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火睁开了眼睛,长叹了一口气,道:“宰马为食不可取,一则我大军虽败,骑兵也还有八千余,这是一支十分强大的战力,二则过于显得事态严峻,会导致军心大乱。”
    “那我军最多只能坚守十天了。”曹无伤黯然道。
    “”
    孟火无言,现在他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想要在十天之内筹措到一笔粮草是不可能的,打又打不过,抢粮草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忍饥挨饿找找野菜,看能不能多支撑几天。
    到时候,看能不能再想一点办法。
    “要不然,我们撤退吧”
    忽然,曹无伤说了一句。
    撤退
    瞬间,气氛有些诡异。
    孟火抬起头,目光直勾勾的看着他,一主一副两位将帅之间,相顾无言。
    曹无伤似乎看出了什么,坚定道:“大将军,事不可违,战线太长了,国内粮草紧张,短时间又无法运抵,与其战败后丢掉土地,还不如保存实力,退回后方的城池”
    “可是拱手将辛辛苦苦打下的城池想让,你让我你让我唉”
    孟火情绪一下子变得激动,在接连几句后,语气变得弱小起来。
    诚然,这一年来,云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了大量的军队,可以说是举倾全国之力,在与楚国开战,经过大大小小的数百场战役,这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这也是云国这么多年来,赢得的最大的一次战役,开拓的疆域是最广的,几乎有半个云国大小。
    而这些,都是他们这些老将,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才达成的。
    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就放弃
    一则,不甘心,对不起那无数战死的兄弟袍泽。
    二则,疆土是大国之本,如果将这些东西放弃,云国就失去了最好的一次崛起机会。
    三则,那些已经占领的城池,早就有云国的官员接收,被贵族瓜分得七七八八了,要是他将这些地盘拱手相让,国内的那些贵族能么能理解
    肯定会大发雷霆
    而他孟火等一将领,之所以能够成为将帅,统御大军与朱雀军作战,只是因为云国的新君云钩大权旁落,特地涌来拉拢制衡的手段罢了。
    后撤之后,只要政敌攻讦,他毫无退路,下场会很凄凉。
    “大将军,撤退之后,我云国仍然有可战之力,坚守待变,总是会有转机的。但是一旦失去大军主力,就连国家都难以保全呀”
    曹无伤连忙劝道。
    孟火沉吟了一下,而后抬头看向了曹无伤,带着些许的怀疑,打量了他一下,问道:“你该不会是怯战了吧”
    “怯战”曹无伤顿时炸毛了,大吼道:“我曹无伤带兵打仗二十几年,何曾怕过只是不想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前赴后继去送死,不想看到先帝留下的大好江山,沦丧在我辈手中”
    “无心之失,见谅。”孟火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嘀咕开了。
    只是平平常常一句质疑,这在军中讨论战术的时候,常常都会发生,此等怯战之言,在军中并不稀奇。
    以他对曹无伤的了解,放在平时绝对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今天因为一句质疑,下意识的这么的反应,恰恰是一种反常的表现。
    他转移了视线,用眼角余光瞄了一下,发现曹无伤的额脚处,有细汗的痕迹。
    心虚了么
    孟火心里明白,但是并不点破。
    因为怯战并不是什么罪名,只要曹无伤不违抗军令,哪怕他这个大将军,也无权责罚他。
    挥了挥手,
===分节阅读 250
    孟火说道:“如此让本将考虑一二吧,传令下去,让所有的万人将,全部来帅帐议事。”
    “是,大将军好生歇息。”
    曹无伤拱了拱手,然后快步走出帅帐。
    a
    第513章 访问武国
    云国与朱雀军的第一场正面大战,就这么草草收场。
    最终,孟火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在孤立无援死守和撤退保存实力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消息传出,引来无数唏嘘。
    云国为了这块地盘,费了多大的劲可谓是处心积虑挑动与楚国的战争,还两次挫败楚国主力,然后又牢牢拖住了大批的楚军。
