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连个风帆战舰都见不到。
“绘制海图没问题吧?”李元景来到了甲板上,对着几位正在忙碌的官员问道。
这是李元景特意问李世民要的,他们日常的任务就是绘制大唐地图,就是那些粗糙到不能更粗糙的地图,看这种地图最多也就是能让你确保大方向不偏,想精准的找到目的地还是算了,根本不靠谱。
主要是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作为依托,能够把每个城镇的位置画出来都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还指望啥呢?
这一次李元景直接要了十个人,并且在每一艘船上都安装了司南,也就是指北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除非是遇到磁场变化,不然问题不会太大。
“殿下放心,其实绘制海图难度并不大,只要我们能拿到陆地上的信息就可以了。”任知行轻松懈意的说道,似乎对这个任务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度。
他是武德年间通过科举入仕的,由于没有什么后台,自身也只是乙榜人员,所以就负责这种又苦又不讨好,还看不到晋升希望的衙门,干着这让人堪称绝望的工作。
这次李元景要人,衙门里有关系的几乎都走了一个遍,不是求爷爷告奶奶的要跟着来,而是祈求千万别把自己带走,太特么苦了
不过任知行却不这么认为,自己的仕途也就这样了,倘若没有什么大的机遇,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苦读数十载,家底都被他读空了,好不容易考上了功名,当上了公务员,虽然活累了点,但他心中还是抱有一些希望的。
“嗯,这一次若是能做好,升官本王倒是不敢保证,但发财是一定的!”李元景轻轻的拍了拍比自己大了将近二十岁的任知行,一副老气横秋道。
“殿下,其实此次出行高句丽,从琅邪出海才是最近的,聚成秦时徐福便是自琅琊出海,途径高句丽等国,最终抵达倭国的。”任知行心中一喜,连忙补充道。
熟知各地地理情况,这或许就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而赵王殿下也不可能天天跟自己待在一起去了解这些地理情况,任知行迅速的判断出,能够如此近距离的与殿下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心中小心思一动,便连忙卖弄起了自己的知识,希望能够得到赵王的欣赏。
“出海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以后你就知道了!”李元景微微一笑,对方只是个小人物,自己当然没必要去跟他解释那么多。
如果可以的话,李元景也不希望从长江口出海,可扬州分坊是距离大海最近的地方,加上这里是丝绸的产地,各种好货都能找到,若是从琅琊出海,距离上倒是近了,可他还要先雇佣大量的人手将这几十船的货物运送到琅琊,这中间又将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任知行看出李元景对自己的建议并不感兴趣,或者说自己的建议还没到吸引人的地步,不过任知行心中也没有失落,虽然这一次没有成功,但只要能把海图画好了,这份功劳依旧小不了。
船队继续北上,如同龟行一般的缓慢,想要依靠着人工划桨来推动装满了货物的千石货船航行本就不易,风平浪静的时候还好一些,若是遇到点逆风,船队就必须用处更大的力气才能保证船不被吹走,至于前进就更不要提了。
“你怎么出来了?”看着突然站在自己身旁的程处亮,李元景将目光放在了远方,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上。
“他们太恶心了”程处亮面色难堪的指了指船舱内部,但随着船体的颠簸,整个人似乎再也控制不住了。
呕
不过他也算是明白了程处亮所指的恶心是什么了,估计这会船舱内的味道肯定很刺激,而且,出航前不少人听说在海上很难吃到热饭,于是一个个美滋滋的争前恐后的把自己吃到走不动路,这会反应来了,当然也是他们反映最强烈了。
李元景无语的看着程处亮,暗道你倒是不恶心,全特么风干了。
“殿下,你怎么没事?”吐完之后的程处亮这才觉得心中好受了一些,看着一点反应也没有的李元景,不由得好奇道。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撤回,李元景当天下午就后悔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咋还在扬州啊?
