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费?这个数目可大可要是每个士兵十个大洋,那还没问题,再多的话,掏空整个督办府,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刘航深提出了自己的数目。
怀!”范哈儿吐了口唾沫。“十万大洋,老子网刚在下午,还赏了我那些教官五万大洋,你这十万是打法叫花子吧?”
“算上你每年截留的税款,这笔动员资金。已经过陈兰亭他们这几个师了。哈公,你还有什么可不满足的?”刘航操笑起来一脸的温和。
“一百万大洋,否则免谈。”范哈提出自己的要求。
“一百万大洋?”刘湘和刘航操同时摇头。
“你不如直接去抢好了。”刘航骡笑着摇头,“十万大洋,最多再补偿你一些其他军用物资。”
感觉刘航霖实在是小气。和他谈也太费力气了,范哈儿直接朝刘湘提条件:
“军座。部队打仗。不仅要军费,也要军火,如果你能拨十个基数的子弹和炮弹给第四师,那我愿意私人出一笔钱,给兄弟们当安家费。”
范哈儿不缺钱,也不缺人,他缺的是武器弹药和其他各种物资。
当初委托杜月笙那儿买来的枪支大炮,所配备的弹药基本有限。而幸运的是,国内许多兵工厂,也能补装或者生产一部分常规弹药,价格上和容易取得程度上。当然要比进口的要好不少。
范哈儿原来打的主意,就是购买外国的枪,用国产的弹药补给。
只是那些弹药工厂。基本控制在地方一把手那儿,兆升略似不是直接花钱买就行好刘湘控制的川东就有几家兵工厂,生产的子弹和炮弹,勉强也能配备使用,他现在当然就趁机提了出来。
“十个基数?。即便是素来沉稳的刘湘。也被惊得把眼珠都突了出来。
每种武器的弹药基数,各个不同国家都是有区别的。如果是战舰、自行火炮、坦克装甲车辆和战机等武器。弹药基数在设计时就已经固定。如果是牵引火炮或枪支等武器,则是由后勤部门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的最佳值。一般指预计一门炮或者一支枪在战斗中一天的弹药消耗量,当然实战中可能大大过这个数量。
弹药基数不是拿来限制部队使用数量的。而是用来计算后勤供应的,也正因为此,才没有打几个基数的说法。只有准备几个基数的说法。不光是弹药。油料和修理备件同样是用基数来计算的。主要是方便规戈后勤。只有定下基数,并规定每级部队携带的基数,才能根据这个要求配备适当的运输车辆甚至专门的后勤部队。合理的基数规划,能够把一线作战部队的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会因为带太多弹药影响机动,又不会因为带得太少影响作。
范哈儿第四师的步枪子弹基数是一百,炮弹基数是六十。以他现在部队中步枪、马枪、机枪、火炮的数量,十个基数大概需要两千五百万各色子弹和几十万各式炮弹,价格合计在若以千子弹五十美元计算,光子弹费用就得五十万美元,加上炮弹费用的话,已经过了八九十万美元。
在美元贬值之前。一银元差不多只值二十美分。随着美元贬值,现在已经差不多是三十三美分左右。当然,这是官方价格,如果按照实际操作的话,也就差不多等于三十万大洋的样子。
这样的花费。还是过了刘湘和刘航深的引里底线。
;“我军作战,一般只准备两个基数,这样的弹药数量,也已经是我可以提供的最大数量,再多就绝对不行,其他部队都还等着弹药供应呢刘湘明确的摇摇头。
两个基数虽然不到他愿意付出的底线,但确实已经是他能挤出的最大弹药数量了。他也不可能只拉拢范哈儿这么一支部队,和刘文辉打仗同样需要二十年下属其他各部队配合,如果都给了范哈儿,其他部队就没有弹药了。川军本来就是普遍缺少武器弹药,第四师有范哈儿私下补贴,还算是情况最好的。其他部队要没了刘湘的弹药供应。那才是真正没法打仗呢。
如果范哈儿坚持提不能满足的要求,刘湘也只有另外想办法解决他了。
范哈不会为了十几万美元。就让整个,第四师去给刘湘卖命。同样明确摇头:
“这点弹药,还不够我给兄弟们安家费
心中也有几分不安:
