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时候要停一小会儿,基本上一天都不用停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蒸汽机他倒是知道,但也仅仅只是听说,知道李元景搞了一台在船上,效果很不错,而且这一批船也打算上蒸汽机,但见到实物这还是第一次,不免有些好奇。
    这些机械形状不一,但上面部分基本是相同的,一个人坐在最上面负责操作,似乎是控制方向的,尾部有一个小的锅炉室,一个人拿着铲子一铲铲的将煤扔进去,另一个人站在旁边就这么看着,似乎在操纵其他的东西。
    很快,位列最前端的那台前面带着一个铲子的机器开始缓缓的移动了起来,直接将前面一堆堆泥土铲开。
    铲子的位置是固定的,机器吭哧吭哧的向前移动着,被冻的结结实实的泥土堆瞬间分裂开,一个又一个。
    紧接着,第二个平地机开始移动,它的任务就是进行进一步的平整,尽可能的将地面刮平。
    最后才是压路机这个大杀器上路,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受制于舱内压力问题,所以速度并不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台机器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陛下,咱们下去看看?”程处亮笑嘻嘻的招呼着。

第三百八十六章:跟朕玩?呵呵!
    李世民等人旋即下台亲自观看一番,虽然李世民对这些不懂,但身边有人懂就行了。
    压路机压过一次的地面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主要原因是天气原因,以及压路机自身的重量被减轻了,所以需要重复碾压。
    但是这并不影响最终的结局,第一次碾压过后地面上有些地方并不是特别平整,甚至还有凹坑存在。
    这就需要人为的去填补一下,也不需要做的太细腻,挖一堆土丢进坑里就行了,接下来压路机会一遍又一遍的碾过去,直到路面彻底平整。
    其实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想要造一条特别平的道路是不大可能的,没那个条件,也没那个必要。
    大差不差的能看过去就得了,而修路最为重要的便是路基,而修路基则有两个要素,熟土,夯实。
    熟土不只是修路,造房子的时候也同样要熟土,不然的话住不了几年,房子就会被各种虫给蛀空。
    所以说,别以为黄土房比较容易修,不过就是用黄土和稻草垒上去就行了,真要是认真起来的话,一座黄土房的建造周期不比砖混房子周期短。
    “就算这一步能够提高速度,翻地熟土也要不少时间吧?”李世民突然问道。
    “父皇,的确如此,不过儿臣已经有了计划,可以用挖掘机来代替人工,只要挖土能够跟上,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完这件事情了。”李承乾如实回答道,放在以前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但现在并不难。
    “熟土?不用啊,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不用?”程处亮愣了下,疑惑的看着李承乾。
    “更好的办法?”李承乾也同样愣了下,我咋不知道有更好的办法呢?
    “对啊!难道你不知道?”
    “本宫要是知道了还问你干什么?”李承乾一脸懵逼。
    “对哦……”程处亮突然间反应过来,他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接着说道:“直接撒白石灰啊,这玩意儿一把扔进去不出两天不管什么虫都得死球,而且之前我们试验过,效果很好的,据说还有防潮作用,用来修路是最合适不过的,为此我们打算推出两款专业的机器。”
    “还有?”李世民不由的有些惊讶,这特么到底是研究机器的还是研究修路的?怎么搞得他们比朝廷还懂啊?
    “对啊,这个可是多功能的呢,而且也不算是新奇,就是犁和平地的东西,类似于耙子的,不过这是通过特殊的装置将其装在车上,这可是好东西啊,陛下想一想,修完路之后,这两样东西可以直接开到地里去犁地平地,速度陛下也看到了,若是用以前的方式,干完这些活少说也得大半天吧?现在呢?盏茶功夫都用不了。”程处亮毫不犹豫的吹嘘着。
    “???”李世民又如何看不出程处亮那点小心思?直接问道:“成本几何?”
