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唐第一闲王
    大唐第一闲王

第四百二十六章:四大郡王之祭奠我自己
    海面上波光粼粼,一支普通的船队正迅速的朝着海州港口驶去。
    如今的大唐早已大变了模样,变化最大的自然当属海州。
    虽然对南海等地的建设支持,大多数来自于岭南地区,而岭南也因为这个缘故,经济方面在这几年一年上一个台阶。
    可无论如何,现如今依旧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取代海州的。
    这里算得上是这些年来,大唐的另一个发展重点了。
    其海州造船坊如今已被扩充为可同时建造十艘三千吨级运输舰或者军舰,同时建造二十艘一千吨级战舰或者运输舰的大型船厂。
    单单只是这一座船厂,便足足养活了近十万人,这还不算间接养活的。
    “殿下,情况有点不对啊!”黑不溜秋的房遗爱站在舰首望着岸边的码头,不由的沉默道。
    “是不对,怎么到处都挂着白绫?连旁边的军港和军营也是?”长孙涣同样皱着眉头道。
    “该不会是陛下他……”程处亮震惊道。
    “你们上次离开的时候,听说陛下身体欠恙了吗?”杜荷转头问着船长。
    “没有啊,之前陛下还天天关心殿下你们呢,下令海外各个州府密切关注船队的消息!”船长一脸懵逼道,这阵势他真的没见识过,就连太上皇李渊驾崩的时候也没这么大阵仗啊,难道真的是皇帝突然暴毙了?
    这样的话……
    李元景回来的时机可真的不对啊!
    “本王知道了!”李元景面露苦笑道。
    既然李世民没问题,那答案或许已经出现在李元景心里面了。
    虽然觉得很懵逼,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知道什么了?”长孙涣委屈的想哭道,他姑姑没了,他姑父也没了的话,那他们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啊。
    “待会你们就知道了,记得过去上几柱香,敬几杯酒,哭的声音大一点,喊的撕心裂肺一些!”李元景笑呵呵道。
    这次航行收获很大,教训同样也很大。
    李元景总算是明白了那些海底宝藏是怎么来的了,没错,他们辛辛苦苦,历经三年多收集的宝藏,将来也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个孙子……
    出去的时候风风光光的是一整只舰队,而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三艘摇摇晃晃的小破船,身后拖着一堆装着人的舢板木船。
    航海体验什么的更是不要提了,这帮人现在看见大海就想吐,看见鱼类就想反胃。
    收集了那么多东西,如今还剩下的,也是李元景下令就算是死都不能丢下的,只剩下了这一路走来的海图。
    海图一共有六份,每一份都被人用厚厚的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而且还涂上了一层层的蜡,就算是扔进水里泡上一年都不会出问题。
    这五份分别放在李元景,程处亮,长孙冲,房遗爱,杜荷以及航海长任知行的身上。
    六个人被分别安置在不同的船只上,以防止海图遗落,或者被大海一网打尽。
    原本出海的时候还是白白胖胖的一群人,如今回来一个个的变成了小黑瘦子,又黑又瘦,简直跟昆仑人(非洲人)有一比了。
    不过损失最大的还是船队,和那些海军士兵,这一次,回来的只剩下不到四千人。
    也就是说,在途中,他们折损了四千多人,真正战死的并不多,死于某些病症的也不算多,其实大多数人是被淹死的,那些画面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当舰队渐渐的靠岸,众人心中浓浓的压抑之情终于放了下来。
    时隔三年半,终于再一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大地上了!
    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码头,军营,人群,不少人在下船后的第一刻就跪倒在地上,重重的亲吻着这片脚下的大地。
    这一刻,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他们回来了,不幸的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跟人说那些没回来的人在哪里?
    或许,他们的尸体飘到了某个岛屿,或许,他们早已成为海鱼腹中的食物,谁又说得准呢?
