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有趣了,自己无奈才想从日本购买三艘轮船,没想到还没正式下单,他们日本人自己就有开始争斗起来了。那这事情,就要好好筹划一番了。
仍旧小谈了一会儿,等到这位长崎民船厂的代表离开,范哈再也忍不住的哈哈哈大笑。
大致翻了翻了长崎民船厂提供的材料,现这位代表虽然不请自来,但他拿过来的资料,却是比前田信的要详细和真诚了很多。不仅船型足足有五种之多,同时轮船性能的介绍也很详细,甚至连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简单维修,都有一定的说明。
………………………………
第三十九节 成立公司
毫无疑问,仅凭现在手上这两份材料对比来看,范哈就觉得,自己应该选择长崎民船厂下订单。
不过在把这些资料请杨管北过目后,这位大达轮船的实际负责人,却是直摇头:
“范哈公,日本人的这些船,其实都不适合我们长江航行。据我所知,这几款船,都是日本专门用来培养建造经验的实验船,很多技术和手段,都是以追求简单和快为第一准则,根本不考虑质量和性能,价格固然低廉,但性价比可能还不如我们中国的船厂呢。”
听到杨管北这么一说,范哈立刻醒悟。
自己刚开始一看价格,就觉得是出乎自己预料的便宜,所以内心对买日本船的抗拒,自然消除了好几分。还以为日本们这么热切的想要自己订单,是真的重视这笔交易,并不想要多赚钱呢,没想到这小鬼子,不仅想要赚自己的钱,还想那自己的船当实验品。
至于这实验船的真正目的,杨管北他们也许觉得只是船厂在积累技术,但他范哈儿,却是不用多想也能猜到,这绝对是日本人在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研究怎么快大量的建造舰船。
“小北,那上海的船厂,或者是中国其他地方的什么船厂,能不能能挤出船坞来,给我尽快造几艘船呢?”范哈再次询问杨管北。
其实他只要渡过下一年度的航运难关就行,至于一年之后,自己完全可以凭借在美国的采购,开着新买轮船返回。就算大多是海船,至少运货的急迫性也不会那么强了。
杨管北的回答,再次让范哈失望。
“各大船厂,在三月之内,应该无法新接一千吨以上载货船的订单。除非,你愿意相信那些没有大船制造经验的小船厂。”
范哈立刻摇头。
不是他不爱国,三个月的时间自己确实等不起,那不知道可以让自己多运送多少货物呢。至于那些小船厂、新船厂,在现在闹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哪里可能随便完成任务。真要有这方面能力的话,以杨管北的性格,肯定是早就推荐了,也不会等到现在才说。
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
“还是选这两家日本船厂吧。不过他们既然本来就是为了实验快造船,我就给他们一个最快的要求,反正这价格上,他们也没便宜太多,我也不能放弃提条件的机会。”
选择船厂的事情,就这么被范哈决定了下来。再在杨管北的建议下,选择了佐世保船厂订购货轮,选择长崎民船厂订购客轮。
当天就给了日本人答复。
佐世保和长崎的两家船厂,分别接下了范哈的三艘货船和两艘客船的订单。制造进度上,要求他们必须在四个月内下水,半年之内交付到上海使用。
日本船厂方面,虽然觉得这时间有点紧,但好在他们的相关准备早就做好,现在上海这边订单一签,一个电报过去,日本国内的船厂就可以开工。所以半年内完成交付,也不是没可能。现在全球闹经济危机,除了中国因为船厂少,在航运展的情况下,船厂订单还能接满,日本因为受美国经济影响较大,国内的很多船厂,现在都存在着大量空船坞。为了不破产,在保证价格不降的前提下,就算再困难的生意也都愿意接下来。所以最终同意了范哈的要求,在合同上签字。
到是范哈在签合同时,他又额外提出,现在双方以美元结算,等轮船交付的时候,他也将以美元定价支付造船款。(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此时罗斯福新政还没完全展开,两个日本船厂的代表根本不了解范哈此举的深意,对于他这一要求并没有任何意见。反正此时的国际货币中,英镑的主力地位大受动摇,也确实快以美元为主了。
