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大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朽大皇帝-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阮魏两国只是稍稍了解了一下情况,便也无可奈何的同意了,顿时三国联军的军粮供给,变成了两国承担。

    九月初,杨沐与丞相孔尚贤和曾十三通盘浏览了所有的针对晋国的文书,君臣三人一致评判,攻占晋国的火候已经到了。

    只要处置得当,攻打晋国完全可以像当初的伐晋之战一样,一路直击晋国腹地。

    到时候,晋国的前线军队,就不得不回防。

    前线胶着的战局,立即就会被打破。

    到时候,晋国被牵着鼻子走,拆东墙补西墙,便是有百万大军,也得被活活拖累耗死。

    君臣谋定,便计划让各方加急行军,另外在国中征召五十万府兵,准备做最后的攻晋之战,一举拿下此国。

    以苍国目前的国力,要想不损伤根基,这五十万府兵,已经是极限了。

    然则,便在杨沐的诏书拟定好的时候,前线突然传来了紧急军报,阮国新征六十万大军,冲击驻守楚地北部的青龙军,欲图从苍国南部,一举切入到苍国

    得到这个消息后,杨沐赶紧召集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说实话,阮国的这一招让杨沐十分头疼。

    而且他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货币战的干扰,或许在两个月前,阮国就会如此行动了。

    阮国组织六十万大军进击苍国西南境,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举措。

    战线太长,中间的粮草补给必然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不好,或许就是一场崩。

    但是如果成功了,也能给苍国带来巨大的麻烦,影响整个战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招与苍国正准备施行的攻伐晋国战略,是十分相像的,也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是魏国的六十万新军,杨沐可能不会这么重视。

    因为,这涉及到阮国的一项国策。

    那就是在过去,苍国施行了一种屯兵和预备役制度,规定凡是年满十六岁的身体无缺陷或者疾病的男性青壮年,都要接受一次军事训练。

    之后每隔三年,农闲时节,都要去当地的军营里点卯,学习战场上的拼杀之术。

    这样一来,可以征召的新兵,都能够拿起武器,转化为职业的军卒。

    看到这个好处,同样国力强盛的阮国,也在效仿,而且更为彻底,将其纳入了赋税的范畴,也就是说参加训练的青壮年,不仅仅是义务,而且还能够减免个人的赋税。

    所以说,这六十万大军让杨沐十分的忌惮。

    若是没有一个军团抵挡,只怕是整个苍国南境,都会被其攻破。

    可是,现如今六大军团都有战事,青龙军团虽然没有鏖战,人数也有五十余万,却是肩负着镇守整个莽地、楚地、云地、范地的重任,兵力分散,无法调拨出让人马。

    仅仅靠新苍城周围的五万禁卫军,与各地的府兵,还不太够看。

    危机刻不容缓

    君臣连夜密商,杨沐最终拍案:“苍国宁可一统脚步稍缓,也不能冒险让阮军有机可乘。”

    刚刚征召的五十万大军,即日从各地赶往南境,围堵阮队。

    同时,为了稳妥起见,杨沐连夜下诏,让青龙军团的大元帅卫忠全火速回国,统御这五十万新军。

    杨沐还不放心,便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亲自乘船,通过大运河赶往边境,鼓舞士气。

    半个月后,当杨沐赶到南境星宁城的时候,大营中,卫忠全正拿着斥候军报端详地图。

    卫忠全对于朝廷将自己调入到苍国南境来指挥战事,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反倒是一丝不苟,迅速进入到了状态。

    杨沐凝视着这位老帅,笑道:“身为大元帅,却被调来此处防守阮军,爱卿可有什么要说的”

    卫忠全大笑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不也来了么我大苍连灭数国,占据了半壁江山,坐在楚地也没什么事,不如来此搏杀,不亦乐乎”

    君臣两人大笑了一阵,军事便告了结。

    然而,让卫忠全出乎意料的是,杨沐的身后突然走出了一个翩翩少年郎,一身士兵戎装,赳赳大步走到面前。

    “这是太子殿下”

