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本领
    有史以来,还只听说说这一个例子呀
    一旦被挖出来,名垂青史不敢说,反正这人的名号世代相传是没有问题了。
    或许在日后,还会成为天下浪子的祖师爷。
    总之就是非常的牛逼
    或许是问到了腥味,楚国与莽国等周边列国,也都蠢蠢欲动,蓄势待发,企图趁着阮国内乱的时机,从阮国的身上吞下一片肉。
    但是这时,又一个消息传来。
    那就是苍国的态度。
    若只是出兵在两国边境,倒也罢了。
    偏偏还在国内发布诏告,维护阮国女帝,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苍国这是要做什么
    还是说想一面当好人,一面当坏人,到时候无论阮国是否会内乱,都稳赚不亏
    到最后,各国竟然不约而同的,全都认同此种观点。
    高
    实在是高
    不愧是苍国,做事滴水不漏
    一时间,各国纷纷效仿,一面发布诏告支持阮国女帝,一面又悄悄陈兵两国边境。
    十分戏剧性的一幕
    对此,杨沐知道后是哭笑不得。
    天知道他的本意,只是纯粹的维护阮国女帝而已。
    没想到其余的国家瞎起哄,竟然全都效仿了。
    这些人,肯定是没听说过东施效颦的故事
    试问,外患不断,阮国的诸多势力,哪里还敢内斗
    等于是,间接地就帮阮国女帝解了围,各国的军队白白地就给当了一回枪使。
    有人来帮忙,杨沐当然是高兴万分的,也不点破,由着他们去了。
    就这样,整个大礼王朝总算在有惊无险中,度过了一个安稳的七月。
    八月和九月,是农忙的两个季节,去年耗费了太多国力的诸国,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挑事。
    苍国的粮食紧缺问题,也经过这一轮秋收,成功的化解了。
    由于考虑到新都的问题,所以杨沐也就命令工部,在新都的城外,开凿一条大运河,勾连原本彻国之内的浦水,以及王畿之内的几条河流。
    将来,既可以做漕运之用,又可以引水入新都,灌溉农田的同时,缓解城内用水的问题。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那就是工业城。
    杨沐的计划中,苍国未来该有两座工业城。
    一座在如今的苍城之外。
    一座则是在新都之外。
    两座工业城的产能,才能够支撑起偌大的一个苍国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分散风险,和便于管理的作用。
    以后,高新的科技研发,都可以在新的工业城进行,旧的工业城,则是往纯制造方面发展。
    所以,杨沐特地下旨,让工部与科技部一起,在大运河的下游,离新都两百里的地方,选一个适宜建城的地方,在建造新都的同时,一同修建,争取能在迁都之时,一同使用。
    一切都井然有序。
    包括规则商讨完毕的邦国贸易联盟,也在商务部和外交部的主导下,与各国基本上都谈妥了。
    大致内容就是,各国平衡商贸税收,列出了一些主要的交易物品,凡是加入了邦国贸易联盟的成员,全都实行一样的关税,遭遇到分歧之后,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裁决,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不出意外的话,从九月开始,各国就能够陆续推行这一标准。
    苍国的武器和装备,也能够在邦国贸易联盟的规则之下,售卖到各国。
    当然,价格方面,肯定是原本卖到阮国和魏国的要高出三成有余。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销量。
    相比于提升的军力,在各国看来花得完全值。
    哪怕是苍国把价格再调高一倍,各国也是能够接受的。
    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苍国贩卖武器装备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加剧诸国之间的矛盾和战争,让各国之间内耗。
    现在这个价格,算是诸国的一个心理价位。
    采购得越多,就越是容易引发战争,苍国就越是能坐收渔利。
    直到目前为止,商务部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
    并且发现,越是那些小国家,在采购兵器方面越是不遗余力,舍得下本钱。
    这是一种迫切的想要摆脱小国身份的心态,商务部也十分的明白,在与外交部沟通之后,稍稍偏袒了一些国家。
    饶是如此,这些订单也让工部和商务部压力山大。
    为何
    太猛了
    产能不够
    按照订单上的数目,估计让工业城彻夜不眠的加工也无法满足,哪怕是供应出一部分,苍国自己的军队,也分不到多少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兵部的耳朵里,兵部尚书葛烈当时就炸毛了。
    连骂带踹的,闯进了工部衙署,让欧冶无论如何,都要保证苍军士卒的兵器装备能够按时更新换代。
    这可把欧冶愁坏了。
    最后,或许是良心发现,葛烈出了一个主意。
    大致就是,可以将苍军前线将士淘汰下来的兵器,打个折然后卖给那些缺乏武器,又缺乏银子的国家,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武器装备的供应压力,又能保证苍国自己的军队,总是能用新式武器装备,保持自己的优势,又让工部和商务部不那么为难
    第216章 国富论与货币战争
    这的确是一个新的思路。
    但是,怎么听着有点黑心
    虽然,无论怎么旧,这些兵器都是比各国的兵器要好的,仅仅是钢铁工艺,就要甩各国几条街,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
    商务部的诸多官员,在想了很久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了。
    奸商
    简直是违背道义
    最后,此事被右丞相范宏济听说了,当即拍板就这么干,理由是一分钱一分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有心里负担的。
    于是,商务部的诸官员,只能在目瞪口呆中暗暗感叹,这才几年功夫,丞相大人也变了呀
    颇有陛下的风范。
    第二日,一道折子递进紫宸殿。
    杨沐打开一看,微微一愣,再看到落款是范宏济的名字,哈哈大笑,龙飞凤舞的批了一个准字。
    太合胃口了
    那些被淘汰的兵器,在苍国就是十足的无用之物,顶多回炉再造用来打造农具罢了,如果能稍微维护一番,再贩卖给其余的国家,那简直就是废物利用呀。
    当即,他越发的觉得兵部这个葛烈是个有性格的人物。
    紧接着,他让人宣商务部尚书秦长风进宫,然后递上了一本书。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秦长风将书拿在手里,快速的扫了一眼,心里咋呼得紧。