当天下午,海上风云突变,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风倒是不算太大。
但那只是跟海上的风相比较起来,出过海的人都知道,五六级风在海上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在陆地上就会让人难受。
原本还算是平稳的船队,突然间剧烈颠簸。
这个时候倒是没几个人担心会翻船什么的,一个个吐的满头是包。
李元景也没能好到哪去,最多就是提前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勉强没让自己身上多几个包。
这种风力对千石大船来说问题不算大,但五百石的运兵船上可就难受的要命,因为兵器没有固定导致脱落,误伤了几名士兵。
而这个时候船队也是懵逼的,他们留在岸边跟随保障的一百人还没有发来信号,这也就意味着,至少目前他们是找不到可以停靠的港口。
好在这波风浪持续的时间并不久,大概一个时辰左右便逐渐的稳定了下来,两个时辰以后彻底风平浪静,恢复到了上午时的模样。
但由于这波风浪的捣鬼,船队整个下午并没有前进多远的距离,而且为了保证船队的方向不被吹偏,同时还要保证不触礁,此时船上的人员可谓是筋疲力竭。
但这还不是结束,夜晚的时候他们可不敢就这么停靠在这里睡大觉,而且这个时候的船也没有锚链什么的,睡一觉起来大概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上岸搁浅,另一种是自己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所以,尽管全员疲惫,李元景还是下令继续前进,夜晚行船不比白天,所遇到的危险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
有陆地上的一百人进行引导,船队最多也就只能保证不偏离大陆架,尽可能的保持距离,但面前的海面却是黑漆漆的,会不会触礁谁也不知道。
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将五百石小船上的人转移至其他船只,然后排成一字长蛇阵,那艘小船上只安排必要的船员进行划桨,后面还拖着几艘小船,一旦触礁沉没,他们还可以立即上小船逃离,后面的船则跟着灯光引导一路前进。
这个时候李元景有些后悔了,当初为什么就不能把船员一起招安了呢?
现在倒是好了,所有的水文情况都得他们自己重新去探索。
若是有那些人在的话,至少可以保证沿海地区不会有什么问题,海船不适合在内江通航,而这些海船以前也就是经常沿着大陆架南来北往。
直到后半夜,岸上的骑兵这才终于传来了消息,他们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口,于是,在港口的指引下,舰队缓缓的进入了这座久违的港口。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将近一天的时间,还遇上了并不算特别恶劣的天气状况,但此时船队的状态,已经完全不适合继续航行了。
为此,靠岸后李元景不得不下令原地休整两日,顺便补充一下物资。
当然,这些事情自然不用李元景亲自去操心,船上有人去负责这件事情。
虽然看着船上大堆大堆,足够他们使用一个月的物资,但李元景还是觉得只要停靠就补充物资比较好,这样心里面比较踏实,万一偏离了航线,也可以保证他们能多活几天,或许生机就在这几天呢?
上了岸之后,询问了港口官员,李元景这才知道他们这一天时间到底跑到了哪,江都郡盐城县。
“人都快折腾死了,闹了半年咱们还在扬州?”程处亮听闻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瞬间崩溃。
前天的时候他们就到了扬州,之后去跟船队汇合,接连赶路让他整个人都觉得快要散架了,而且今天又在海上漂了这么久,还遇上了这么大的风浪,合着闹了半天你告诉我,咱们一直在原地踏步?