    对于灭楚的贡献,可谓是最大的。
    苍国,只不过是在后期用巧妙手段,凭借装备与手段,才一路高歌猛进,捡了个大便宜。
    相比于苍国来说,云国更加需要扩张,更加需要土地。
    这就好比是,一个十分饥饿的汉子,刚刚咽下一口肉,又被人活生生的打得呕吐了出来。
    苍国的朱雀军团,这是在云国的身上,剜下了一块肉呀
    当然,云国失地,被打回原形,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朱雀军团一战击败云国大军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诸国。
    战败一次,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丢失土地,是云国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诸国所关心的,并不是云国战败,而是重骑兵
    作为过去的一年里,风头最盛的一个兵种,重骑兵是诸国最为重视的兵种,比之当初的骑兵还要重视。
    道理很简单,轻骑兵就已经非常厉害了,那么能够轻易战胜轻骑兵的重骑兵,岂不是更加厉害
    从苍国购买重骑兵,甚至被提上了各国的第一要务。
    在苍国覆灭楚国之前,各国都从苍国的商务部,下了大量的订单,最少的范国都下了五万套的订单,而让人意外是武国,出强敌环伺的考量,竟然下了大决心,几乎搬空了国内近半的粮食和生铁储备,订下了二十万套重骑兵装备。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期望
    相当于,武国把整个国家的希望,整个国家的未来,能不能改变命运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了这批重骑兵的上面
    本来,各国都还在期待,装备重骑兵后,怎么获取最大的利益,该怎么去碾压对手,需不需要再多购买一批反正,诸国之间发展重骑兵之风,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事态,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
    更让人吐血的是,时至今日,苍国都还只是交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装备,大部分装备都因为契约上的时间没到交付时间,加上各国对苍国宣战,暂时架在那里,没有一个好的处理办法。
    当然,对于这一批装备,苍国的商务部也做出了表态,战争与贸易无关,就算是各国对苍国宣战,那些重骑兵装备,也一件都不会少。
    这是何等的讽刺
    假如这是重骑兵在战场上,能够称雄称霸,苍国会将之交付给各国吗
    肯定不会
    就是因为,它对苍国没有威胁,甚至说是苍国嘴里的肥肉,所以苍国才会这般肆无忌惮,等于是在大声地告诉大家,我不怕什么重骑兵,给你也无妨,你要是派他们到战场上送死,我们也笑纳。
    顿时,各国是有苦说不出。
    特别是武国,本来就国力虚弱,耗尽了大半的国库底蕴就是为了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不再被阮国和魏国欺凌,可是没想到,变故这么突然,那二十万套重骑兵装备,就要等同于一堆废铜烂铁
    毕竟,苍国有能力抓住重骑兵的弱点,其余的各国也能呀
    眼下,各国都已经通过一些途径,打听到了云国重骑兵战败的原因,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些克制重骑兵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武国君臣的心就像是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
    不过,让武国君臣十分意外的是,就在消息传开后的几天,苍国便派出了使臣来访。
    这次来武国的使臣有些特别,乃是外交部的尚书严华
    这意味着什么
    严华作为一部尚书,地位仅仅在两位丞相之外,尤其是在邦交方面,那是绝对的一把手。
    可以说,他若是出使武国,那么他的地位,代表的就完全是苍国皇帝的意志,转达的是第一手的苍国皇帝旨意。
    这一下,可把武国君臣给高兴坏了,苍国重臣来访,带来的十有,是好消息无疑了。
    而恰恰,武国最需要的,也就是好消息。
    总之,事情出现了转机
    实际上,严华这次出访武国,是花了很大一番功夫的。
    由于阮国和魏国已经对苍国宣战,所以严华并不能直接从两国取道,而是从晋国再经过魏国的边境,从沙漠地带穿越而过。
