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大将军这半年来,把军中的将领换了一大批,想必自己应该也很清楚,一支临时拼凑出来的军队,将士们又是来自于晋国各地,可不是什么亲军,到时候兴王登基,撤了你的军职你猜将士们是会支持你谋反,还是将你碎尸万段”
    “住嘴什么谋反,本将军忠心陛下,日月可鉴,休要泼什么脏水”
    “陛下呵呵,不知将军所说的陛下,是兴王,还是宁王”
    第335章
    邹吉表面气哼哼的,但是心里却是盘算开了。
    的确,正如苍国军使所说,他麾下的这些将士们,早已经对他颇有微辞,一些公然反对的,也被他用各种理由撤了职。
    兴王登基之后,只要一封诏书,下旨解除他的统帅之权,恐怕第一个拿他开刀的,就是底下那些充满怨念的将士了。
    相反,宁王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仅因为两人在过去有酒肉交情,更重要的是有了苍国和联军支持,宁王能够与诸国对话。
    这种支持,将转化为一种极强的朝堂力量,一旦两方争夺皇位,就能够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筹码。
    譬如,晋国要是想谈判,那么肯定是要顺从诸国的意思,宁王就成了双方沟通的桥梁。
    “怎么样,大将军是否考虑好,本使还要着急回去复命,就不在这营中久呆了。”
    “这个此事关乎甚大,本将还要与麾下商讨一二。”
    “心腹呵呵,恕本使直言,大将军在这军中还有心腹所提拔起来的,不过是一些趋炎附势的将领而已,将军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官位和地位说服,难道还怕不成”
    闻言,邹吉沉默了。
    所谓的与麾下商讨,不过是他的托词罢了,真正的原因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贵国,能确保宁王能登大宝么”
    “能。我苍国只与宁王商讨诸国事宜。”
    “若是事败”
    “若是事败,将军可自立为王,在晋国内择一地而登位,我大苍第一个承认。”
    “当真”
    邹吉骇然变色,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大将军还有别的选择么恕某直言,如今之际只能信任我大苍了,听闻将军对我大苍多有了解,那些灭国之君都能容得下,难道还会诓骗你一员武将”
    邹吉点了点头,略微有点激动,立即下了决心:“好本将答应了,立即便下令,对宁王效忠”
    “爽快如此某便复命去了,只待将军宣布此事,我大苍必有回应。”
    “贵使慢走。”
    九月初五,邹吉率领大军,在营外集结,宣布率领大军北上勤王,效忠宁王。
    九月初六,苍国宣布收到了晋国宁王的求和书,同时宣布酌情考虑停战事宜。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各国的反应不一,楚国、云国、康国、莽国、曹国、兰国都是非常支持的,开始寻思着议和之事。
    魏国和阮国这两个国家,则是没有表态。
    从战果上来看,四国联军一直被堵在陈步关一带,这一战打下的土地很少,若是伐晋之战就此结束,除了瓦解晋国的霸权外,得到的利益很有限,或者说无法做到利益的最大化。
    按理说,他们是应该反对的。
    可是为什么沉默不表态呢
    实在是战绩拿不出手,眼看着苍国为首的三国联军将晋城都攻下了,而自己这一边,却还被挡在重重关外,一次巨大的胜利都没有,实在是丢人,不愿意停战都不好意思说。
    再说了,他们也知道友军的处境,坚守在晋城内,粮草紧张,随时面临着被勤王大军围攻和断绝后路的危险,此时停战是最稳妥的办法。
    大势不可违。
    同样明白大势不可违的,还有兴王。
    当初,能参与到争夺皇位,证明他也是有过人之处的。
    他非常明白当前国内民众的厌战情绪。
    所以在宁王宣布,要与联军议和的时候,他也同样释放出议和的意愿。
    九月十六日,邹吉与麾下将近七十万大军,彻底的退出了彻国。
    九月十七日,彻国皇帝宣布投降。
    九月十九日,青龙军团入驻彻国,接掌了彻国的三十万大军,同时宣布了苍国朝廷的诏告,对彻国内的贵族与百姓的财产秋毫不犯,同时保障皇族的安全,不会追究三十万彻国军队的责任。
