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贤提出的这一个不仅如此,这个方法还能延伸,修桥铺路,构筑防御工事,等等一切基础设施都可以驱使这些俘虏完成
    于是,他立即召来了掌印太监,拟定诏书,敕封孔尚贤为督造大臣,全权负责处理此事,另外让司马宏统领一千名士卒协助,要求工部和各地官府积极配合,务必在一个月内,取得显著的成效
    将诏书交到孔尚贤手里,杨沐拉着他的手:“爱卿,这是对你的考验,让朝臣们看看你的能力,朕的左相之位,为你而留”
    s:感谢“213hu”和“忘尘缘”的打赏
    另外,今天是七夕,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今天,你们这些狗粮养的“”,。
    第34章 再次沸腾
    第二天,孔尚贤的事就
===分节阅读 18
    传遍了整个皇城贵族阶层,当然有很多官员上奏,对此表示不满,但是都被杨沐一一压下。
    正如孔尚贤预料的那样,一大清早,申国使臣匆匆入城,携带厚礼一一拜会六大门阀,然后呈上了申国皇帝符诏,由礼部接领,到紫宸殿觐见。
    原来,申国国内的形势比猜想的更加糟糕,郑国二皇子率领三万大军,剑指申国皇城,隐隐有包围之势,随时都可能对申城发动进攻,如今申国君臣手足无措,民间人心惶惶,达官贵人们都在谋求退路,有暗通郑国的,也有寻求撤退到流匪山脉的,但总的来说,向苍国求援的声音占了大多数。
    如果半个月前,申国是绝对不会抱这么大希望的,但是自从上次大败郑康,俘虏两万降卒之后,申国的国内一片哗然,对苍国的印象大为改观,对这次求援也寄予了重托。
    就像一直学习成绩差的后排学生,突然在奥数竞赛中拿了第一名,大家看他的眼神再也不是瞧不起了,而是想着下次能借我抄一下么就一道题,我就能及格了
    杨沐没有直接跟郑国使臣见面,好歹也学过一些商务谈判,国家之间的外交博弈应该也差不多,于是将他晾在偏殿,让孔尚贤与之交涉,谈妥一些基本事项之后,这才亲自召见了他。
    申国使臣名为申余,是一个五十来岁的长者,他是申国皇帝的皇叔,也是一国之丞相,可谓是申国的二号人物,简单尽了一番礼节之后,当即提出了联姻之事。
    杨沐早有准备,当即命令掌印太监取来玉玺,签订了婚书,然后交由他呈送回国,反正两国相邻,来回也有三百里路,快马加鞭两日之间就可到达。
    接下来,申余也是开门见山,以姻亲近邻为理由,向杨沐请援。
    一开口,就是一万精兵
    “贵使怕是在说笑”杨沐当然不会应允,一万精兵就是一万正规军,相当于苍国现役的总兵力,不可能全部派遣到申国战场上。
    于是,他严词拒绝,并下逐客令,遣使归国。
    “陛下恕罪,外臣救国心切,稍显鲁莽,还请陛下体谅”申余惶恐,他当然知道让苍国出一万精兵去支援申国是不可能的,但这仅仅是试探而已,邦交商谈向来如此,没想到苍国皇帝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让他走人。
    这要是真的空手回去,他肯定会成为申国千夫所指的罪人,更重要的是,没有苍国的援军,申国就会一直被死死压制,根本喘不过气来,无法重新组织力量抵抗,亡国是迟早的事。
    无奈之下,他只好低头,完全听从杨沐的安排。
    而杨沐的计划也很简单,苍国派遣五千精锐士卒支援,而申国也要支付十万两白银的军饷以及全部的粮草,并且承诺在战后,苍国可以共同开采申国的那座铁矿。
    而且最后,他也表达了对流匪山脉的意思。
    流匪山脉
    申余心惊,流匪山脉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十分大的战略意义,几十年来,三个国家都想过将它据为己有,但是因为互相制约,互相拆台,加上各国贵族势力与山匪勾结,走私粮食盐铁等物质,在巨大的利益关系下,哪怕是经过十几年的争夺,最终谁也没讨到好,于是纷纷打住了这个念头,几十年来没有哪个国家擅自去攻打,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中。
    而现在,郑国与申国对峙,兵力都投入到了攻防战争中,苍国国内的门阀势力又刚好被压制住,正好可以举倾全力攻打流匪山脉,这是几十年不遇的绝好机会
    平心而言,申余宁愿割让一座城池,也不愿意将国家的咽喉交给苍国,但无奈的是,眼下申国有求于苍国,他也只能是答应了。
