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朝廷上为此争论不休,一方觉得坚持郡县没错,因为如今的天下相较于二十年前,至少在交通方面是便利了很多,大运河和驰道轨道,将各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朝廷管理起来并不困难。
而另一方觉得,应该设立比郡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将郡县零零碎碎的组织起来。
但是,这样一来会促使地方官员的掌控地域太大,容易造成当初诸侯拥兵自重的局面。
对此,不仅仅是大臣们头疼,杨沐也没有办法。
所以,在与皇后等后宫嫔妃商谈完了之后,杨沐几天都在批阅此类奏折,整个人十分的疲累,左右为难。
同时,在朝廷官员的暗中示意下,这几天几个小国也纷纷敬献了降表。
杨沐粗略的看了一下,无外乎甘愿交出军政大权,苍国得天庇护,是万民所向,而苍国皇帝又德行感天动地,这些国家的皇帝自愧不如,为了国内百姓,甘愿献出国家,当一个苍国富家翁就心满意足了。
对此,杨沐十分的满意。
这些小国倒还是知趣,没提什么要求。
实际上,苍国到了如今这一步,这些小国就算是什么都不要,他也会赐予爵位的,而且绝对不会比那些因为战败而降的国家的爵位小,至少皇族的财富,他可以保证一分不动,国内世家贵族的家产,苍国也分文不拿。
邵、木、祥、旦、元,天下间仅存的五个国家的皇帝,同一日举行了退位典礼,之后各自带着传国玉玺等物品,踏上了前往新苍城的路上。
九月初一,新苍城内人声鼎沸,在礼部的主持下,代表各地的官员汇聚新苍城,五个小国的皇帝包括投降或者被俘虏的皇帝,或者坐着华盖车驾,或者坐着囚车,一律到外交部的外宾馆更衣准备。
在皇宫内,搭建着一座高台,名为禅让祭台,各国皇帝排列而立,三请苍国皇帝。
在一片山呼海啸中,杨沐乘坐龙撵,前后左右一队浩大的随从,礼部各官员司仪,祭祀天地,而后便是杨沐一直宣扬的皇天后土,三皇五帝,脚踏七星步,一步步登上了宝座。
天下在握
杨沐的胸中升起一股豪气,这些年中凡是被灭的国家,且无论有没有皇帝,在这个时候都有一个代表人物,站在场中央对他行叩拜大礼。
杨沐抬了抬手:“
===分节阅读 289
宣旨。”
沈安跨前一步,宣道:“自朕登基,二十有一年,内励精图治,外抵御强敌,大礼王朝四百年而终,天命在乎大苍,今建立大苍王朝,统御天下。方今各国献地诸侯,全部赐予爵位,容后封赏,朕曾下议国之治式,仍旧认为郡县之制当为主流,朕会同相关大臣复议,亦再度查勘天下大势,议决推行郡县制,自今之后,天下力行郡县。”
“其一,治势也。诸国战乱多时,分治则弱,一治则强,分治则亡,一治则兴,故郡县制者,天下图治时势也。”
“其二,民势也。朝廷法令推行,必将顺畅,行郡县以治则民安。”
“其三,国势也,天下分治久矣,诸侯多不以天下为念,唯以私治为念,若行郡县,国家当以民生为念,立足万世。”
“为此三势,朕今决断议政之争,自今废除封建,分天下为六十四郡,以各国原国号为郡名,加以拆分重组,律法一体,官制一体,治权集于朝廷,决于皇帝,上下统一政令,举国如臂使指,如此治权不出多门,私欲不至成灾,天下大定”
在场无论是诸侯还是大臣,无不暗暗心惊。
谁都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在今日这等大典之时,忽然定下了郡县。
只是相较于之前,郡县稍有改变而已,每一群的城池土地扩大了很多,并且按照原本的诸侯国的形式,划分郡县。
也有人若有所悟,今日的诸侯各国献地大典,也是大苍王朝正式确立的一个典礼,皇帝有意淡化其中的仪式感,也没有请大礼王朝的末代天子姬郝禅让,这摆明了是要与大礼王朝撇清关系,也让全国各地一些仍然追念旧国的人好受一些,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刺激。
重新确立和肯定了郡县制度,一方面是与过去的大礼王朝完全划清界限,一方面也是转移舆论方向。
大典过后,皇帝诏书已经颁行天下,新苍城的四门也都依着传统张挂了。
新苍城万人空巷,都挤到城门看皇帝诏书。
当然,诏书上的内容,不仅仅只是一个郡县制度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一些细节之处。
