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师长范哈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师长范哈儿-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对于英国过去的恶劣殖民统治,大多数缅甸人都心存怨念,虽然现在中**队并没有展现出他们特别的友善,但起码也都是亚州人。而且还在刚刚的锡当河战斗中击败了日本人,更容易让缅甸人在内心上接受。

    只是这次仰光事件,却是立刻在盟国之间引起了渲染大波。

    英国的丘胖子自然是敲着桌子抗议,但是罗斯福因为里面也有一些美国人的失误,却是不好过多责怪范哈儿。

    而且现在东南亚正等着这位范将军去救,更是不好对他翻脸,只能在其他方面安慰了英国人一番,让他们不要再在仰光触范哈儿的霉头,并且派了史迪威去仰光主持盟军事务,希望尽量调解此事。

    丘胖子在考虑到新加坡还需要范哈儿去救后,最终也没有和中国翻脸。

    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范哈儿终于和英国政府,就仰光事件,达成了一个协议。

    经历了那样的一番变故。缅甸的英国殖民官员,哪里还在留在仰光。根据协议,仰光将实行军管,殖民当局将会暂时把行政和军事权力一起移交给缅每盟军司令部,也就是范哈儿的司令部,等于事实上将整个仰光交给范哈儿。

    随后,缅甸政府部门开始快往上缅地区转移,警察和公务人员中的印度籍人也纷纷从原来的殖民当局逃走,缅甸雇员更是大批从英国的殖民部门那儿逃离,直接跳槽到范哈儿的盟军司令部任职。

    暇年口月,缅甸总督雷金纳德?多尔曼一史密斯爵士在仰光的最后一个晚上,只能同剩下的几名属僚一起在政府大厦凄凉地最后一次进餐。今天他必须离开仰光,而很可能,这次离开后他将在没机会返回这座政府大厦了。

    总督原来共有一百一十名仆人,可是现在只剩下一名厨师和一名管事了。大厦里空荡荡,平日那些身穿白长衫、外罩金边猩红坎肩的高大的印度侍者一个也不见了。昔日的侍者们唯一的责任就是象表明帝国统治的无声雕像似地伫立着恭候吩咐。晚餐结束后,总督同他的副官以及另外一、两个人一道打弹子球。弹子室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历届缅甸总督的画像,他们那平静、冷漠的目光似乎激怒了副官。

    他顺手拿起一个弹子球,对着总督说:

    “爵士,您是否也觉得不应该把它们留给中国人?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给日本鬼子呢!”

    说罢用力把弹子球朝画像砸过去,其他人也纷纷拿起弹子球乱砸,顿时在画像上砸出一个个窟窿。

    他们的这种举动也许是由于感到灰心丧气,也许是由于悲观地认识到自己的统治完蛋了。

    总督后来说:

    “简直象一场大屠杀!”

    他指的是一下子毁掉了那么多幅油画。但是,靠威望进行统治的大英帝国确实是分崩离析了。

    在缅甸,英国不能指望得到人具的普遍支持,中**队到来后,这种情绪更明显,天然的人种优势,让范哈儿的中**队,在这儿更容易被缅甸人接受。

    英国实在失败,即便积极活动的亲日分子占人口不到百分之十,而缅甸人除对中国人外,甚至也钦佩日本人,认为他们是亚洲的一个终于起来反抗西方的民族,相比还胜过对英国人的评价。

    正如缅甸总理吴苏所说,自伽马绕过好望角以来,我们亚洲人就不曾有过一天好日子,他很好的说明了这时候大多数亚洲人的心情。

    缅甸山区的钦族、克钦族和克伦族等部族人都友好和善战,但是,下缅地区的缅甸人却不一样小他们总的来说对世界漠不关心,只希望自己免遭战祸。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作了一些让步,同意让缅甸人参加政府,但是,他们拒绝答应让缅甸战后实现独立,甚至拒绝答应让缅甸享有自治领地位。

    他们认为,如果要打垮日本就得丢弃大英帝国,那同日本打仗就毫无意义了。

    随着战场的英军节节败退时,他们的统治同样在快奔溃。

    缅甸的情况,只是让范哈儿白白捡了个便宜。他一番强硬行动之下,竟然几乎等于将仰光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事实上英国人的倒霉事还不止缅甸,在印度,争取独立的风潮,趁着日本给英国构成威胁的机会,也正在达到又一个高峰。