    “好,贵使爽快朕立即调遣兵马,攻打流匪山脉,然后突击郑军”杨沐大喜,只要没有两国的干预,要想打通流匪山脉并不难,只要占据了流匪山脉,苍国的实力必然大增。
    申余大惊:“外臣斗胆请问,陛下是想经过流匪山脉驰援我国”
    杨沐点头:“不错。”
    “万万不可外臣恳求陛下,请苍国即日发兵相救”申余骇然失,本来让出流匪山脉就已经让人肉疼了,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援军,申国随时都可能灭国
    也就是说,他出使苍国没有任何意义
    杨沐摆摆手:“贵使不要惊慌,朕自有谋划,保证援军及时到达,并且给郑军沉重一击,解申国之围”
    “外臣外臣”申余失魂落魄,就算流匪山脉再不经打,至少也得耽搁五六天的功夫,等援军感到了申国,黄花菜都凉了
    难不成苍国的士卒们都会飞不成
    但是没办法,杨沐心意已决,他也只能听从。
    接下来,两国签订了国书,苍国承诺三日内发兵,但是路线和指挥,一律由苍国自己做主。
    当天下午,一道诏令出宫,六部紧锣密鼓的运转起来,礼部发布政宣,户部划拨钱粮,兵部调集兵马,待到太阳下山时,整个皇城再次沸腾起来。
    征兵
    打仗
    这个消息就像是一滴水溅进了滚烫的油锅,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放在以前,征兵打仗的消息一放出,整个国内肯定会是哀丧一片,千千万万个家庭以泪洗面。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老百姓们竟然奔走相告,眉开眼笑的,家家户户仿佛碰到了大喜事
    至于原因很简单,自从功勋爵制度颁布以来,很多年轻人都跃跃欲试,恨不得投军杀敌,搏一个勋爵富贵,后来又传出了消息,说军中每日能吃三餐,每一顿还有肥得流油的肉吃,如果表现好,不仅能升职加爵,更有可能做万人敬仰的大将军
    世世代代的贱民,终于等来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当兵打仗会死人,但是不去当兵,一辈子当一个芦苇似的低贱草民有什么出息还不如拼死一搏,死之前能天天吃饱饭,天天吃肥肉,也不算白活一场
    家中有人当兵的自然是欣喜万分,但是那些想要投军的青壮却发愁了。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征兵,只要一万人
    僧多粥少
    要知道,如今苍国人口已经趋近七十万,将近十万名青壮男子眼巴巴的等着投军,说是如饥似渴也不为过,一万个名额就等于是十里挑一,竞争压力太大了“”,。
    第35章 御驾亲征
    在外界一片沸沸扬扬的时候,杨沐正在万寿宫,跟太后大眼瞪小眼。
    “不行哀家绝不会同意”两人相持了一会儿,太后黑着脸,神不悦。
    “母后,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此战过后,国内的世家门阀只能是俯首帖耳,从此不足为患”杨沐也苦口婆心,极力说服。
    “那也不能以身犯险”太后大声道:“你是一国之君,就应当运筹于宫廷,哪能像是莽夫一样,弄什么御驾亲征你膝下没有一个子嗣,离开宫廷之后谁来监国当年先帝在时,何曾亲自上过战场”
    “所以北方两城就这样沦陷了,就连郑康一个小小的皇子都敢带着私兵来攻打,这与父皇的昏聩有莫大的干系。”杨沐道。
    “你唉,你要母后怎么说你”太后叹了一口气,杨沐的话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先帝虽然推翻了前朝统治,但是并未改变国号,也沿袭了前朝的制度和大部分官员,对治理国家很生疏,导致国力渐渐衰弱。
    杨沐眼珠子一转:“母后,孩儿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太后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道:“说,什么事,如果是蒙骗哀家,依然想着什么御驾亲征,那还是不要说了。”
    杨沐有些心虚:“那个皇后有喜了”
    “真的”太后腾一下握住了杨沐,满是惊喜之,道:“你没有骗哀家”
    “当然。”杨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心里暗暗赔罪,为了一场战争的胜利,他不得不骗一下这位担心儿子安危的母亲。
