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冉魏霸业-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四,还要联络巴蜀的成国,在赵晋两军大战之际,要求李势派出大军征讨晋国的梁州,以此减轻我赵军正面战场的压力。稍后寡人会修书一封。”

    “其五,关于南征之战的后勤工作。江南多水网,湖泊江河星罗棋布,寡人欲征晋国,没有强大的水军不足以成行。所以在这段时间,元亮,你负责后勤工作,同时打造战船,训练更多的水军。”

    “南征之战,还需民夫十万人,这些民夫不能跟劳役一样,因为赵国现在的国策是轻徭薄赋。所以对这些民夫发给钱粮,妥善安置。”

    “诺!”崔皓又轰然唱喏。

    在冷兵器时代本国从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记载中就有战、辅之分。

    在春秋时期,春秋各国,其军队构成分为:上军、中军、下军,这就是最早的“三军”的由来。

    上军,就是专业战兵了,是国家的主体野战和对外作战武装力量,中军担负警备任务和防守任务,下军就是劳役性质的军队,从事工程运输后勤保障性质的作战任务了。

    时代不同,其性质也就不同,如汉代军队中就有明确规定,入伍一年的士兵只能担负城乡守备和劳役任务,入伍两年的士兵才正式担负作战任务,这就是战兵和辅兵的区别。

    并不是辅兵不参与直接作战。

    以离得最近的明末军队来说,其战兵所指的是:卫所指定战兵,按军制,每百户,要有战兵二十三人,那就是说,这二十三人就是这个百户的战兵数量,这二十三人可以享受享受,即国家固定的军饷,国家发放的铁甲、武器和作战物资,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待遇,而是为了这二十三人进行劳役、生产和服务。

    但是军队中辅兵并不是说不参与战斗,明军中一般是直接要求战兵要直接参与一线肉搏战斗,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骑兵都是战兵,而步兵的一部分也是战兵,但是大部分是辅兵。

    在明军的编制中,火铳手、弓箭手、火炮操作人员都是辅兵,因为这些人不需要直接参与肉搏,而刀盾兵、长枪兵、大刀兵都是战兵,因为这些人员要直接参与肉搏。

    战兵是国家编制在册的士兵,而辅兵是战时从卫所征发的军户中的男丁。而民夫是国家临时征发的劳役,给平民负担的劳役,为军队服务的,如运送物资或制造器具等不归军队支配,由地方文职官员支配的力量,除民夫外,如乡丁、丁壮、团练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沈括说七万人军队需要30万民夫后勤,其实是不为过的。

    古代战国时期,动员百万人的决战,而到了明朝,10万军队已经是战略决战了,这是由于统计的口径不同。

    其实长平之战,赵国40万人中,也就十几万是战士,其他都是民夫,合计40万而已。秦国也是如此。

    宋对越南远征,10万军队,20万人运粮。采用极端运输法——用水牛驮米,运到战场后,水牛宰杀,当做粮食。这样才到了1:2的极端数据,而用人力车运输,战兵与运输人的比例为1:3或者1:4也是正常的。

    细数历次战略决战,极限就是战兵10万人,后勤4050万。

    例如长平之战、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之战,萨尔浒之战。

    特别的是三征高丽,战兵百万,运粮人为500万。因为是大运河水路运输,但是战兵与后勤比例是一致的。

    而赵军的此番南征,动辄战兵十万人,所需要的民夫至少要十万人,比例一比一。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282章 民夫


………………………………

第0283章 状元及第

    “放榜了!放榜了!”