以刘湘的为人,如果真的谈不拢,绝对不允许自己的第四师,刺在他和刘文辉作战的后方,到时候会怎么样对付自己。还真是让人忧虑。但仅仅十万美元的弹药,就让第四师去和刘文辉打,那可能还真不够在战斗中几次使用的,到时候绝对是白白给刘湘削弱自己的机会,范哈儿也不可能答应。
双方差距明显,谈判有不欢而散的倾向。
旁边的刘航深察言观色。看刘湘很坦白的说出他能提供的弹药底数,就知道,这位督办大人对于拉范哈儿的部队上战场,是很有诚心的。
最为席谋士的他,这时候就要挥作用,不让这场谈判就这么流产了,想了一想。他就对范哈儿又提出:
哈公。两个基数的弹药之外,不如再由军部供应一批粮食和油料给你好了,现在川省各地旱情不断,粮食难买,由军部直供,肯定能帮第四师解决一个大问题。至于油料,我看第四师营地中,就停了好几辆大卡车,肯定是需要大量燃油的
这就是身为督办的好处了,刘湘坐镇重庆,控制了入川最多的物资来源,很多范哈儿和刘文辉不容易搞到的东西,对他来说,却是很容易得到。
不过粮食和油料这两样东西,几乎关系着第四师的存亡,所以范哈儿实际上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对这方面的需求并不急切。但估计这估计已经是刘湘的真正底线了。再提别的要求,可能会真令谈判破产。
………………………………
第六十六节 万县的工厂
范哈儿内心,对于上战场和刘文辉动动手。实战锻炼一下第四师,还是很期待的,这也是他的既定计划之一。所以他其实对于这次谈判,也抱了极大诚意。
现在看刘湘好像除了现钱,也再没其他可以提供的物资,而战争一爆,各种物资的作用,也绝对是远远大于那白花花现大洋的,范哈儿稍微一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同意就这两样东西,进行差价补偿谈判。
再补偿七十万美元的粮食和油料,当然是不可能,最终谈判结果,是差不多又给了五十万美元左右的各种物资。这里面,可不仅限于粮食和燃油,甚至连钢铁、桐油和药品等很多其他战略物资,也一起算上了。
等谈判结束,作为一把手负责人的刘航琛面上,几乎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非常不好看。
为了让范哈儿的第四师上战场,这次秘书长大人。可是狠狠的被割了一块肉,几乎把所有能够动用的剩余物资,都补偿给了第四师,当然让他心痛的不得了。
而范哈儿,则是高兴得嬉笑眼看。
这次的好处到手,几乎把他在第四师上的投入,捞了一半回来,这样有别人出一半钱给自己练兵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到了最后,看刘航琛直叹军用物资要不够用,范哈儿还给自己搬迁到万县的几家工厂和贸易做广告,推荐秘书长大人购买他工厂生产的物资,贸易公司则是可以直接提供上海产的大宗商品,却被刘航琛苦笑着拒绝。
偌大一个重庆地区,沿长江航道货运方便,哪里可能真正缺物资,实在是刘督办缺购买物资的钱罢了。
说到范哈儿的几家工厂和贸易公司,自从他们两个月前陆续搬迁到万县后,经过这段时间的建设,却是已经差不多都开始生产了,虽然规模还没上去,但各种初期产品,却是已经有了零星的供应。
当初在上海买下了几家频临破产的小工厂,最后被搬迁到万县的,是整整六家。
这里面,最容易投产,也是最早出生产成果的。反而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那家小型机修厂。
因为第四师的后勤部门中,本来就具备一定的武器和车辆机修能力,有不少的机修兵。这机修厂搬来后,范哈儿直接将后勤部门机修场地腾给他,又把几十机修兵和机修厂合并,自然可以立刻开工生产了。
一个多月的最大正果,就是把原来已经不能驾驶的几两老卡车,给重新修好,又能继续使用了。至于其他枪支大炮的维护,甚至是师的电台、电话保养,更是日常都能做的轻便工作。新浇铸、打造的铁制、铜制机械零配件,同样也能能符合使用要求。
范哈儿在看到这些成绩后,对于这个机修厂也是越来越重视。
说不定那天,这家机修厂,还能捣鼓几辆坦克出来呢。