只有范哈儿自己知道一点,美国新政中,罗斯福为了保障美国商品的出口产品,可是好几次大幅贬值美元的。以现在的美元结算,以贬值后的美元支付给日本人,范哈想想到时候日本人的脸色,就觉得好笑。
随着这笔买船协议的敲定,范哈现他还得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好处。
日本上海派遣军方面,听说了范哈的这次购船事情后,竟然还特意派出一名海军代表,过来向范哈表示善意。
大致意思是:以后在上海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日本驻沪部队寻求帮助,他们绝对愿意帮助对日亲善人士,只有以后范哈多多向日本船厂下订单就行。
听到这个结果,范哈真是哭笑不得。
毫无疑问,得了日本人的这个承诺,确实会让范哈在上海的行动方便不少。要知道,在一二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在上海的实力和影响力,会膨胀到了一个最高点,过了一直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成为丝毫不亚于上海市政府的力量,堪称真正的第二政府。
但范哈相信,要是自己真的和日本人好好“合作”了,马上就会被人骂为汉奸,起码也是贴上亲日派的标签。
这不仅不是自己所愿,而且对自己今后的很多行动,也都非常不利。
所以范哈面上应承,转头却是在杜月笙、郑厅长等人面前,大骂日本人混蛋,和日军划清界限,以免被人误会。
等到合同正式签署完成后,范哈又现,自己轮船已经定下去了,但负责营运的公司,却还是没眉目呢。
轮船公司可不比普通的经济公司,它需要大量的人手。
他这些天来,已经在上海购置和开办了不少产业,又通过杨管北,雇佣了几个经理人选代管,手下可用之人还是不少的。即便这样,大多数事情,仍旧是由他自己一手在操持,毕竟那些临时人员不放心。弄得本来到上海见识、享受一下的目的,反倒到是根本没实现过,几位姨太太因为没人陪同,都不知道闹过几回了。
毫无疑问,现在是必须马上着手,大规模招聘人才,组建自己真正公司的时候了。尤其是新公司的负责人,必须马上敲定。
反正就算自己亲自出面,以两世经历的阅历,还有在上海的人面,这人才招募起来也有困难。自己从杨管北那儿借了一批经理人,干脆把事情全交给他们,让他们动起来,全权负责此事好了。
他们虽然是杨管北临时推荐给范哈的,但能力确实都不错,尤其是在招募人手上,绝对是一流选择。
范哈这个安排,确实是找对人了,他们很快就给范哈推荐了几个高级人才。
林宏来,美国伯克利学院毕业生,先后在上海市商业银行,大通船厂工作,能力极为出众。前年曾从杜月笙的中汇贷款两万银元独立创业,刚开始赚了一点钱,不想随后就碰上了大萧条,公司破产,正在四处找人想办法借钱,如果能把他收拢做手下,绝对是能当一把手的人物。
还有一个年青后生,却是家学渊源,杜月笙好友苏嘉善的儿子苏庆祥,曾任上海商业银行的部门协理。这人虽然只是中学毕业,但出身银行世家,在上海人面极广,刚好觉得在上海商业银行这样的大银行想要快展很难,想要找个有前途的新兴公司展一下。现在觉得范这个有军阀背景的公司,应该有展前景,所以主动央了杜月笙,要求来公司帮忙。
范哈粗略一看这两人的履历,就立刻决定,选用他们担任自己新公司的正副经理。
自己的新公司不仅缺合格的管理人才,同样也缺少在上海的人脉。毕竟自己不可能长时间借用杨管北的人,也不可能亲自停留在上海,所以公司不仅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人面。
在杨管北的陪同下,热情招待了林宏来和苏庆祥两人,当场敲定两人除了可以获得高昂的年薪外,年终还可以获得公司百分之五的利润分红。这样把报酬和公司利润结合起来的雇佣方式,虽然很常见,但这样的比例,却算是比较高的了。
