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元景不仅小脸一黑,直言道:“你最好能给本王一个解释!”
    “殿下,卑职这不是去搞这个东西了嘛,毕竟说的再多不如亲眼一见,还真别说,这一查之下还真查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李阳越说越是兴奋,之所以没在查到资料后立即赶过来,完全就是为了搞到实物之后再过来。
    这样产地,样品都给你了,剩下的你自己折腾去吧,至于钱庄的总部,几个大仓库先暂停着呗,先建房子和围墙便是了。
    李元景这才注意到李阳手中提着一个小瓷瓶,大约有两斤左右的样子。
    “目前能查到最早记载,且以有据可考的应该是《汉书地理志》篇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接着是《后汉书郡国志》延寿县篇下的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
    而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提到酒泉郡有石漆,可用膏车。北魏《水经注》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看到这些记载,卑职倒是突然间想到了另一个记载,《易经》中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卑职猜测可能是关于石漆最早的记载。”李阳巴拉巴拉的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了李元景。
    李元景听的满头雾水,什么石漆如水不可食的,让你去找个能当润滑剂的东西,你告诉我这么多典故做什么?
    难道是为了证明你有多卖力吗?这个需要证明吗?
    李元景直接拿过李阳手中的小瓷瓶,打开塞口便闻到一股呛人发臭的味道,浓郁的臭味刺激的李元景不由的捂上了鼻子。
    有些生气的看着李阳,这玩意儿要是用作润滑,确定工作的人不会被臭死?
    由于匆忙遮掩口鼻,导致手中的瓶子一时间没能拿稳,但也没有摔在地上。
    不过倒是有一些液体顺着瓶口洒了出来,黑色的,黏黏糊糊的……
    嗯?
    看到这玩意儿李元景不由一愣,这不就是原油吗?
    润滑油也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所以直接用原油的话,虽然效果可能不大好,但只要做好措施,问题应该不大。
    “本王怎么就没想到呢?”李元景猛然一拍脑门,怎么把石油给忘了?
    不过下意识的便反应过来,并不是自己忘了这东西,而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下意识的认为古人没有技术,不可能将石油从地底开采出来。
    然并卵,并不是所有的石油都是深埋于地底的,虽然这些裸露在外的石油储量可能不会太多,也不知道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就会消失。
    但只是用作润滑的话,问题还是不大的。
    至于提炼石油,抱歉,这个真的是无能为力。
    “你在哪找到的?”李元景直接问道,这可是个大宝贝,就算暂时没有能力开发更多的用途,但也可以用来慢慢研究,直接使用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延州,洧水有一段多的是不过汇入延河之后就不太好找了,就在水面上漂浮着!”李阳说道。
    延寿县什么的还是暂时算了吧,大唐现在还没能力打到那边,随着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一些偏远地区当然会有些想法啦。
    “不是高奴县吗?”李元景眉头微皱,李阳这货难道是记忆错乱了?刚才说过的话,不是高奴县洧水吗?怎么眨眼就忘了呢?
    “殿下……延州即高奴,不对,大概四百多年前吧,高奴县就已经废了,现在大概还能找到一些小土坡……”李阳不由一阵无奈的解释。
    “刘虎!带人跟李阳一起去一趟延州,这东西有多少要多少,想尽办法运回来!”李元景装作一点也不尴尬的吩咐着。
    不管怎么说,有好东西先运回来再说。
    不过估计这些的质量也不会太高,都在河面上漂浮着呢,鬼知道丧失了多少的精华?
    李阳有些懵逼的看着李元景,合着自己这么尽心尽力的非但没能让自己清闲下来,反而还要在跑一趟延州?
    欲哭无泪的李阳只能跟在刘虎身后默默地在心中画着圈圈,连刘虎都被派出去了,自己还能咋滴?
