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依旧有人贼心不死,打算利用赵王来说事。
“陛下就是牛,就是马,就是要拉着犁走,如果你们觉得陛下九五之尊,万金之躯就应该被马拉着,被车驮着,那你们还不如把本王送上皇位呢……”李元景犹豫了下,打脸嘛,不作死又怎么打脸?
“殿下不可胡言……”
“殿下慎言……”
李元景敢不带脑子的去作死,大臣们可不敢跟着他胡来,一个个连忙满脸惊恐的出言制止。
话说以前咋就没觉得赵王这么能作死呢?难道是因为脑疾的缘故?
对了,殿下这段时间有没有按时吃药?有没有按时扎针?
李世民没有出言训斥李元景,也没有制止大臣们的劝慰,反倒是笑眯眯的看着李元景,似是在等着他的解释。
李元景笑了笑,指着曲辕犁道:“陛下是牛马,百姓是曲辕犁,大臣们则是身后负责方向的农夫!”
听到这个解释,李世民愣了下,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仔细想了想,又觉得有些道理。
可再往深处去想的话,又会觉得李元景说的有些问题。
“为何朕就不能是负责方向的农夫?”
“因为牛的力气大,陛下的力气也大!”李元景笑呵呵的不愿意多说。
这场作死很完美,不对,应该说这场打脸行动很完美,打的一种大臣无言以对,特别是程知节那个憨货,到现在都还一脸懵逼的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耕种时牛若是愿意拉犁,那就会不停的向前走,牛若是不愿意,农夫即便用鞭去抽也不行!”长孙无忌用不大的声音暗暗嘀咕了句。
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刚好能让在场的众人听到。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这句话中的意思!
自己是皇帝,手中有着绝对的权力,只要自己认定的目标,那就一定要达到,大臣们所起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加上一个监督者,可以尽快的达成这个目标,而不出错,或者少出错。
倘若一件事情自己本就不愿意干,那么大臣们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
李元景的话虽然有种大不敬的意思,但其中的道理却暗暗提醒了自己身为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而另一个暗示,应该是朕应当拉着百姓向前走,大臣们负责辅佐不要让出现偏差,而不该是大臣拉着百姓,自己来辅佐。
帝王,不该只去享受其所带来的权力与荣耀,更应该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自打登基一初,李世民便下定决心要让大唐尽快恢复到前隋时期的辉煌,甚至是超越前隋……
“你比朕看的更透彻啊!”李世民暗暗的叹了口气,虽然他对李元景的警惕依旧没有放下,但现在的感觉却是李元景的威胁并不大。
年虽不大,且城府太低,倘若是自己有这些想法的话,一定会深深的埋藏起来,等待机会。
而这个机会其实也并不遥远,只要再等几年,自己让他去就藩的时候再拿出来,经营个三五年的时间,藩地那边基本上他就是皇帝了。
李世民又叹了口气,看来,是时候重新改变一下对李元景的看法了!
“朕虽是皇帝,但也有大臣不敢言的时候,元景,你我兄弟应当齐心协力,齐手并进,来,咱们一起拉这架犁……”
李元景猛的摇头后退着,开什么玩笑?
给你找了个干活的理由,你还想拉着我一块下水?