    罗斯福对认为印度民众会为日本打开大门的看法十分关注,尽管丘吉尔去年口月份表示过愤怒,他还是又一次敦促英国对印度的一些要求作出让步。(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一节 整编反攻

    中国旱现明旦的多极分化,是西南联朗统治区维蜘※度的经济繁荣,再是西北**统治区苦中有乐的温馨区,最后才是国民党经济奔溃的统治区域。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国统区的资本和生产资料的丧失导致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导致薪金阶层破产,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被迫从事黑市投机活动和贪污受贿。接二连三的失败和撤退更使国民党军队损失了大批武器装备,士气日益低落,指挥力量遭到削弱,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支持也减弱了。

    残酷无情的租税和拉壮丁促使国民党统区农村进一步贫困化,反抗地主和官吏的武装暴动越来越频繁。河南省第一个出现要生饥荒的迹象,不满引起镇压,镇压又加剧不满,激起反抗,促使许多人向往**和西南联盟,以致国民政府政权终日惶惶不安。在重庆和昆明的部分再民党机关外,角落里都修筑了混凝土机枪掩体,显然不是准备对付日军的,而是深怕范哈儿的西南武装突袭夺权。

    叨年至旧凹年出现的那场挫败日本侵略的伟大爱国**,因为长时间的战备而使人们感到了厌倦小遭到压制和有人趁机渔利更是让受苦民众的热情而烟消云散了。

    蒋介石却凭自己的灵气和高的政治手腕,把国民党紧紧拢合在一起。国民党内部不乱,就算外部形势对其他势力再有利,其他势力也不敢轻易动手推翻国民党统治。

    史迪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蒋介石是“二十世纪最诡计多端的政客,他不得不这样干,否则就活不下去”。国民党逃避现实,我行我素。对越来越严重的脓疮视而不见。

    那些国民政府的大员们,在享受着西南联盟提供的充沛物资供应时,怎么还可能去顾及东部真正国统区的民生疾苦。

    但重庆自由民主,却是在范哈儿的纵容下,有了很长足的展。报纸媒体和民主人士,根本不受国民党控制,他们纷纷把东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民众的生活情况,如实的告知了西南民众。

    知情者中,当然也包括那些盟国派驻重庆的联络官员和军官。

    在重庆,有些美国人,特别是那些原先对蒋介石抱有希望的美国人,用他们当中一个人的话说就是现在都“十分厌恶甚至帐明”蒋介石及其政府。现在失意中的史迪威,正是这群人的领军人物。

    另外一些美国人,如新任大使高思,也对蒋介石“感到厌烦了。”

    史迪威在拜会高思时现了这一点,高思过去担任过驻上海总领事。因敢于反对日本而名声大噪。

    他在中国先舟从事过三十年领事工作,但对中国没有强烈感情,不喜欢研究中国问题。大使馆里有很多人懂汉语,能说能看,经常到各地旅行,社会接触广泛,高思靠这些人使他的大使馆成了驻中国的消息最灵通的使馆。

    但是,华盛顿的决策人和特使常常绕过他。他缺乏外交官的文雅和愉快的职业作风,由于他过去一直担任领事,而且为人不随和,所以没能象威廉?布利特和约瑟夫7格鲁那样挤进白宫。

    他办事认真,外表不扬,常常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雪茄烟。他对东方人转弯抹角地阿谀奉承作风感到无法忍受,这位大使自称“不易受骗,好思考,谈吐坦率”。

    喜欢说的一句口头禅是:中国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笔小小的资产,但可以变成“一大笔债。

    国民党觉得这位西方人奥秘莫测,正如一位国民政府外交官员所说,他们称他为“铁面如来佛。”不怎么喜欢他,因为他常常冷冰冰地说“不行。

    高思也不喜欢范哈儿,因为范哈儿同样不喜欢这位对华歧视的前领事,以前当领事时就没给过他好脸色,现在当了大使,双方的关系当然也不那么好了。

    要不然以高思的为人,恐怕现在会积极活跃在范哈儿和华盛顿之间,鼓动范哈儿取代老蒋以代之了。

    史迪威在重庆也遇见一些老熟人,其中包括杰克?贝尔登和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将军。