两人同时对范哈这番待遇表示满意,立刻签订合同,正式成为范哈新公司的一员。
至于借自杨管北的那批经理人,反到要临时在他们手下继续当差,等新公司组建完成了,再还给杨管北。
由于范哈手上的业务比较复杂,即有房地产,又有银行股票,还有马上就准备开设的轮船公司,以及订购的大量机器设备,公司的业务也不能具体划分。范哈就干脆给公司取了个范氏号的名号,将来各项业务展壮大了,才成立分公司,专门命名。
………………………………
第四十节 市府态度
范哈在上海购买股票,囤积房产,订购轮船,又成立公司,行动不可谓不小。
产生的影响,当然也同样不小。
他自己这边还觉得没怎么样,上海滩的很多大人物,大势力,却是都注意到了。对这个四川来的小军阀,还有他这段时间做的事情,都很有一番衡量。
此时的上海市政府,因为一二八事变,暂时搬迁到了租界区。这事情听起来比较搞笑,一个当地的市政府,竟然因为敌国入侵,只能暂时躲避到租给别人的本国领土上,苟延残喘,但现在的中国上海,却是真正的生了这种事情。
民国二十一年秋,上海市长由国民党元老吴铁城担任。吴铁城追随孙中山和蒋某人令奔走革命,冒险犯难,无役不从。他曾带兵打过仗,也曾纵棋捭阖,运用其卓越的外交手腕,解决过多起纷争。吴铁城经历之富,阅人颇广,国民党人士多尊称他为“铁老”。
吴铁老于民国二十一年元月七日,宣誓就任上海市长的,至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廿七日俞鸿钧真任上海市长,他在这中国第一大都市坐镇了五年有半。
不过他坐上市长位置,也算倒霉,还没一个月,就生了一二八事变。
事变生后,因为他并不需要承担责任,国民政府要求市长一职仍旧由他吴铁城担任,并且继续处理相关事宜。
民国二十年以后的上海市政府,原本设在沪西枫林桥,旧沪海道尹衙门,跟法租界仅仅隔着一条界浜小河。
而吴铁城的私宅,在法租界海格路上,现在因为躲避战乱,市政工作全部在法租界的吴市长私宅处理。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这里离范哈和杜月笙的住处都很近,以前遇有紧急重要的事情,吴市长直接联系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亲自拜访,都非常方便。
吴铁城手下有四大秘书,分别是追随吴铁城甚久,卓著劳绩的耿嘉基、黄剑芬、王长春与王绍斋,这四大秘经常往来杜月笙府上,与范哈儿也见过几次面。这次范哈的活动,很快通过那几个秘书,传到了吴铁城耳中。
“那范鹏举是川中军阀,现在日本侵占沪上,他却乘机低价购进地产,买卖股票,到底有什么目的?”
吴铁城心中怀疑,就叫来了手下谋士商量。
他的谋士现任市政府秘书长,也就是往后做到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兪鸿钧。他对于各地军阀,向来是很看不顺眼的,看到吴铁老对此事很关注,心中不无恶意的评论:
“这些军阀,不外乎国难财,或是为日本侵略张目、粉饰和平的意思,听说那范哈儿还向日本人订购了几艘大轮船,立场已经很明显了。”
吴铁城能坐上上海市长这个位置,见识当然不会肤浅,更不会被别人一时激愤的话所影响。顿时摇摇头:
“范鹏举本是川中袍哥会员,我早听说过他的名号,素来讲义气。袍哥们虽不是什么爱国杰士,但也绝不会投靠日本人,这次估计是以商业利益为主。中央已经和日本人展开和谈,现在对我们来说,稳定上海的局势远比对付日本人要重要,范鹏举这次如果仅是单纯的商贸行动,那不管是不是出于投机目的,还是正经买卖,对于稳定上海的经济来说,都是好处多于害处的。”
一二八事变,上海蒙受巨大损失的工厂,即达九百六十三家,死伤失踪等工人一万零二百八十六人,受损金额五千九百八十一万四千余元。
所以现在上海的工商业,呈现极不景气,工厂商店,货物堆如山积,因为绝大部份的顾客都失去了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