“不拉……我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拉不动这么大的犁,我觉得皇兄一个人就可以了,其实臣弟是个懒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就是这些事臣弟都懒的做,好处捞不到不说,还竟被人惦记……”
第四十章:水车
李世民被李元景气的有些肝疼。
能把偷懒说的这么轻松脱俗,他倒是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小看李元景了。
独自一个人体验了一把,拉倒是能拉动,还是觉得有些吃力。
土地被冻上了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等到真正能用上的时候,两个大人就可以拉着干活,再加一两个小孩子的话,会更轻松一些。
除此之外,犁地的效果也要比直犁好一些。
李世民当即决定把这架曲辕犁交给将作监,等他们摸透了技术以后,拿出详细的方案,然后由户部和工部联合推广,直接下放到县。
距离下一次耕种大约还有八个月的时间,虽然不能把所有的犁都换成曲辕犁,但是两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当然,李世民考虑问题的角度并不像李元景那么简单。
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旧农具的处理方案,并不是每一家百姓都能换的起新犁的,甚至很多百姓都是几家合用一架犁,更穷一些的,一个村子只有一两架犁也是正常现象,而每到耕种时节,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日夜不息,抢时抢工。
曲辕犁的制作步骤是现成的,除了需要将犁刀以外所有的铁换成木头以外,其他的并不需要改动。
将作监的任务是根据这架曲辕犁,去想办法对直犁进行改造,不求能达到跟曲辕犁一样省力奏效,至少要比之前更加好用,在改善农具的同时,尽可能的替百姓节约了成本。
“你说有人盯上了曲辕犁?”确定了接下来的事情之后,李世民开始关心起另一件事情。
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因为接下来曲辕犁的制作方法是要公布出去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推广。
虽然自己制作销售能带来一定的利润,但这点利润并不稳定,与增加的粮食相比较,特别是连年的灾害,李世民选择了粮食,而不是钱。
“可能是曲辕犁,也可能是别的东西,也有可能是臣弟的命,反正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匕首,两个不明所以的糊涂蛋,一个半知半解,还让联系人跑了的二愣子!”李元景摇了摇头。
“你那还有类似的东西?”李世民愣了下,直接抓住了重点。
一个曲辕犁就能带来如此的效果,如果还有别的东西的话,李世民觉得自己简直要幸福的昏倒过去了。
李元景点头道:“有!臣弟带着房二进宫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说着,李元景的眼神不由的飘向了程知节。
房玄龄的眼神中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如果这件东西也不错的话,自家老二的爵位怕是也保了。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等大臣则是无语的摇着头,这等好事怎么就没轮到自己家呢?
当初打牌的时候,俺们家的兔崽子也是也在场的啊,一百倾地都不舍得输给你的程处亮,反倒是第一个拿到好处的,这让俺们上哪说理去?
程知节则是脸不红气不喘的,如同一尊门神一样的伫立在那里,任你风吹雨打,我就是不为所动。
“什么东西?”李世民好奇道,爵位他倒是不稀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要东西真的好,封爵也就封了。
反正这些都是跟着自己打江山的老弟兄,就算现在不给他们爵位,将来等自己稳定下来以后,也要想办法给他们家次子,甚至三子也封个爵的,也算是对这些老弟兄们有了交待。
“水车!”
“水车?”李世民愣了下,水车也算新东西?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就有了水车,到目前为止依旧在用,只不过水车用起来很不方便,往往需要数名大汉不停的转动才能取水,若是要接连不停的话,一天至少需要十名大汉守在这里,而且取水效率也并不高。
不知怎么了,李世民下意识的想到了曲辕犁和直犁,曲辕犁就是在直犁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动,效果自己已经体验过了。
“改进过的水车?”李世民下意识问道。
“嗯,去庄子里看一眼就明白了!”李元景点了点头。
没有实物只靠空口白话,很难令人信服,一架简易的水车已经被制作好了,是在原有水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动,所以并不麻烦。
李世民同样被改动过的水车所吸引,想要看看效果到底如何,连忙让禁卫去准备,自己则换了一身便服,带着大臣们便朝着城东的皇庄跑去。
来到皇庄,只见一群孩童正围着一架水车不断的嬉闹着,几个妇人则在周围看着,不准孩童靠近水车,男庄民则不知道在搞着什么。
“会自己动?”看清了水车没有人控制便自己转动着,李世民惊讶的险些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嗯,原理很简单,水车不会自己动,是因为自身太重了,水推不动它,但水车的重量是不可能减轻太多的,所以只能想个办法骗一下水车,让他觉得自己身轻如燕,所以就自己转动了!”李元景神神秘秘的解释着。
“说人话!”李世民皱着眉头,还骗水车?让他觉得自己身轻如燕,你这么牛,咋不去骗一下死人呢?
