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督造大臣,到教育部尚书,再到以后的左相之位,这是杨沐一步步的扶持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干干净净的辅佐人才,如果说哪一天连孔尚贤都结党营私,那么就算其再贤能,杨沐也不介意将之毁灭。
这就是帝王心术,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一段时间之后,杨沐越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思考问题,权衡利弊。
不多时,孔尚贤着急忙慌的来到大殿,衣服都有些不散乱。
一番君臣之礼后,孔尚贤急问道:“陛下此次出宫,是否遇到了什么意外”
“嗯,不错。”杨沐点点头,问道:“爱卿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了”
孔尚贤大惊:“莫非陛下还不知道现在城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恐怕明天就会传遍整个苍国,被周边临国所知”
杨沐眉头一皱,满是不信:“不可能吧,朕遇刺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诺妃和姬翎儿回宫也没多久,消息不可能传得如此之快。”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城内已经是满城风雨,流言四起,微臣本来就是要进宫来确认的,没想到半路撞见了传召的小太监,这才直接到了紫宸殿”
满城风雨流言四起
杨沐瞬间大惊,一下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说一切顺其自然那倒是没什么,可问题是消息流传开的速度太快了,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操纵,推波助澜
“城内还有什么流言”杨沐问道。
“这微臣不敢讲。”孔尚贤迟疑了一下,躬身道。
“讲”
“那就请恕微臣不敬了微臣在来的路上,看到四处奔忙的百姓,还有人在盛传,陛下您已经”
“驾崩了”杨沐问道。
“陛下恕罪微臣万死”孔尚贤面色惊恐,连忙跪伏在地,驾崩是每一个皇帝最忌讳的词,哪怕他圣眷再浓,也不敢说出这两个字。
毕竟,皇帝是一国气运所在,就算是皇帝本人不在乎,要是被别的臣工知道了,那也会骂得他狗血喷头,一旦以后皇帝出现什么三长两短,就会归结城他的诅咒。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例子,老百姓对这些神秘的力量近乎迷信,历来有很多臣子敢骂皇帝是昏君,但是却没一人敢提驾崩的字眼,因为这是杀头的大罪,形同谋反,严重点的是要诛九族的
看到孔尚贤一副心虚惶恐的模样,杨沐淡淡道:“此处无外人,爱卿不必担忧,唔可还听说了什么消息”
“这微臣来时匆匆,没有仔细打探,不过听到了一些苗头,有不少百姓在讨论承继帝位的人选。”孔尚贤迟疑了一下,此事太过忌讳,他有些犹豫。
承继帝位
杨沐也是一惊,一下子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自己,并没有子嗣
如果没有子嗣,那么谁来继承皇位泽王沂王还是盘王
这并不是一个皇位继承问题,而是透过这消息可以看到,背后那些散步谣言,推波助澜的人的用意,是在引导民间舆论,为接下来夺位做准备
一瞬间,一切都想通了,他遇刺的消息并不是这一个时辰才传播出去的,而是本来就有预谋,提前就开始准备,在那些人的预计中,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死在了城郊
这是一场环环相扣的妙计,而背后那些人的最终目的,就是除掉他,然后捧上另一个人登上帝位。
一旦夺取了皇帝之位,就能顺其自然诏告全国,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只不过,在这一个环环相扣的妙计里,最关键的一环出了差错,杨沐平安的回到了宫中。
但是,这并不影响敌人计划的实施
因为,在整个皇城的老百姓心中,包括宫中那些不知情的禁卫眼里,皇帝已经遇刺,死在了宫外
好险
杨沐差点头冒冷汗,这是一条无可挑剔的毒计,如果不是恰巧得知了百姓们在讨论继承帝位的问题,他到现在还蒙在鼓里,想办法辟谣呢。
现在看来,辟谣已经不重要的了,当务之急是平叛
“沈安,过来拿上朕的符诏,去城外宣召青龙军入宫,护驾平乱”杨沐下旨道。
“不可陛下,如今城外已经一片大乱,沈公公从宫门出去,肯定会被发现,恐怕到不了城郊大营”孔尚贤连忙提醒。