    干脆语不惊人死不休,又大概讲了一下联姻的事情。
    “嗯,不错联姻很不错,以我儿的地位,也只有一国公主才能配得上。”太后满意地点头,她早就对皇后有太多不满,如果有个申国公主嫁过来,那就再好不过了,到时候稍微帮衬一些,将之扶上皇后之位也是可以的。
    当然,如果皇后这次能够诞下麟儿,那就另当别论了,嫡长子是国本,对稳定朝政有巨大的作用,太后虽然是个妇道人家,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皇后最近嗜睡,太医说要少打扰,这几天孩儿不在宫里,还要劳烦母后多多照料。”杨沐心虚道。
    “你还是要御驾亲征”太后皱眉,但是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态度已经缓和了很多。
    杨沐暗喜,用喜悦冲淡担忧,这一招果然有用,只不过要委屈一下皇后了,或许她那边也不好交待,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杨沐道:“母后放心,孩儿一定注意安全,绝对不上战场跟敌人拼命,遇到危险一定掉头就跑,跑得不快母后尽管别认我这个儿子”
    “你呀,这嘴什么时候这么贫了。”太后没好气的点了一下杨沐的额头,随即有些黯然:“战场无情,刀枪无眼,你领兵亲征,切记到保重自己,坐在帅帐中指挥一下军队尚可,千万莫要亲自冲锋陷阵,那不是你该干的事,明白吗”
    “孩儿记住了”杨沐重重点头,心里也舒了一口气,总算是将这一关过去了。
    至于皇后那边怎么解释,呵呵,生活嘛,总是有些无奈,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要想不受保守的妇人之见的影响,就要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就必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呃,苟且
    下午,卫忠全率领五千士卒在皇城外集结,战车辎重等等一律没有携带,毕竟是要攻打流匪山脉,地势复杂崎岖,不可能携带那些笨重的东西。
    听说皇帝陛下要御驾亲征,士卒们的热情高涨,信心十足,城墙边上,站满了送行的百姓。
    军心凝聚,民心归顺
    杨沐坐在辇车中,心里唏嘘感叹,这段时间做的一切果然没有白费,这才算是有点皇帝的样子,只有国家有了凝聚力,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
    令人意外的是,他在人群中看到了不少青壮男子的身影,一个个喊着陛下万岁的口号,同时大呼恳求,要求参军。
    对此,杨沐没有正面回应,这次商定的一万个名额是考虑到当前苍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一方面是秋收在即,不能抽调太多劳动力,另一方面是经济状况不允许,毕竟目前花钱的地方太多,国库中的八十万两银子看似很多,但是一旦变法深入,初期肯定是花钱如流水,不可能支撑太多的新军入伍。
    所以,这一万个名额是分摊在苍国八座城池中的,然后交给司马宏和沈安共同操练,新旧互补,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成军,只需一场战斗磨砺,就能成为一支新的力量。
    “报”
    一个传讯兵策马疾驰而来,一个翻身跪在地上:“禀陛下、大将军,桃园城县令遣使来报,边境遭流匪劫掠,死伤数十人,被抢夺家畜和粮食无数,恳请陛下定夺”
    流匪劫掠
    杨沐与卫忠全对视了一眼,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朝廷发兵平息匪乱的时候出现这种事,这时机未免也太巧合了
    历年来,流匪之乱一直都有,大多聚集在秋收以后,而且杀人的情况也很少,一般抢掠一番就回去了,像这次死伤数十人的情况,已经十几年未曾见过了。
    君臣二人心知肚明,只怕是皇城的动作已经传到了流匪山脉了,而且还是国内的世家门阀连夜传讯,要不然不可能反应这么迅速。
    意识到此事刻不容缓,大军立即挥师,五千人士卒在全城百姓相送下,沿着官道,朝着桃园城进发,如果顺利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