    卫忠全一惊,怎么也没想到,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竟然同时出现在此地。

    “钧儿,还不快见过老元帅。”杨沐说道。

    “杨钧见过老元帅。”杨钧躬身一拜。

    “太子折煞老臣了。”卫忠全连忙回礼,而后疑惑道:“陛下,不知太子此次前来”

    “太子不小了,朕让他随你历练一二,也好长长见识。”

    卫忠全的眼眶湿润了。

    在苍国,他是所有的文臣武将中,唯一能够与皇帝说及家世的臣子,也被皇帝无比的信任。

    他知道,皇帝陛下修炼了一部十分奇怪的武功,可保寿元绵长,太子杨钧虽然不是独子,但是自小就被立储,十有就是未来的苍国皇帝了。

    如今,皇帝陛下将太子教给他,带领历练,这便是一份无上殊荣,比那些什么圣旨犒封之类的,要强太多。

    储君相托,这是信任,完完全全的信任。

    “太子大有气象,听闻在宫内就十分勤勉好学,恪守孝道,我大苍的江山社稷,无忧矣”

    杨沐哈哈大笑:“邦国之安在大道,他一个太子,爱卿莫要太娇纵他。说起来,这些年太子一直在皇宫,书读了不少,武也练得些许,然而至今没有任何历练,这都已经是加冠之年了,还没真正打过一仗,这万卷书要读,万里路也要走,磨练一番总是好的。”

    “陛下洞察至明,太子入军,臣以为可为监军。”

    杨沐摇头,道:“不可,未经历练,一窍不通,哪能监军呢”

    卫忠全皱眉:“没有职务,如何能历练”

    “不。”杨沐摇头,道:“爱卿这句话倒是说错了,这小子先扔军营里头待个几个月,然后再慢慢提拔,各阶层都做一遍,体验一下基层,才算是真正历练了。”

    3

    第578章 中计

    卫忠全再不说话了。

    毕竟,杨沐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所谓历练就是要体会一下军队中的状况,如果仅仅是当官,只怕是得到的磨练机会少很多,无法体会人间疾苦。

    太子素有美名,所以卫忠全确信,这位太子殿下只要经历了真正的磨炼,比当今陛下没有多少差。

    唯其如此,卫忠全一听说皇帝陛下要将太子杨钧交到他的麾下磨炼,立即便想到了给这位太子一个展示才具的权力职司。

    如今陛下既坚执地要看看再说,卫忠全也就只能是照着执行了。

    “好,那就先做一个书吏吧,跟随帅帐,每日整理一些书案,到各营走动,监察军营动向。”

    “不,先从士卒做起,还得隐名埋姓,混迹军伍。”杨沐说道。

    卫忠全也默然了,良久之后便深深的一躬,无言地领受了杨沐的嘱托。

    杨沐也再没说话,招手将杨钧唤上前来,用力在儿子肩头拍了一掌,转身便走出了营帐。

    卫忠全低声道:“太子可曾想好名字”

    也难怪他这么问,毕竟在国家的律法中,名字是不能乱起的,在苍国的话,皇帝与太子的名字都要避讳,整个国家的百姓,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沐”和“钧”这两个字,都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若是杨钧顶着本名进入军营,必然会暴露身份。

    杨钧想了一下,道:“就取一个“军”字吧,与本名读音相近,也避免叫唤出错。”

    卫忠全一拍掌道:

===分节阅读 281

    “太子说得对,你只说想做甚差事”

    杨钧道:“既入军旅,自当从小卒做起,步卒和骑士皆可。”

    “这”

    卫忠全有些为难,不是不好安排,而是无论是骑士还是步卒,那可都是要在前线冲杀的,杨钧有些武功在身没错,但是战场上风云莫测,真正冲杀起来,一点小小武功算什么便是蜕凡境的高手,也得陷在战阵中,被围杀而死。

    太子乃是国本,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别说是他了,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到时候,恐怕军中的高层,有一大半要殉难。

    放在别的国家,可能在阵前死一个太子还没什么,不至于怪罪于诸多军将,牵扯太多,太子还没这个份量,但是苍国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国家,刑法中还有诛九族等罪,若是太子出了什么事,铁定会举国震惊。