    ……
    这些年李靖一直坚守在海州军营,而李世民也并没有因为李元景不在就刻意的去打压属于李元景的海军。
    但也没有特别的去提拔照顾,归属于李元景的海军依旧只有五万人,不过这一次却是完完整整的五万人,全部属于李元景的人马。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没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舰,只有两艘用于训练的老旧船只。
    李靖大概是知道,这里似乎是被陛下当做了一个回忆的地方,似乎只要海州军营还在,李元景就依旧还在似的。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同首发
    这些日子李靖没少为李元景他们感到惋惜,但是有什么用呢?
    不过,在接到消息说,李元景他们回来了的消息之后,李靖瞬间觉得脑袋瓜一阵晕乎乎的,瞪大了眼睛的觉得难以置信,又看看遍地都是白绫的军营,特喵的……
    得知消息的李靖连忙急匆匆的跨上战马朝着军港跑去,大老远的便看到一群黑乎乎的家伙跪倒在地上舒舒服服的亲吻着大地,一个个感觉跟个变太似的。
    “你……你们这是搞什么鬼?”看到的确是这些熟悉的人影,但肤色早已变的不堪入目,李靖忍不住的爆了句粗口。
    “难道药师兄你看到本王不应该先高兴吗?”李元景笑呵呵的走向李靖道。
    “高兴?该高兴的是你们吧?陛下?还有诸位王爷?”
    “???”
    李靖的话搞的一群人一脸懵逼?这是什么意思?陛下?诸位王爷?
    什么鬼?
    “恩,事情是这样的……”李靖明白众人心中的疑惑,于是将整件事情从头说起,将一个月前朝廷用来试验的船只自然沉没之后,半个月前朝廷传来旨意,各地挂白绫,这几乎就是宣告了舰队的全军覆没。
    也是大唐自开海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船队规模和人数什么的就不说了,单单是这上面的人就让人觉得惋惜。
    一位亲王,四位当朝大佬的儿子,这特么要是在陆地上出事,整个大唐都得翻了天。
    “然后,十天前陛下追封殿下为开元大圣东唐孝王帝,长孙涣为北海郡王,房遗爱为东海郡王,程处亮为南海郡王,杜荷为西海郡王……”
    “所以说,你刚才是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一炷香?在敬一杯酒?然后再给自己哭个丧?”几人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元景,合着这货早就猜出来了啊?
    李元景微微一笑,一群傻子,本王才不接招呢,大手一挥,从几人怀中将海图一一收了回来,忽悠道:“这一趟你们算是为自己博了个未来啊,四海郡王,这可是你们父辈都没能达到的地步,让你们几个家伙年纪轻轻的就得到了,虽然听着不太顺耳,但本王觉得朝廷大概率是不会收回了,所以,走吧……”

第四百二十七章:东唐(完)
    这次的事情算是朝廷自摆乌龙了!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已经追封的称号,大概率是不会收回的。
    朝廷丢不起这个人。
    不过说来说去,最占便宜的还是那四个小子。
    摇身一变,从一个没有继承权的次子变成了郡王。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计划,那些被分封出去的,全部都是郡王,与宗室王同级。
    这是他们所能达到的巅峰,在往上那就是亲王了,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这四个小子现在成为了爵位比他们爹还高的家伙。
    至于李元景自己,这个就比较让人尴尬了。
    开元大圣东唐孝王帝!
    这个谥号很奇怪,在延续了大唐规矩的同时,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或者说这在华夏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开元意味着朝廷对李元景的评价,他已经为大唐带来了新的生活,这个功劳没有人可以泯灭。
    大圣是什么原理就不知道了,反正李渊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如果手中有本史书的话,翻开之后会发现,大部分唐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大圣这两个字,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估计就是受了这些皇帝谥号的影响。
    东唐,大概率是舰队离开的方向,朝廷对那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只能以东唐来称呼。
    孝字更不需要多说了,不只是唐朝,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会加上一个孝字。
    比如说西汉的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等等。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谥号中是不会加孝字的,但李渊在登基之后追封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分别为景皇帝,元皇帝,所以在谥号上他还是要加上的。
    不管每个人的谥号是怎么样的,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皇帝!