“咱们是绕了一个大圈过来的,并不是原地踏步!”李元景懒得解释。
“殿下,这个速度的确慢了些,但考虑到下午的时候海上出现了风浪,所以也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从入海口到这里,最多也就是一个白天的时间就够了。”市舶司官员毕恭毕敬的应答着。
“下一座港口在哪里?需要多久?”李元景更关心的还是下一站,之前的错误不代表要一直延续下去,李元景打算在这一站更正一些错误。
比如说,最熟悉航线的肯定是经常跑船的人,他们对这里的情况都是门清。
什么地方可以停靠,哪个区域有暗礁不能走,哪个小岛有淡水,可以补充实物都瞒不过他们。
“若是小船想找个地方并不难,但殿下这次所携带的有这么多千石大船,想要停靠并不容易,下一站只能在海州停靠,正常的话需要两个白天,若是天气不好,可能会需要更久。”市舶司官员下意识的说道,具体航线他可能不清楚,但前后站他还是很清楚首发
盐城作为产盐大户,就是这里的经济支柱,之所以有这么个大港口,完全就是为了方便将这里的盐运出去,往南往北走的海船有不少,但千石大船并不常见,一般人根本养不起。
当然,市舶司官员当然不会明摆着告诉李元景,你船队中的这些船,我都见过……
虽然他不知道李元景为什么抛弃了那些熟悉航线的老船员,应该是有自己的道理吧……
李元景怎么想的不清楚,反正程处亮是又一次的崩溃了,跑了一天没离开扬州也就算了,合着在跑两天他们才能到河南道?虽然海州他没去过,也不知道在哪,但这一次的航行怎么听着这么不靠谱呢?
“盐城应该有熟悉海路的人吧?”李元景倒是不在乎程处亮想的那些不靠谱的内容,这个时候找到几个熟悉航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什么事情都可以暂时往边上放一放。
市舶司官员这么一听,脸上瞬间乐开了花,连连点头道:“有,有的,而且还有不少,我有一位兄弟之前就在千石大船上做过几年事,南边去过安南,北边最远去过辽东,不过次数不多,最近正赋闲在家。”
“本王欲出钱三十贯,请其弟带路至登州文登县……”
“可以……可以……不用给钱就行,能为殿下带路那是下官祖坟冒青烟了啊……”
()
第二百二十九章:船丢了,咋办?
登州文登县就是后世的威海附近,李元景可没打算绕着渤海转一圈,那样的话整个行程将会增加十天左右。
虽然具体的位置不知道,但是没关系,大致方位只要知道就行了。
文登县对面就是都里镇,也就是后来的da连,就算是现在的船队速度,日出出发,日落前也能轻松赶到。
李元景同样不打算这么走,而是打算继续让航线向东北偏离,看能不能直奔平壤。
这一趟朝鲜半岛之行,表面上看着是去享受的,实际则不然,李元景的真正目的则是去测探航线的,为下一次真正的航行做准备。
市舶司官员的兄弟叫陈设,三十来岁,又黑又胖,整个人看起来颇有喜感。
而且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没事总喜欢去船底找一下划桨的船员装个逼什么的,然后经常性被当值的校尉一脚踹出来。
经过两天的摸索之后,陈设终于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这船上似乎没一个是自己能惹的起的。
陈设郁闷至极的安静了下来,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作威作福惯了之后的后遗症。
知道上面的人惹不起,就去惹下面的人找找存在感,结果没想到下面划船的全部都是士兵,也算是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不过这货的专业技能倒是勉强过关,虽然专业的术语什么的十句也蹦不出来一句,但对于航线还是比较熟悉的,甚至知道应该去哪里过夜,这倒是让船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也不在依靠岸边的士兵去引路探索。
有这么一个熟人领路,船队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来到了登州文登县,这一次倒是他们运气好,没在遇上恶劣天气,加上陈设领着他们进入了更深一些的海域,完全可以不用担心暗礁,对于陈设的能力李元景还是很认可的。
当然,船上闲的无聊快要发霉的人也不只陈设一个,前面几天吐的昏天暗地,后面几天好不容易恢复了点元气,程处亮便开始领着几个小家伙上蹿下跳。
对于刚刚上船就到处乱跳的陈设自然是一阵玩弄过后又是一阵敲打,结果在这几位小衙内手下,愣是把陈设的家底给敲了出来。
陈设之所以懂这些,完全是看在他那个在市舶司当官员的哥哥,整个码头都归他管,南来北往的船只自然要客气的招待着。
见陈设整日在家无所事事,读书不会读,给他一百亩地不到一年就败光,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