这是为了舆论转移得更为彻底一些。
毕竟,皇帝做了二十几年,杨沐对于这些排场已经没有那么讲究了,反正后世的史书记载都是寥寥几笔带过,何必执着于这点名声
当下,让大苍王朝的民心凝聚,增强国家百姓的身份认同感,才是第一要务。
所以,在诏书上,地方郡县的施政系统,也有一些介绍。
大体就是:
郡官主要是郡守,一郡主官,总掌政事。
郡丞,辅助郡守掌事,郡守之副。
郡尉,一郡武官,掌守军并治安事。
监御史,朝廷的监察部派进各郡的监察郡政之官员,类似于刺史。
之后再是效仿朝廷的十二部,设立了十二房,这其中为了鼓励创新和培养科技人才,就连科技部这种机构也设立了一个科技房,顺便负责宣导一些科普知识。
在县官部分,县令,一县主官,总掌政事。县丞和县尉等等,职司与郡同名官一致。
再然后,便是乡村一级别。
历来,无论是大礼王朝的各诸侯国,还是杨沐所知道的中国古代,其实朝廷的统治都只是到了县这一个级别的,至于乡镇和村,基本上就是依靠自治和族法,多为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
但是,早在苍国还是很小的时候,杨沐就已经往下延伸了两个层级,就连村里一级,村长都是由乡镇任命,执掌民风民俗教化,以利法令推行。
所以,按照这一套推行下去,其实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考虑到地区之间的情况有所差异,很多地区地广人稀,那些自然形成的村落根本没几户人家,所以也就不以距离而定,允许一些郡县的行政架构到乡镇一级为止。
苍国的郡县,灵活性就在这里了,其余的基本都是死的。
大典之后,就是封赏。
在这一点上,让那些小国的皇帝十分惊讶,因为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主动归降后,也许还能混一个王爷当当,本来想要打听清楚的,但是一想到武国皇帝也只是封一个公爵,便没有太大想法了。
也许,苍国皇帝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封王吧。
公爵,虽然不是最顶尖的爵位,但是也能得到不少的食邑,他们还可以凭借这个,世袭罔替,子孙后代世世无穷。
只要不谋逆造反,苍国长存下去,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可以一直是人上人。
十月,杨沐开始了东巡。
这一次的目的也很简单,主要就是巡视一下海军,代表了他对海军的一个重视。
毕竟,马上就要对其余的几大王朝出手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军甚至是比陆军还要重要,他自然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大苍王朝的青年,才会对海军有向往之心。
千万不要忽略领袖的力量
以杨沐此时在军中的威望,只要是振臂一呼,哪怕是极为艰苦的条件,恐怕也会有一大群青年趋之若鹜。
整个行营分作两支人马进发,两千铁骑由禁卫军统辖,除护送行营部分辎重与工匠外,由沿海陆路一路查勘,各地的郡县负责沿途的接待,
第二则是主体船队,这支船队大小船只二百余艘,有大型楼船十余艘,有各式战船百余艘,大型商旅货船近百艘,所谓的大楼船,除了水手之外还可乘坐近百人,并可同载三个月口粮器物。
战船则有大翼、小翼、桥船等等各式,两百余艘大小船只在大海中以水战行船之法编队排开,樯桅林立,白帆如云,旌旗号角遥相呼应,实在是前所未见的航海奇观。
杨沐的心情很开朗,虽是第一次乘船入海,对海浪颠簸与连天海风有些不适,但还是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楼船最高的望楼,禁卫们与内侍监等人,纷纷不安,十分警惕。
也有一些人,在登船后有晕船的迹象,找来工匠将两面用厚木板封死,才好一点点。
“如何海景,可比前世在海边玩耍,要舒服得多了”
杨沐心情大畅,兴致勃勃地吩咐沈安摆下了小宴,要与几位大臣聚饮以观沧海。
沈安也是初入大海,虽然有点晕船,但是好歹也是一个先天高手,不一会儿就调整了过来,一听皇帝发号施令,立即便去铺排。
片刻之间,楼船上就列开了几张酒案,香味飘开。
“陛下,这大海广阔,臣也是第一次观看呀,也不知道海角之处,是何景象”孔尚贤笑道。
