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了下,三百至四百万贯之间……
    这个货还真特么的敢说啊,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来自于这一次的战利品转手,若不是朝廷帮衬着,给了你这个机会,你特么能赚钱吗?
    得了朝廷的好,转手过来就要坑一把朝廷?
    若不是看在你是赵王的面子上,朕特么能打的你满身是翔你信不?
    “那两成应当是大家的,你的股份其实连三成都不到,也别说朕欺负你,就算你三成的股份。”李世民心中自然也有一本自己的账本,装糊涂嘛,搞的跟谁不会似的!
    微微一笑,看着李元景接着说道:“一千万贯太多了,简直就是满口胡言,你说个实诚话,朕若是觉得合适这事就这么定了!”
    “九百万贯?”李元景心中一阵鄙视,嘴上还是很诚实的给出了最新报价。
    “嗯?”李世民恶狠狠的瞪了眼李元景,朕都把话说的这么清楚了,你还这么糊弄?
    既然你不要脸,那朕还要什么脸?又不是没给你你会!
    “一百万贯吧,今年的分红还给你!”
    “不可能的!低于七百万贯,我宁愿拿着钱庄继续放贷做生意去。”李元景一阵肉疼,连忙大惊小叫道。
    李世民有些恨的牙痒痒,可却没有办法,一百万贯的确有些坑了,但这不是补上了今年的分红吗?算下来也差不多二百万贯了,不少了已经。
    即便如此朝廷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来,还得赊账,你特么赵王就不能让着点朕吗?还是说朕这个哥哥是假的?
    “三百万贯,到目前为止的分红,这事就这么定了!”李世民也不管李元景同不同意,直接就决定了整件事情。
    皇帝嘛,若是对自家兄弟都没这点决断力,那还当个屁的皇帝……

第二百零八章:名相落幕
    随着李元景将手中的钱庄股份出手,挤兑风波也渐渐的停止了下来。
    原因当然是世家不敢继续这么明目张胆的去跟皇帝作对,虽然不怕,但不代表情愿将自己的把柄交给皇帝。
    这个暗亏他们算是吃了下去,但对于李元景的怨气又更加浓重了一些。
    当然,挤兑风波虽然过去了,但是紧接着又开始了一批新的贷款风波,从钱庄取钱太明显了,那我们就贷款嘛……
    反正贷款是钱庄鼓励的,这些钱用于扩大生意,再不济也可以用来买地什么的,反正剩下的钱等到一年期限到了以后,是肯定要取出来的,到时候看你钱庄怎么办!
    “殿下还有什么想法?老夫也跟着热闹一下?”长孙无忌美美的躺在凉亭下,喝着冰镇的果汁,目光纯洁舒适的问着。
    “没了,一个布庄的收益就够花了,接下来本王打算游历各地,大好的河山,不好好享受一下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李元景摇了摇头。
    自打没了钱庄之后,李元景手下盈利的产业也只剩下了一个布庄,而且布庄的利润也在急剧下降,倒不是销量不够,而是又降价了,最近开始匹布价格调整为九十钱一匹。
    洛州工坊刚刚进入尾声,预计再有两三个月才能正式产出第一批布,在这个空档期降价虽然不是什么好选择,但李元景也没办法,他只能这么做。
    至于三百万贯的钱庄分红,李世民依旧延续了抠门的角色。
    钱他是肯定不会赖账的,但是想要从他手中拿钱出来,想都不要想,不可能的。
    毫无意外,李世民又一次的将布店的税款用于抵押,不过这一次不只是长安这边,全国的五个工坊和布店都用于抵押了。
    但李元景同样很无奈,在自己收回这笔钱之前,还得先把朝廷的三十万贷款收回来。
    而青霉素现在也没有大批量制造,规模没有扩大,所有产出全部供应军队,李元景倒是不急,反正钱又够花。
    “殿下倒是好雅兴!”长孙无忌有些无语,好好的生活不去享受,非得到处乱跑着去遭罪。
    “雅兴不雅兴的再说!机兄,你对倭国可曾了解?”李元景淡然一笑,直接问道。
    “倭国?就是那个目中无人的蛮荒之国?”长孙无忌当然听说过倭国。
    而且倭国在大业年间的名气还不小,其主要贡献在于对方君主的一部国书,其落款为日处处天子至日落处天子无恙。
    如果是两个超级大国这样描述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倭国国书的内容却是想要派遣人来大隋学习,希望隋朝皇帝能够同意,一副学生见老师的模样,结果最后却来句兄弟,你就说同不同意吧。
    同意你妹啊,这事把杨广气的不轻,直接把倭国国书扔了,并且告诉所有官员不准回复,晾着吧就。
    不说是杨广,就是普通士子都觉得这事很荒唐,哪有求人还这么高调自信的?连长辈尊幼都分不清,那这个国家不是蛮荒之国那是什么?