    这一个消息传出,诸国震动。
    谁也没想到,这次的伐晋之战,最先灭亡的竟然是彻国。
    彻国虽然是小国,但是其地理位置很重要,不仅有浦水这一道天堑,更能直通到王畿之地,它既然已经对苍国投降,那么也就代表苍国的军队,能够进入到王畿之内。
    这个消息,让华温奇很被动。
    他非常明白一个道理,在当下晋国内一片议和的声浪中,王畿之地是绝对保不住的。
    不如,直接将王畿之内的大军,调拨回国勤王,这样反而更好。
    九月二十六日,华温奇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他同时邀请了青龙军团的大元帅卫忠全和楚国的大将军屈贯,双方一起到王畿京都商谈事宜。
    此举,实乃诛心之举。
    众所周知,在吴国生乱之后,莽国就退出了王畿中的大战,楚军大败之后,举倾全国之力,再次调拨了大军进入到王畿作战,如今兵力约莫在五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王畿这一大片土地,也只有楚国与苍国完成了布局,有争夺的能力。
    华温奇同时邀请两国的统帅会面,就是故意如此,让两国来争夺地盘。
    结果也正如他所想,屈贯与卫忠全闹得很不愉快,虽然没有到剑拔弩张地步,但是谁也不退让半步。
    于是,事情的发展再一次回到了问题的原点议和。
    得知前线消息的杨沐,久久无语。
    果然,那句话说得没错,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虽然这个世界没有“政治”这个词,但是却有一个非常广泛的替代邦交。
    这一场仗,打着打着,最后还是得要邦交来收尾。
    谈判,这是必须要谈的。
    可是,该和谁谈
    苍国、楚国、康国、云国,这四个出兵的国家,要求让宁王登基,代表晋国参与谈判。
    阮国、魏国支持兴王登基,代表晋国谈判。
    兰国、曹国、莽国,这三个国家则是未曾表态,因为无论是这两者谁登上了晋国的帝位,对他们两个国家的利益而言,都没有什么区别。
    “这么一说,就是没得谈咯”
    杨沐捏着阮国女帝的书信,喃喃了一句,拳头捏得作响。
    在这信中,阮国女帝的态度很强硬,甚至用撤兵相胁迫,要求杨沐顾全大局,让兴王平稳登基。
    可是,这事杨沐怎么可能答应
    “陛下,何必这么大火气,这两人谁做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旁,妙曦纤纤小手伸了过来,一边给杨沐捏着肩,一边宽慰。
    “去去,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晋国纵使丢掉了霸主之位,也还是一个大国,若是让兴王登基,日后就倒向了阮国一方,岂不是为了苍国竖立了一个大敌”
    “有这么严重嘛”
    “当然。”杨沐非常严肃,道:“你一直跟在朕的身边,也应该知道朕经常拿上古之时的典故说事,话说那个时期,就因为一个半岛之地,引得当时的两大势力角逐,为的就是今后百年间的战略格局,是一步很重要的棋。”
    “阮国皇帝既然要撤兵,就让她撤好了,少它一个也不少。”
    “不能这么说,阮国一旦撤兵,晋国西境再无压力,让我三国联军如何自处”
    “那”
    “好了,你也不需要懂这么多,好好给朕捶背,晚上再赏你一顿饱的。”
    第336章 族议
    晋国皇帝之人选,成为了一桩悬议。
    兴王与宁王,皆是皇族的直系子弟,都有资格登基为帝。
    兴王适合朝政,宁王则是草包一个。
    说起宁王,其实也是联军在攻陷晋城之后的一个意外之喜。
    当日,在晋城内一共有两个意外收获。
    其一,是那所谓的国师,一番询查之后得知其只是一个落魄士子而已。
    他原本靠招摇撞骗度日,不料后来机缘巧合诓骗到了晋国皇帝,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那晋国皇帝的骄傲自负,也与他的长久蛊惑脱不了干系,也亏得这样,让晋国皇帝客死异乡,才让解了联军的燃眉之急。
    其二,便是这宁王了。
    当日晋国皇帝北迁时,走得匆忙,宁王此等娇生惯养的人,何时能受这种颠簸
