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大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朽大皇帝-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臣知罪,外臣必定禀报父皇,以国书恳请陛下谅解,从此以后,盛国当不再南下,不敢与贵国兴兵。”

    “敢不敢,不是靠嘴皮子说说的。”杨沐轻哼,道:“我苍国正值兴壮之际,灭你盛国绰绰有余,如此当可使两国合为一国,自然再无战事,要你盛国君臣的一纸承诺有何用”

    “这还请陛下明示。”

    闵善毅也没有办法了,从刚才几句话他已经听出来了,苍国皇帝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在乎那些虚礼,哪怕是让盛国君臣为之牵马倒夜壶,恐怕也不会引起这位皇帝的半分兴趣。

    此次和谈,似乎只有利益一途了。

    第249章 铁石

    “你盛国君臣欺人太甚,朕也就不多说了,此次若想和谈,必须一次上贡五千万两白银,否则的话,他日天兵一至,必叫你盛国君臣,化为飞灰”

    “嗤”

    此话一出,大殿中顿时响起了抽冷气的声音。

    十几个盛国使臣,全都大惊失色。

    五千万两

    哪怕是一年前,盛国全盛之时,也要七八年才能凑够这么多银子呀

    这样一笔巨大的银子,可不是说有就有的

    以盛国如今的财力,如何能拿得出

    一千万两已经是极限,五千万两的话,恐怕贵族也得搬空了

    盛国使臣们可都听说了,青龙军团攻破洞国皇城后,搜刮了洞国的国库,连同所有的贵族都抄家了一遍,一共搜刮了一亿四千万两银子,该不会以为盛国也拿得出这么多吧

    要知道,盛国的情况跟洞国有些不同。

    第一,两次大战,盛国国库基本上已经被搬空了。

    第二,盛国内是存在分封的,那些皇族和贵族的家里,是有着巨大的金银财宝没错,可终究是私产,就算是盛国皇帝,也无权调配。

    “陛下,我盛国连年耗资巨大,国库中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钱,您看是不是可以用别的”

    闵善毅一脸哀色的请求,尽管知道希望不大,但身为负责和谈的使臣,他还是要将真实的情况说出来,免得授人口实。

    “可以。”

    嗯,可以唔,可以

    闵善毅本来心里已经在盘算,遭到拒绝之后该怎么办,但是没想到,苍国皇帝一开口,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苍国皇帝,不要银子

    难道,还有什么比银子更重要

    割地

    一瞬间,无数个念头在闵善毅的脑海中闪现出来,的确有这个可能,历来各国边境和谈,不是割地就是赔款,以苍国如今占据的优势来说,提出割地的要求并不过分。

    若是三个月前,盛国割让十几座城池也无妨。

    可是现在,盛国边境已经大规模地构筑防御工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论割让哪一片城池,都相当于盛国的门户大开,万一苍国再次进攻,边关将再无抵挡之力。

    旁边其余的盛国使臣也都面色怪异,这一次盛国出使的队伍一共有上千人,除了扈从之外,其余的人都是朝廷中各个衙署的核心人物,这十几个人尤甚。

    之所以一起进宫谈判,为的就是能够尽可能为盛国争取一些余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盛国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连实在是承受不起代价,都要靠对方主动让步。

    还有什么比这更失败

    盛国使臣一个个全都聚精会神,等待杨沐的下一句话。

    “你们盛国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大可以用其余的货物抵充。”杨沐淡淡道。

    货物

    所有人都一呆,随即心里一阵放松。

    什么叫货物

    反正不可能是土地就是了。

    不赔款,不割地,其余的随便

    “还请陛下明示。”闵善毅拱手,拜道。

    “久闻盛国矿藏丰富,铁石甚多,不如就以铁石抵充赔款,如何这可是朕最大的让步了,若是你盛国连这个都推辞,休怪朕翻脸无情。”

    铁石

    闵善毅脸色一阵阴一阵晴,心里猛的一沉。

    作为一国太子,他从小就被当作储君培养,当然明白铁石代表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石提炼出来的生铁,虽然不及银子那么珍贵,但是不可否认,铁石的产量,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铁器生产力,最直接的就是兵器。