    当然,这也是得到了魏国默许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六国共同攻伐苍国是大计,在没有发动全面战争之前,魏国并不想当出头鸟,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说严华,此次出访武国的确是身负重命,如今的诸国只有晋国和武国没有对苍国宣战,前者是出于战略考量,随时都有可能对苍国宣战。
    但是后者,却是苍国的天然盟友。
    因为,武国夹在阮国和魏国中间,是两个国家都想要吞并的对象,恰巧苍国又不与它为邻。
    至少,只要苍国没有吞并晋国和魏国,两国就不会为邻。
    而吞并这两个国家
    简直不敢想象
    若是真有这么一天,苍国也就不是武国能抵抗的了。
    所以,与苍国交好,对于武国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这就是远交近攻的最大意义所在。
    哪怕,明知道苍国的目的也不纯,但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武国会同意苍国结盟。
    这就是两国结盟的基础,杨沐就是料定了武国有这个意向,所以才会派出严华这个最高级别的外教使臣出使。
    当然,杨沐也给了严华一些特权,譬如可以允诺一些武器装备和条件,化解武国的担忧。
    要想马儿跑,马儿得吃草,哪怕是苍国再强大,一点好处都不给武国,那么这个盟结得也不牢靠,双方之间也没什么信任。
    而严华此次,带来的好处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诚意。
    第514章 激动的武国皇帝
    粮草
    纸钞
    武器
    人才
    武国当前发展最需要的一些,严华都带来了。
    虽然不是带在身边,但是那份国书里,可是清清楚楚的写着。
    抵达武国皇都后,严华带着人马,首先在城外转了一圈,而后再策马直抵城门。
    武国太子已经提前在等候了。
    说起来,各国之间的皇族姓氏也很有趣。
    在几百年前,大礼王朝分封诸国,那个时候诸国的君主还不敢自称皇帝,君王的姓氏各异,要么是本来有姓氏,要么是被赐予姓氏,要么是直接跟随国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是皇族以国号为姓,要么是将国号以皇族的姓氏命名。
    除了少部分国家,例如楚国和晋国这些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武国这个国家很特别,在立国之初,举国尚武之风盛行,甚至是文弱的皇帝登基,会被认为是无德无能。
    或许是太过于崇武,而又接连几代皇帝都比较文弱。
    所以,经过几次对武夫的打压之后,竟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气,上层人士开始崇文抑武,至于武夫,则会被归于低贱粗鄙的行列。
    历年来,武国一直是文武不相容,互相较量。
    武国太子名字叫做武靖,只要听名字,就是文武相杂,武国的士大夫阶层非常的独特,一边鄙视武者,却又豢养着大量的武者。
    “贵使远道而来,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
    严华一抵达,武靖便满面春风的迎了上来。
    “太子殿下亲自迎接,外臣真是受宠若惊,受宠若惊呀”严华一笑,而后作了一个揖,道:“此次前来,我大苍的左丞相孔尚贤大人,叮嘱外臣一定要转告他的思切问候之意。”
    “还真是多谢了,左相身居高位,仍然牵挂故国,令人敬佩。”武靖笑着说。
    实际上,他的心里滋味不是很好受。
    为何
    因为,孔尚贤当初本来就是武国人,只不过不被朝堂所容,就此心灰意冷周游列国,辗转到了苍国。
    也就是说,武国硬生生的,将一位治世能臣给逼走了,让给了苍国。
    同时,在武靖的心中,也有一点羞愧。
    孔尚贤有大才能,这是显而易见的。
    否则,也不会受到连续几个君王的招徕。
    但是,在他武国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别的且不说,就说孔尚贤这个名字,还是在苍国崛起之后,偶然打听到孔尚贤的事迹之后,这才知道的。
    从真实的角度讲,武靖和孔尚贤两人,其实互相都是不认识的。
    所以,所谓的问候,也只是一句寒暄罢了,点明双方都认识这么一个人,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