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唐朝是以胖为美,目前来说都是扯淡,真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是在唐玄宗迷上杨贵妃之后才流行的,在此之前唐人的审美还是很正常的。
    李元景最觉得不适应的,就是自己虚岁才十五岁就要成亲了,所以心中有些压抑,就算是面对关系不错的房玄龄,李元景也始终高兴不起来。
    “没人说让你回去啊……”房玄龄懵逼的下意识说道,旋即明白了李元景的意思,连忙解释道:“虽然你的婚事皇后已经准备的就差你人回去了,现在就算是你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你的婚事推迟到明年了,具体的日子再订!”
    “嗯?你是打算先把本王哄高兴了,然后在敲闷棍把本王带回长安吗?”
    “老夫没你那么无聊!”房玄龄吹了吹胡子,随即让人端来一盆水净了净手,仔仔细细的擦干净,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圣旨。
    “不会吧?朝廷现在已经穷到连个中书舍人都用不起的地步了吗?”李元景有些惊讶,按规矩房玄龄的身上是不能带圣旨的,确切的说是制书或者敕书,具体是什么要看内容,制书是处理重要事件的,敕书主要是任免官员以及处理一些其他的次要政务。
    而圣旨发到外面,只有中书舍人能带,而宣读圣旨的也是中书舍人。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中书舍人行走在长安以外的地方,那么所有人都得绕着走,万一得罪了人家,分分钟办了你,因为能这么大摇大摆走在外面的中书舍人,身上几乎都背着圣旨,就算是地方官员也惹不起。
    房玄龄瞥了眼李元景,直接开口道:“门下:任赵王、太尉李元景为讨逆大将军,任城郡王李道宗,英国公李绩为副,领兵五万,即刻整军备战,兵器入营之日,即刻出征新罗平逆!待平逆事务结束后,配合房玄龄安顿新罗事务!”

第二百八十五章:新罗之乱
    去新罗平叛?
    李元景一瞬间觉得脑袋瓜子好像有些不太够用了,新罗不是有侯君集带领的两万大军吗?
    两万唐军虽然不多,但是驻扎在新罗却能压制的新罗不敢有任何动静。
    除非新罗有胆子联合高句丽以及百济共同对侯君集的两万大军同时发起攻击,而这个时候由于唐军是分散的,多以两三千人的规模分布在数十个不同的营区,若是大意了的话,很有可能会遭遇不测。
    但是高句丽和百济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有胆子对唐军发起攻击吗?
    很显然,没有!
    因为这个时候的唐军刚好带着灭掉突厥的余威,不论是战力还是欲望都不是他们能够挑战的。
    除非……
    李元景突然间放大了瞳孔,震惊道:“侯君集叛乱了?”
    房玄龄艰难的点了点头:“朝廷于十日前接到的消息,侯君集应该是早有准备的,叛乱之初先是安排人抢了船,你留下的军队只抢回来了几条小船,但最终能回到文登的只有一条小船,据说他们目前已经汇聚到了一座矿上据守,但现在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
    李元景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没有接到消息,船都被抢走了,接个屁的消息。
    将士们好不容易抢回来几条船,这个时候的首要任务当然是最快速度的将消息传回去,所以回文登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拼了命的话,只需要两天就能从码头赶到文登。
    而船队基本上就是二十天左右一个来回,除去路上航行需要占据大约七八天的时间以外,余下的就是在装货,卸货,以及简单的休整。
    而按照时间来算的话,大约再有四五天左右就是船队下一次回来的时间了,就算发生意外晚了几天,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看情况的话,侯君集应该是在船队刚刚靠岸后当天或者第二天就突然发难了,而船队也不会对大唐驻新罗军有太多的防备,他们想要上船并不难。
    “好端端的怎么会叛乱呢?”李元景有些搞不懂,侯君集父子虽然都在新罗,而且侯君集也带了几个小妾过去,据说在当地的日子过的也很舒坦。
    但他的家族什么的可是都在大唐的,而侯君集若是大规模转移族人的话,必然会引起朝廷的重视。
    李元景实在想不出,侯君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去叛乱,难道他真的就有自信能抵挡住唐军的进攻吗?