李元景努了努嘴,暗道没一点幽默细胞,无趣,无聊,呆!
伸手一指被油布覆盖着的部位:“喏,重点就是在那里了!”
一名侍卫真正身轻如燕的跑到水车边的架子上,直接揭开了油布,没来得及密封,或者压根就没打算密封的核心部位露了出来。
这下总算是看到了核心点,但李世民却是一头雾水,中间的那根支撑杆是一动不动的,但是外边的水车却在动,甚至还看到了一些圆木一样的东西在跟着转动。
“道理呢,跟你说了也不懂,这些年来工匠们试过把马车的轴承安装上去,但效果不好,所以我就又改进了一下,通过借力的方式来让水车更容易转动。
这个是最基础版本的,如果水力不够的话,就让两个小孩子坐在上面,时不时的用手转动一下就能取水了,不过这种事情不太安全,后期打算对其他部位改造一下,争取在内湖池塘能让一个小孩子坐在那里跟玩似的就能转动一架大水车。”说的再多,不如亲自看上一眼,现在水流的速度不慢,水车转动的速度也很快,水量很大,即便是用来灌溉都够了。
没有什么能比事实更能代表说服力,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李世民暗暗的点着头,轴承的运作原理他并不懂,但他知道这种水车的好处,指着正在忙碌的庄民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第四十一章:房二封爵
“搭建水渠,旱季每个地方都缺水,直接走地头水渠会浪费不少水,使后面的地方无水可用,靠这个灌溉并不现实,所以只能想办法节约水在途中的消耗,搭建一条木头水渠,在每一家地头处留一个小口,两只水桶轮换着用,水量不大,却也够用。”说到这里,李元景停顿了一下。
这种方法是把节水发挥到了极致,中途损耗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基本上就没什么损耗。
而现在农民用的又是滴灌法,就是提着水桶用一只小碗在根部浇一些水就够了,是一根根的浇,而不像后世直接灌溉,水井一开,整块地保准让你无处下脚,到哪里都要陷进去。
“哎!这也是臣弟为什么非要用王府编制换工匠编制的原因,倘若朝廷能够真正的重视工匠,制定奖惩制度来刺激他们,这些东西,甚至是一些想不到的东西早就被他们捣鼓出来了……”
现实中的两样东西,加上李元景的话,给李世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眼神不由的又一次看向了正在转动的水车,一桶桶水被带入水槽,又顺着铺设好的一段管架去往该去的地方。
重点还是放在了核心部位轴承那里。
今日之前,没有人想过水车还能这么用,把直犁进行一些改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透了其中的要点,就算是李世民也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困难。
可是千百年来,却从未有人点破。
难道真是因为工匠地位低下的缘故造成的吗?
“这件事情再说吧!”李世民摇了摇头,算是否决了李元景的提议。
尽管李世民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利益,可他还是下不定决心。
看着闷头生气的李元景,李世民不由的笑了笑,问道:“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想要哪方面的人朕从宫中调给你!”
“建房子!”李元景有些赌气道。
这么大的好处都给了你,给几个编制就这么难?
没有编制,我拿什么去忽悠人?忽悠不来人,我拿什么去享受?
当弟弟的都把心窝子掏给你了,结果你拿了心却来一句笑纳了?有你这么当兄长的吗?
“崇仁坊内的王府的确是小了些,这样吧,十六王宅那里给你一座,跟他们不一样!”李世民点了点头。
赵王府他没有去过,但也听人说过,几乎是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作为一个王爷,这种王府也的确寒颤了点。
十六王宅是按照王爷的规格去建造的王府,整整一作坊内只有十六座王府,每一座占地规模都在五十亩左右,各种设施也是齐全的,虽然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