    “怎么样?可曾了解?”
    “不了解,大唐对其了解也仅仅只有数人,到过倭国还活着的,估计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你怎么会想去倭国那地方?”长孙无忌有些不理解。
    “聊天呢!懂不懂什么叫做聊天?”李元景没好气的瞥了眼长孙无忌。
    暗道也不瞧瞧本王是什么身份?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能自己亲自上阵啊,朝廷手底下难道就找不出人了吗?
    李元景的确想过要把世家给灭掉,但后来操作了一番,发现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太难了简直。
    就说世家的根深蒂固,各地都有他们的族人,在朝为官的也数不胜数,这种情况怎么灭?
    根本就灭不完啊,再者他们的传承放在那里呢,只要不斩草除根,过个百十年等到这股风波过去,死灰复燃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有钱,有知识,让那些寒门士子拿什么跟他们竞争?
    历史上就算经历过了武则天时期的大杀特杀,可历史上的唐朝,这几家出过的尚书,宰相级别的任务不也是两位数起步吗?
    底蕴在这里放着呢,几千年前都是当王的,打压一下倒是没什么问题。
    所以李元景选择了改变策略,先通过钱庄狠狠的打压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然后看看能不能把他们封出去。
    这样好歹说出去也是个王,有自己的领土,这帮人应该会很心动的。
    而且李元景知道,这个时候,哪怕再过个七八百年,海外也到处都是一片无人的岛屿,很多都是大航海之后才被发现的,李元景最近就在捉摸着这件事情。
    不止是可以封世家,还可以封功臣嘛,李世民不是念旧吗,给他手下的功臣们一个个的都封一块地,让他们先派人去经营,等他们死了或者老了就回去当王,以后让他们自己继承,多嗨啊……
    然而,嗨不嗨的那是以后的事情,而面前的事情却让人嗨不起来。
    “殿下,齐国公,杜相去了……”门外来的是宫中的内侍,本来是单独来通知李元景的,结果没想到长孙无忌也在。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长孙无忌猛然一愣,整个人瞬间僵硬在了那里。
    其实这件事情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不少人都知道杜如晦的大限也就在最近了,但是当真的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一时间,长孙无忌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之前他与杜如晦之间的点点滴滴,那些惊险刺激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一般。
    不知不觉的,长孙无忌的脸庞上竟然滑落了两行清泪。
    “知道了!”李元景挥了挥手,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好吧,就那么一丢丢,他只是觉得杜如晦这样的人死的这么早实在是太可惜了,有些天妒英才的感觉。
    实际上两人的交流并不多,还不如跟他的次子杜荷交流的多。
    但不管怎么说,杜如晦的死确实很让人惋惜,当然,最可怜的还是杜荷。
    当他的小伙伴们依旧可以凭借着父辈的余荫作威作福的时候,他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就算是跟着去放肆,最多也就是当个嘴炮的角色,老爹都没了,底气不硬啊……
    “走吧,去送杜相一程!”