    而李元景的谥号则是为王帝,这绝对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次。
    李靖巴拉巴拉的询问着一些航行中的事情,一方面则是派出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送往长安。
    不过李元景等人也并没有在这里久留,几乎就是不做停留的,将士兵在军营中安置好,交给李靖之后便直接乘车前往长安。
    时间已经耽误的太久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找到了各自看中的地方,接下来还需要上报朝廷,然后开始准备。
    这一路上李元景都表现的有些心急,已经数年没有回家了,小丫头估计都不认识自己了吧?
    本来是计划着先回家一趟的,结果没想到,车队还没走到长安,便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官员。
    李世民更是亲自站在长安城门处迎接他们的归来。
    很多人都好奇他们这一路到底是怎么走来的,而这一次,李元景等人也将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全部讲了出来。
    在前往大洋洲的途中,他们遭遇到了风暴的袭击,大多数船员和士兵,都是在那里牺牲的。
    随后李元景又将海图拿了出来,将他们的航行路线以及所到达的地方一点点的指了出来,看的李世民大为惊叹。
    李元景提出了自己想要整个北美洲的意图,不过李元景却并没有说整个北美到底有多大,反正就是挺长的,内部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帝号都给了,不给封地可能吗?
    李世民也没想过要拒绝什么的,直接就答应了下来,万里之遥的远方,似乎也挺不错的。
    随后将南美分给了长孙,程,房,杜这四家,当然没有全部分给他们,而是给每一家画了五百里的距离,余下的地方则分给了其他人。
    接下来,李元景继续掌控船厂,开始大肆的建造船只。
    这一次的航行告诉了李元景一个道理,军舰什么的都是浮云,在这个年代,军舰的重要性远不如运输舰。
    所以,李元景开始改变策略,不论吨位大小,全部开始建造运输舰。
    定于一年后再次出航,这一次他将会直达阿拉斯加,然后在那里建立桥头堡,为后续的登陆提供战略支援。
    一年之后,李元景率领着大大小小五十余艘运输船再次出航。
    这一次船队的规模比之前大了五倍有余,而且全部是运输舰,所以载货量也远不是之前能比的。
    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舰队终于抵达了阿拉斯加。
    不过现如今的阿拉斯加却跟之前来的时候有所不同了,原本李元景留下的势力之间发生了战争,而挑起战争的一方成为了胜利者,如今正掌控着这里。
    当然,最主要的诱因就是三年期限李元景并没有回来,甚至是等了四年都没有任何消息,于是,当又过了半年之后,他们动手了。
    只可惜屁股下面还没坐稳,李元景就带着更多的人回来了。
    于是,在李元景的直接干预之下,坚守的一方反败为胜,双方在战斗力方面根本不存在什么比较。
    紧接着,李元景便进入了疯狂的建造之中,必须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在这里建造足够的房屋来御寒才行。
    除此之外,舰队则立即返回北海州,在那里补充粮食之后再返回阿拉斯加,这样的话,船队一年差不多能跑两趟半,勉强能够让这些先期登陆的人生存下去。
    贞观二十三年,年仅五十三岁的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而这一年,李元景已经可以不需要再从大唐本土运输物资去补充了。
    几年时间内,李元景从大唐抽调了百万民众移民北美,如今已经在北美建立了两座大城,第三座大城正在规划之中,也就是李元景之前所到过的旧金山。
    当然,封王一事自然是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
    满意的人此刻正在辛勤的耕种着属于自己的土地,而那些不满意的,则潜伏在大唐时刻等着搞事情。
    随着李世民的驾崩,被李元景改变了命运的李承乾顺利的登上了皇位,而如今的李承乾也早已今非昔比。
    这些年来他所犯下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成长也很多。
    然而,李元景似乎是忘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