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判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掌灯判官-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今夜,公孙文必须住在星文阁,太卜会在这里陪着他,书阁之外有吕运喜带领的一众宦官,和钟参留下的大片陷阱。
  ……
  星文阁的事情处置妥当,太子去了玉瑶宫,梁玉瑶早已睡下,听说太子来了,匆忙梳洗一番,出来迎驾。
  时移世易,太子已经监国,离登基只有一步之遥,现在可不能像往常一样戏谑。
  梁玉瑶恭恭敬敬向太子行了礼,太子斥退左右,坐在梁玉瑶近前道:“六姐,我走了这多时日,你是不是想我了?”
  梁玉瑶脸色煞白,后退两步道:“太子莫要说笑。”
  太子的表情非常认真“谁跟你伱说笑了,你是没上过战场,那里生死只在一瞬,每次刀斧临头,我心里想的都是六姐……”
  梁玉瑶上前捂住了太子的嘴:“这话若是让别人听见,圣威长老第一个就得砍了我!”
  “怕他作甚,我明天就去苍龙殿说,我对六姐是真心的……”
  梁玉瑶再次把嘴捂住:“你说,你到底有什么事情让我做?”
  太子脸色青紫,示意梁玉瑶,他快憋死了。
  梁玉瑶放开手,太子喘息片刻道:“我要兵。”
  “你要兵找我作甚?”梁玉瑶怒道,“我这只有红衣阁那几十个女子,你要喜欢就都拿去。”
  “几十个不够,我要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太子殿下,你可真看得起我!”梁玉瑶大笑三声,拍着良心道,“你看我这里还有多少人,都拿去就是了,要是还觉得还不够,把我一块送到战场上,我也挺能打的!”
  “六姐,你跟兵部右侍郎方世臣有来往吧。”
  “扯你闲淡,我一个没出阁的公主,能跟他有什么来往?”
  太子上前攥住梁玉瑶的手道:“六姐,我心里就你一个……”
  梁玉瑶甩开太子,一脸无奈道:“罢了,你莫说什么来往,我安了个谍子在方世臣身边,那丫头倒是能探出一些消息,但你要说十万大军这事,不是一时片刻就能问出来的。”
  太子搂住梁玉瑶道:“六姐,我明天就去苍龙殿,跟圣威长老说清楚,我非你不娶!”
  梁玉瑶一把推开太子,喝道:“梁玉阳,算我他么欠了你的,我明天就给你问出来,你现在马上离开玉瑶宫。”
  太子后退两步,深施一礼:“那就不打搅六姐休息了。”
  次日正午,史勋在闹市口当众处决了十几名龙怒社的肆师。
  抓人不难,审问凡人更不难,只要太子和内阁都点头,史勋也不是那么废物。
  眼看十几颗人头落地,儒生吓得脸色惨白,偷偷看着公孙文。
  公孙文站在刑场中央,左边是钟参,右边是太卜,身后站着吕运喜,身前站着太子。
  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说一句:“杀得好!”
  儒生们绝望了,他们的师尊,他们的精神支柱,此刻和他们的敌人站在一起,麻木的看着地上的尸体。
  不可一世的龙怒社,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从太子回来,这好像就是注定的结果。
  准确来说,从梁季雄、太卜和钟参站在一起,这就成了注定的结果。
  他们三个人为什么会站在一起?
  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子。
  ……
  深夜,梁玉瑶来到东宫,把消息告诉给了太子。
  “京城以北三百里,程家村外,有一座军营。”
  太子道:“那是平洲大营,里面有三千多平州守军。”
  梁玉瑶摇头道:“平洲大营里可不止三千人,谍子从方世臣嘴里问出了消息,平州大营有三万人,都是隋智从各方募集的。”
  “只有三万?”太子有些失望。
  “三万不少了,这都是精兵,但他们只听隋智的命令,你想调兵恐怕没那么容易。”
  “不容易,也得想办法!我猜方世臣会有办法!”
  梁玉瑶嗤笑一声:“那个废物能有什么办法?”
  “他可不是废物,”太子笑道,“你能从他嘴里把事情问出来,就证明他是个聪明人。”
  梁玉瑶皱眉道:“这话我怎么听不明白?”
  太子没回答,喃喃低语道:“我先带着这三万精兵守住涌州,看看沿途还能不能招募些人马。”
  梁玉瑶道:“你还要去打仗么?咱们大宣这多好儿郎,战场上还就缺了你一个不成?”