这时,旁边的沈安一拍脑袋,道:“陛下,可曾记得先帝留下的秘道”
“秘道”
杨沐眸子一亮,当初他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大臣就劝他从秘密通道里逃跑,被他嗤之以鼻,没想到关键时刻还真起到了作用
当即,杨沐连忙去御书房的暗格中,取了调兵符诏和秘密通道的钥匙,交给沈安,让他赶紧出城。
接着,他唤来了姬翎儿,下旨道:“以你帝令女官的身份,立即调集宫内禁卫,全力防守各个宫门,一旦有叛贼入宫,立即擒杀”
“是奴婢遵旨”姬翎儿领命,不敢怠误,领着几个太监宫女,四处传旨去了。
而杨沐则是在殿内踱步,思索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如果真如所料,这个时候对方应该有所行动了吧就算知道刺杀失败,箭在弦上也不得不发,绝对会领兵往皇宫而来。
想到城外那几十名蒙面刺客,杨沐就一阵心神不宁,总觉得事情没有推测的这么简单。
这次刺杀,幕后指使者,到底是谁
或者说,如果夺位成功,谁是在最大的受益者
门阀
第96章 民间反应
“陛下,微臣谏言,您这个时候应该离开紫宸殿暂避,深居幕后,如若贼子入宫,陛下也可统一调度,运筹帷幄。”孔尚贤谏言道。
杨沐点了点头,深表认同,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孔尚贤的话已经说得很委婉了,真实情况应该是,一旦被敌人攻进了宫中,那么最先攻击的肯定是自己,要是出现什么差错,就会造成整个战局的混乱。
于是,他点了一队禁卫,进入了万寿宫,这里毕竟是皇帝的寝宫,有层层保护,相对来说要安全许多。
正忙着布局,一队宫女太监摆驾而来,婷婷袅袅,仿佛内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皇后
杨沐远远一看,就知道是皇后的仪仗,也只有皇后才有自由出入后宫的权力,嫔妃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后宫,要出后宫的话必须有皇帝或者皇后的旨意。
只不过,皇后怎么出来了她不是一个多月都没有出过后宫一步么
杨沐皱眉,就算皇后武功了得,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出于一个男人的保护欲,他并不希望皇后出现在内廷中,她应该安安静静的坐在后宫中,洗白白身子,等他回去庆功
“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见到皇后驾到,孔尚贤和一众宫女禁卫,都纷纷行礼参拜,然后稍微往后避退。
皇后走到杨沐的近前,掏出一块手绢,认真替他擦了一下额头上的细汗。
“你怎么来了”杨沐心里一暖,攥住了她的手。
“我”皇后正要开口,忽然意识到边上还有外人,于是改口道:“臣妾担忧陛下,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帮忙”杨沐摇了摇头:“这里一切妥当,你回去吧,这里不是你们女人该呆的地方。”
皇后乖巧的点点头:“嗯,那好,臣妾听你的,就呆在这里了。”
杨沐:“”
既然皇后要呆在这里,杨沐也没有办法,知道她是在担心自己的安危,所以也就有着她去了。
话说回来,又这么一个武林高手在这里,自己也会安全很多,不说独自面对千军万马,但是以皇后的武功修为,万军丛中取敌首级还是没有问题的。
入夜,寂冷如霜,秋风中飘散着淡淡的雾气。
此时,距离宵禁还有一段时间,大街小巷一片喧闹,老百姓们神情紧张,一个个全都在谈论着听到的传言。
皇帝陛下驾崩了
这么好的一个皇帝,怎么一下子就驾崩了呢
而且是在城外遇刺
一开始,很多人不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消息版本越传越生动,仿佛有人在边上亲眼见证一般,老百姓们就都开始慢慢动摇了。
因为,皇宫总共也就这么一段距离,要是皇帝陛下平安无事的话,怎么不发布诏书辟谣呢
看来,消息十有是真的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特别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民,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如同至亲去世一样,纷纷大哭。
皇帝陛下驾崩了,那政令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变法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一旦新皇登基,肯定要推翻过往的政令,重新回归门阀统治。