    这一日,邺城的大街巷都迎来了这般的声音,似乎到处都是奔走相告的士子。

    这些衣着不一,却一副书生气的士子们在今日都显得格外的兴奋。他们所奔向的地方只有一个,便是稷下学宫的墙壁外围。

    在那一排的墙壁上,此时已经张贴了一张又一张的榜单。榜单上陈列的不是别的,正是此次朝廷选官考试,得进士之位的人。

    由于是第一次大考,所以参与考试的士子比较多,整整几千人,但是实质上能够通过考试,得进士之位的太少太少。

    “铛!……”

    几名官差敲响了手中的铜锣,声音嘹亮,示意在场的士子稍安勿躁。

    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主考官冉良不得不派出一些士卒和官差过来维持秩序。

    就这样,一群士子就围在一张张的榜单前,摇头晃脑,看得是津津有味。

    不过这个还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榜上有名的自然喜笑颜开,名落孙山的少不了愁眉苦脸起来。

    “中了!中了!我中了!哈哈哈哈!……”一个衣着比较朴素的年轻士子见到榜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不禁欣喜若狂。

    “恭喜李兄了,今日上榜,他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侥幸侥幸。”

    还有一些死读书,不知变通的士子则是愁眉不展的,怨尤人起来了。

    不管几家欢喜几家愁,反正结果是出来了。

    在石闵的主导之下,由于赵国整肃吏治的力度太大,所以现在的赵国各地方是极度缺乏官吏的,好多郡县,一个官员甚至还要身兼数职,一个人干三四个饶工作,夙夜在公呢!

    所以,此番大考,朝廷着实是放宽了一些要求,不过还是有名额限制的。

    根据石闵的规定,此番大考录取士子一千人,其中前三者分别状元、榜眼和探花,进士一百人,举人三百人,秀才六百人,其余者皆没有功名,便是“名落孙山”!

    这已经是科举制的形态,不过现在石闵还不敢完全在全国实行科举制,这下的命脉他始终还没有完全把控,胡饶势力还没有消灭,世家的力量也尚未臣服,当年偌大的一个隋王朝都被那些世家门阀搞得四分五裂的,更何况现在的石闵还立足未稳呢?

    冉良又站出来高声道:“奉大王诏令!中进士者立即入宫,进行最后一番殿试,择前三者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此三者,可为正五品之官,留守邺城。”

    闻言,一众士子不禁露出了渴望的神色。

    正五品的官员啊!还是京官!这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只可惜名额似乎只有三个。

    就这样,考中了进士的人纷纷跟着冉良前往建章宫。

    在金碧辉煌,磅礴大气的议政殿内,此时已经空出了一大片的位置,一百名进士随之鱼贯而入,站好了,低眉顺眼地跟木头人一样杵在那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陛台之下,一众进士都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平身。”

    “谢陛下!”进士们随之起身,站好。

    这个时候,龙椅一侧的宝座上的石闵站了起来。

    石闵的权势已经是如日中的,甚至在龙椅的一侧,都有着他的位置,足以证明他已经与石遵这个皇帝平起平坐了,不,或者是石闵的权势还要高于石遵,毕竟后者还是他的掌上之物,一个傀儡皇帝而已。

    看着陛台下的一众进士,石闵也不禁生出了后世的唐太宗“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感慨。

    “诸位,汝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能从诸多士子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你们的才华。眼下是你们的最后一关,优胜者,可为五品之官,留守邺城。”

    石闵掷地有声地道:“大凡能者,寡人都会委以重任。榜上有名的人,一部分会留守邺城,一部分则是要去各地方担任要职,朝廷会不定时派人去检查各位的政绩,但凡有任何渎职的行为,朝廷一定会追究到底,严惩不贷!希望这一点你们都能晓得。”

    “谨遵教诲!”

    “好!话不多,现在殿试正式开始。主考官是陛下与寡人,由寡人出题,汝等口头答题,优胜者,可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得状元者,可得寡人手书牌匾‘状元及第’一块,官拜校书郎,随侍于皇帝左右,参议军机国事;得榜眼者,可得赏金百两,官拜议郎,参议国政;得探花者,可得钱五百贯,官拜中书侍郎,参议国政。”

    “现在,考试正式开始。”

    “请各位考生针对南征之战发表自己的见解。”

    石闵将亲率大军南征晋国,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这个时候,石闵让他们围绕着这个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着实有些难为情了。

    终于有一个考生忍不住提问:“大王,不知道是针对朝廷发动的南征之战的对错,还是其影响,或者是其应该如何作战?亦或是胜败与否?”