    贝尔登曾作为《时代》杂志记者随史迪威曾到过缅甸,这位记者对于史迪威的失意,以及他对老蒋的抱怨,也一直听在耳中。出于朋友情义和同胞立场,贝尔等很快在行动上予以史迪威支持,时代杂志中,出现了很多抨击老蒋和国民政府的报道。

    虽然这些报道随后被胡佛那位情报主管想方设法弄掉了,但此后美国的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一面歌颂中**人英勇抗战,中国领袖却在歌舞升平的内容。

    虽然何应钦取代了史迪威本来想要的位置,但是史迫威却并不记恨他,反而正式拜会了何应钦。同他多次会晤。虽然他背后称会晤是“不着边际的无稽对白和喝茶社交”无法摆脱客套、礼仪和拖延。史迪威还是和

    持了和睦的关系。毕竟今后两人的工作接触还要很必;一做一下表面工作,会晤时甚至直接用中文交谈。

    史迪威在中国的工作却是还有很多,主要是应该努力开始实施元练三十个师的计戈而练哪些师到现在还没确定下来。史迫威打算在东南亚战事有了保障之后,在中国动全面攻势,把日军从东海岸地区赶走,得到一个安全的空军出击窗口,“小使日本本土处于我们的打击距离之内

    他打算用美国空军支援中国地面部队,构成双重包围,以夺取江苏东部地区和上海。他的长远战略计划是打算先迅加强空中支援力量,并在离开美国前把这项计刮呈交给了马歇尔,希望建立一支有效的地面军事力量也同样受到优先考虑。

    虽然史迪威认为中**队是一支散乱而薄弱的队伍,要把它造就成一支能作战的军队,是一项只有坚韧、网毅的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但中**事系统中,确实也有一些因素都不利于实现他那项任务。

    此时的中国戈分为多个战区,控制权分散,为的是不让日本一下子胜利结束战争。但结果扩大了地方上的势力,长期使军队变成政治筹码,而且几乎变成了战区司令官的私人财产。此外,这样做还使精锐部队分散到各地,纵然有作战愿望,也没有一支强大的部队来同日军作战。中国人之所以不愿作战,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跟日本作战的时间够长了,现在该让别人去打了,另一个原因是想把军队积蓄起来争夺地方权势,国民政府只想用部队对付**和西南联盟。

    尽管有种种抱怨,但史迪威还是决定进行他的整编计刮。

    至于原因,还是和前面想出任仰光总指挥一样,为了直接指挥部队的权力。

    这位长期在华出任情报武官的将军,空有一身才华,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施展的机会,现在终于地位有所提升,他自然一直想方设法的再谋求真正指挥部队的权力。

    当老蒋提出让美国援助武器,整编几个中央军时的时候,史迪威的机会终于来了。

    如今中**队名义上有近三百万人,约有三百个师或其他建制。军队实行三三制,三个团为一个师,三个师为一个军,三个军为一个集团军,每个战区有三个集团军。

    各个师的质量相差很大,范哈儿部独立其他部队之外,编制完整,练精锐,史迪威想要控制也不可能。其他第一主力是几个中央军师,得宠于委员长的师武器装备和服装都是最好的,士兵们有绑腿和皮靴。

    但是,中央政府的供应系统并不向所有部队提供这些物资,大部分中国普通士兵穿的还是草鞋,五个人合用一条毯子睡觉。他们每人腰带上系着两颗手榴弹,脖子上特着一条蓝色粮袋,里边装着大米。那是他们在战场上的唯一口粮。由于征兵队强拉壮丁,农村的劳动力几乎被抽光。定期缴纳一百元法币或一定数量的粮食,则可以避免当兵。新兵被用绳子栓成一串,押往兵营,他们只接受三周基本练。各个师一般都不满员,因为军饷是一次全部给指挥官,他手下领饷的人数越少以某个自己限定数字为度,自己得到的饷银就越多。各个师的人数并不全都是武装力量,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扛运东西的苦力。

    史迪威想要将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