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次李元景不仅要吃掉他们的份额,同样连这些中立派也都不放过,这就有些过份了。
李世民自然不会看着李元景这么嚣张,这不符合他的利益。
所以在双方对刚的矛头刚刚出现的时候,李世民便立即将这股火苗按压了下去。
“赵王有这份心倒是好事,不过朝廷也不可能全部卖给你!”李世民转头看向戴胄,吩咐道:“留下一百万头羊!”
“诺!”戴胄点了点头,在这方面他也属于中立派,事实上除了那几家大多数都是中立派。
李世民留下的这一百万头,大概就是要照顾这些中立派的,至于说世家,这个就只能抱歉了。
“哼!”大殿之上,王珪轻轻的冷哼一声。
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就算是他自己,也没想到会被李元景摆了一道。
起初贷款的时候并不顺利,这个时候街道上传出了钱庄缩紧贷款,可能资金出现问题的消息,这个消息是谁放出去的王珪还没来得及查。
不过钱庄的反应倒是迅速,直接通过了几家的贷款申请,同时约定利息为一成五,不算是最高的,但也比普通的要高不少。
王珪原本是希望引诱赵王四下出击,尽可能的多花一些钱,然后在这个时候在发动群众去取款。
这个时候钱庄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但钱庄的背后站着的不止是赵王,还有李世民,甚至三省六部也有份。
作为侍中,王珪就是当事人,这一点他很清楚。
所以,一旦出现挤兑,这笔钱朝廷必然会拿出来的,但是朝廷有钱吗?
没有,拿不出钱来填这个坑,百姓迁怒的可就不只是一个钱庄的问题了,甚至连朝廷都要遭受波及,李世民敢去赌吗?
这个时候,世家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作为钱庄最大的债主,只要他们按兵不动,钱庄就不会发生危机。
其用意无非就是为了告诉皇帝,少耍点心思,大家和声和气的还能相安无事,别总觉得你是皇帝就很牛逼,惹急了我们照样有办法收拾你。
但是现在,计划却发生了变化,只能说是偏出了他们的预计,或者说比他们预计的发展的更好了。
他们贷出的钱拿在手中无处可用,还要承担着巨额的利息,若是用来做成这一笔生意,赚的可不只是翻倍,那点利息到也不在乎。
现在生意明显是做不成了,明面上他们是最大的输家。
但事实上呢?
王珪并不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输家,反正已经决定的事情几乎是不大可能改变了,就算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把这件事情驳回,最终也只能是拖延一段时间,反倒是给了皇帝直接收拾自己的机会。
王珪暗暗的看向了李元景,心中满是鄙夷道:‘既然你想玩,老夫就陪你玩一玩!’
接下来的朝会相对而言平淡了不少,临近结束之时,算是迎来了此次朝会的另一个高潮。
西北诸国遣使至长安递上国书,愿意遵李世民为天可汗。
这算是一件大事情,而且也不是李世民刻意去暗示他们的,而是真真正正的被吓到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突厥人,三年前还曾兵临渭水,逼的李世民不得不与其签订渭水之盟,赔了大量的好处,而今天,仅仅三年的时间,李世民便带领着唐军打的突厥灭国。
就算是被灭国的突厥,也依旧是强大的敌人,西北诸国压根就不敢去招惹他们,事实上现在有两个突厥,李世民打的这个是东,另一个相对较弱在西,东边这个的残余力量就是逃去了西边。
对于三五万人就敢成一国的西北地区,这个时候他们还真的就硬不起来。
遵李世民为天可汗,面子上好像有点过不去,但那又如何?
天可汗是白让你当的?我们的尊重是白给的?意思就是我们不招惹你,以你为尊,但若是我们有事了,你得来帮忙。
李世民早就知道了这件消息,不然的话这帮使者是进不到大殿上的,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高兴的不能自我。
当即表示接受,并且赏赐了这些小国不少的礼物,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大唐嘴里随便漏点出来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财富,当然,指的是布匹,丝绸之类的西域稀缺货。
天可汗不天可汗的,李元景倒是不在意,只是现在自己怎么觉得好像有点在刀刃上踩钢丝的感觉呢?