    被李世民看穿了心思的程处亮也不着急,而是继续稳健的说道:“陛下别看这东西并不复杂,其实里面的东西多着呢,目前这个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之前研究过但是都失败了,比这几个东西难搞多了,而且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单独去打造,还需要去考虑到其他等等问题……”
    “朕问你多少钱!”李世民有些不耐烦了,机械化的效率已经不需要多说了,李世民心中比谁都清楚,铁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程处亮吹的越狠,李世民就越觉得这货要狮子大开口。
    “这三个加那两个,五件套一共十万贯,如果只要那两个的话,五万贯,实在是技术太难了,而且造起来也不容易。”
    “少给朕扯淡,你程处亮心里面那点小九九真以为朕不知道?成本?你有个屁的成本!”听到程处亮的报价,李世民瞬间气的指着程处亮破口大骂。
    你特么的挖掘机工坊成本来自哪里?
    所有的订单都是官方订单,正因为如此,铁料也是官方免费给的,这些年你们私下里偷偷干了多少事真以为别人不知道?
    只不过是别人不愿意追究罢了,一台给你五百一千贯的加工费,除去人工什么的他么赚的也不算少,虽然数量不算多。
    但是现在你特么的敢张口就要十万贯?两万贯一台?
    面对李世民的怒骂,程处亮稍稍的有些恐惧,但一想到那可都是钱啊,而且现在就算还嘴,那也不是跟李世民还嘴,而是根据朝廷制定的国策在还嘴啊,一想到这里,程处亮的底气便更足了一些。
    “陛下,这账不是这么算的啊,毕竟朝廷之前的政策跟现在的政策也不一样了啊,单单说这蒸汽机,虽然是赵王搞出来的,但总不能指望赵王免费拿出来给咱们用吧?
    我们要用这东西,那就得拿钱去赵王那里买,这玩意儿目前整个大唐除了赵王没人搞的出来,而且为了这个东西赵王花了多少时间,投入了多少钱,陛下虽然未必清楚,但也大概知道点吧?
    我先前问过赵王,就这么一个小家伙,赵王的回复是看情况,初期产量低,可能三五千贯一台,后期产量上来了价格会降低一些。
    您看,一台机器就这么多钱了,我们还要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去生产,还要养活这么多人,杂七杂八的算下来成本也都一万多贯了啊,而且还要交税,按照五台十万贯来算,这一个五件套就要交三千多贯的税啊,算来算去,十万贯我们最多也就赚个两三万贯。
    而且后面还要不要继续去搞更先进的了?没钱拿什么搞?总不能赚到的钱自己一分也不花,全部拿来搞这个吧?那这么搞还有什么意义?”说到这里,程处亮悄悄的看了眼李世民,虽然这一切都是他根据李元景的交代胡咧咧的,虽然他也心惊胆战的,但看到李世民的表情之后,心里面还是松了口气。
    然后按照李元景的交代,又放出了一个大杀招:“陛下,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就算没钱也能干很多事,毕竟大家都穷吗,也都习惯了,最多就是背地里骂两声而已。
    现在咱们有钱了,不仅自己有钱了,还想让更多人有钱,这样才能彰显陛下治世之才啊,所以,现在不论干啥都得要钱,我们不花钱,怎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他产业不发展,朝廷的布局又有什么用处?大家都不花钱,朝廷上哪拿税收去?”
    李世民听的暗暗点头,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
    但……
    “蒸汽机的事情朕和赵王去谈,铁料的价格你也不必担心,所以现在这个价格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大忽悠在线中
    李世民除非是傻了,才会被程处亮这一番话给唬住。
    而且很明显,以程处亮的智商,是断然想不出这一番话的。
    所以说,背后十有八九是赵王在怂恿的。
    当然,赚钱他并不反对,事实上朝廷现在也在赚钱。
    只不过朝廷还是有底线的,目前只是通过钱庄在赚钱,而且也从制度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不会说像程处亮这般,动不动就是几倍几十倍的利润。
    除此之外,哪怕朝廷接下来打算将水泥投放到市场,也没打算把价格定的太高。
    而初步的计划是在所有成本扣除之后,每袋加个二三十钱就卖了。
    虽然表面上看利润依旧不少,但其实也没那么高。
    朝廷需要考虑的可不仅仅只是利润问题,水泥作坊就那么几座,就算接下来还要修建,但平均下来,每个州都不一定能有一座。
    而水泥作为朝廷专营的商品,价格自然要做到各地统一,不然的话距离作坊近的地方价格低,远的地方价格高,肯定会有人单独跑过来买货拉回去赚差价。
    别小看了这些个体,真要是这么搞起来,他们自己带着家人就能干,而且跑一趟赚的绝对不少,肯定会比去工坊干活赚的多。
    所以说,这部分利润会有一部分被填到路途远的地方作为路费,均衡下来,一袋的纯利润其实也就十来钱。
    这就是朝廷专营的好处,可以控制价格,防止物价暴涨。
    所以,相比较于程处亮这个奸商而言,李世民还是很有底线,很要脸面的。
    若不是看到了机械化耕种的前景,李世民甚至都懒的搭理这个货,直接给他爹传个话,呵呵,还想跟朕玩?先让你爹招呼着你走起!