    还是说,他有信心能够靠着两万人在新罗站稳脚跟?让新罗人都支持他,并且让高句丽和百济不受大唐的指挥去进攻他?
    “追其原因,其实还是在你身上,当日你在新罗埋下了祸根,这才导致了侯君集的叛乱!”房玄龄叹了口气,房遗爱现在也在新罗呢,不只是他,连同长孙涣和程处亮两个人也都在。
    长孙无忌倒是没什么,就是郁郁不乐的,把自己的愤怒直接写在了脸上。
    程知节那个货可就没那么含蓄了,直接在长安带着人马就去把侯君集家给拿下了,甚至放言出去,侯君集若是敢动他儿子一根汗毛,他就灭了侯君集全族。
    除此之外,程知节还跑到李世民面前高声的嚷嚷着要让朝廷给他兵马,他要亲自去新罗灭了侯君集。
    程知节在长安上蹿下跳的表现虽然很显眼,但还是被李世民给拒绝了。
    府兵这两年南征北战的也有些疲惫,加上府兵人数本就不多,再调用的话,怕是会引起后遗症。
    而正好之前李道宗写给李世民的书信中提及了海州军的情况,李绩也在另外的信件中表示,海州军其实训练的已经差不多了,继续待在这里能提高的其实并不多,当下的海州军需要一些强度不大的战争来磨练一下。
    两位老将既然都这么有信心,李世民这个时候当然也就想到了海州军,而泛海远征,这不正是海州军的对口业务吗?
    所以便有了现在的这封诏书,另一方面,李世民正全力的调集兵器运往海州军营,在此之前海州军营的兵器都是训练兵器,全部都是自己砍伐树木制作的,其实就是一根长棍,假装是长枪,跟刀差不多长度的棍子,假装是刀。
    不仅仅只是这里,全国的府兵都是这么训练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加紧调集船只,这个时候也没什么战船不战船了,能称为战船的都在船坞躺着呢,只要是能出海的,全部都在征召范围之内,可以说这一次李世民已经把吃饭的锅碗瓢盆都拿了出来。
    听到侯君集叛乱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埋下的祸根,李元景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肯定是因为自己给手下三千将士发放补贴的原因导致的!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吧?时间紧凑,房相还是直说了吧!”老谋深算的李道宗一眼便看出了事情没这么简单。
    李绩也同样看了出来,但在场的几人地位都比他高,这个时候他不能先出声发问。
    “的确没这么简单,其实朝廷早在五月的时候就有了怀疑,根据之前的预测,与运回来的矿物又较大的差距,侯君集虽然表示说唐军刚接手,开采还没有完全展开,过些时间就会恢复,但朝廷还是暗中派人跟随船队去了解了一下,结果发现侯君集也在向驻军发放补贴。
    陛下考虑到侯君集的难处,所以这件事情便没有声张,而是让人持节前往新罗秘密申饬侯君集。
    侯君集告知使节将士们远离家乡,常年不得与亲人相见,即便放在以往军心也会出现动乱,况且规矩已经被你赵王给带坏了,他必须要想尽办法安抚军心,而发放了补贴之后,发现将士们的确稳定了下来。
    使节带着补贴名录以及数额回到了长安,陛下念众将士在海外的艰苦,这件事情便就此放下了。
    但没想到接下来几个月的矿物数量依旧没有增加,甚至比之之前又少了一些,上个月朝廷打算派人再去新罗调查的时候,朝廷先前安排在新罗的密探送回了消息。
    消息来的有些意外,从殿下招募的新罗矿工那里了解到,官方矿场招募了数十万新罗矿工,不仅吃的差住的差,甚至工钱也少的可怜。
    而朝廷手中的那些矿就算是全盛时期也没有超过十万人,侯君集既然招募了数十万矿工,为何又要说没有全面开采呢?