    杨钧知道卫忠全的心思,道:“大元帅放心,从今日起,就不用元帅照拂了,杨钧知道轻重。”

    卫忠全板着脸道:“照拂你做甚本帅奉命督导太子殿下历练,自然也要对你的安全负责,这样子吧,待会儿本帅会安排一番,让你做一个骑士。”

    杨钧见卫忠全神色肃然,无奈一点头,算是答应了。

    一直到九月,秋露渐起。

    也就是这个时候,卫忠全一直没有等到阮国大军来攻打,才恍然觉疑,莫非是中了什么计

    一番打探之后,才发现阮军根本没有大军全部开到苍国南境,只是小部分在边境上迂回,又像是要对苍国出手,又像是在等待援军。

    这不禁让卫忠全生疑。

    于是,调查了一下之后,发现阮军并没有后续部队,而是将大军全部调派到了主战场,也就是阮魏边境之地。

    “原来如此”

    卫忠全恍然大悟,原来是中了阮军的虚张声势之计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苍军玩计谋玩得很溜,但是这一次,结结实实的是被阮国摆了一道。

    阮国确实筹集了六十万大军,但是真正投入到了苍国南境的,仅仅不过是十万而已。

    这十万大军,也只是一个迷惑作用,至今还没有发动过一场大战。

    障眼法

    思前想后,卫忠全也算是明白了阮国的策略。

    无非就是,看到晋国内遭受天灾,担心苍国大举进攻,所以使出这样一个计谋,拖延一段时日。

    的确,阮国目的达到了,前前后后,苍国进攻晋国的节奏,被拖了两个月不止。

    “哼,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回光返照,总会有所预兆的。”

    卫忠全也不恼怒,就算是拖累了一段时间又如何就算是早猜到又如何

    终究,苍国不会冒险。

    因为,眼下苍国大势已成,苍国的军政制度完美,何惜这一点点时间

    上当了,就上当了吧。

    卫忠全写了一封奏报,呈送回了朝廷,而后便准备撤军事宜,仍然丢下十万大军驻守,其余的四十万的大军,启程北撤。

    撤退到是好,有大运河和轨道的存在,别说军粮和辎重,就是普通的士卒都可以乘坐运兵船和轨道,在十天之内就撤退到苍国北境,准备对晋国用兵。

    不出卫忠全的意料,朝廷果断的批准了。

    卫忠全立即下达了军令:所留十万步军原地驻守,营垒旗帜军灶不减,虚张声势如原先人马。

    部署完毕,卫忠全则是下令四十万大军,全面北撤了。

    一路顺畅,十日之后就抵达了晋国边境。

    暮色时分,四十万大军便在中渡河边上安营扎寨了。

    次日清晨,卫忠全登上山头瞭望,下令一队飞骑,立即进击了。

    与此同时,归义军团也从晋国的东境,强势开进,一路攻城拔寨。

    晋国君臣大为惶恐,连忙知会阮国和魏国,要求支援。

    无奈,另外两国大军深陷在主战场,正与白虎、麒麟、朱雀几大军团对峙,如何有兵力抽调

    再说了,靠近阮国边境的地方,还有一个玄武军团虎视眈眈,就算是两国敢派出援军,这漫漫长途,恐怕要几个月才够,到时候被玄武军团突击切断,该当如何

    晋国朝野大乱,卫忠全的心思就变了,改成了促降逼降的方法。

    很快,全军就商议出了对策。

    那便是,根据目前的驻兵情况,晋军自驻防在中渡河的北岸,因朝野陷于混乱,一直没有机会分兵。

    如果苍军能够实施一场突袭战,而后大军进逼晋国都城,百事可定。

    卫忠全思忖一番,觉得这个谋划是心中最为妥当的方略,于是审时度势,晋军也确实需要一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579章 晋国惊

    晋国灭亡,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这是上天就降下了灾祸的,也可以看做是一场示警,如此良机,稍纵即逝。

    但是自古以来,大国的灭亡,真正的不战而降是古今从来没有过的,有的只是大战小战的区别而已,所谓不战而降,寻常只能是庙堂权力与国都的臣民,真正地举国不战而降,似乎永远都不太可能。

    决断一定,卫忠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