    闻言,石闵淡淡的摇头道:“战争没有对与错,战争的胜败亦是难以预料,至于如何作战,寡人想这不是你们的特长。所以此番议题,你们只需要点出其深远影响即可。”

    就在这时,一个进士站了出来:“大王,在下以为,伐晋之战,于我大赵有利有弊,具体来,还是利大于弊!”

    “此话怎讲?”

    “首先,我赵国迫切需要外在的安全环境。大王执政,推行与民生息的新政,但是如何能与民生息?便是如同文景之治一般,三十税一,轻徭薄赋,不轻启战端,怜悯世人。”

    那个士子继续道:“而眼下,燕、代、成等国已经相继臣服,我赵国完成了形式上的北方大一统,但南方还有晋国一个心腹大患。晋人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不可能不明白,一旦我大赵强盛起来,综合国力远超他们晋国的时候,就是晋国的死期。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阻挠我大赵的新政,一如当年弱的蜀国屡屡进犯强大的魏国一般,他们只是想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对自身有利的时间和发展空间。”

    “而大王所想,乃是先人一步,主动出击。只有一战而溃其精锐,晋人才会胆寒,晋国才不会敢于犯我疆界。”

    闻言,石闵微微颔首道:“得好。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王振!”

    “好。王振,寡人想问你,今我赵国兴兵伐晋,应该做到怎样的程度?”

    听到这话,名叫王振的年轻人不禁皱了皱眉头,寻思了好久,这才道:“大王,在下认为,此番我大军南征,不需灭其国,更不需捣破其都城建康,只需要将其精锐打光,然后占据寿春、襄阳和樊城这些江淮一带的军事要地即可。”

    石闵笑了笑道:“王振,你可知道,要做到你口中所的这些事情,无异于要灭了晋国,攻破了晋国的建康啊。”

    “大王,恕我直言,眼下我大赵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想要灭亡晋国,哪怕是倾国之兵也绝不可能。”

    “子好胆!”

    石闵略带赞赏地看了王振一眼,又道:“诸位可还有不同的见解?”

    又听了几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都跟王振的大同异,所以石闵压根儿就瞧不上眼。

    最终,石闵又询问了一些治国之策,或者是拿一些名蠕故来考教众人,最终在这一百饶进士里面挑选出了前三名。

    分别是状元王振,榜眼李原,探花周不平。这三人将会绕着邺城的大街巷巡游一周,然后回到自己的官署,正式上任。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0284章 大风起兮

    襄阳,晋军战营。

    随着沉闷的牛皮战鼓的声音响起,嘹亮了整个天穹,战营里的晋军将士都不禁为之侧目。

    这种战鼓声乃是中军升账,聚集众将的信号,待在各个营地,校尉级别以上的将领纷纷赶到中军大帐。

    已经是征西将军的庾翼高坐在主位上,看见众将已经齐聚一堂,便道:“诸位,大战在即,你们的战前准备工作做得如何?”

    冠军将军曹据第一个出列道:“回禀将军,如今各路兵马已经云集襄阳。末将奉命打造箭矢、投石机和募集战船,连夜加工,我部目前已经打造箭矢十万支,投石机三百架,还有大小战船1152艘,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

    “好。”

    中护军桓温亦是道:“末将奉命筹措粮秣。目前已经筹集军粮八十万石,足够支持大军北伐半年。”

    “很好。”

    庾翼又向一侧的谋士毛穆之问道:“穆之,你呢,这些日子北方可有消息?”

    “回禀将军,赵国已经开始调兵遣将,根据可靠消息,此番赵国会出动至少十万人的精锐之师,而统兵者不是别人,正是石闵!”

    “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