    哼哼!
    李世民的内心被程处亮搞的跟猫抓似的痒痒的,索性直接前往了赵王府。
    大唐接下来虽然要着重发展经济,但是农业方面也绝对不能停滞不进。
    机械化耕种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解决了耕种的艰辛,更多的是解放了百姓的双手和时间。
    以前农忙就那么点时间,每家每户都要没日没夜的去地里干活,不然错过这个时间明年就只能饿肚子。
    如果现在农忙不需要那么忙了,百姓则可以在不耽误耕种的同时去工作,对发展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翻地又是最累的活,若是这个事情有人干了,家里甚至不需要劳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收获的时候忙碌一段时间就行了。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事不能拖下去。
    “皇兄,臣弟也知道这件事情对大唐至关重要,但臣弟也不能赔本去干啊。”李元景双手一摊,无奈道。
    “铁料朕可以便宜一些!”李世民说道,免费给不太可能,但便宜一些还是没问题的。
    “皇兄,这不只是铁料的问题,蒸汽机用的全是精钢,这么说吧,目前冶铁坊练出来的钢,都需要进行二次熔炼才能勉强使用,而我们用的全部是三次熔炼过后的精钢,若是钢材不过关,日后使用的时候则可能会爆炸,那可是会死人的。
    除了这些精钢,焊接也是个大难题,这部分花费的费用依旧很大。
    这么说吧,不算人工,铁料按照百钱一斤来算,今天皇兄见到的那些,材料成本就已经超过了一千贯。
    再算一笔账,这种蒸汽机是打算在长安生产的,初步计划是买一千亩地作为厂区,按照目前的地价,就算是给个友情价,三十贯一亩地,一千亩也要三万贯,建设厂房,路面硬化,材料和人工加起来,一万贯总要有的吧?购置一些特殊的机器设备,费用大致在十万贯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工坊想要建起来,至少需要十五万贯左右,而初期规模是一千人,就算按照织布工坊的标准,这一千人每天的耗费就是二十贯左右,但他们属于技术人员,标准肯定要高一些,每天按照四十贯来算。
    运营一年的话,这些人员的成本就有一万四千六百贯,这还只是基础。
    设备,厂房什么的按照五年周期来算,虽然五年后这些东西还能用,但到时候肯定是要更新的,也就是说,十五万贯均摊到五年,一年便是三万贯,地皮是一次性的,厂房虽然不用推倒,但也要时长修缮,就算再扣一些,一年两万五千贯总是有的吧?
    也就是说,一年什么也不干,开销便是四万贯左右,现在工坊都是新手,就算是海州那些搞了几年的老手,五十个人一个月也就搞了十台,新手又能搞多少?就算有一千人,第一年又能搞出来多少?一百台?还是二百台?
    按照二百台来算,这一台的成本就要再加二百贯才能够顾本。
    臣弟还是那句话,若想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若是大唐愿意停滞不前,一台赚个几十一百贯的也就卖了,等到他们熟练了以后,一年几百上千台的产量,坐着不动收个几万贯十几万贯的多好?
    好吧,这些只是明面上的成本,为了搞这个东西,算上试验什么的,臣弟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