  太子叹道:“我若不去,军心就散了,你不知道涌州的战事有多艰难。”
  “那我随你一起去,”梁玉瑶起身道,“我也是王室子孙,为了祖宗的江山,纵使是个女儿身也不能含糊。”
  太子笑道:“姐姐自然不含糊,可你不能去打仗!”
  “怎就不能?”梁玉瑶笑道,“怕我立了战功,抢了你的位子?”
  太子低下头,缓缓道:“我若是回不来了,你得把社稷守住!”


第242章 欲穷钱立牧
  掌灯衙门刑房里,太子面无表情的看着方世臣。
  一堆刑具带着暗红的锈迹和血迹,摆在了方世臣面前,
  太子拿起了一根烙铁,把玩了片刻,插进了炭炉,问道:“方侍郎;你知罪么?”
  方世臣低着头,满脸是汗道:“微臣办事不力,愿受殿下责罚!”
  太子拨了拨炭火:“就这一句办事不力?”
  方世臣接着说道:“属下无能,不堪重任,理应辞官。”
  太子把火红的烙铁拿了出来,吹了吹火星:“辞官就完了?”
  方世臣跪地哭道:“臣就是个废物;殿下;您饶臣一命吧!臣没有别的罪过了。”
  太子冷笑一声,回头道:“史千户;你说说看,方侍郎还有什么罪?”
  史勋抿抿嘴唇,神情尴尬。
  “殿下,微臣愚钝,一时也说不出来。”
  他对掌灯衙门的业务,还不是太熟悉。
  太子回过头,看着钟参道:“钟指挥使,掌灯衙门里没有会说话的么?”
  钟参看了看一众提灯郎,喝道:“刘大顺,你说,想好了再说!”
  不用想,这套业务刘大顺很熟:“兵部右侍郎方世臣,贪赃枉法,克扣军饷,中饱私囊,按律当斩!”
  方世臣闻言,差点跳了起来;指着刘大顺道:“你凭甚构陷我?你诬陷上官,该当何罪?”
  刘大顺笑道:“方侍郎,你别急呀,是不是构陷,太子殿下自有分辨。”
  这真不是构陷,在兵部干到这个位置,克扣军饷的事情肯定做过,贪赃枉法的事情也少不了。
  铛!
  太子用烙铁磕打了一下炭炉:“方侍郎,伱说冤枉也无妨,你是想让我抄家呢,还是想让我用刑?不怕找不到证据,我就怕你身上不干净,骨头也不够硬!”
  方世臣不停磕头:“殿下饶我,殿下饶我!隋侍郎把三万大军藏在什么地方,我是真不知道!”
  他的确不傻,他是装怂。
  他故意说出一个三万,意在提醒太子,我已经把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你了。
  太子明白他的意思;这次找他来;不是要问有多少兵,也不是要问兵马在哪,而是让他把兵调出来。
  “我听说隋侍郎把三万大军放在了平洲,我出一道诏书,你出一道兵符,让他们随我去涌州!”
  “殿下,”方世臣哭道,“隋侍郎的兵,只听隋侍郎的话,臣的兵符不管用!”
  “那谁的兵符管用?隋智不也就是個兵部侍郎么?”
  “他,他是左侍郎,位次在臣之上。”
  太子笑了。
  这个方世臣,总算把话说明白了。
  太子冲着方世臣笑道:“方世臣,我若任命你为左侍郎,这三万兵马,调的出来么?”
  方世臣低着头道:“微臣无能,可殿下若是还信得过微臣,微臣自当全力以赴。”
  “光有兵马不行,粮草军械,还需多少时日?”
  “粮草军械,本就是微臣的分内事,三日间,足矣。”
  太子笑了,方世臣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三万大军少了些,方侍郎,还有别的办法么?”
  方世臣低声道:“若是发兵涌州,可以走平洲,过碌州,也可以走元州,过显州,虽然多绕了一些路,但元洲和显州各有三万驻军,一州调来一万,加在一起便是五万大军。”
  元洲和显州紧邻西域,也是边疆,太子有些担心,怕西域梵霄趁火打劫。
  方世臣道:“臣觉得妖族不会贸然出兵,图奴反复无常,妖族轻易不会与之联手。”
  妖族是对梵霄的蔑称。
  太子思忖良久道:“若是有利可图,只怕妖族也未必嫌弃图奴。”
  方世臣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是臣愚钝了。”
  他真的赞同太子的想法么?
