诸位给喷死。
    治病救命的好东西,一贯一支?想啥呢?回家做梦去吧!

第一百六十章:别管,吹就完了(求订阅)
    李元景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询问了事情的缘由,这才会心一笑,让人取了两支青霉素出来,不慌不急的朝着长安走去。
    结果稍显意外,马周还没有回来,李世民便知道了那边的结果。
    不过想想倒也不觉得意外,一切不都在自己的预想之中的吗?
    没有什么是暴利,唯有药品,织布工坊的利润还有,但已经下降到每月不足两万贯,虽然出货量越来越多,但架不住价格也一路下降。
    青霉素便是李元景寻找新的爆发点,这一伙干成之后,手中的余钱便差不多能够在面对世家的时候有些反抗的余地了。
    熟悉的皇宫,熟悉的御书房,熟悉的那些人,不同的是那些人的脸上有些焦急。
    “这个是真的吗?”见到李元景出现,李世民有些迫不及待的将李靖的信丢给他,急匆匆问道。
    李元景低头看了一遍信上的内容,心中大致有数。
    有些低于预期,也有些高于预期,怎么说呢,有青霉素这种神药,竟然还在术后死了二十多个人,说明药物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但同样因为这一点,也高出了李元景的预期,竟然活了八十多个,这个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按照原先的想法,治疗的人数能活一半就算不错的了。
    毕竟只是第二次试验,谁家新药第二次试验就能有这个成功率的?
    “嗯,如果受伤后立即治疗,只要不过敏,估计生存率会更高一些!”李元景没有客气直接接下了这一盘。
    “此药制造的难度如何?价格又如何?”李世民没那么多心思跟李元景扯来扯去,太累。
    自家兄弟嘛,有什么话当然是直接说喽,现在李世民对李元景多少还是有些放心的,毕竟知己知彼嘛……
    “从这封信上能看到,制造难度低的药基本上被淘汰了,前面在长安的十个死囚,死掉的六个就淘汰掉了六种制作方法,这次带去定襄的便是剩下的四种方法改进过后的新方法,目前来看,直接淘汰了两种,剩下的两种之中,有一种大概率也是要被淘汰的。”李元景开始长篇大论道。
    “朕问你难度如何?价格如何?”李世民瞪了眼李元景,小兄弟心中那点想法他能猜不到?
    猜不到这个皇帝也就白当了,那么多地方你不去,那么多人可以试验你不去,非要去前线军中试验,这是想干啥?
    李世民很清楚李元景的想法,所以也不想跟他扯淡,大家直来直去,你报价我砍价,最后直接完事,也省的给那你骗我我唬你的。
    “难度很大,不是一般的大,我简单的讲一下皇兄就明白了!”李元景面色沉重的停顿了下,继续说道:
    “首先需要大量用到的三种东西,第一个是面,第二个是米,第三个是南方的芋头,要经过十余道工序进行初步处理,然后选取符合要求的才能进入下一步!”李元景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通。
    其实最合适的应该是山芋,但这时候中国没有这玩意儿,最终用芋头来代替,效果感觉要差一些,但是……
    李元景忘了古人的身体没有经过各种抗生素的强行拔苗助长,所以对理论上药效不太大的青霉素也比较敏感,道理就跟病人刚开始总是会吃不太好的药,这个时候效果也不算差,只有病情恶化的时候才会开始吃好药。
    因为一旦刚开始就吃好药,接下来这种药也无法控制的时候,基本就没有什么挽救措施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