    以铁石抵充银子,挺起来似乎很划算,但如果仔细琢磨这背后的猫腻,就不会这么想了。

    为何

    那可是几千万两银子呀

    就算只是一千两银子的铁石,数量也大得吓人。

    苍国一下子要这么多的铁石,用意何在

    扩军

    除了扩军,再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一次性需要这么多的兵器。

    要知道,铁石难以储藏,就算是提炼成生铁之后,也很容易生锈,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一队烂物,不堪使用,各国需要用铁的时候,一般都是当年开采,没有储藏一说。

    而众所周知,苍国有一种特别的提炼方法,铸造出来的兵器不容易生锈,每一件都是百炼之兵,目前除了阮国能够以盟友的身份购买一些,其余的国家也只有眼馋的份。

    很明显,苍国之所以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是因为国内铁石供不应求,而从国外购买又路途遥远,成本高昂,所以将主意打在了盛国的身上。

    一旦苍国扩军之后,组建大量的军队,将来肯定是要用来对付盛国的。

    当初盛国对洞国也是如此,为何在一开始盛国能在对洞国的战争中,取得先机

    就是因为,盛国的铁石产量比洞国要高出很多,一开始在扩充军力的时候,盛国就让士卒们升级了兵器,将用铁量少的矛改成了戈,给基层军官和士卒配备了更多的刀具,这才让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开始就占据先机,先发制人。

    苍国要扩军,心思算是表露无遗了。

    盛国接受这个条件,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是,当前形势下,盛国有条件拒绝么

    灭亡了洞国之后,苍国已经从西境和南境,两个方向将盛国封锁,而北边又是一个疆域辽阔的晋国,东边是茫茫大海

    打一个比方,一旦苍国封锁了盛国商队,那么盛国就会形同被锁住,无法正常的与外界开展交流。

    这与当初,盛国依靠地理,蛮横的截断苍国的商道,是何其相似

    闵善毅心里在权衡,拒绝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盛国没有那么多银子,另一方面苍国皇帝肯定是打定了主意要铁矿石,根本不容他拒绝。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用铁石抵充的话,该抵充多少

    以什么价格抵充

    铁石如何交付

    什么日期

    除此之外,盛国还要付多少银子

    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进去的,可以说只要是其中任何一项没有考虑进去,都可能为盛国埋下祸患,授人口实,让盛国处于不利地位。

    第250章 喘不过气的盛国

    杨沐并没有多说,也没有和盛国的使臣讨价还价。

    一句话说,这五千万两银子的赔款中,其中的三千万两由铁石抵押,另外的两千万两,直接用现银。

    其中,铁石由盛国组织人手开采,初炼成生铁,运到苍国之后,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半,也就是五百斤一两银子的价格,交付给苍国。

    每一个月,至少要交付一次,三年之内,三千万两银子的生铁,要全部交付完成。

    纵使是杨沐这个规则的制定者,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阵之后,也有点于心不忍。

    三千万两银子的抵押,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单位,也就是七百五十万吨。

    要知道,如果把这个数字的生铁全部锻造成钢铁的话,已经赶得上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一年的产量了。

    盛国这样一个国家,即便是分三年付清,也是一个巨大的任务。

    可以想象,盛国一定会为此征调大量的劳动力,去竭力开采矿石,全国会进入到一种病态的,丧心病狂的采石风潮中。

    历史上,修建长城、渠道、运河之类的,百姓们就已经是苦不堪言了,如何危险的矿藏开采,岂不是更加的导致名怨沸腾

    再加上,大量的民力都去开采矿藏去了,农事生产肯定会遭受很大的打击,产粮也必定会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日益激烈。

    没钱又没粮,军队的素质也很难保证,能勉强维持军队就不错了,要想增兵扩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历史上,很多亡国之痛,就是在这样一个死循环中,慢慢的产生。