  当然不赞同。
  太子想要兵,有兵的地方都在边疆。
  东边太远,南边就更远,北境湍、迅两州的兵马又不敢动,唯一可行的就是从西域调兵。
  方世臣的出身不算显赫,官至兵部右侍郎,确有其过人之处,他料定西域此役不会对大宣出兵。
  但方世臣从来不与位高者争辩,他只提建议而已。
  太子了解方世臣的性情,也了解方世臣的能力,他采纳了方世臣的建议。
  “你即刻发一道文书,让人带上兵符,去元、显两州调兵。”
  方世臣道:“微臣无能,单凭一道兵符,调不动这两地兵马。”
  “本宫再下一道诏书。”
  “纵有殿下的诏书,恐怕还是调不动兵马,边疆大吏,脾气委实不小。”
  太子知道该怎么做了。
  “方侍郎,你先去调拨平洲大军,待发兵之时,我去送你!”
  ……
  东宫,太子召来梁季雄、太卜和钟参,说出了计议。
  “三天后,方世臣率三万大军前往涌州,圣威长老随大军同行,我自前往元显两州调拨兵马,大军在碌州会和,力争在十日内抵达双熊关,与图奴一决死战。”
  梁季雄捏着下巴,连声长叹。
  太子道:“圣威长老以为不妥?”
  梁季雄道:“且让方世臣独自带兵前去碌州,我到元显两州调拨兵马,殿下以为如何?”
  太子摇头道:“方世臣有些才能,但其性情诡谲难测,若无圣威长老随行,只怕途中又生变数。”
  “啧!”梁季雄连连咂唇,还是觉得不妥:“我随方世臣同去就是,但殿下不必去元显两州调拨兵马,可另遣一人前往。”
  太子苦恼道:“让谁去合适呢?”
  “钟指挥使可担此任。”
  钟参还真像试试:“自从进了皇城司,我就没怎么出过京城。”
  太卜摇头道:“不是老夫看轻了你,边疆大吏跋扈惯了,钟指挥使去调兵,只怕两州知府,都不肯答应。”
  钟参冷笑一声:“他们看不起我,难道就能看得起太卜么?且让太卜去就是了。”
  太卜摇头笑道:“老夫声望,与你伯仲之间,你调不来兵马,老夫也没那个本事。”
  梁季雄对此并不认可:“既是大宣的地界,也是大宣的兵,有朝廷诏书,再加兵符,怎会调不来兵马?太卜且做个法阵,我现在就去元洲调兵。”
  太卜不作声,太子道:“圣威长老,你若去了元洲,谁给方世臣做监军?”
  “让太卜去就是,钟指挥使去也好。”
  太卜摇摇头道:“却非老夫推诿,我与钟指挥使都不能轻易离开京城,否则公孙文这厮又要兴风作浪。”
  梁季雄怒道:“公孙文早就该杀,还留着作甚?”
  太子摇头道:“这人不能杀。”
  “为何不能杀?”梁季雄不解。
  太子道:“这人活着,可以利用他打散龙怒社的儒生,这人若是死了,儒生们同仇敌忾,反倒帮他们凝聚了人心。”
  梁季雄摇头道:“公孙文乃龙怒社之首,贼首既死,儒生们无从依附,纵聚集起来,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太子道:“公孙文只是名义上的首领,龙怒社也好,怒夫教也罢,背后定另有主使,
  公孙文只要在我们手上活着,儒生们便要听他的号令,儒生便在我们掌控之中,
  公孙文若是死了,背后主使之人借着公孙文之仇,另立一个首领,我们反倒不好应付。”
  太卜频频点头,太子的眼界和谋略让他非常欣慰。
  梁季雄却另有心思;“玉阳,你不该离开京城!你监国短短几日,朝堂政务井井有条,而今正是大展身手之良机!”
  太子笑道:“长老过誉了,政务虽有起色,但却是诸位大臣的功劳,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有些棘手的事情,且等我打完了仗,再回来处置不迟。”
  “等打完了仗,只怕……”梁季雄话只说了一半。
  傻孩子,等你打完了仗,昭兴帝要是醒过来了,这天下还是你的么?
  钟参也觉得太子不该走:“殿下,恕我直言,北境你也去过一回了,该攒的根基也攒下了,
  这打仗的事情也不是非你不可,殿下且去元显两州把兵调来,剩下的事情交给圣威长老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