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盗版,杨沐早就有准备。
但是,这种拦路抢劫的行为,他还真是没有办法。
总不可能以此为借口,爆发一场战争吧
且不说苍国能不能打赢,就算是侥幸赢了,也是得不偿失。
因为,以苍国目前的国力,并不能吞并一个诸侯国。
大盛国,乃是大礼王朝初立时,册封的一百四十个诸侯国中的一个,虽然不是顶尖的那一批,但也不是大苍国能够伤及根本的。
就算是战胜,那也是惨胜,两败俱伤。
他叫姬翎儿寻来了商务部近来的折子,同时翻看工部以前的奏报。
发现书籍的销量,果然下降了许多,一天比一天减少。
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趋势,意味着市场趋于半饱和状态。
但是从奏报上看,有一段时间书籍的销量下滑得非常快,而纸张的销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那段日子,正是大盛国出现大规模抄书人的时候
很显然,很大一部分订单,都被大盛国的盗版书籍抢去了。
“既然要玩,那朕就陪你们好好玩玩”
杨沐眸子里迸发出冷厉之色,随即写了一份圣旨,让商务部下调书籍价格,从原来的一两银子一本,降低到三百文钱一本,大白纸的价格,降到了一百文钱一张
同时,要求所有的款项,都要以货物充抵,提高马匹所占的比重。
当天下午,圣旨之事便传得沸沸扬扬。
书籍,三百文
纸张,一百文
相对于之前的价格,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各国商人后悔不迭,很多人直接气得发抖,脸色铁青。
因为前几天,他们还在商务部的官吏面前得瑟,自以为找到了另外一条货源,不必再仰人鼻息。
但是一转眼的功夫,另一条货源又废了。
为何
打个比方,一个抄书人要三五天才能抄写一本合格的书,识字的人工价都是很高,加上材料费,每一本寓言故事的制作成本大约在二百文左右。
这些商人,以三百文钱一本,从大盛国的抄书作坊里购买了大量的书籍
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
可如今,苍国的书籍也卖三百文钱一本了
同等价格下,那些盗版书籍哪里还有活路
卖不出去,就算是废了,或者以极低的价格贱卖出去。
亏出血
第177章 两国碰撞
s:本书不朽大皇帝,请支持正版阅读
以下正文
商人们后悔不迭,纷纷大骂,同时也尽力补救,到商务部大肆采购。
最受伤的应该是大盛国。
原本,各国商人纷纷涌入苍国,做为必经之路的大盛国,其内的商人也多了起来,沿途的百姓也大受便利,很多村庄开始以客栈为业。
看着苍国一个小国家,如此大赚特赚,大盛国的贵族们眼红了,于是联名上书大盛国的皇帝,要求在商途中设立关卡,收取费用。
同时,各大贵族自己开始搭建一个个小作坊,做起了抄书的生意,将之贩卖给沿途的商队。
短短时间内,虽然没有大苍国那么暴利,也算是小赚了一笔。
可是没想到,苍国祭出了一个杀器。
书籍降价
这个消息,对于大盛国众多抄书作坊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一个个商队找上来门来退款的时候,贵族们的心简直在滴血。
没有贵族敢赖账,因为他们也不敢太得罪商人,没人会傻到以为这些商人都是平民,在各大诸侯国中,能够形成规模的,无一例外都是有着强大的官宦背景,甚至其中的一些商队,直接受命于各国皇室。
商队,也是一股隐形的政治力量
当然,也有一些抄书作坊不甘心,认为苍国这么低的价格肯定维持不了多久,只是为了打压他们短暂降价而已,所以他们采取了拖延策略,并且还做下了保证,押上了赔偿金。
可是,马上就被现实狠狠的打脸,接连十天左右,苍国商务部的寓言故事大卖,大白纸的售卖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
大盛国的贵族们坐不住了,赔了一大笔银钱之后,开始寻求报复。
报复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加重了各大关卡的过路费,每一个商队都要缴纳一笔很大的银钱,才能顺利往返。
一时间,各国商队怨声载道。
很多商人,直接联合起来,上书给大盛国的皇帝,要求废除此项政令。
但是,从大盛国的皇帝,再到王公大臣,没有一个人把它当回事。
原因也很简单,思维惯性。
毕竟,现在苍国有一大半的地盘都是过去的郑国,多年来一直以银钱打点关系,他们已经习惯了郑国人的低声下气。
现在,苍国吞并了郑国,那么理所当然,也应该也有一个小弟的样子,对大盛国朝贡,并且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至于商人们的利益呵呵,有本事不要从大盛国过路呀
败坏声誉又如何,遭商队的唾弃又如何,大不了损失一些银钱罢了,难道还能让各国的军队联合起来,攻打大盛国
这些贵族们,有恃无恐。
可是,他们到底还是低估了苍国的货物对商人的吸引力,也低估了各大商队的影响力。
不到半个月的功夫,各国使臣就全都汇聚于大盛国,谴责文书如同血花一样,飞向了大盛国皇帝的案头。
无奈之下,大盛国的贵族们只好微微收敛,撤销了关卡。
损失惨重的贵族们,对苍国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本来,大盛国的君臣对于苍国不称臣不纳贡的态度就十分不悦,有了这一档子事之后,两国的邦交一下子恶化。
直到三月初,苍国的巡逻卫士在工业园附近,发现了可疑人员,鬼鬼祟祟。
到底是什么人,敢晚上在工业园边上游荡
要知道,自从这座工业园建立以来,一直被严格看护,其守备力量堪比皇宫,苍国的老百姓都知道这是一个禁地,闲杂人等一般不敢靠近。
这群人鬼鬼祟祟,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
锦衣卫布下了天罗地网,抓获了其中的几个人,一番严刑拷打之下,也终于套出了一些东西。
不出所料,与大盛国有关
立即,锦衣卫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杨沐。
“等不及了么”杨沐轻喃了一句,在殿内踱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在大盛国的眼中,苍国就是一个任由揉捏的小家伙,以前没什么价值的时候,自然随之而去,但是如今有了巨大的利益,就值得他们出手了。
派细作潜入工业园,只是提前打探,看能不能窃取技术。