    杨沐并不心疼那些敌国的百姓,相反的,心里恨不得盛国君臣再暴虐一点,如此一来,盛国几百年的民心底蕴,很可能在短短几年就挥耗一空。

    民心,正是底蕴之一。

    没有钱粮,又没有民心,军队还没有战斗力,盛国衰落已成必然,沦落为大国家的附庸之国是迟早的事,若是时机允许,苍国能一口将其吞。

    “陛下,这个两千万两我盛国实在是拿不出来呀。”

    闵善毅几乎要哭了,来之前父皇透过底,国库中只有一千万二百万两了,加上内库中的三百万多万两,一共是一千五百万两,而苍国狮子大开口一下就要两千万两现银,另外的那五百万两从哪里来

    五百万两呀

    以盛国如今的现状,只能是加税了,可是收税也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两千万两都拿不出来”杨沐皱眉,哼道:“那今后每年的一千万两该如何莫不是以为朕心慈手软”

    “这”

    闵善毅哑口无言,所有的解释在这一刻都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这时,盛国使臣中一个老者站了出来,拜道:“陛下,不知我们可否用奴隶抵押,我盛国奴仆众多,可廉价售卖于苍国。”

    奴仆

    杨沐冷笑,早在前年吞并郑国的时候,他就颁布了解放奴隶的法令,经过两年的时间,苍国大部分的奴隶都已经获得了自由,可以说整个国家的奴隶并不多,贵族因为无法供养奴隶,往往一个家族只留下少部分的奴仆,转而用雇佣长工的方式,维持家族的运转。

    盛国的奴隶进入了苍国,该怎么对待

    如果按照同一套办法的话,岂不是便宜了那些奴隶了吗

    盛国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此事,绝无商量的余地,若是实在无法凑够银子,以粮食抵债也可,价格类比铁石。”

    杨沐说完,一甩衣袖,直接走下龙椅,在一干太监和宫女的侍奉下,走出了大殿。

    顿时,留下了一众盛国使臣面面相觑。

    粮食也一半的价格

    这对于盛国来说,不完全是赔本的事情么

    直接在盛国境内,将粮食卖掉不就好了吗

    众使臣心中悲苦,无奈苍国皇帝已经走了,此事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盛国只能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吞咽。

    另一边,苍国诸臣则是会心一笑。

    十月初二,经过几天的谈判,最终将一应细节都确定了下来。

    盛国方面,一次赔款两千万两白银,须在十月份,全部运抵苍国。

    除此之外,三千万两银子的生铁,分三年,每个月上交一定的数量。

    之后的每一年,盛国还应该缴纳一千万两白银的贡银给苍国,五年期满。

    苍国方面很简单,就是在边境撤兵,所有的军队全部撤出盛国境内,并且不再进攻盛国。

    签订了国书和条约,盛国使臣马不停蹄的回去了,将这个消息禀报给盛国君臣,即日开始准备赔款事宜。

    余下的事,交由十二部沟通。

    杨沐很轻松,又享受了十几天的齐人之福,闲暇的时候就抄抄书,打打麻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别的事情可做。

    时间终于到了十二月。

    盛国赔款也运到了,苍国的军队也从盛国境内撤了出来,转而巩固之前夺下的那十几座城池。

    只是,从盛国边境内,有很多难民涌了过来,粗略估计有十几万人的样子,而且也来越多,一部分是苍国优厚的政策和国民待遇吸引过来的,一部分则是被沉重的赋税和徭役逼过来的。

    这些人,都被安排在了一些边城,暂时加入苍国的户籍。

    礼部也没有闲着,刊印了上百万份报纸,交由商队或者百姓,在边境传散。

    此后,盛国境内就有了许多流言蜚语,大致内容就是,盛国皇帝挑起战争,如今打输了,明明国库和贵族们有大量的银子,却舍不得出,将负担转移在老百姓的身上,大家受苦受难的时候,皇帝却在宫廷享乐。

    除此之外,还编造了大量讽刺盛国君臣的民谣,和一些丑陋的宫廷秘事,经过锦衣卫的渗透,迅速传到了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