    这次陛下没有急着让人去申饬侯君集,而是暗令密探去验证一下消息的真伪,不过朝廷至今没有接到消息,反倒是先接到了侯君集叛乱的消息!”房玄龄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有效的信息并不多,但却不影响下结论,侯君集在给士兵发放补贴的同时,还在不断的中饱私囊,倘若他的贪心小一些,不做的太过份,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李世民是个念旧的人,并不会因为这点事情就去对侯君集痛下杀手。
    而真正逼侯君集叛乱的,大概率是前去验证真伪的密探被发现了,然后密探交代出了他已将情况告知朝廷的事情,这下对侯君集来说就已经没了退路,要么等死,要么自立为王。
    “陛下的态度呢?”李元景直接问道。
    房遗爱他们发现不了侯君集的事情很正常,因为几个货除了自己矿上的开发以及卖货以外,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操心。
    但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李世民的态度很重要,作为主将的自己竟然没第一时间提出背后的问题就让李元景很是尴尬,这一次怎么也不能丢了面子吧?
    “流放侯君集妻及一子于岭南……”

第二百八十六章:给你个任务
    李世民还是那个熟悉的李世民,即便侯君集已经叛乱了,但他还是像历史上一样选择给侯君集留了一条血脉。
    当然,这个儿子是谁?这就不是侯君集能选择的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嫡出。
    李元景也没想到过侯君集竟然会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去谋反,而且这一次……
    怎么说呢……
    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是担心李元景会暗中搞事情的,所以派了他最信任的侯君集去接手,从而尽快的把李元景从新罗调回来。
    结果一年不到,侯君集就反了,虽然是因为李元景埋下的祸根,但归根结底,还是侯君集太贪心了。
    李世民已经放过了他私自给军队发放补贴的事情,这意味着这里面的油水什么的李世民已经决定既往不咎了。
    若是侯君集这个时候选择就此罢手,或者保持现状,不在去进一步的贪图什么,大概率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调集兵器和船只需要时间,暂时先不要公布消息了,让将士们过完这个年再说,另外,对名单上的人进行考核!”李元景直接为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
    “嗯,年后出征也好,不过那些船能保证大军渡海吗?”李道宗显的有些担心。
    “我们目前的训练重心在于陆地作战以及登陆作战这两方面,现在侯君集抢走了大船,若是在海上进行拦截,我们怕是凶多吉少啊……”李绩也紧跟着担忧道。
    “侯君集手下的人未必懂航行,但若是把刀架在脖子上,那些船员应该没的选!”李元景面色凝重的将目光放在会议室那幅巨大的地图上。
    船队这一年来所做出的贡献不小,工坊已经造出了适合出海的船锚,而船队也在不断的试探中,找到了适合的停船地方。
    除此之外,船队还在附近测绘出了不少的航线,海州直达耽罗,直达新罗,直达百济,文登直达高句丽和新罗、百济等国的航线都研究了出来。
    除此之外,船队还借着经商的名义去了一趟倭国,顺带着打听了一下那边的消息,倭国现在正在内乱,根本无力顾及南边那座岛上的贼寇。
    当然,倭国的海上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部都是小船,就算是官方,也仅仅只有几艘百石大船,海上实力甚至还不如百济。
    由此,百济一跃成为了半岛三国加倭国耽罗五国中的海上老大。
    然并卵!
    当天夜里,李元景便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海州营没有直接发起进攻的能力。
    李元景所提出的计划让两位老将以及房玄龄都不由的皱眉,但这个时候讨逆大将军的身份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若李元景以赵王,或者太尉的身份去说这个话,他们两个是绝对不会听的。
    但李元景作为主将,他们两个作为副将,这个时候李元景说的话就不是建议了,而是命令。
    他们有权去劝说,去解释,但听与不听,接受与不接受,那是李元景自己才能决定的,而不论李元景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们都只能听从。
    ……
    “你觉得这几个月自己进步了多少?”李元景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看着比自己大几岁的薛礼问道。
    因为有足够扎实的文化功底,薛礼将自己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再加上总结了教官讲的,大家讨论的,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队正培训手册的初稿,而接下来这份初稿会经过更多人的论证,甚至是实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