“哈哈哈爱卿想知道海角”杨沐笑问道。
“然也。”
“朕若是告诉你,这大海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呢”
“陛下是说,这天也没有尽头不可能,陛下怕是说笑了。”
“哈哈哈”杨沐大笑,道:“这天地本就是一个圆球,如同蹴鞠大球,你我皆在这圆球之上,不信爱卿可以看前方的海船,是否只能看到桅杆”
“”
孔尚贤张了张嘴,似乎要反驳,而后又突然顿了一下。
似乎是这样呀
杨沐哈哈大笑,趁着兴,就给他讲解了一遍地理知识,普及一下地圆说。
良久,孔尚贤才回过神来,问道:“陛下,是从何而知”
“朕受命于天,当然知道了”杨沐一本正经。
孔尚贤连忙点头,对此就连他也深信不疑,这些年来他已经被皇帝陛下不断拿出来的奇思妙想所镇住了,科技部那些武器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皇帝陛下是一个能够与神灵沟通的人。
听此,其余的一些大臣,也陷入了沉思,显然还没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3
第591章 海军构想
大地是圆的。
天也是圆的。
天地如鸡子,大地为蛋黄,清天为蛋清。
而人之所以不掉下去,是因为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在吸附着大家,就如同磁石吸附铁器一样
诸如此类,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却又在情理之中,杨沐举出的一个个小例子,让人想不出反驳的理由。
倒是少数几个科技部的官员,接受能力要好一些。
因为早在此之前,科技部就早已经接触过力学,虽然并没有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之类的,也没接触过太多地理知识,但是结合一些以往的案例,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譬如,一大一小的两个铁球,从高处扔下,竟然同时落地,这是因为引力大小相同的缘故,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再比如一把鹅毛和一个大小差不多的铁球,鹅毛会慢慢的落地,这是因为鹅毛受到的阻力要大一些的缘故。
诸如此类种种,科技部都已经验证过多次,太学中的科技学院也经常做这样的实验,几乎成为了每个学子必接触的实验。
所以,当杨沐提出大地是圆的这个说法时,科技部的官员接受是最快的,两相印证之下,发现完全符合之前大家学过的力学知识。
杨沐当然不会想到,自己随便抛出的一个理论,会让在座的大臣们三观颠覆,同时他也知道,这样的一个理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接受的。
在此之前,他并不会宣扬这套理论。
因为科学的兴起,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踩踏封建迷信上位的,在苍国尚未统一天下之前,还是维持那种朦胧的天地认知比较好,有利于凝聚人心,不被当成异端邪说。
但是现在,天下大定,大苍王朝已经有了雏形,假以时日必能一飞冲天,爆发出强劲的实力,潜力无限。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封建迷信非但不会对大苍王朝有太大的作用,反而还会阻碍大苍王朝的发展,成为科学的阻力。
以一人之私欲,而阻碍天下百姓对天地和真理的认知,这是杨沐极为反对的。
就算是他现在打压老百姓认知世界,以苍国如今的学术氛围,这也是迟早的是,放眼整个人类的历史,百年千年何其渺茫就算是他现在阻碍科学的发展,那么百年后千年后呢
该出现的还是得出现,适当地揭开天地之间的神秘面纱,很有必要。
毕竟,物理化学的尽头,很容易演变成神学,这一切规律的来源到底是什么,该归往何方,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小宴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