第二百零九章:我以程二的名义发誓
    去杜府其实也就是走个过程,等他们两个来到的时候,这里早就挂上了白绫白灯笼。
    府上哭啼声络绎不绝,李元景倒是第一次看到了李世民如此痛苦的落泪。
    这种场面李元景在后世也见过不少,但是怎么说呢。
    放谁身上谁疼,这种事情其实本就是这样的,只不过杜如晦身份比较特殊,以及他对大唐做出的贡献,才让这么多人泪水横流。
    李元景没去杜如晦的尸体旁凑热闹,那里现在正被围的水泄不通,还都是他的老弟兄。
    特别是李世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颇有一种恨躺在那里的怎么不是自己的感觉。
    李元景想走,但这个时候自己悄悄的溜了大概是有些不太合适的。
    现在这里的情况大概就是站没站的地方,坐没坐的地方。
    无奈之下,李元景只好来到了杜荷身边,本王也就跟你小子熟了,过来安慰你一下也算是尽到了一些责任。
    但李元景着实不怎么擅长安慰人,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有些尴尬的说道:“人死不能复生,把你爹的后事处理完以后就尽快去搞肥料吧,早一日成功,你爹也能走的放心了!”
    “殿……殿下……”杜荷声音极度哽塞,含着泪水说道:“殿下,我要为我爹守孝三年的!”
    “守孝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你做的不是普通事,也不是有违道德的事情!”李元景有些纠结,守孝没错,但搞个化肥能费多大事情?
    难不成三年时间你都跪在你爹坟前哭不成?还是说学某些人在地头上搭建一间茅草屋住进去?
    不对,杜如晦是要陪葬昭陵的,你就算想去地头建个茅草屋也不太可能,最多不限制你进去祭拜。
    “殿下,其实这件事情没有我其他人也能做的……”杜荷有些不太情愿。
    “必须是你,本王知道你心中想的什么,静下心把这件事情做好,其他的本王自有安排!”李元景有些没好气道。
    这绝壁不是杜荷的想法,以杜荷的智商是想不出这种办法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纯粹的伤心过度,只想着守孝的。
    但李元景却不这么觉得,杜家的聪明人可不少,次子都守在坟前三年不走,作为长子你好意思吗?
    不过李元景也不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问题,人走茶凉嘛,杜如晦的余荫又能照的了几年?他还年轻,孩子还小,若是没有人长时间照料,又怎能扛得起杜家?
    当然,他相信李世民不会坐视不管的,但至少他也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了再说。
    “殿下,老夫人多有打扰,请您移步后院……”
    从杜府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明朗了许多。
    自己猜的果然没错,这一切都是杜如晦提前安排好的。
    他已经死了,不能再掌握任何主动权,其他人照顾不照顾他家,要看别人念不念这段恩情。
    所以杜如晦临死前安排了这一出戏,要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头上加一个大孝子的光环,虽然不是什么官职,但是在古代,能让天下都承认的大孝子,在很多地方甚至比官职还管用。
    当然,聪明的杜如晦也没把鸡蛋全部放进一个篮子里。
    丫甚至还给自己留了一封遗书,那封遗书看过后老夫人便当着他的面烧掉了,从此之后死无对证。
    遗书上最机密的大概就是杜如晦承认了是他安排挑拨了世家与自己的关系,从而引发了这场挤兑风波,剩下的就是嘱托能多照顾一下杜荷,不求处处提携,只求有事的时候能帮衬着一下。
    这话其实也就是自我安慰,人家帮不帮你能知道?
    杜如晦的葬礼规模很庞大,李世民没有再次露面,但大臣们却都来了,为此,李世民甚至罢朝三天,彻底不问政事。
    这是自李世民登基以来的头一遭,以往哪怕是过年,他也总要隔三差五的询问两句。
    由此也可以看出杜如晦的死对李世民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接下来上朝的第一天,李世民改封杜如晦为莱国公,由他的长子杜构继承,与此同时,李世民直接对杜构表态,杜荷的婚事你就不用操心了,言外之意自然就是杜荷是朕的女婿了。
    可怜的杜荷开始印证了李元景的预测,你们这些货有一个算一个,谁也跑不掉……
    ……
    半个月的时间眨眼即逝,李元景将房遗爱从洛州招了回来,至于其他几人,则继续留在那里。
    马周也没有再去洛州,那边的事情已经不怎么需要他了,窦轨一个人就能搞定,至于说招募工人,爱来不来,大不了下一道通知,以府兵家眷为主,你们这帮人怕是,府兵们可不怕事,还怕招不来人?
    “殿下,您怎么不找其他人啊?这个时候把我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