在上海的时候,就特意嘱咐林宏来、苏庆祥他们,给这个工厂购买了好几套高精度车床、铣床、万能表等各类装备,又委托杜月笙从其他一些大型机修厂中,挖了不少人才来,充实自己的工厂。
所以现在名义上虽然继续保持了机修厂这个名字,但他的实际规模。却已经是一个人员多达几百人、各色装备可以和上海一流机械厂媲美的大型工厂了。在万县的工业产值中,占据了三成还多。
机修厂的能力,也不再局限于修修纺织设备、蒸汽机等民用机器,而是分门别类,可以维修小型设备包括自行车、缝纫机、报机等,大型设备包括汽车、战斗机、小轮船等,而且完全不在话下。
在范哈儿的巨额资金投入下,他们甚至已经具备了仿制和复制部分简单机器的能力。最典型的成绩,就是他们已经可以仿制电话机,虽然联系效果稍微差了点,但绝对不影响使用。
范哈儿没有急着让他们展开这方面的研究,马上仿造汽车、大炮这类东西,而是让工厂尽量多的招募学徒,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维修学习,等培养出了几批后备人才了,再进行仿制方面的研究。
他已经和长沙的薛岳打过招呼,决定购买长沙汽车研究所的酒精汽车技术,到时候,估计可以连人带技术,一起购买过来。这样配合本厂研究福特卡车的技术积累,绝对能够更进一步改善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
范哈儿并不指望这家机修厂能够赚钱,但他对机修厂的期望,却绝对是最高的。
而其他几家工厂,一家卷烟厂、两家酒厂、两家木工厂,却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部完成建设。范哈儿对于他们的关注,仅仅是不时催促一下而已,在他看来,这几家工厂。作用主要就是赚钱。
木工厂最容易投产,现在已经部分产能,但它的相关人员和相关产品众多,实现完全产能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生产的东西,也不是简单的家具,小件如子弹、炮弹的包装箱,大件如汽车后斗,甚至是房子,精密如各种高科技设备模型等等,都是他们的生产项目。
至于那个卷烟厂,却还是处在收购烟叶,研究卷烟品味,进行实验性投产的阶段,离真正量产,开始赚钱,还远得很呢。
酒厂同样被范哈儿兼并了万县本地的几个酿酒作坊,勉强也能出产,但范哈儿是想建设一家现代化的酒厂,如今的投产,仅仅是为了保证技术不闲置罢了,离真正目标距离还很远,等到全新的工厂建设完,规模化出产川中名酒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完成建设的时候。
相对于这几家搬迁来工厂的建设缓慢,到是那凭空建立起来的医院,竟然度很快。
这也是托了万县县政府的福。
之前范哈儿要建这个工厂,要建那个工厂,万县县长都是想着法的搞对抗,深恨这位准备“抢钱”的袍哥师长。而现在要建医院,传统文人出身的县长,却是认为这才利国利民,举双手赞成,不仅不与范哈儿为难,还尽量配合满足建设医院的需求。
所以仅仅一个月时间。那个承诺给法国医生朴凯的医院,就大致建立起来了。一套三井二十八间房子的大宅,属于原来万县最大的一个地主家庭,年前私通盗匪由县里征没后,这次特别提供出来。至于其他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则早有范哈儿从是上海采购过来,完全不是问题。
朴凯医生高兴之下,连范哈儿提出帮忙建个小型医学院,培养一批医生和护士,他也欣然答应。
只是这医学院建设,毕竟难度过大,朴凯自己也不是那种学识特别深厚的医生,只是把医学院的框架给搭了一下,就现教不下去,只能让范哈儿聘请上海几家著名医科大学的教授过来。
上海的医学教授中,当然也由部分愿意支援边疆的,但范哈儿委托林宏来他们前去雇佣,这些教授一听说是来战火纷飞的四川,又是万县这么个从没听过的小地方,就都一个个统一的摇头,坚决不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