    皇帝陛下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给他一本没用的书。
    一定有什么深意
    翻看了几页,他便感觉这本书中提到的内容非常深奥,一眼看过去竟然无法理会其中的意思。
    “就在此处阅览就行,有什么不懂的,朕可以解惑。”杨沐和颜悦色。
    “微臣遵旨。”
    秦长风连忙恭声行了一礼,而后捧着书仔细的阅读起来。
    “构成一国财富的不是金银,或者不是货币,而是人们能够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这就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它既可以通过国内生产,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交换而获得,这就是国民财富增加的原因。”
    “国民的富裕,是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物质财富,而不是金银或者货币。国家富裕的标志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不是货币的增加,百姓富裕的标志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充足,而不是货币的充足。”
    “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种交换是剩余的物质产品的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物质财富,而不是为了赚钱。劳动虽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按劳动估定的。”
    “对外贸易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发展自己的产业,一切为了增加自己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上,国家致富的两大手段是限制输入和鼓励输出。”
    秦长风看得入了迷。
    作为商务部的尚书,在大苍币问世的时候,就有一个疑惑,陛下为何要这么不遗余力的推行大苍币。
    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是赚的钱多了,银子越来越多,苍国就强大了。
    发行一套纸币,似乎没太必要。
    而且还因此,给国内外的交易,都制造了很多的麻烦。
    但是,看到这一套理论,他就似乎明白了。
    虽然,并不理解为什么。
    但是,皇帝陛下给他的书,里面写的东西,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这一点,从过去的这些年中,陛下屡屡拿出来的那些书就可以看出,无一不是惊世之作。
    就在他想着,等下回去一定要把这本书好好吃透的时候,只见杨沐又拿出了一本书,丢到他的面前。
    货币战争
    秦长风拿起书,仔细的翻阅起来。
    相比于前面一本书,这本更加的深奥。
    也很奇怪。
    上面竟然还有大量的令人难以理解的名字。
    罗斯柴尔德
    美联储
    这都什么跟什么
    还好,在前言之处,陛下已经说明了,这些事例都发生在上古时期,那是一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文明,兼容并包,有许多不同的文化,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名字并不奇怪。
    杨沐就一直看着秦长风,看着他慢慢的翻阅。
    实际上,这两本书他已经准备很久了。
    从会盟之后,他就一直在抄写。
    当然,并不是全部抄写,由于上辈子学过一些经济学,所以在语言上能够简洁就简洁,要不然的就是抄写,也得累死不可。
    内容精简了,自然没那么专业,由于适应性的关系,也被他删减了大量的内容,特别深奥和异类的,全都都去掉了。
    反正,给秦长风看是完全够了,
    是一本宏观经济学著作,总结了地球上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的描述。
    讲述
===分节阅读 202
    的是国际经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
    这两本删减过的经济学著作,可以作为苍国经济学的启蒙。
    杨沐非常的明白,如果要打货币战和贸易战,那么仅仅凭自己一个人的谋划,是远远不够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沐就是要教会商务部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常识,在以后的对外贸易中,更加如鱼得水。
    “切记,这两本书万万要保管好,看完之后给朕送过来,不准私自抄录,若是泄漏出去了一个字,朕拿你是问。”杨沐说道。
    “微臣万死,绝不敢泄露半个字”秦长风信誓旦旦。
    秦长风告退之后,杨沐就寻思着,该干点别的事了。
    例如,给楚国添点堵。
    这段时间,楚国的气焰可算是嚣张起来了。
    吞并了大半个吴国,消灭了百年宿敌,再放眼周遭,除了云国和莽国稍微大点之外,其余的全是小国。
    可以说,稳坐第一大国的交椅了。
    独孤求败呀
    于是,楚国皇帝也开始得瑟起来,在国内贵族的怂恿下,邀请了十几个国家,要进行一次小范围内的会盟。
    虽然,小会盟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十几个小国家也只是派出了使者,并没有哪一国的皇帝参与会盟。
    但是,效果不错。
    陆续有一些国家,开始朝觐楚国,寻求庇护。
    不能这么让它发展下去
    苍国和楚国之间,如今已经通过王畿之地接壤,东南角落里的那些小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两国共同的潜在属国。
    开战是不可能的了,这几年都不能开战了。
    只能在邦交和贸易上做做文章,才能维持得了两国的势头力平衡这样子。
    杨沐决定放一个大招。
    第417章 玻璃问世
    邦交,这是自古以来大国博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邦交走到了尽头,就是战争。
    杨沐这一次,准备放一个邦交与贸易的双重大招。
    大致就是,通过邦国贸易联盟这个工具,对楚国的贵族输出产品。
    至于是各种产品,当然不可能是商务部现有的。
    楚国的贵族,早已经糜烂了。
    也是现今各国中,最挥霍最有钱的,应该就是楚国贵族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