前有狼后有虎,自己这个赵王怕是还真不好干。
但这个时候又找不到退缩的理由,至少得先打赢了这一仗再说,不把那帮人的嚣张气焰狠狠的打下去,后面的骚操作还怎么办?
迷迷糊糊的就这么退朝了,李元景也没想着要跟着去御书房,而是随着大部队朝着外面走去。
不过刚出大殿便被一位中年内侍给拦了下来,声音尖尖,露着笑容道:“殿下,皇后请您走一趟!”
李元景有些意外,抬头看了眼,发现确实有些熟悉,好像是皇后身边的太监。
“何事?”
“皇后听说殿下今日进宫上朝,一早便派奴婢在这里候着呢,说是自打殿下搬出去之后,也不太方便来往,日子久了也就有些想念,想跟您说一说话。”
“领路吧!”李元景点了点头,自己的确很久没有见过皇后了,主要是当时觉得她表演的痕迹太重了。
不过后来想了想,其实是自己多想了,放在她那个位置,不论怎么做,只要自己心中有想法,怎么看都能找到问题的。
但作为嫂子关心一下小叔子,还是个未成年的小叔子,从法理和伦理上来说都没什么问题。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自己有些小肚鸡肠了。
之前不来是有借口,现在人家派人在这里等着,自己还不去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来自嫂子的关爱
上朝的两仪殿距离长孙皇后居住的立政殿相聚并不远,中间仅仅只隔了一个万春殿。
片刻功夫,李元景便在内侍的带领下进入了立政殿。
不过这里终究是后宫,李元景虽然年纪不大,但该避讳的地方还是要避讳。
内侍进去汇报的时间比以往更久了一些,李元景倒也没有着急,而是淡定的观察着皇宫。
坦白的讲,这里比自己记忆中的皇宫更加破败了一些。
是的,就是破败。
理想中的皇宫不说金碧辉煌,至少也要让人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问题。
而面前的皇宫,除了打扫的还算是干净以外,其他的根本不值一提,脱落墙皮留下的痕迹,这并不是通过清扫就能解决的。
“殿下请随奴婢来!”刚才去汇报的内侍终于走了出来,不过面上的表情却带着一丝凝重。
领着李元景向前走了几步,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停了下来。
“殿下,这话本不该奴婢开口的,待会不论皇后娘娘说的是您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请您顺着点娘娘的心意。”
李元景下意识的认为长孙皇后要找麻烦?还是搞一些会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
但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皇后的人品,似乎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那这个老太监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就算是一个提醒,也没你这么糊弄的,李元景板着脸道:“本王如何行事,岂用你教?多事!”
内侍努了努嘴,终究还是没有继续开口。
跟在长孙皇后身边是幸运的,因为长孙皇后脾气很好,就算犯了点错误,也不会动不动就刀枪棍棒的招呼,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比这里更舒服的了。
但跟在长孙皇后身边也是不幸运的,大多数时候他们想夹带一些私货是不被允许的。
虽然这话有些冒犯赵王,但自己是善意的提醒,被赵王这么一番训斥之后,他甚至觉得有些委屈,也有些无奈。
这意味着就算自己在皇后面前说了赵王的坏话,皇后也不会记在心上,甚至会告诫自己做好自己,不要去乱嚼舌根。
‘咳咳……’
临近大殿,李元景隐约的听到了立政殿内传来的咳嗽声。
不用想也知道正在咳嗽的人是谁,宫人们是不敢在这里咳嗽的,身体不舒服会第一时间去看病吃药,这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大步迈入大殿,长孙皇后面色稍稍有些苍白,整个人看起来也疲惫了不少,一只手正抓着手帕放在嘴前轻轻的咳嗽着。
“臣弟见过皇嫂!”李元景有些意外,这个时候似乎才理解内侍的提醒,原来是皇后身体不适。
不过他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提醒就要有个提醒的样子,哪有你那般直接教本王如何去做的?