    于是,在北迁不久便率领一些亲近人脱离了大队,乔装打扮回来,藏匿在府中的密室里。
    之后,就被闯进府里搜刮财宝联军士卒给揪了出来,一番审问之后,得知了其身份,正好能被利用。
    这天晚上,杨沐搂着妙曦,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日清晨,便收到了华温奇邀请卫忠全与楚将贯一同商议事务的消息。
    不由得,计上心来。
    何不让晋国内乱一场,双方分一个高下
    须知,阮国之所以坚持让兴王登基,并不是因为兴王与阮国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仅仅是因为阮国不想让宁王登基罢了。
    这个时候,让其内斗一场,不仅可以不再被阮国掐着脖子,更能让晋国内的国力消耗。
    当即,杨沐给楚、云两国皇帝各写了一封信,阐明接下来的计划,然后便开始布局。
    首先,确保邹吉大军进入到了晋国。
    然后,再指示联军准备撤出晋城,将整座城池的防务,交由邹吉大军接管,同时派出锦衣卫,贴身保护宁王。
    如此一来,宁王率先入主晋国皇宫,接下来的登上帝位,也就变得名正言顺了。
    当然,仅仅是此还不够。
    华温奇和秦堪那边,也要派人去游说,用退兵的条件施以诱惑,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若是与这两位实权统帅谈得来,便皆大欢喜。
    如果谈不来,邹吉那边就该有所行动了。
    布置完这一切,杨沐一阵轻松。
    阮国那位女帝,不是要用退兵威胁么,倒是要看看究竟是谁威胁谁
    十月二十三日,晋城外。
    暮色苍茫之中,晋国皇族齐聚在荒郊野外中。
    剑拔弩张。
    一方,是兴王的人马。
    一方,是宁王的亲信。
    其余的皇族支脉,都看着两方对峙,在旁边看着好戏。
    可不就是么
    两位王爷背后都有军方支持,在新帝未决的这段时间,二人便可代表着晋国。
    如今,二人争夺大位,谁敢跳出来触霉头
    “王兄,你是这是要阻止我大军收复晋城么”宁王的脸色阴沉如水,道。
    “既然唤我一声王兄,难道不知道长幼有序之理晋国之事不必麻烦王弟了,以后这国中之事,就交予为兄处理吧,你安心当一个太平王爷,岂不美妙”
    “王兄此话甚合我意,只是如今晋城内的联军只肯于我谈判,所以不忍以一人之的闲散,误了家国。”
    “你”
    兴王气恼,脸色涨红。
    的确,这就是宁王最大的优势,联军早就放出了话,晋城可以交由顺应天时的宁王,联军不日就可以撤退。
    前两天得到消息之后,兴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确实也为此奔忙了一段时间,奈何无论怎么施放出善意,城里的联军就是不搭理他。
    这可让他慌了。
    华温奇的支持有什么用
    秦堪的支持有什么用
    阮国和魏国的支持有什么用
    都屁用都没有
    眼下,两位大将军都还在前线抽不开身,阮国和魏国更不用说了。
    而宁王那一边,支持者邹吉已
===分节阅读 163
    经亲自带领大军勤王,大军就布置在百里之外,已经成了最强的一支勤王大军。
    此时此刻,让他这个兴王拿什么来制衡
    他非常明白一个道理,华温奇和秦堪对他的支持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因为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皇族王爷,所以顺势支持了他而已,一旦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那些将领们为了大局,也是可以接受平庸的宁王的。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旷野中的幡旗都已经高高飘起,两侧的众多皇族便点起了火把,竟将大片旷野照得一片通明。
    最前面的几个皇族族老连忙聚到一起低声合计,说得一阵,便见几个老人一齐站起,一齐将手中竹杖抱在了胸前。
    “肃静,听族老说话。”
    兴王与宁王便都收敛了起来,拱手道:“族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