如果成功,自然不必太麻烦,苍国仍然是那个小国家,不足为虑。
如果不成,再起兵戈
杨沐看了一下沾在墙壁上的地图,心里冷笑不已。
相比于大盛国,苍国的地盘的确要小很多,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逼在角落里的苟延残喘的小家伙。
大盛国也确实比苍国要繁华,国
===分节阅读 88
力也确实要强盛。
可是,这又能代表什么
大盛国,能保证一战灭了苍国吗
如果不能,只要苍国有时间喘息,迟早能够与大盛国匹敌
“看来,大盛国和苍国之间,必有一战呀”
杨沐叹息,有点无奈,其实他是不怎么想打仗的,尤其是这几年,苍国必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假以时日必定能以有限的地盘,发展成一个大国。
可是,在这样一个刚刚开启大争之世的世界,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必定会损害他国的利益,或者说招惹他国的觊觎,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哪怕是大盛国和苍国,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想着要吞并对方,但是巨大的利益和矛盾碰撞下,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三月十六日,大苍皇宫。
一场盛大的封赏在朝殿中举行。
论功行赏
伐郑之战的号角尤在耳畔,杨沐大病初愈,整理好了国内的诸多事宜后,终于开始了一场苍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封赏
相比于上一次驰援申国之后的封赏,这一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重视程度上,都高了一个等级不止。
四大军团全部参战,加上前前后后归附的几支义军,总人数加起来达到了八万余人
这些人中,四大军团的两万士卒基本上人人都有军功,义军中也有三万多人获得军功和赏赐。
声势浩大的封赏过后,苍国的爵民一下子多了两万多人,千人将级别的将领,基本上人人都成了伯爵,卫忠全更是成为了三星侯爵,其余的三大军团的大将军,也都获得了五星伯爵的爵位。
当天,大苍时报为此出了一期专刊,每一个获得伯爵之位的将领都榜上有名,对此次北伐极力的宣传和颂扬。
那些在皇城中的各国商人,简直是看呆了。
这个国家是疯了么
爵位像是不要钱一样封赐,这是要把这几个月赚的银子,都封赏给那些打仗的粗鄙士卒吗
事实上,他们猜的还真没错,这一次封赏下来,杨沐所赏赐下去的银子,达到了两百多万两,再加上抚恤金,国库一下子三百万两银子没了。
就在民间一片沸腾和惊叹之中,兵部发布了一则征兵令
征兵
又征兵
顿时,民间一片惊讶,随之而来是一片欢腾。
而有心之人,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第178章 骑兵
封赏,宣传,造势,征兵
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引起了有心之人的注意。
苍国朝廷中的各个官员,已经察觉到了一些战争的味道,因为当初无论是驰援申国还是北伐郑国,在战前都是如此作为。
只不过,相较于前面两次,这次更为平缓而已,无论是军队还是战略物质的筹备,都十分的隐秘。
要跟大盛国开战了么
官员们的心中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如果要开战的话,苍国的敌手只能是大盛国。
苍国目前有八万士卒,要是再征兵,就将突破十万,以三百万余人的国家,在太平年代养这么多的军队,这是极为反常的。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开战了。
这样的一个猜测,令各国商人焦躁不安,因为历来战乱之中,都是毫无人性和规矩可言的,特别是他们这些富商,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保障,被军队掳掠之后,再随便找个借口说是死于战乱,便可以轻易的搪塞过去。
于是,一些商人开始打退堂鼓,利益虽大,终究不如小命重要。
就在外界猜疑不定的时候,苍国的朝廷下发了公文,称只是为了防御需要,这才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苍国只有军队强大了,才能保证国内稳定,为各国商人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无可挑剔的理由。
这样一来,皇城中的异议之声总算是稍稍平歇。
至少,从目前看来,苍国和大盛国确实没有开战的理由,两边的实力也有很大的差距。
再说了,以苍国目前的兵力,放在各大诸侯国那也是垫底的存在,就以大盛国这个中等国家来说,摆在明面上的兵力就有五十多万。
更重要的事,目前各国普遍实行预兵制度,就跟后世的预备役差不多,那些退伍的兵卒和一些受到训练的官府军队,全都登记在册,一旦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就会征召起来,快速拉起一支新的军队。
听起来,似乎与农民兵制度差不多,但是在士卒的素质上和规则上,天差万别,
可以说,预兵制度就是农民兵的升级版,一旦组建起来,其实力不比现役正规军弱多少。
所以相比之下,苍国的实力并不强,不可能刻意挑起什么战争。
征兵所带来的影响,一下子弱化了很多。
就在苍国皇城沸沸扬扬的时候,四大军团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造。
首先,就是扩编。
四大军团的编制,由五千人扩编到了两万人,将郑国归顺的义军以及新征召的士卒一起编入。
其次,是军种整编。
众所周知,在北伐之中,出现了两种很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械,那就是投石车与连弩,见识到这两者的威力之后,各大军团将军的一番讨论后,建议在四大军团中,各置一支械战队,以操控连弩和投石车为主。
此项建议,得到了杨沐的支持,于是下令工部加紧赶造这两种军械,在四大军团中,各置一支三千人队,命名为战械队。
最后,便是新增军队的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