这也就是在立政殿,那货要是敢在其他地方,估计活不过三天。
“元景来啦?快坐!”长孙皇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连连招呼着。
“皇嫂身体如何了?御医可曾看过?”李元景找了张距离长孙皇后最近的椅子坐了下来,他可没胆子去坐在床榻的另一侧,那是李世民的位置。
“元景有心了,这都是老毛病了,不碍事,一会儿就过去了。”长孙皇后苍白的脸色微笑着说道。
模样不是太好看,换个胆小的,再换个时间,或许还会觉得有些吓人。
“皇嫂还是要多注意身体,莫要太过操劳!您的身体健康,皇兄的底气就更足一些!”李元景模式化的关心着。
他倒是有些好奇长孙皇后到底得了什么病,不过这会儿问是不会得到答案的,决定待会找御医问一下。
然后在外面找到相同症状的病人,用他们来进行研究试验,若是能把皇后的病治好,到时候看李二还会不会扭捏着不肯给编制!
“哎!本来是想与你多聊一会儿的,未曾想到身体突然不适,那便改天吧!”长孙皇后有些遗憾的说道。
“无妨,臣弟随时有时间,皇嫂何时想聊天派人通知一声便是。”李元景悻悻的点了点头,还能咋说?怪人家让自己白跑一趟?
“元景!”
李元景正欲离开,却被长孙皇后喊住,下意识的回头一看,却发现长孙皇后正伸手指着一侧。
“把那些带走!”
“???”李元景一脸懵逼的看着那几只大箱子,自己好像没往宫里送过什么好东西吧?
见到李元景一脸的不解,长孙皇后便解释道:“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可惜皇嫂手中余钱不多,倒是这些年陛下赏赐了不少宝物,你看着处理掉换成钱吧,也算是皇嫂对你的一番心意。”
李元景呆呆的楞在了那里,说不感动那是假的,直到现在才明白,让自己来聊天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用意是要给自己这些宝物。
皇后手中的确没多少钱,本就是个节省的人,后宫开销又那么大,这些年她甚至连自己的嫁妆都添进去了不少。
虽然很多事情她都不参与,但不代表什么都不知道,她是听李世民提起过这件事情的,所以知道钱庄的重要性。
“皇嫂不必如此,钱庄不缺钱的!”李元景摇头拒绝了她的好意,这也是他第一次对外表露钱庄不缺钱这种话。
“缺不缺钱,皇嫂还不知道吗?收下吧!”长孙皇后朝着李元景去了个眼神。
这个目光终究还是被李元景给捕捉到了,顺利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这也是个人精,不对,是个戏精,除了身上的病以外,满满的都是戏。
现在里里外外都在营造着一种气氛,钱庄的余钱真的不多了,已经穷到需要皇后拿出家底来变卖才能维持的地步了。
有宵小之心的人,这个时候必然会是得意忘形。
离开立政殿,还是先前那名内侍跟着走了出来,李元景停下脚步低声问道:“皇后所患何疾?”
古人小病称疾,大病称病,一旦医者说是病而不是疾,家人基本上就可以准备后事了。
“不少人说是气疾!”
气疾这两个字,还是给李元景提了个醒。
气疾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总称,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的总称。
中医属于是经验科学,因为这么多年传承下来,并不是没有道理,也不能说是伪科学,最合适的就是加上经验这两个字。
没有现代化设备的辅助,仅凭经验二字来操作,也不能指望他们能把病症分析的那么透彻,反正就是大差不差,知道问题在哪一块,大多数人就是先按照最像的病症开药,一段时间后若是没有任何缓解,则进行第二顺位调药,如此继续,直到对症为止。
但宫中的御医可不是那些外面的小菜鸟,经验方面他们不缺,大多数时候都能直接看出病症,就算是有误差,那也是很小的误差。
再换算一下的话,就是类似哮喘这类的病,这个时候李元景也想到了,长孙皇后也是个英年早逝的悲催人物啊。
但哮喘的话……
李元景郁闷的挠了挠头,这特么的可是世界性难题啊,从古至今,到了二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