    李元景倒是没太在意李阳的想法,石油的运用也的确是个大问题,首先没办法提炼,这玩意儿还易燃,没有专用的储存场所和设备,危险性极高,一旦着火的话,李元景几乎可以想象到后果,只能是等着自然熄灭,根本没有扑灭的可能。
    “去找杨三,让他把齿轮部分封闭,把这些倒进去转动试试看效果如何!”李元景直接将石油随手递给了一名侍卫。
    还是决定先把挖掘机搞好了再说吧,这个可跟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自己建造钱庄要用到,后面挖河道搞房地产还要用到,如果好用的话,李元景甚至都觉得可以考虑一下把规模扩大点了。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搞青霉素,只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困扰了李元景很久,历史上的房二,有后吗?
    由于学术不精,关于房二的历史李元景了解的就仅限于绿帽子王这四个字上面了。
    现在最怕的就是万一历史上房二有后,那自己现在这个骚操作岂不是等于误诊了?万一切了之后让房二无后了该怎么办?
    到底是切还是不切呢?
    算了,还是先搞青霉素吧,没有青霉素就是想切也不敢啊……

第一百三十六章:调教马周
    想搞青霉素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也需要时间。
    李元景让人蒸了几锅白面馒头,然后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让馒头发霉。
    这一步很关键,另外就是营养液的制作,这些其实都不难,安排好之后李元景便没什么事情了,接下来能做的只有等。
    “怎么不跟着去打牌?”躺在树荫下,李元景有些无聊的望着另一侧。
    “家底太薄,输不起!”马周摇了摇头,对于这些娱乐项目不大感兴趣。
    尽管经过去年的风波之后,这帮人已经收敛了很多,但长安城内却多了不少娱乐的方式,当然,也有不少人跟着倾家荡产。
    程处默几人偶尔的也玩钱,甚至玩一些别的赌注。
    马周来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整天都觉得浑浑噩噩的,好像什么东西也没学到一样。
    但仔细静下来去深思一下的话,却又发现自己好像跟以前变的不太一样了。
    但是心中还是有不少的疑惑,有些纠结的看了眼李元景,马周深吸口气道:“殿下觉得,何以治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元景闭着眼睛缓缓的说道。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可真正的想要做到又有多难?先贤用了数百上千年都未能完成!”马周苦笑着回应。
    马周心中也是有了一些朦胧的想法,但却觉得很空洞,缺乏更有力的观点来论证。
    以往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这种机会的,不是李元景在瞎忙,就是自己在瞎忙,今日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他也不太想放弃。
    毕竟他已经三十多了,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如今却还是一事无成,科举科举,思路是好的,可无奈自己愣是考不上,有什么办法?
    “这世间其实哪有那么多大道理?文人骚客为了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会想办法把一个简单通俗的道理整的难以理解,就如同一个武将,明明一刀下去就能了事,却非要花枝招展的摆弄一番。”李元景没有去跟马周讨论更高深的话题,主要是自己也不会。
    “殿下怕是将全天下都给骂了……”马周有些无语,虽然话很糙,但真的很有道理。
    “骂了就骂了,圣贤也就是一帮瞎比比的货,讲话说道理一个个牛的不要不要的,既然这么牛,为何他们所在的时代混的那么惨?倘若他们说的有道理,那有为何上千年的时间都没能达到那种高度?一代昏君,代代昏君吗?”李元景冷不丁的开炮怒喷道。
    什么狗屁之乎者也的,说白了就是一群当代大牛闲得无聊,自己又没有那个能力,那咋办呢?
    著书吧,既然能力上做不到,那就在思想境界中做到吧,后人一看这些书籍,顿时觉得哎哟,很不错呦,这就是我想要的,于是大家就参照这个作为模板来努力吧。
    不能说这些圣贤是错误的,至少他们为后人立下了一个标准,一个理想的时代,让后人有了发展的动力。
    但也不能说他们是对的,因为那些都是空想出来的,只不过是这种空想得到了较多人的认可。
    在李元景看来,圣贤书的存在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看一看,作为约束个人的思想品德书籍来看就得了,拿着这些圣贤书治国,能治好吗?