难道说,大家好不容易盼来的好日子,只是短短一个多月,就要结束了吗
直到今天,所有的百姓才明白,那位如亲人一般可敬可亲的皇帝陛下,不仅是穷苦百姓的救星,更是整个苍国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如同一个圣贤,高坐在云层中,恩泽所有受苦受难的百姓,只要有这位皇帝陛下在,大家的生活就有盼头,平民就有机会过上贵族一般的生活
不少老百姓,自发的从家里出发,一路走到宫门口的广场,跪地不起,嚎啕大哭。
这一幕,就连在宫门口站岗的禁卫们,都十分动容。
记得上次先帝驾崩的时候,民间没有任何反应吧老百姓照样埋着头做事,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没有任何的波澜变化,最后还是朝廷为了营造国殇的氛围,勒令所有的青楼赌场和酒馆商铺关门歇业,家家户户必须挂上白绫,为先帝哭丧送行,这才有点皇帝驾崩的样子。
怎么今天一下子,只是流传出了一个消息,全城的气氛就一下子都沉闷了活了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这么特殊的一天,就像是每家每户都死了人一样
或许,等到明天消息传到各个城池,整个苍国都会哀鸿一片吧
禁卫们一边叹气,一边猜测。
其实,他们的心里也挺没底,皇帝陛下的驾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坏消息,且不说新皇登基以来,对军人士卒们的各项优待,就说每月可以领到的饷银,都比以前多了三成,足够多养活家里两口人了。
这要是换了别的人做皇帝,还能有这样的好处
泽王沂王盘王呵呵听说几个王府里的护卫们,逛个青楼都要赖账,一个个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这些个王爷要是上位了,大家能有好日子过
当然,作为宫廷禁卫,他们深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至少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还没接到上面的命令,这就证明民间流传的可能都是谣言,宫里面之所以没有下旨辟谣,可能只是不想理会,或者皇帝陛下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处理,更或者是皇帝陛下已经就寝,后妃和太监们不敢打扰
几十个宫廷禁卫站在宫门口值守,静静的看着广场上聚集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一排排的跪着,像是今晚要在这里过夜一般。
“今天晚上,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吧怎么总感觉心神不宁”一个禁卫什长按着腰间的刀柄,一边踱步一边摇头,看着广场上抹泪哭泣的百姓们,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头儿,你这都当了二十几年的禁卫,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小事也操心”
“我们的什长大人,该不会是去了一趟教坊司,脑子让那些磨人的小妖精吸了去吧哈哈哈哈”一众禁卫跟着打趣。
什长皱了一下眉头:“去去去好好值守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还不如那些刚入伍的新军,人家那个军姿站得叫一个整齐,半个时辰都不带动一下好好学着点,听到没”
“是”
几十个禁卫应声,纷纷收起了玩闹之心,认真站好岗位。
“咦”忽然,一个禁卫发出声音。
“你他娘的又有什么幺蛾子”禁卫什长踹了他一脚。
那名禁卫从地上爬起来,揉了揉屁股,指着远处一群人,小声道:“什长,你看那些人,似乎有点不对劲”
第97章 宫禁之变
不对劲
这一说,什长顺着他手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在广场的一侧,约莫几十个老百姓围拢在一起,朝着皇宫的方向跪在地上。
没有什么不同呀
什长皱了一下眉头,正要呵斥那名禁卫,突然之间,
===分节阅读 49
似乎发现了一些异样。
这些人没有哭
按道理说,今天晚上聚集在这广场上的百姓,都是表达自己的哀悼的,放眼望去一片悲鸿,人人脸上都是一副伤心之色。
那群人虽然也跪在地上,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大声哭出来,而且脸上并无多少忧伤之色,仿佛只是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