    不是看不起人,也不是在这乱开地图炮,这些真若是有用,为什么遵守了数千年的华夏,后来却混的那么惨?
    李元景从未完整的读过那些书中的其中一本,放在现在来说也算是半个文盲了吧?
    但李元景却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甚至思绪稍微开放一些的,都会明白这个道理。
    “治国,并不是你想把国家治理到某一个高度就能做到的,那些都是好高骛远的做法。目标可以制定,但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干。治大国如烹小鲜,看似很难,其实很简单,看似简单,其实也很难。
    理想并非不能存在,但是在朝着理想出发的同时,必须要先搭建一个平台,要有一个基础。
    为政者并非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应该是要看百姓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
    天灾人祸,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以往是如何做的?向上天求雨?靠朝廷施救?靠宽广的胸怀去让百姓不饿肚子?其实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很简单,根本不用那么麻烦,也不用去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改善农具,改良耕种方式,结果你已经看到了,水车,曲辕犁的改造,加上堆肥,这三样在整个大唐推广之后,每年可增加多少粮食?
    办法就是这么简单,可那些高居庙堂的大人物们却从没想过,或者不屑一顾,或许是为了自身利益?或许是为了别的?
    织布工坊你也看到了,长安布价如何自然不用本王多说,虽然阻断了普通农户的收入,但等棉花推广之后,便能弥补这些收入的损失,等到更多的工坊出现之后,百姓农闲之时便有了赚钱的机会。
    百姓手中有了钱,自然要花出去的,这些钱一部分在市面流通,一部分则转化为税款进入国库,朝廷有了钱,便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当大家有饭吃,有衣服穿,能住上新房子,能有个稳定收入的工作,当一切都变好了以后,天下何愁不平?国家何愁不稳?”
    李元景的话如同一记重锤一般,狠狠的敲进了马周的脑袋深处。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深入的交流,尽管这段时间他已经看出了这里的不同之处,马周甚至想到了织布工坊的真正意义,也一直在考虑该如何操作,才能复制更多的织布工坊?
    李元景有个简陋的研究机构,人数不多,马周也跟杨里聊过,知道织布机就是出自这个曾经险些饿死在长安街头的流浪者之手,而这个曾经的流浪者,已经对织布机进行了两次改进,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的改进工作,而杨里自己却说,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要能搞出能在一天内织一匹布的机器。
    在这里,马周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若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想到,他们生活的改变,让无数人欲生欲死的,竟然会是杨里这个糟老头子?
    马周整个人似乎是陷入了一种痴呆般的状态,一个人迷迷糊糊的走了出去,甚至忘了跟李元景打个招呼。
    这一番谈话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他需要一段时间去冷静,去思考其中的奥义。
    李元景朝着身后的侍卫招了招手,让他跟在马周身后,免得因为想的太入神而出现什么差错。
    “你跟人说什么了?看把人吓的,成二愣子了都……”程处默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脱离了牌局出现在李元景身后,一副不怀好意的语气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再偷点?
    李元景翻了翻白眼,暗道也不知道谁是二愣子!
    一只灰色的袋子直接丢进了怀中,李元景不由有些发愣。
    “什么东西?”
    “地契!正好一万贯!”程处默没好气道,为了偷这些地契,他可是在家中寻了无数机会才搞到的,不过想想自己这投资人还真是糊涂,钱都给了到现在竟然还不知道到底要干啥买卖!
    “一万贯最多能给你七千贯!”李元景将袋子丢在地上,也懒得一个个去数。
    “你骗我?不是说跟他们不一样?不搞九出十三归的吗?合着只比他们少了一成?”程处默有些愤怒,这要是被家里发现了,躺床上两个月都是个起步价,结果还弄个这?
    “贷款哪有一贷一的?给你的是七千贯,到时候你还的本金也是七千贯,利息什么的都是约定好的,钱庄也是要规避风险的!”李元景没好气的直接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